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2020-07-14

抑郁症要注意日常中不可以吃糖分过高的食物,也要注意及时的戒酒,并且咖啡类的食物也不可以吃,还有就是不能暴饮暴食。

抑郁症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疾病困扰着很多人,发现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疗,并且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那么抑郁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1、不可大量摄入糖分
  糖分摄入过多就会导致体内的血糖程度不稳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大脑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就不能正常的支配人的心情,容易加重抑郁病情。
  2、及时的戒酒酒
  酒精会让抑郁症患者变得神经质,身体中很多潜在的因素就会被激发,而且酒精也会阻止脑补的一些营养物质吸收,这样就会导致焦虑、抑郁不能及时的释放出来。
  3、咖啡类刺激的食物也不可以吃
  咖啡对人体有刺激作用,会导致大脑长期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从而就会影响到大脑正常的传递消息给神经,简接的也就会导致抑郁病情加重,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
  4、不能暴饮暴食
  生活上有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暴饮暴食,其实这个习惯会诱发抑郁症,对于一些已经患上抑郁症的患者,也会导致病情恶化。



抑郁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相关阅读


抑郁症会头晕头胀吗

在我们高压的生活状态下,很多人不堪重负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焦虑症和抑郁症最为常见,而很多人对这样的精神疾病了解不全面,即便是自己患了此病也很难自行发现,错失治疗时机,那么抑郁症有哪些症状?患了抑郁症会头晕头胀吗?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着。

肥胖的婴儿不易患抑郁

人的很多性格和素质在娘胎里就确定了,如果这样说也许您觉得有点唯心,但是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的确如此,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如此。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就合出生时的婴儿胖瘦有关系。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胖婴儿相比,出生重量不足的婴儿长大后更可能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人实施的这项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情况对将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出生时的体重较轻。他说:“我们发现即使是那些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相比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出生时的体重也更轻。这是一种“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出生重量的减少,长大后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健康调查和发展医学研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是世界上最长期的健康调查之一。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是通过跟踪调查1946年出生于英国的4600多个婴儿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获得的,时间跨度有40多年,采集年龄为13、15、36、43、53岁。

此外,该研究还有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心理问题越严重的人在婴儿时期学会站立和走路的时间越晚。

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不是所有体重轻的婴儿长大后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教授说:“出生体重不足不一定会成为一个问题。但如果是因为胎儿在妊娠过程中遭遇不利条件而导致的出生重量不足,那就是一个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出生时的婴儿体重,因为婴儿体重反应了子宫中压力的大小。如果怀孕的妇女情绪低落,则体内血液向子宫的流动受到限制,那么胎儿获得的营养相应减少,最终导致出生体重不足。”应激激素会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这就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和应激反应,结果使得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良。

教授进一步说,“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大脑中处理压力的部位在子宫中就发育不良了。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你会发现,那些出生重量不足的人在烦心事面前更加容易陷于抑郁或焦虑。”

如何防治冬季抑郁症

冬季抑郁症患者每到冬季,精神上就有股无形的压力,整天陷于不可言表的悲伤之中,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冷冷清清、没有生气。他们特别喜欢睡觉,但多梦、睡眠质量差,因此每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感到睡眠不足,醒后仍显得十分疲惫、无精打采。

这些人的食欲往往较差,或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品。他们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体重增加较快。严重的冬季抑郁症患者甚至可以丧失工作能力。

如何防治冬季抑郁症:

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活动。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听听轻松悦耳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少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品,吃饭不宜过饱。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介绍,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这样的运动能对脚掌(主要是涌泉等重要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神经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血液循环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很好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五招教你远离冬季抑郁:

1.光线疗法:上午8点到10点的阳光最适宜进行户外活动,也可以尝试选择在室内有明亮灯光的地方照射30分钟到1个小时。

2.运动疗法: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

3.饮食疗法: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合理控制饮食时间,避免因为情绪不佳而暴饮暴食,尤其不要在晚饭后摄入过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甜食。此外,一些粗粮、面包、牛肉、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4.社交疗法:避免独自在家,多多参与岁末的集体活动。

5.色彩疗法:穿着颜色明快的外套,红色、黄色和白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莫把抑郁症当成躯体病

王女士无诱因出现厌食、恶心、嗳气、腹胀、便秘等症状,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四处检查,未发现问题。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抑郁药,上述不适症状消失了。

王女士的现象并不少见。王女士患的是抑郁症,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以及与之相关的认知和行为障碍,除此之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即抑郁症的生物学症状。若不结合心理学症状,将识别困难,治疗缺乏针对性,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涉及的方面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各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感。多见于头颈部、背部和四肢,患者一般很难具体描述清楚,是一种沉重感、发紧感、忽冷忽热感,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无法减轻,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胃肠道症状。如口干、发苦、腹胀、便秘、腹泻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是抑郁症最突出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食欲下降,没有胃口,饮食无味,无进食的欲望,体重下降明显。

3、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最突出的是心悸、心慌、出汗、发麻、尿频尿急等。有的患者总觉得胸前不适,难以忍受,担心自己患了“心脏病”,惶惶不可终日,紧张不安,坐卧不宁,度日如年。由此患者可产生疑病观念,进一步了抑郁情绪。

4、睡眠障碍。其特征性是入睡困难,早醒,醒后再难以入眠,此时心情为一天的最低点,抑郁的一切症状都加重。呈现出“晨重夕轻”的规律性变化。有的既不失眠,也不早醒,而是睡眠过多。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醒后仍觉得精力不足,疲乏无力,萎靡不振。

5、性欲减退或消失。这一点对于已婚患者更为明确。患者缺乏兴趣,不能唤起性欲,感到非常痛苦。

总之,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比较复杂,与心理症状一样,构成了抑郁症的症状群,为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此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对于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检查仍是非常重要的。

心情不好也会生病

病由心生,就是指由于心理、精神、情绪、压力等导致的身体疾病,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个真实的病例。

孙某,女,40岁,河北邯郸人。当时正是8月份,北京酷热难当,可她却穿着羽绒服,里面还有毛衣。手里拿着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说怕冷。她已经看了不少中、西医大夫了,光手里的处方就一沓。遇到这种难治的怪病真是考验人的时候。这么多专家都看过了,我就能有什么好办法、好秘方吗?只好在问诊上多下功夫,一边聊一边问,她那朴实的老公在旁边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说她从结婚嫁过来以后就不和村里任何人来往。我可不是心理学家,但这句话起码说明她是很不正常的,高度怀疑这就是病因。于是,在开了中药处方逍遥散以后(不开药估计她就更没有信心了),我特别嘱咐了“两打”疗法,一是打太极拳,一是打麻将(不知不觉与人交往,避免过度自闭)。

这个病例我一直在用心观察,与她老公保持电话联系,几个月后,效果逐渐显现出来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其表现已经与正常人没有差别了。

“心病还需心药医”,情绪导致的疾病也要分不同情况,自闭的患者想办法让他与人多接触;爱生气的患者想办法让他高兴,遇事想开些;胆子小易受惊吓的患者,也容易得病,《黄帝内经》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要想办法让他变得胆子大些,遇事不再那么紧张恐惧,等等情况,不一而足,这属于中医的“以情胜情”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