男性、女性疼痛的差异

2020-07-14

女性和男性疼痛的差异

疼痛的性别差异:证据

· 与男性相比,女性一般报告疼痛更容易反复发作、更严重以及持续时间更长。

· 疼痛性别差异的证据很多,包括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

· 例如,试验性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疼痛阈值更低,并且对多种疼痛刺激的容忍性更差。

男性和女性中疼痛的流行程度

· 有些疼痛的流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

· 更多的疼痛在女性中流行程度比在男性中高。

· 在女性中流行程度较高的疼痛包括纤维肌痛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先兆偏头痛。

· 在男性中流行程度较高的疼痛包括丛集性头痛、冠心病、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疾病。

影响疼痛体验性别差异的其他因素。

· 疼痛体验在性别之内差异也很大。

· 性激素的变化可缓解疼痛(例如经期、怀孕)。

· 疼痛的性别差异可随人的一生变化。流行疼痛中多数观察到的性别差异(即头痛、腹痛和内脏痛)会在生育年龄后减小。

· 疼痛的性别差异也会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

疼痛治疗中的性别差异

· 镇痛中存在性别差异

· 药物(包括镇痛剂)相关的副作用中存在性别差异。

· 非药物慢性疼痛治疗中也发现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疼痛和镇痛中存在差异的原因

· 生物机制,包括性激素、遗传和解剖学差异。其中一些生物因素(即性腺激素)在绝经后较不明显。

· 社会心理影响,包括情感(例如焦虑、抑郁)、应对策略、性别角色、健康行为和对医疗服务的使用。

需要做什么?

· 应在调查疼痛时考虑性别差异。

· 在考虑疼痛和镇痛时提高对性别之间类似和不同之处的认识。

· 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健康需求。



男性、女性疼痛的差异相关阅读


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主要用于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该品也可以用来冶疗关节炎,很多人对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并不太了解,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后会引起皮疹,还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哮喘等一些过敏反应。一般多见于中年人或者鼻炎和鼻息肉的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2、胃黏膜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和溃疡等症状。多数患者服用中等的剂量阿司匹林数天之后,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如果长期使用,非常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还会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建议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3、损害肝脏和肾脏
  如果服用大量的阿司匹林患者就会出现头痛、耳鸣以视听力减退等症状,还会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但是在停药2-3天之后一般这些症状会消失。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导致肝损害,据报道: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临床上抗生素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般用来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包括会使菌群失调、身体器官损伤等等,所以患者不能盲目服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1、抗生素最大的危害是人体会产生耐药性,一般来说人体内都是存在正常的菌群环境的,但是如果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话,会破坏体内的菌群环境,会导致患者体质的下降,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下次服用抗生素就不会起作用了,必须要选择规格更加高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就这样会一直循环下去。
  2、会导致菌群失调,会使体内出现一些不敏感的微生物,会使体内多重污染,导致抗生素使用无效,严重的还会引发死亡,死亡比例是很高的。

3、会导致身体器官受损伤,原来的疾病没有缓解,还会导致双重伤害,尤其是儿童患者,如果滥用抗生素的话,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正常,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必须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4、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毒性,如青霉素,青霉素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所以说抗生素一定要少用,最好是不要用。

5、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还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到时候抗生素就不能用了。
  6、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株的出现,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会杀死没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而保留有耐药性的,耐药菌会越来越多,患者会更加容易患病。

麻醉药的副作用

人们的身体在出现疾病需要做手术的时候,或者是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都会经历麻醉的过程,只有做好麻醉工作之后才能够很好的进行治疗,麻醉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其中也是存在着副作用的,那么麻醉药的副作用有什么呢?

 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麻醉下发生呕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全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生误吸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误吸的胃内容物理化性质(如pH、含脂碎块及其大小)和容量,以及细菌的污染直接相关。
  2、躁动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患者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
  3、全麻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患者一般在60~90分钟当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的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有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龄、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等。
  4、支气管痉挛
  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均可发生急性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若不即时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进行有效通气,不仅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

疼痛是症状还是疾病

  1.疼痛是症状还是疾病?

人们通常都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这是认识误区。说两个大家都知道的疾病——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原发疾病已经痊愈了,患者的各种化验检查均已正常,但是疼痛依然存在,并且是医学界公认的最痛苦、最顽固和治疗最困难的一种剧痛,需要单独医治。

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疼痛通常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三个月)、通常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由原发疾病引起,随着原发病的治愈疼痛也随之消失,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疼,一旦血压正常,伴随的头疼也随之缓解。而急性疼痛如果在初始阶段未得到完全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可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此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原发疾病完全不同,如部分带状疱疹病人,疱疹虽已消失,但疼痛仍迁延数年甚至终生。

  2.你知道疼痛的危害有多大吗?

疼痛是人体患病的重要信号,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痛可使患者精神痛苦,影响饮食起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疼痛将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致痛性残疾或影响到病人的生命。疼痛通常影,这是疼痛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对人体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轻微的疼响人的睡眠和情绪,称为疼痛三联征。人们因为疼痛而影响睡眠,休息不好就会引起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疼痛的程度和发作,而疼痛的加剧更进一步导致睡眠障碍,从而形成对身体功能损害的恶性循环,导致人体正常机能的失衡。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作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能有效反应人体机能的状况。

疼痛的误区有哪些

疼痛,一般人很难描述。恐怕从小到大没有人给一个孩子描述过。它是一种人体组织损伤(创伤、手术)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目前国际上已经将疼痛列为血压、心率、脉搏、呼吸以外的第五基本生命体征。

曾经国人,包括医生和一般人对于疼痛都有很大的误区。国人经过多年革命的洗礼,养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疼痛对于小孩来讲,大人最多的教育是“坚强,忍着”,60-70年代甚至出现针刺麻醉,小手术尚可,大手术强忍剧痛,还得学习关公谈笑风生,嘴上喊着口号,这是对疼痛的藐视的极端表现,也是现在看来极端可笑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很正常。而医生的误区也很多,我在大学期间曾经学习,一定程度的疼痛可以刺激组织愈合。只有剧烈疼痛才需要处理,术后疼痛很正常等等医生的误区。

而现在是“无需忍痛,零疼痛”,医生需要按照这个目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现在的镇痛方式多种多样,超前镇痛---术前口服镇痛药物;多模式镇痛---多种药物,多种途径镇痛;个性化镇痛---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镇痛方法,镇痛知识的宣教和心理镇痛;镇痛泵—全身的椎管内镇痛、神经丛镇痛等等。

对于大手术,尤其是骨科大手术—人工髋、膝关节手术后,良好的全程的零疼痛,无论对于医生和患者都是很愉快的事情,尤其对于膝关节的康复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男性、女性疼痛的差异-乡间郎中

男性、女性疼痛的差异

2020-07-14

女性和男性疼痛的差异

疼痛的性别差异:证据

· 与男性相比,女性一般报告疼痛更容易反复发作、更严重以及持续时间更长。

· 疼痛性别差异的证据很多,包括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

· 例如,试验性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疼痛阈值更低,并且对多种疼痛刺激的容忍性更差。

男性和女性中疼痛的流行程度

· 有些疼痛的流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

· 更多的疼痛在女性中流行程度比在男性中高。

· 在女性中流行程度较高的疼痛包括纤维肌痛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先兆偏头痛。

· 在男性中流行程度较高的疼痛包括丛集性头痛、冠心病、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疾病。

影响疼痛体验性别差异的其他因素。

· 疼痛体验在性别之内差异也很大。

· 性激素的变化可缓解疼痛(例如经期、怀孕)。

· 疼痛的性别差异可随人的一生变化。流行疼痛中多数观察到的性别差异(即头痛、腹痛和内脏痛)会在生育年龄后减小。

· 疼痛的性别差异也会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

疼痛治疗中的性别差异

· 镇痛中存在性别差异

· 药物(包括镇痛剂)相关的副作用中存在性别差异。

· 非药物慢性疼痛治疗中也发现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疼痛和镇痛中存在差异的原因

· 生物机制,包括性激素、遗传和解剖学差异。其中一些生物因素(即性腺激素)在绝经后较不明显。

· 社会心理影响,包括情感(例如焦虑、抑郁)、应对策略、性别角色、健康行为和对医疗服务的使用。

需要做什么?

· 应在调查疼痛时考虑性别差异。

· 在考虑疼痛和镇痛时提高对性别之间类似和不同之处的认识。

· 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健康需求。



男性、女性疼痛的差异相关阅读


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主要用于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该品也可以用来冶疗关节炎,很多人对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并不太了解,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后会引起皮疹,还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哮喘等一些过敏反应。一般多见于中年人或者鼻炎和鼻息肉的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2、胃黏膜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和溃疡等症状。多数患者服用中等的剂量阿司匹林数天之后,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如果长期使用,非常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还会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建议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3、损害肝脏和肾脏
  如果服用大量的阿司匹林患者就会出现头痛、耳鸣以视听力减退等症状,还会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但是在停药2-3天之后一般这些症状会消失。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导致肝损害,据报道: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临床上抗生素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般用来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包括会使菌群失调、身体器官损伤等等,所以患者不能盲目服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1、抗生素最大的危害是人体会产生耐药性,一般来说人体内都是存在正常的菌群环境的,但是如果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话,会破坏体内的菌群环境,会导致患者体质的下降,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下次服用抗生素就不会起作用了,必须要选择规格更加高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就这样会一直循环下去。
  2、会导致菌群失调,会使体内出现一些不敏感的微生物,会使体内多重污染,导致抗生素使用无效,严重的还会引发死亡,死亡比例是很高的。

3、会导致身体器官受损伤,原来的疾病没有缓解,还会导致双重伤害,尤其是儿童患者,如果滥用抗生素的话,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正常,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必须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4、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毒性,如青霉素,青霉素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所以说抗生素一定要少用,最好是不要用。

5、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还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到时候抗生素就不能用了。
  6、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株的出现,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会杀死没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而保留有耐药性的,耐药菌会越来越多,患者会更加容易患病。

麻醉药的副作用

人们的身体在出现疾病需要做手术的时候,或者是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都会经历麻醉的过程,只有做好麻醉工作之后才能够很好的进行治疗,麻醉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其中也是存在着副作用的,那么麻醉药的副作用有什么呢?

 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麻醉下发生呕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全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生误吸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误吸的胃内容物理化性质(如pH、含脂碎块及其大小)和容量,以及细菌的污染直接相关。
  2、躁动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患者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
  3、全麻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患者一般在60~90分钟当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的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有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龄、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等。
  4、支气管痉挛
  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均可发生急性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若不即时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进行有效通气,不仅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

疼痛是症状还是疾病

  1.疼痛是症状还是疾病?

人们通常都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这是认识误区。说两个大家都知道的疾病——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原发疾病已经痊愈了,患者的各种化验检查均已正常,但是疼痛依然存在,并且是医学界公认的最痛苦、最顽固和治疗最困难的一种剧痛,需要单独医治。

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疼痛通常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三个月)、通常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由原发疾病引起,随着原发病的治愈疼痛也随之消失,如高血压引起的头疼,一旦血压正常,伴随的头疼也随之缓解。而急性疼痛如果在初始阶段未得到完全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可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此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原发疾病完全不同,如部分带状疱疹病人,疱疹虽已消失,但疼痛仍迁延数年甚至终生。

  2.你知道疼痛的危害有多大吗?

疼痛是人体患病的重要信号,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痛可使患者精神痛苦,影响饮食起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疼痛将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致痛性残疾或影响到病人的生命。疼痛通常影,这是疼痛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对人体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轻微的疼响人的睡眠和情绪,称为疼痛三联征。人们因为疼痛而影响睡眠,休息不好就会引起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疼痛的程度和发作,而疼痛的加剧更进一步导致睡眠障碍,从而形成对身体功能损害的恶性循环,导致人体正常机能的失衡。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作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能有效反应人体机能的状况。

疼痛的误区有哪些

疼痛,一般人很难描述。恐怕从小到大没有人给一个孩子描述过。它是一种人体组织损伤(创伤、手术)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目前国际上已经将疼痛列为血压、心率、脉搏、呼吸以外的第五基本生命体征。

曾经国人,包括医生和一般人对于疼痛都有很大的误区。国人经过多年革命的洗礼,养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疼痛对于小孩来讲,大人最多的教育是“坚强,忍着”,60-70年代甚至出现针刺麻醉,小手术尚可,大手术强忍剧痛,还得学习关公谈笑风生,嘴上喊着口号,这是对疼痛的藐视的极端表现,也是现在看来极端可笑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很正常。而医生的误区也很多,我在大学期间曾经学习,一定程度的疼痛可以刺激组织愈合。只有剧烈疼痛才需要处理,术后疼痛很正常等等医生的误区。

而现在是“无需忍痛,零疼痛”,医生需要按照这个目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现在的镇痛方式多种多样,超前镇痛---术前口服镇痛药物;多模式镇痛---多种药物,多种途径镇痛;个性化镇痛---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镇痛方法,镇痛知识的宣教和心理镇痛;镇痛泵—全身的椎管内镇痛、神经丛镇痛等等。

对于大手术,尤其是骨科大手术—人工髋、膝关节手术后,良好的全程的零疼痛,无论对于医生和患者都是很愉快的事情,尤其对于膝关节的康复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