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前要做什么检查

2020-07-14

冠状动脉造影前主要需接受心脏功能方面的检查,具体可以做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项目。而且患者需要做血液常规检查,可以测定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含量,同时要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大小便常规检查,还可接受血糖和血压检测。

如果平时经常会出现胸口不适和呼吸不畅一类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冠状动脉狭窄一类疾病。此时一经确诊,就需要及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治疗,不过治疗前需要先进行检查。那么冠状动脉造影前要做什么检查呢?
  1、心脏功能检查
  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必须先要针对于心脏功能进行检查。此时可以选择做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项目,这样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帮助排除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先心病一类病症。
  2、血液常规检查
  在决定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时,首先需要接受血液方面的检查。具体可针对于凝血功能和血脂粘稠度、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含量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液异常等一类情况,从而确保造影顺利进行。
  3、肝肾功能检查
  由于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下不适宜做冠状动脉造影,故患者需要提前针对于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做肝脏彩超或者肾内镜一类检查项目。这样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有乙肝、肝硬化或者肾盂肾炎等病症。
  4、大小便常规检查
  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是诊断冠心病时的必要检查项目。需要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及时做大小便检查,以便检查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该种治疗方法。
  5、其它检查项目
  这由于冠心病一类心脏疾病的发生往往与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肥胖症有关,故需要先做空腹血糖含量检测和血压值测定,同时也要对甲状腺功能和肺部功能作出详细检测。这样可以充分评估患者的神态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性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前要做什么检查相关阅读


冠心病发作时怎么急救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那么冠心病发作时怎么急救?

冠心病发作的急救主要根据它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主要发生在我们运动时,出现了各种胸骨后、颈部、腹部、上腹部的疼痛。最常见的就是压迫感、紧缩感或者酸胀感,对于这些心绞痛患者的急救就是停止一切活动,到医院及时就诊,及时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心绞痛一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即可缓解,对与这类患者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应患者出现超过30分钟的上述数表现时,说明血管完全阻塞,会有生命危险,应立即拨打120,需要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迅速送到医院,所谓的急救措施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冠心病发生猝死的几率大吗

冠心病不论是在心绞痛发作还是心梗发作过程中,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间的电流不稳定而出现的室速室颤,都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它的发病几率很高,但是很多冠心病的症状并不是那么典型,甚至会把胸部的不适以及胃部不适当做反流性食道炎、急性胃肠炎等而耽误病情。之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是猝死的直接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不适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病因,防患于未然。还要了解一些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哪些症状是心绞痛,哪些是心肌梗死,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急救,来有效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冠心病人为啥常常睡不好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而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好睡眠更重要,一些睡眠问题有时可能是疾病的信号,需要特别留心。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冠心病人为啥常常睡不好,希望能帮助大家。

鼾症、冠心病互为作用
  在睡眠问题中,“鼾症”是最常见的原因。“鼾症”是俗称,医学上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该病通常表现为白天嗜睡、头晕乏力、无精打采,夜间打鼾、多动不安,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憋醒。
  鼾症的发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外周气道病变引起,后者更为多见,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多见于肥胖的人。由于冠心病病人中,胖人偏多(有研究发现,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中50%患有冠心病),因此,鼾症与冠心病便有更密切的关系。
  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鼾症可不仅仅影响夜间睡眠或日间工作学习,近十年来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本身就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或发作增加。
  因为鼾症使得正常呼吸受阻,病人血中含氧量降低,进而通过神经、血液循环的一系列反应,导致冠状动脉中原有的斑块不稳定,血管功能也发生不良的病理改变,于是血压升高、冠心病也可能反复发作。
  欧洲有一项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人,冠心病发病或死亡相对风险增加70%。另一项研究发现,近30%的鼾症病人在睡眠中出现心肌缺血,心电图可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因此,对于睡不好的冠心病病人,首先是要排除有没有鼾症的存在(可在呼吸科或者睡眠科诊断该病)。

六种症状或为冠心病先兆

事实上,冠心病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由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及多种因素逐渐积累引发。实际上,10个心肌梗塞,9个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冠心病的先兆,希望大家都可以引起重视。

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应当注意以下7点
  配合治疗:积极配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能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过咸过甜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吃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以六分粗粮四分精粮为宜,适量果蔬搭配。要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少喝浓茶、咖啡。
  坚持适量运动:运动应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保持身心愉快:预防冠心病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戒烟少酒:吸烟是引发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当戒烟,适量饮酒,黄酒葡萄酒为宜。
  定期体检: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定期体检有助于疾病的早诊早治。
  几大因素最易诱发冠心病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冠心病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
  性别:在我国男女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例为 2:1,但女性绝经期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增高2~6倍。吸烟不但能引发并加速血管硬化进程,还能直接引起血管痉挛及损伤心肌。
  饮食:进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既往病史: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70% 左右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男性糖尿病者患冠心病几率上升2倍,女性糖尿病者罹患冠状动脉病几率上升5倍。
  高脂血症: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而致血脂异常。家族中年龄小于50岁时患冠心病者,其近亲患病率增加5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患本病。
  体重超重: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3倍。
  缺乏运动:缺少运动心脏不强壮者得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2倍。
  精神压力大: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皮肤病:中药内服兼外用,治疗湿疹、牛皮癣、黄褐斑、痤疮、扁平疣、疱疹、荨麻疹、白癜风等。
  内科:风湿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糖、心脑血管病、脑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顽固性头痛、重症失眠、便秘及脾胃、肝胆、肺、肾等有关老年性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男科疾病。
  肿瘤:各种恶性肿瘤的保守治疗,癌症术后康复、减轻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等有显着疗效。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崩漏、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盆腔炎、附件炎。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了4倍。肥胖者因冠心病发作导致的病死率可达总病死率的30-40%。有学者提出,体重超出标准体重30%者,10年之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冠脉病的发生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在其中的发病机制和交感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密切相关,而肥胖患者恰恰在这些环节可能存在异常。

肥胖者心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血液总量增加。

众所周知,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者血液的循环流动,人体血液的总量越多,就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肥胖者由于血液众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重量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为了适应这种状态,肥胖者的心脏会相应的增加收缩力,当心脏不堪负重的时候,它就再也无法正常的泵血,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所以说肥胖者增加心肌负荷的第一个原因是肥胖者血量增加。

2心肌收缩力下降。

肥胖者往往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室肌可能发生代偿性肥厚,而肥厚心肌的弹性就会下降,心脏本身得到的血液供应也不充足,结果造成心肌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3合并有其他疾病。

肥胖者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合并症又进一步影响到心脏,导致冠心病。具体地说,高血压者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外周阻力增加,血脂异常者动脉壁容易出现斑块,变得不光滑,高血糖增加血液黏稠度,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时的阻力,这些改变均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由此可见,肥胖者的心脏实在是危机四伏,需要提高警惕,及时防治。有人发现体重降低10%,冠心病时危险减少20%。因此,减重对于减少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至关重要。

得了冠心病全身血管都要查

冠心病是负责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冠心病只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脏血管的体现。作为“一根绳上的蚂蚱”,发现冠心病意味着全身其他血管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冠心病患者还应同时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对全身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检查十分必要。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生命的元凶之一。其中,脑梗死由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表现为突然发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严重者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冠心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倍以上。此外,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当时刻关注是否有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同时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颈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可导致颈动脉狭窄。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颈动脉狭窄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约20%的冠心病患者患有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可以通过B超检测,简便易行。冠心病患者每年至少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如发现明确狭窄,应进行干预。程度较轻时可服药治疗,严重时进行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狭窄,改善脑部血供。

冠心病患者也很容易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时,可表现为双下肢不对称的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压降低,较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腿疼,导致跛行等等。根据上述症状,患者往往可以自行发现该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采用药物或介入治疗,与冠心病类似,植入支架后可以有效缓解。

肾动脉是影响血压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肾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引起狭窄时,短期之内可引起血压升高,长期狭窄导致肾血流量减小,发生萎缩,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病因,如果证实是肾动脉狭窄引起,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等。这样不仅可以治疗高血压,也可以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主动脉也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小的斑块对机体影响不大,如果粥样斑块持续扩大,可能引起高血压,如果进一步侵袭主动脉中膜,可能引起穿透性溃疡,导致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虽然这些疾病发生的几率较低,但非常凶险。冠心病患者胸部出现急性撕裂样疼痛时,需要怀疑主动脉夹层,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以上就是常见的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处于表浅的动脉(如颈动脉)可经B超检查发现,每年应进行常规检查,借此也可以提示其他深部动脉的病变情况;对于其他不易检查的动脉,也应警惕是否有相应症状出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当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相当重要。血脂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强化的降脂治疗,无论血脂处于什么水平,在没有肝功能障碍等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冠心病患者一经确诊,即应戒烟,否则病变将持续加重;高血压一方面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甚至血管壁破裂,所以应该严格控制;糖尿病可导致血管的慢性炎症,并且损害血管内皮,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冠心病患者也应对血糖严格控制。

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首先应从饮食调整做起,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服用柚子等影响药物代谢的食物;其次,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加强整体的抗病能力;最后,应遵医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