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2020-07-14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有轻重之分。轻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应对,轻度时可以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碘伏进行消炎。严重时要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感染加重。清理后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可以服用抗生素。

许多患者手术后悔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发生了伤口感染之后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经久不愈。比如一些开胸手术,有些患者对于感染后的症状并不是很清楚,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开胸术后伤口感染的症状,分为轻症、重症。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看门诊,由医生评估。如果医生评估感染是严重的,住院甚至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主要从皮肤的局部症状评价,如只是肿胀,有轻度病变,无波感,较为温和。如病人就诊时皮肤红肿已经很明显,且有胀痛,压下去有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就是感染较重的。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症状较轻,伤口只是出现了红肿、渗出液的症状,此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每天清洗伤口,清洗后涂上碘伏进行消炎,同时注意做好伤口护理工作,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较为严重,出现了伤口化脓、甚至是伤口溃疡的症状,此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伤口感染的加重。清理后也要注意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如果让伤口尽快愈合,可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伤口感染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消炎、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如果感染严重还需做抗感染的静脉输液治疗。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相关阅读


碘酊的作用

碘酊又称碘酒,是家庭常备用药之一,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是一种固体,碘化钾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市售碘酒的浓度为2%。那么,碘酊有什么作用呢?大家来一起聊一聊吧。

碘酊的作用
  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作为一种皮肤消毒剂,碘酒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但碘酒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大,能灼伤皮肤和粘膜,使用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伤口上疼痛较剧。所以,碘酒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
  当皮肤用碘酒消毒后,要用酒精脱碘。碘酒的穿透力强,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故可用于未破溃疮疖、跌打扭伤的外涂,可消炎退肿。个别人对碘可产生过敏反应,碘经皮肤涂搽可引起严重发热与全身皮疹反应,应予注意。碘酒应装在有色玻璃中置于冷暗处保存,并将瓶塞塞紧,以防分解与挥发。
  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本品仅供外用,切忌口服。如误服中毒,应立即用淀粉糊或米汤灌胃,并送医院救治。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如果连续使用3日无效,应咨询医师。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碘酒的作用

碘酒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当人们在摔倒的时候或者是感染的时候就会用到碘酒,碘酒具有着消毒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碘酊,碘酒经常用于人们外伤的消毒,一般在受伤消毒的时候都会用到碘酒,不仅这样,碘酒还有着其它作用。

作用:
  1、缓解口腔感染
  碘酒可以缓解口腔感染,平时人们出现口腔炎症或者牙周炎以及感染性唇炎时,都可以把碘酒加入适量甘酒以后稀释,然后直接把它涂抹在患处就能预防感染,也能让炎症很快消退,这种方法对人类汗腺炎与早期疖肿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2、缓解灰指甲
  灰指甲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它发生以后很难根治,但是碘酒却能让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患者可以把碘酒直接涂抹病变的指甲上,能防止指甲近一步增厚,也能预防指甲变得松脆,灰指甲患者使用碘酒时可以直接涂抹,可以在一天中涂抹二到三次。
  3、缓解皮炎
  碘酒的消炎杀菌功效特别出色,它对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与消除作用,平时人们出现溢脂性皮炎时可以直接用碘酒涂抹患处,就能减少磷片状头屑产生。另外人们因真菌感染出现其他皮炎时,也能涂抹碘酒,它能防止病情恶化,也让病情尽快好转。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与碘化钠,这两种物质对病原体都有很强的消灭的作用,它们能消灭多种致病菌与真菌和病毒,平时把它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以后,就能起到明显的消毒作用,而且消毒功效特别出色。

青霉素的作用

青霉素是我国最早的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只要的作用就是用于对人体内的病毒消炎,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是青霉素特别容易过敏,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导致神难题出现其他的过敏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消炎)。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对白痢、伤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卵巢炎、输卵管炎、肠炎等,猪:猪丹毒、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等有效,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买: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病人很难区分,更不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这种诊断不明,随意买药服用的习惯有很大的风险,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各种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和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能够规范社区的抗生素使用。但是谁去监督呢?效果很不理想。

恨病也不能乱吃药: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使用的原则是“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能中药不西药。

合并用药毒性大:联合用药不等于疗效相加,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可能疗效降低,但不良反应增加。联合用药只能在一种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时考虑使用。

抗生素治感冒不灵: 感冒及不明原因发热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并细菌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可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等。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烧,细菌培养出致病菌。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咳嗽,有脓痰等气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经常患扁桃体炎者。六个月以下婴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

莫以价格高低论疗效:不要看广告,赶时髦吃药,“好药””贵药”效果不一定好,药物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合理、病人的顺应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药物的价格。不要开口要药,干挠医生的理性选择。

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都是双刃剑,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滥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与感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深刻反省,我们应该明白:永远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坏性和极强的适应性。

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致病微生物,特别是不要指望靠抗生素和病毒灵去与细菌和病毒搏斗,聪明的选择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与细菌和平共处。人类的健康必须靠自己,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靠人类所处环境的平衡协调,靠人类自身免疫机制和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新生儿的疫苗打在哪儿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乙肝妈妈所生宝宝还要增加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总有网民给我来信,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应该打在什么部位?我总回答说: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受过培训,应该不会错。没想到最近收到某医院一位护士的来信,说自己给孩子接种疫苗打错了部位,非常内疚。同时她告诉我,她们医院的许多护士不知道新生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为了回答她的问题,同时也告诉那些不断来信的乙肝妈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专门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中建议: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 μg/0.5 ml,……”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2017年又对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是肌内注射,而卡介苗是皮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量较大(1 ml或2 ml),需要打在较厚的肌肉内。新生儿肌内注射与成人不同,不能打在屁股(臀部肌肉)上,而是要打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新生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尤其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不适合注射给药;而大腿前部外侧肌肉较厚,无主要血管神经通过。另外,选择臀部注射,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改变体位,操作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危重儿),而选择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容易暴露,注射时无论抱姿或躺姿都能方便操作。

乙肝疫苗药量较小(只有0.5 ml),打在上臂三角肌内即可,也可以打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侧的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卡介苗一定要接种在皮内,接种部位过深(注射到皮下)则属于接种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提出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专门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并统一了新生儿疫苗的接种部位:卡介苗一般都接种在左侧上臂皮下,为了与乙肝疫苗分开部位接种,把乙肝疫苗接种在右侧上臂三角肌内,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内(左右两侧都可以)。这个建议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规范、更及时,且不易出错。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乡间郎中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2020-07-14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有轻重之分。轻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应对,轻度时可以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碘伏进行消炎。严重时要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感染加重。清理后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可以服用抗生素。

许多患者手术后悔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发生了伤口感染之后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经久不愈。比如一些开胸手术,有些患者对于感染后的症状并不是很清楚,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开胸术后伤口感染的症状,分为轻症、重症。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看门诊,由医生评估。如果医生评估感染是严重的,住院甚至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主要从皮肤的局部症状评价,如只是肿胀,有轻度病变,无波感,较为温和。如病人就诊时皮肤红肿已经很明显,且有胀痛,压下去有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就是感染较重的。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症状较轻,伤口只是出现了红肿、渗出液的症状,此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每天清洗伤口,清洗后涂上碘伏进行消炎,同时注意做好伤口护理工作,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较为严重,出现了伤口化脓、甚至是伤口溃疡的症状,此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伤口感染的加重。清理后也要注意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如果让伤口尽快愈合,可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伤口感染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消炎、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如果感染严重还需做抗感染的静脉输液治疗。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相关阅读


碘酊的作用

碘酊又称碘酒,是家庭常备用药之一,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是一种固体,碘化钾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市售碘酒的浓度为2%。那么,碘酊有什么作用呢?大家来一起聊一聊吧。

碘酊的作用
  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作为一种皮肤消毒剂,碘酒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但碘酒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大,能灼伤皮肤和粘膜,使用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伤口上疼痛较剧。所以,碘酒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
  当皮肤用碘酒消毒后,要用酒精脱碘。碘酒的穿透力强,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故可用于未破溃疮疖、跌打扭伤的外涂,可消炎退肿。个别人对碘可产生过敏反应,碘经皮肤涂搽可引起严重发热与全身皮疹反应,应予注意。碘酒应装在有色玻璃中置于冷暗处保存,并将瓶塞塞紧,以防分解与挥发。
  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本品仅供外用,切忌口服。如误服中毒,应立即用淀粉糊或米汤灌胃,并送医院救治。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如果连续使用3日无效,应咨询医师。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碘酒的作用

碘酒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当人们在摔倒的时候或者是感染的时候就会用到碘酒,碘酒具有着消毒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碘酊,碘酒经常用于人们外伤的消毒,一般在受伤消毒的时候都会用到碘酒,不仅这样,碘酒还有着其它作用。

作用:
  1、缓解口腔感染
  碘酒可以缓解口腔感染,平时人们出现口腔炎症或者牙周炎以及感染性唇炎时,都可以把碘酒加入适量甘酒以后稀释,然后直接把它涂抹在患处就能预防感染,也能让炎症很快消退,这种方法对人类汗腺炎与早期疖肿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2、缓解灰指甲
  灰指甲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它发生以后很难根治,但是碘酒却能让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患者可以把碘酒直接涂抹病变的指甲上,能防止指甲近一步增厚,也能预防指甲变得松脆,灰指甲患者使用碘酒时可以直接涂抹,可以在一天中涂抹二到三次。
  3、缓解皮炎
  碘酒的消炎杀菌功效特别出色,它对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与消除作用,平时人们出现溢脂性皮炎时可以直接用碘酒涂抹患处,就能减少磷片状头屑产生。另外人们因真菌感染出现其他皮炎时,也能涂抹碘酒,它能防止病情恶化,也让病情尽快好转。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与碘化钠,这两种物质对病原体都有很强的消灭的作用,它们能消灭多种致病菌与真菌和病毒,平时把它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以后,就能起到明显的消毒作用,而且消毒功效特别出色。

青霉素的作用

青霉素是我国最早的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只要的作用就是用于对人体内的病毒消炎,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是青霉素特别容易过敏,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导致神难题出现其他的过敏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消炎)。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对白痢、伤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卵巢炎、输卵管炎、肠炎等,猪:猪丹毒、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等有效,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买: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病人很难区分,更不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这种诊断不明,随意买药服用的习惯有很大的风险,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各种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和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能够规范社区的抗生素使用。但是谁去监督呢?效果很不理想。

恨病也不能乱吃药: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使用的原则是“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能中药不西药。

合并用药毒性大:联合用药不等于疗效相加,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可能疗效降低,但不良反应增加。联合用药只能在一种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时考虑使用。

抗生素治感冒不灵: 感冒及不明原因发热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并细菌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可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等。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烧,细菌培养出致病菌。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咳嗽,有脓痰等气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经常患扁桃体炎者。六个月以下婴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

莫以价格高低论疗效:不要看广告,赶时髦吃药,“好药””贵药”效果不一定好,药物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合理、病人的顺应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药物的价格。不要开口要药,干挠医生的理性选择。

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都是双刃剑,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滥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与感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深刻反省,我们应该明白:永远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坏性和极强的适应性。

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致病微生物,特别是不要指望靠抗生素和病毒灵去与细菌和病毒搏斗,聪明的选择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与细菌和平共处。人类的健康必须靠自己,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靠人类所处环境的平衡协调,靠人类自身免疫机制和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新生儿的疫苗打在哪儿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乙肝妈妈所生宝宝还要增加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总有网民给我来信,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应该打在什么部位?我总回答说: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受过培训,应该不会错。没想到最近收到某医院一位护士的来信,说自己给孩子接种疫苗打错了部位,非常内疚。同时她告诉我,她们医院的许多护士不知道新生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为了回答她的问题,同时也告诉那些不断来信的乙肝妈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专门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中建议: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 μg/0.5 ml,……”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2017年又对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是肌内注射,而卡介苗是皮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量较大(1 ml或2 ml),需要打在较厚的肌肉内。新生儿肌内注射与成人不同,不能打在屁股(臀部肌肉)上,而是要打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新生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尤其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不适合注射给药;而大腿前部外侧肌肉较厚,无主要血管神经通过。另外,选择臀部注射,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改变体位,操作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危重儿),而选择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容易暴露,注射时无论抱姿或躺姿都能方便操作。

乙肝疫苗药量较小(只有0.5 ml),打在上臂三角肌内即可,也可以打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侧的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卡介苗一定要接种在皮内,接种部位过深(注射到皮下)则属于接种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提出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专门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并统一了新生儿疫苗的接种部位:卡介苗一般都接种在左侧上臂皮下,为了与乙肝疫苗分开部位接种,把乙肝疫苗接种在右侧上臂三角肌内,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内(左右两侧都可以)。这个建议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规范、更及时,且不易出错。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乡间郎中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2020-07-14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有轻重之分。轻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应对,轻度时可以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碘伏进行消炎。严重时要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感染加重。清理后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可以服用抗生素。

许多患者手术后悔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发生了伤口感染之后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经久不愈。比如一些开胸手术,有些患者对于感染后的症状并不是很清楚,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开胸术后伤口感染的症状,分为轻症、重症。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看门诊,由医生评估。如果医生评估感染是严重的,住院甚至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主要从皮肤的局部症状评价,如只是肿胀,有轻度病变,无波感,较为温和。如病人就诊时皮肤红肿已经很明显,且有胀痛,压下去有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就是感染较重的。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症状较轻,伤口只是出现了红肿、渗出液的症状,此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每天清洗伤口,清洗后涂上碘伏进行消炎,同时注意做好伤口护理工作,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较为严重,出现了伤口化脓、甚至是伤口溃疡的症状,此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伤口感染的加重。清理后也要注意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如果让伤口尽快愈合,可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伤口感染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消炎、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如果感染严重还需做抗感染的静脉输液治疗。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相关阅读


碘酊的作用

碘酊又称碘酒,是家庭常备用药之一,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是一种固体,碘化钾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市售碘酒的浓度为2%。那么,碘酊有什么作用呢?大家来一起聊一聊吧。

碘酊的作用
  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作为一种皮肤消毒剂,碘酒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但碘酒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大,能灼伤皮肤和粘膜,使用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伤口上疼痛较剧。所以,碘酒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
  当皮肤用碘酒消毒后,要用酒精脱碘。碘酒的穿透力强,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故可用于未破溃疮疖、跌打扭伤的外涂,可消炎退肿。个别人对碘可产生过敏反应,碘经皮肤涂搽可引起严重发热与全身皮疹反应,应予注意。碘酒应装在有色玻璃中置于冷暗处保存,并将瓶塞塞紧,以防分解与挥发。
  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本品仅供外用,切忌口服。如误服中毒,应立即用淀粉糊或米汤灌胃,并送医院救治。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如果连续使用3日无效,应咨询医师。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碘酒的作用

碘酒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当人们在摔倒的时候或者是感染的时候就会用到碘酒,碘酒具有着消毒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碘酊,碘酒经常用于人们外伤的消毒,一般在受伤消毒的时候都会用到碘酒,不仅这样,碘酒还有着其它作用。

作用:
  1、缓解口腔感染
  碘酒可以缓解口腔感染,平时人们出现口腔炎症或者牙周炎以及感染性唇炎时,都可以把碘酒加入适量甘酒以后稀释,然后直接把它涂抹在患处就能预防感染,也能让炎症很快消退,这种方法对人类汗腺炎与早期疖肿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2、缓解灰指甲
  灰指甲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它发生以后很难根治,但是碘酒却能让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患者可以把碘酒直接涂抹病变的指甲上,能防止指甲近一步增厚,也能预防指甲变得松脆,灰指甲患者使用碘酒时可以直接涂抹,可以在一天中涂抹二到三次。
  3、缓解皮炎
  碘酒的消炎杀菌功效特别出色,它对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与消除作用,平时人们出现溢脂性皮炎时可以直接用碘酒涂抹患处,就能减少磷片状头屑产生。另外人们因真菌感染出现其他皮炎时,也能涂抹碘酒,它能防止病情恶化,也让病情尽快好转。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与碘化钠,这两种物质对病原体都有很强的消灭的作用,它们能消灭多种致病菌与真菌和病毒,平时把它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以后,就能起到明显的消毒作用,而且消毒功效特别出色。

青霉素的作用

青霉素是我国最早的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只要的作用就是用于对人体内的病毒消炎,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是青霉素特别容易过敏,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导致神难题出现其他的过敏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消炎)。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对白痢、伤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卵巢炎、输卵管炎、肠炎等,猪:猪丹毒、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等有效,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买: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病人很难区分,更不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这种诊断不明,随意买药服用的习惯有很大的风险,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各种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和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能够规范社区的抗生素使用。但是谁去监督呢?效果很不理想。

恨病也不能乱吃药: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使用的原则是“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能中药不西药。

合并用药毒性大:联合用药不等于疗效相加,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可能疗效降低,但不良反应增加。联合用药只能在一种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时考虑使用。

抗生素治感冒不灵: 感冒及不明原因发热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并细菌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可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等。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烧,细菌培养出致病菌。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咳嗽,有脓痰等气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经常患扁桃体炎者。六个月以下婴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

莫以价格高低论疗效:不要看广告,赶时髦吃药,“好药””贵药”效果不一定好,药物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合理、病人的顺应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药物的价格。不要开口要药,干挠医生的理性选择。

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都是双刃剑,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滥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与感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深刻反省,我们应该明白:永远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坏性和极强的适应性。

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致病微生物,特别是不要指望靠抗生素和病毒灵去与细菌和病毒搏斗,聪明的选择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与细菌和平共处。人类的健康必须靠自己,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靠人类所处环境的平衡协调,靠人类自身免疫机制和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新生儿的疫苗打在哪儿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乙肝妈妈所生宝宝还要增加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总有网民给我来信,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应该打在什么部位?我总回答说: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受过培训,应该不会错。没想到最近收到某医院一位护士的来信,说自己给孩子接种疫苗打错了部位,非常内疚。同时她告诉我,她们医院的许多护士不知道新生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为了回答她的问题,同时也告诉那些不断来信的乙肝妈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专门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中建议: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 μg/0.5 ml,……”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2017年又对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是肌内注射,而卡介苗是皮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量较大(1 ml或2 ml),需要打在较厚的肌肉内。新生儿肌内注射与成人不同,不能打在屁股(臀部肌肉)上,而是要打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新生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尤其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不适合注射给药;而大腿前部外侧肌肉较厚,无主要血管神经通过。另外,选择臀部注射,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改变体位,操作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危重儿),而选择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容易暴露,注射时无论抱姿或躺姿都能方便操作。

乙肝疫苗药量较小(只有0.5 ml),打在上臂三角肌内即可,也可以打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侧的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卡介苗一定要接种在皮内,接种部位过深(注射到皮下)则属于接种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提出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专门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并统一了新生儿疫苗的接种部位:卡介苗一般都接种在左侧上臂皮下,为了与乙肝疫苗分开部位接种,把乙肝疫苗接种在右侧上臂三角肌内,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内(左右两侧都可以)。这个建议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规范、更及时,且不易出错。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乡间郎中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2020-07-14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有轻重之分。轻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应对,轻度时可以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碘伏进行消炎。严重时要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感染加重。清理后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可以服用抗生素。

许多患者手术后悔出现伤口感染的症状,发生了伤口感染之后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经久不愈。比如一些开胸手术,有些患者对于感染后的症状并不是很清楚,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下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
  开胸术后伤口感染的症状,分为轻症、重症。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伤口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流脓。重症表现为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看门诊,由医生评估。如果医生评估感染是严重的,住院甚至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主要从皮肤的局部症状评价,如只是肿胀,有轻度病变,无波感,较为温和。如病人就诊时皮肤红肿已经很明显,且有胀痛,压下去有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就是感染较重的。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症状较轻,伤口只是出现了红肿、渗出液的症状,此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每天清洗伤口,清洗后涂上碘伏进行消炎,同时注意做好伤口护理工作,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如果患者的伤口感染较为严重,出现了伤口化脓、甚至是伤口溃疡的症状,此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清除伤口脓液以及伤口部位已经坏死的组织,避免伤口感染的加重。清理后也要注意正常换药治疗,直至康复。如果让伤口尽快愈合,可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伤口感染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消炎、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如果感染严重还需做抗感染的静脉输液治疗。



开胸手术后伤口感染症状相关阅读


碘酊的作用

碘酊又称碘酒,是家庭常备用药之一,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是一种固体,碘化钾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市售碘酒的浓度为2%。那么,碘酊有什么作用呢?大家来一起聊一聊吧。

碘酊的作用
  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作为一种皮肤消毒剂,碘酒主要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但碘酒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大,能灼伤皮肤和粘膜,使用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伤口上疼痛较剧。所以,碘酒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
  当皮肤用碘酒消毒后,要用酒精脱碘。碘酒的穿透力强,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故可用于未破溃疮疖、跌打扭伤的外涂,可消炎退肿。个别人对碘可产生过敏反应,碘经皮肤涂搽可引起严重发热与全身皮疹反应,应予注意。碘酒应装在有色玻璃中置于冷暗处保存,并将瓶塞塞紧,以防分解与挥发。
  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本品仅供外用,切忌口服。如误服中毒,应立即用淀粉糊或米汤灌胃,并送医院救治。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如果连续使用3日无效,应咨询医师。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碘酒的作用

碘酒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当人们在摔倒的时候或者是感染的时候就会用到碘酒,碘酒具有着消毒的功效,它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碘酊,碘酒经常用于人们外伤的消毒,一般在受伤消毒的时候都会用到碘酒,不仅这样,碘酒还有着其它作用。

作用:
  1、缓解口腔感染
  碘酒可以缓解口腔感染,平时人们出现口腔炎症或者牙周炎以及感染性唇炎时,都可以把碘酒加入适量甘酒以后稀释,然后直接把它涂抹在患处就能预防感染,也能让炎症很快消退,这种方法对人类汗腺炎与早期疖肿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2、缓解灰指甲
  灰指甲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它发生以后很难根治,但是碘酒却能让病情得到缓解与控制,患者可以把碘酒直接涂抹病变的指甲上,能防止指甲近一步增厚,也能预防指甲变得松脆,灰指甲患者使用碘酒时可以直接涂抹,可以在一天中涂抹二到三次。
  3、缓解皮炎
  碘酒的消炎杀菌功效特别出色,它对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与消除作用,平时人们出现溢脂性皮炎时可以直接用碘酒涂抹患处,就能减少磷片状头屑产生。另外人们因真菌感染出现其他皮炎时,也能涂抹碘酒,它能防止病情恶化,也让病情尽快好转。
  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与碘化钠,这两种物质对病原体都有很强的消灭的作用,它们能消灭多种致病菌与真菌和病毒,平时把它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以后,就能起到明显的消毒作用,而且消毒功效特别出色。

青霉素的作用

青霉素是我国最早的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只要的作用就是用于对人体内的病毒消炎,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是青霉素特别容易过敏,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导致神难题出现其他的过敏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消炎)。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对白痢、伤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卵巢炎、输卵管炎、肠炎等,猪:猪丹毒、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等有效,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随便买: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病人很难区分,更不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这种诊断不明,随意买药服用的习惯有很大的风险,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各种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和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能够规范社区的抗生素使用。但是谁去监督呢?效果很不理想。

恨病也不能乱吃药: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使用的原则是“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能中药不西药。

合并用药毒性大:联合用药不等于疗效相加,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可能疗效降低,但不良反应增加。联合用药只能在一种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时考虑使用。

抗生素治感冒不灵: 感冒及不明原因发热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并细菌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可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等。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烧,细菌培养出致病菌。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咳嗽,有脓痰等气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经常患扁桃体炎者。六个月以下婴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

莫以价格高低论疗效:不要看广告,赶时髦吃药,“好药””贵药”效果不一定好,药物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合理、病人的顺应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药物的价格。不要开口要药,干挠医生的理性选择。

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都是双刃剑,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滥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与感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深刻反省,我们应该明白:永远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坏性和极强的适应性。

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致病微生物,特别是不要指望靠抗生素和病毒灵去与细菌和病毒搏斗,聪明的选择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与细菌和平共处。人类的健康必须靠自己,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靠人类所处环境的平衡协调,靠人类自身免疫机制和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新生儿的疫苗打在哪儿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乙肝妈妈所生宝宝还要增加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总有网民给我来信,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应该打在什么部位?我总回答说:新生儿室的护士都受过培训,应该不会错。没想到最近收到某医院一位护士的来信,说自己给孩子接种疫苗打错了部位,非常内疚。同时她告诉我,她们医院的许多护士不知道新生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为了回答她的问题,同时也告诉那些不断来信的乙肝妈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专门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中建议: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 μg/0.5 ml,……”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2017年又对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都是肌内注射,而卡介苗是皮内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量较大(1 ml或2 ml),需要打在较厚的肌肉内。新生儿肌内注射与成人不同,不能打在屁股(臀部肌肉)上,而是要打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新生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尤其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不适合注射给药;而大腿前部外侧肌肉较厚,无主要血管神经通过。另外,选择臀部注射,大多数新生儿需要改变体位,操作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危重儿),而选择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容易暴露,注射时无论抱姿或躺姿都能方便操作。

乙肝疫苗药量较小(只有0.5 ml),打在上臂三角肌内即可,也可以打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侧的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卡介苗一定要接种在皮内,接种部位过深(注射到皮下)则属于接种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提出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专门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并统一了新生儿疫苗的接种部位:卡介苗一般都接种在左侧上臂皮下,为了与乙肝疫苗分开部位接种,把乙肝疫苗接种在右侧上臂三角肌内,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内(左右两侧都可以)。这个建议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规范、更及时,且不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