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胰腺炎有哪些药物

2020-07-14

胰腺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胰腺炎发作时候患者会出现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还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治疗胰腺炎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止痛药物以及抑制胃酸药物,有的可能还需要使用胰岛素。

胰腺炎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损伤,胰腺炎可能是由于长期酗酒以及胰腺的分泌功能不全而引起的。胰腺炎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那治疗胰腺炎有哪些药物呢?这一问题可以在下面的内容中稍微了解一下。
  一、抗生素药物
  胰腺炎发作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因此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抗生素药物可以选用头孢曲松,亚安培南西司他丁。其它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在确定患者没有过敏的情况下也是可以采用的。
  二、止痛药物
  胰腺炎发作的患者都会有疼痛的症状表现,有的腹部疼痛感会比较强烈,这种情况下需要给患者进行止痛处理,一般的非甾体抗炎药和非阿片类镇痛药都是可以的,比如对乙酰氨基酚。
  三、抑制胃酸药物
  在对胰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有胰腺分泌功能不全则需要补充胰酶制剂,而胃酸会破坏胰酶成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来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需要的抑制胃酸药物可以使用PPI或者H2受体桔抗剂。
  四、胰岛素
  胰腺炎发作,尤其是胰腺炎慢性发作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会有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或者合并糖尿病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来进行对于糖尿病控制。而且在服药期间还要注意饮食的控制,以防止血糖升高,配合胰腺炎治疗。
  胰腺炎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如果胰腺炎中重度发作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脓肿,器官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慢性的胰腺炎也会出现肠梗堵和胰腺性腹腔积液,这些情况下必须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改变病症,处理并发症状。采取胰腺切除,引流等手术。



治疗胰腺炎有哪些药物相关阅读


胰腺炎的早期症状

有很多人不注意平时的饮食,经常饮酒、暴饮暴食,还吃一些很油腻的食物,就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生。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种疾病,这种病一旦得了,就很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了解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就变得非常重要。那胰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恶心呕吐胰腺炎患者中一多半的病人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次数还会很多,频繁发作。这种情况主要是由酒精引起的。胰腺炎患者的呕吐常于腹痛时出现,胆源性胰腺炎者的呕吐常在腹痛发生之后。
  2、腹痛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上腹或左上腹剧痛或刀割样疼痛,这种疼痛是突发的,并且很剧烈,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会因为进食而增强,甚至会引起腹部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经常是在中上腹部,如果是以胰头炎症为主,那么经常发在中上腹偏右,当患者弯下腰或者身体向前倾的时候这种疼痛就会慢慢减轻。
  3、发热胰腺炎患者早期的时候,还会引起发热。这种发热多为中度热,大约在38°~39℃之间,一般3~5天后会逐渐下降。但是有些情况炎的患者,有可能一连多日体温不降。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4、手足抽搐有些胰腺炎患者早期会出现手足抽搐的现象,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血钙降低所致。在进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下,大网膜、腹膜上的脂肪组织被消化,并且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后者就与钙结合为不溶性的脂肪酸钙,从而导致体内的血清钙下降,患者就会出现手足抽搐的情况。
  如果患者有以上这些症状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可能已经患上了胰腺炎。日常生活中要清淡饮食,不要吃太多油腻,辛辣的食物,从而预防疾病的困扰。

胆结石引起的胰腺发炎严重吗

胆结石的出现不仅仅危害十分严重,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健康和生命都是危害很大的,甚至还会导致胰腺炎,但是很患者们对于胆结石引发的胰腺炎并不是很重视,觉得这种疾病不是很严重,那么到底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严重吗?

胆结石是可以引起胰腺炎的,并且一部分胰腺炎的患者的病因就是胆道的疾病。建议到市级以上公立医院首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问题,待康复之后再择日治疗胆结石的问题,因为急性胰腺炎很严重的。
  胆石症是目前对我国人民危害最为明显的胆道疾病,包括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结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腺体,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胰腺的外分泌为胰液,是一种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各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水分及碳酸氢盐。胰腺的内分泌来源于胰腺内的胰岛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以及生长抑素等人体所需的激素。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基本上是一种内科病。但其中有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的炎症已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死亡率高。
  急性胰腺炎常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胰酶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自身消化,并继发一系列器官的功能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暴饮暴食或胆绞痛发作后几小时突然发病,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发热和血尿淀粉酶增高。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疾病,我们一定要先查清楚疾病的类型,然后再进行治疗,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用法

胰腺炎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危害,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并不少,常用的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对于不同的胰腺炎患者,选择的治疗药物自然不同,不同的治疗药物具体的使用方法也就不一样,奥曲肽是治疗该疾病常用的一种药物,那么,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用法是怎样的呢?

奥曲肽用于重型胰腺炎的治疗:
  0.1mg皮下注射,每日4次,疗程3-7天。奥曲肽注射液,适应症为:肢端肥大症、对手术治疗或放疗失败,或不能、不愿接受手术,以及放射治疗尚未生效的间歇期患者,奥曲肽可以控制症状,并降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
  奥曲肽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或针刺感,一般可于15分钟后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痉挛疼痛等,偶见高血糖、胆结石、糖耐量异常和肝功能异常等。
  胰腺炎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胰腺炎,大多数为突发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且向肩背部放射。如果是水肿性胰腺炎,腹痛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慢性胰腺炎,无明显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为持续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大多以姑息治疗为主,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根据情况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抗感染等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胰包膜切开减压术,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规则性胰腺切除术,腹部开放堵塞术,腹部安装拉链术等。

引起脐周围褪色的原因有哪些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那么,引起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而致胆汁反流。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西方是常见的现象,占70%。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4、外伤和医源性因素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医源性胰腺炎有两种情况会发生胰腺炎:一种是在做胃切除时发生,特别是在胃窦冲淡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腺,当行胃切除时,对胰腺上的溃疡面进行搔刮而形成胰漏,胰液漏出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

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并未波及胰腺,而发生手术后胰腺炎,这多因在胰腺邻近器官手术所致,可能是因Oddi括约肌水肿,使胰液引流不畅,损伤胰腺血运,各种原因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过多等。

5、感染因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6、代谢性疾病

(1)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所引起的胰腺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使胰液进入间质而发生胰腺炎;促进胰液分泌;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2)高脂血症: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例中约1/4的病人有高脂血症。可能是因为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另外因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造成胰腺小血管的损害并栓塞。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5~12mmol/L时,则可出现胰腺炎。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种通过药物治疗就可获痊愈的疾病,由于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诊为需要手术的疾病,实施了高风险的大手术,导致患者“人财两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虽然,医学的进步让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了,但由于对一些“新”疾病的漠然和寡知,这样的悲剧似乎还在一幕幕上演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这样一个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揭示“庐山”真面目

顾名思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普通的胰腺炎不同,病因不是酒精损害、胰腺结石等因素,而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以独立存在,也常与干燥综合症等其它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相伴存在。独立存在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有上腹部或后背部的轻度不适,常被忽略。病情发展到后期,则常因胰段胆总管狭窄导致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症状常以伴发病的症状为主。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早期诊断难度大

如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早期常无症状,或常被伴发症的症状掩盖,“早诊断、早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即便是在早期,胰腺也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常呈弥漫性肿大。在超声检查如此普及的今天,只要人们对该症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能够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刨根问底,早期诊断还是有可能的。

2. 误诊误治比例高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虽然属于慢性胰腺炎的范畴,但它却“长”得更像胰腺癌,最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胰腺弥漫性肿大伴胰管不规则狭窄。当出现黄疸时,不但黄疸的发病特点像胰腺癌,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也很像。临床资料统计,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都有误诊为胰腺癌的经历,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者也不在少数。北美最近的一份总结报道显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占1/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误诊的第二种情况是把它当成普通的慢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常常是影像学检查已经发现胰腺弥漫性肿大等病理改变,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认识和警惕,错判为普通的慢性胰腺炎。

3. 激素治疗效果好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用药物就能治好的病,每天接受小剂量的激素治疗,2-4个月后多能痊愈,而且复发的比例也不大。

二、被掩盖的“冰山”到底有多大?

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群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肯定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个近十年来才逐步被认识的“年轻”疾病,但从目前的资料不难推断,该证既不是只发生于某些地区或某些国域的地方病,也不是罕见的疾病。从报道的资料可以看出,大凡对该证认识深、研究多、警惕性高的国家,报道的数量就多,反之亦然。日本报道的数量多远高于其它国家,很可能是缘于他们对该病的认识较早,重视程度较高,漏诊较少。韩国于2002年始有报道,此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不到两年就相继报道30余例。来自欧亚两洲的资料均显示,该症的发病率占慢性胰腺炎的5%左右。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落后和不足。我国与日韩两国人种相同,地缘相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不应有太大的差别。从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数量看,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人数应在4位数以上,甚至接近5位数。令人吃惊的是,而我国报道的病例数总计还不足10例,这意味着我国绝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被误诊和误治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