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2020-07-14

颈椎病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脑血栓。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会劳损,弹性和变形能力也会下降,稍微不注意就会导致椎体错位,纤维环受到反复牵拉,最终引发骨质增生和骨刺。这样会对椎动脉形成压迫,使其出现狭窄现象,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脑血栓。

颈椎病和脑血栓都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这两种疾病表面上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似乎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很多人认为脑血栓的发病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它们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一、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颈椎病有可能会导致脑血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颈椎间盘会逐渐劳损,弹性以及变形能力也会明显下降。在做低头或者仰头动作的时候,椎体有可能会发生错位,使得纤维环受到反复的牵拉,对椎体边缘形成强烈的刺激,最终引发骨质增生,甚至是形成骨刺,这样就会向外压迫椎动脉,使其出现狭窄现象,椎动脉狭窄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在这个基础之上,颈椎病会导致动脉管腔当中的血流速度变慢,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脑血栓。
  二、如何预防颈椎病变成脑血栓
  1.积极治疗颈椎病
  既然颈椎病容易引发脑血栓,那么在在患上颈椎病之后就应该要积极的进行相应治疗。可以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也可以应用中医按摩或者是针灸的方式来治疗。只要颈椎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展成脑血栓的几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2.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
  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也可以防止颈椎病变成脑血栓。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颈部如果受寒,病情将会进一步加重,发展成脑血栓的几率也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要注意颈部保暖。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出门可以围条围巾,夏天不要让颈部被空调的冷风吹到。
  3、适当的运动
  如果长时间缺乏运动,不仅容易患上颈椎病,而且也容易发展成脑血栓。所以想要远离颈椎病和脑血栓的困扰,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可以更好的调节颈椎,恢复脑部供血,从而达到预防脑血栓的目的。



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相关阅读


谁能把“颈椎病”的骨质变走

“颈椎病”的诊断是通过X光颈椎片(正侧位片)与常规图像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果。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并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肌肉,引起头昏,颈部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中出具的颈椎片报告中,“颈椎病”的诊断十分普遍。而“骨质增生”相信大家对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可以从众多媒体中看到或听到这个字眼。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个诊断存在的问题,先让我们从医学的概念认识一下有关骨的一些理论观点。从骨质结构去看,人类基本相同。但骨具有可塑性,它与社会因素,如营养、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等相关。

不论什么骨都由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组成。二者配合使骨既坚且韧。成人骨内有机质占三分之一,无机质占三分之二。但是在一生之中,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生活条件及健康情况而不断发展变化。

幼年时,骨的有机质较多,便于更新生长,同时弹性和韧性较大,而硬度较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而老年人骨的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弹性和韧性不足,较脆弱,易骨折,同时,软骨容易骨化,产生骨质增生。

影响骨生成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膜内成骨;另一个是软骨内成骨。而真正关系到“骨质增生”的就是后者。它是在骨发生的部位先出现透明软骨的雏形,继之软骨逐渐被破坏,再形成骨组织,机体的大部分骨都以此方式形成。

当骨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外伤、韧带过度牵拉、年龄老化等,会使骨的形态发生改变。特别是韧带过度牵拉和年龄老化,会使部分骨形态发生缓慢变形,软骨内生成新的骨质和骨膜,从而影响原来骨骼肌肉的活动,导致骨与骨之间、骨与软组织之间产生磨擦或压迫,加速骨的增生,引起功能限制,甚至障碍。颈椎病就是因为颈椎椎间骨质的增生而产生的一类病症。

而这一物质状态生成缓慢,一但形成,一般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已经增生的骨质能选择性地“破坏”,恢复原有的状态。因此,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多是以活血止痛为基调研制的。

从这一点来看,颈椎病通过物理治疗(牵引、适当按摩、照各种光波、频谱等)的效果相对药物有更大的现实性。因为谁也不能把已经生成的骨质,不通过手术手段变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颈椎病”患者经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也甚微。原因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颈椎病,而是地地道道的心理疾病。

颈部不适都是颈椎病吗

随着前几期对颈椎病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颈椎病有了一些越来越多的认识,那么,颈部的不适就是颈椎病吗?

颈部不适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很多人都把这种不适归根于颈椎病。一些人由于治病心切,不经确诊就按颈椎病治疗,按摩、牵引、拔罐、刮痧,花大价钱购买各种保健器材,甚至直接寻求手术治疗。事实上颈部不适并不都是颈椎病。大多数只是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只要让颈部得到充分休息便可以缓解,太过积极治疗,小病大治,冤枉钱不说,反而容易加重病情。现在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一发现颈部酸疼就认定患了颈椎病。其实,引起颈部酸疼的原因很多,比如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颈部外伤、颈部受风着凉等,当然也可能是早期颈椎病引起。大部分颈部和肩部的酸痛是由于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带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双脚有踩棉感等症状。此外,有些人转头时颈椎经常发出响声,就判断自己得了颈椎病。其实,转头时之所以脖子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主要是因为颈部的韧带和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

临床上很多来骨科看病的患者,颈椎拍片后发现并没有器质性问题,脊柱本身没有大问题。另外,就诊的年轻人中有30%~40%左右都有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正常颈椎有个前突,但当这个弧度变直以后,颈部的肌肉就被绷紧,由此也造成颈部不适。这些病人在主述症状的时候不会提到有上肢麻木的症状,而真正的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出现了问题,会对神经产生压迫,因此会有上肢麻木的症状,但是如果长期生理弧度改变使颈项肌绷紧反过来最终也将导致颈椎病。

在临床治疗颈椎病中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患者虽然经过长期的治疗,却得不到理想的疗效,其共同特点是诊断不明,其中很多病人的症状并非由颈椎骨质增生引起,而是因为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对这类病人如果治疗不当,不但没有疗效,而且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比如,适当地按摩可以缓解颈部肌肉及筋膜的紧张,减少颈部疼痛,但是如果按摩力量过大,时间过长,过于频繁,会导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按摩以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感觉比较舒服,但很快会有新的发现。缓解颈部不适最有效的是要让颈部得到充分休息,颈部休息是颈部不适各种治疗措施的基础,是其他治疗措施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如果首先在强调卧床休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颈椎病要治疗,临床分型很重要

颈椎病根据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同,一般分如下几型:

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

①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颈椎看病不查体,诊断颈椎病难可靠

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依赖病史、症状、体征(靠医生检查获得)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相互印证才能更加准确,如果仅仅几张片子就做出颈椎病的诊断既不可靠,也不负责任。医生常用的物理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②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③椎间孔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④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⑤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⑥霍夫曼氏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示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颈部脊髓、神经损伤;

⑦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⑧感觉障碍检查: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麻木出现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⑨肌力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早期的颈椎病为什么不试试按摩治疗

按摩手法治疗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很多疾病通过按摩治疗都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就早期颈椎病而言,效果则更好。

颈椎病作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过去的颈椎病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人,但现在不同了,很多年轻人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在低头刷屏,上班老是坐在电脑前,又不怎么活动,所以颈椎受损发生颈椎病的年龄大大提前,这种情况尤其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推拿按摩治疗可以使肌肉和关节放松,让身体从紧张僵硬的状态恢复到更加自然的姿态。并且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和紧张紧缩导致的疼痛,也会改善因此导致的脊柱不良姿势和侧弯。每周坚持推拿按摩2-3次效果非常好。

当然,推拿按摩需要很高的技术和技巧,操作手法应该是柔中带刚,用力恰当,技法娴熟。力量过重的容易造成软组织、骨关节损伤。不当的花哨手法、夸张手法、作秀手法更是风险叠加,有害无益。所以,推荐大家一定要去专业医院接受按摩推拿治疗。

还有一个治疗颈椎病的穴位“后溪穴”推荐给大家,方便上班族、常坐在电脑前的人们用于保健和治疗。将双手的后溪穴的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的来回滚动,即可达到不断刺激穴位,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舒服感觉。虽然在滚动中,会出现一种轻微酸胀疼痛的感觉,但都是可以耐受的,经常锻炼,效果颇佳。

当然,平时注意日常良好工作学习姿势的维持,避免受凉,加强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永恒的话题。

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乡间郎中

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2020-07-14

颈椎病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脑血栓。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会劳损,弹性和变形能力也会下降,稍微不注意就会导致椎体错位,纤维环受到反复牵拉,最终引发骨质增生和骨刺。这样会对椎动脉形成压迫,使其出现狭窄现象,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脑血栓。

颈椎病和脑血栓都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这两种疾病表面上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似乎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很多人认为脑血栓的发病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它们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一、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
  颈椎病有可能会导致脑血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颈椎间盘会逐渐劳损,弹性以及变形能力也会明显下降。在做低头或者仰头动作的时候,椎体有可能会发生错位,使得纤维环受到反复的牵拉,对椎体边缘形成强烈的刺激,最终引发骨质增生,甚至是形成骨刺,这样就会向外压迫椎动脉,使其出现狭窄现象,椎动脉狭窄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在这个基础之上,颈椎病会导致动脉管腔当中的血流速度变慢,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脑血栓。
  二、如何预防颈椎病变成脑血栓
  1.积极治疗颈椎病
  既然颈椎病容易引发脑血栓,那么在在患上颈椎病之后就应该要积极的进行相应治疗。可以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也可以应用中医按摩或者是针灸的方式来治疗。只要颈椎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展成脑血栓的几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2.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
  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也可以防止颈椎病变成脑血栓。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颈部如果受寒,病情将会进一步加重,发展成脑血栓的几率也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要注意颈部保暖。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出门可以围条围巾,夏天不要让颈部被空调的冷风吹到。
  3、适当的运动
  如果长时间缺乏运动,不仅容易患上颈椎病,而且也容易发展成脑血栓。所以想要远离颈椎病和脑血栓的困扰,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可以更好的调节颈椎,恢复脑部供血,从而达到预防脑血栓的目的。



颈椎病会成脑血栓吗相关阅读


谁能把“颈椎病”的骨质变走

“颈椎病”的诊断是通过X光颈椎片(正侧位片)与常规图像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果。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并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肌肉,引起头昏,颈部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中出具的颈椎片报告中,“颈椎病”的诊断十分普遍。而“骨质增生”相信大家对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可以从众多媒体中看到或听到这个字眼。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个诊断存在的问题,先让我们从医学的概念认识一下有关骨的一些理论观点。从骨质结构去看,人类基本相同。但骨具有可塑性,它与社会因素,如营养、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等相关。

不论什么骨都由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组成。二者配合使骨既坚且韧。成人骨内有机质占三分之一,无机质占三分之二。但是在一生之中,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生活条件及健康情况而不断发展变化。

幼年时,骨的有机质较多,便于更新生长,同时弹性和韧性较大,而硬度较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而老年人骨的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弹性和韧性不足,较脆弱,易骨折,同时,软骨容易骨化,产生骨质增生。

影响骨生成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膜内成骨;另一个是软骨内成骨。而真正关系到“骨质增生”的就是后者。它是在骨发生的部位先出现透明软骨的雏形,继之软骨逐渐被破坏,再形成骨组织,机体的大部分骨都以此方式形成。

当骨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外伤、韧带过度牵拉、年龄老化等,会使骨的形态发生改变。特别是韧带过度牵拉和年龄老化,会使部分骨形态发生缓慢变形,软骨内生成新的骨质和骨膜,从而影响原来骨骼肌肉的活动,导致骨与骨之间、骨与软组织之间产生磨擦或压迫,加速骨的增生,引起功能限制,甚至障碍。颈椎病就是因为颈椎椎间骨质的增生而产生的一类病症。

而这一物质状态生成缓慢,一但形成,一般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已经增生的骨质能选择性地“破坏”,恢复原有的状态。因此,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多是以活血止痛为基调研制的。

从这一点来看,颈椎病通过物理治疗(牵引、适当按摩、照各种光波、频谱等)的效果相对药物有更大的现实性。因为谁也不能把已经生成的骨质,不通过手术手段变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颈椎病”患者经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也甚微。原因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颈椎病,而是地地道道的心理疾病。

颈部不适都是颈椎病吗

随着前几期对颈椎病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颈椎病有了一些越来越多的认识,那么,颈部的不适就是颈椎病吗?

颈部不适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很多人都把这种不适归根于颈椎病。一些人由于治病心切,不经确诊就按颈椎病治疗,按摩、牵引、拔罐、刮痧,花大价钱购买各种保健器材,甚至直接寻求手术治疗。事实上颈部不适并不都是颈椎病。大多数只是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只要让颈部得到充分休息便可以缓解,太过积极治疗,小病大治,冤枉钱不说,反而容易加重病情。现在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一发现颈部酸疼就认定患了颈椎病。其实,引起颈部酸疼的原因很多,比如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颈部外伤、颈部受风着凉等,当然也可能是早期颈椎病引起。大部分颈部和肩部的酸痛是由于肌肉疲劳所致,真正的颈椎病大多带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双脚有踩棉感等症状。此外,有些人转头时颈椎经常发出响声,就判断自己得了颈椎病。其实,转头时之所以脖子会发出“咔咔”的响声,主要是因为颈部的韧带和骨骼发生摩擦所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颈椎病。

临床上很多来骨科看病的患者,颈椎拍片后发现并没有器质性问题,脊柱本身没有大问题。另外,就诊的年轻人中有30%~40%左右都有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正常颈椎有个前突,但当这个弧度变直以后,颈部的肌肉就被绷紧,由此也造成颈部不适。这些病人在主述症状的时候不会提到有上肢麻木的症状,而真正的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出现了问题,会对神经产生压迫,因此会有上肢麻木的症状,但是如果长期生理弧度改变使颈项肌绷紧反过来最终也将导致颈椎病。

在临床治疗颈椎病中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患者虽然经过长期的治疗,却得不到理想的疗效,其共同特点是诊断不明,其中很多病人的症状并非由颈椎骨质增生引起,而是因为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对这类病人如果治疗不当,不但没有疗效,而且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比如,适当地按摩可以缓解颈部肌肉及筋膜的紧张,减少颈部疼痛,但是如果按摩力量过大,时间过长,过于频繁,会导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按摩以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感觉比较舒服,但很快会有新的发现。缓解颈部不适最有效的是要让颈部得到充分休息,颈部休息是颈部不适各种治疗措施的基础,是其他治疗措施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如果首先在强调卧床休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颈椎病要治疗,临床分型很重要

颈椎病根据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同,一般分如下几型:

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

①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颈椎看病不查体,诊断颈椎病难可靠

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依赖病史、症状、体征(靠医生检查获得)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相互印证才能更加准确,如果仅仅几张片子就做出颈椎病的诊断既不可靠,也不负责任。医生常用的物理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②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③椎间孔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④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⑤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⑥霍夫曼氏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示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颈部脊髓、神经损伤;

⑦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⑧感觉障碍检查: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麻木出现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⑨肌力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早期的颈椎病为什么不试试按摩治疗

按摩手法治疗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很多疾病通过按摩治疗都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就早期颈椎病而言,效果则更好。

颈椎病作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过去的颈椎病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人,但现在不同了,很多年轻人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在低头刷屏,上班老是坐在电脑前,又不怎么活动,所以颈椎受损发生颈椎病的年龄大大提前,这种情况尤其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推拿按摩治疗可以使肌肉和关节放松,让身体从紧张僵硬的状态恢复到更加自然的姿态。并且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和紧张紧缩导致的疼痛,也会改善因此导致的脊柱不良姿势和侧弯。每周坚持推拿按摩2-3次效果非常好。

当然,推拿按摩需要很高的技术和技巧,操作手法应该是柔中带刚,用力恰当,技法娴熟。力量过重的容易造成软组织、骨关节损伤。不当的花哨手法、夸张手法、作秀手法更是风险叠加,有害无益。所以,推荐大家一定要去专业医院接受按摩推拿治疗。

还有一个治疗颈椎病的穴位“后溪穴”推荐给大家,方便上班族、常坐在电脑前的人们用于保健和治疗。将双手的后溪穴的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的来回滚动,即可达到不断刺激穴位,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舒服感觉。虽然在滚动中,会出现一种轻微酸胀疼痛的感觉,但都是可以耐受的,经常锻炼,效果颇佳。

当然,平时注意日常良好工作学习姿势的维持,避免受凉,加强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