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2020-07-14

里急后重就是外科经常用的一个术语,叫做很想拉大便,但是跑到厕所又没有多少拉的这种情况。它常见于直肠癌的中晚期,但有时也介于直肠的炎症,像直肠有炎症的时候,有时候还有一些直肠的狭窄,也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职场上的功能问题,也会引起这种情况,像这个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可以。

所谓里急后重是指有迫切的便意,且伴排便费劲、排便不尽感,最常见于直肠、肛管疾病。患有直肠癌的患者通常的表现就有里急后重的现象,所以很多人在有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害怕,那么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一、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里急后重是直肠肛门刺激的一种症状,直肠癌有可能引起直肠肛门的刺激从而产生里急后重,也可能没有这种症状。能产生肛门直肠刺激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痢疾最多),短期多次排便,肛门反复刺激水肿引起里急后重,肛管直肠的炎症也是多见的原因。直肠癌症状大多是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粘液血便,进而出现下腹部痛,梗阻症状,可有大量出血,如果侵犯周边组织器官会引起相应症状。
  二、什么原因引起里急后重
  1、患者如果出现里急后重问题,那么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淋菌性肛门直肠炎的原因导致的,由于患者的身体出现炎症现象,那么也就有可能会诱发痢疾后重症状出现,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健康。
  2、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现象,还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直肠脱垂的原因导致的,由于直肠脱垂现象出现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就有可能会诱发痢疾后重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出现问题。
  3、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现象,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细菌性的痢疾导致的,由于细菌性的痢疾出现,这种情况也会引起里急后重的情况出现的,还可能会诱发其他一系列症状出现。



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相关阅读


直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今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患者、早期治疗。

1、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应多吃山芋、红薯、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控酒,控制体重。

2、对于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积极治疗炎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的镜下切除等。有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家族史者,应该在12~14岁开始筛查。

3、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4、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5、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6、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二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直肠癌肠镜能看出来吗

直肠癌肠镜能看出来吗?在临床上肠镜对于检查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当一些患者怀疑自己得了直肠癌,或者想确诊直肠癌时,医生建议先做直肠镜进行观察,那么肠镜能检查出直肠癌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肠镜是怎么做的

做肠镜检查的前一天服用泻药,目的就是把肠道清理干净;按照医生的指导脱掉裤子,然后侧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将一根带镜头的管子从你的肛门插入,并且在插入后不断的向里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加气来进行扩充肠道,会导致你会感觉到有很强的肚子涨的感觉;肠镜进入到了医生想要检查的部位时,医生可根据旁边的显示器观察到直肠的病变。

大肠癌检测:全国PET-CT检查中心

 二、肠镜能检查出直肠癌吗

做肠镜是可以检查出直肠癌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准确率,但是进一步确诊需要做活检,病理学检查化验为准。一般直肠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肠镜下晚期直肠癌表现如下:

1、隆起型:特点为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状似菜花或息肉样,边界清楚,有带蒂和广基2种。

2、溃疡型:又称局限溃疡型,状如火山口,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此型肿瘤组织向肠壁深部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与脏器或发生穿孔。

3、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直肠癌早期与痔疮很难鉴别,通过直肠镜也可以鉴别出这两个疾病。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直肠类癌需要化疗吗

直肠类癌需要化疗吗?类癌是一种起源于嗜银细胞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初起时属良性,后期则可转变为恶性并可发生转移,但又不同于腺癌,故称为类癌。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属于胺前体摄取与脱羧作用(APUD)系统,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且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较少发生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但具有潜在的恶性和转移复发的潜能。随着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结直肠肿瘤的重视、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普查的广泛应用,直肠类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直肠类癌的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并且常因无嗜银性而不出现类癌综合征,故早期诊断仍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

直肠类癌的治疗

直肠类癌的组织学表现类似恶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更趋向于良性病变,故其治疗措施及预后明显不同于直肠腺癌。处理上应掌握原则,治疗得当,以免影响预后。完整地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措施。肿瘤直径 < 1.0 cm者多局限于黏膜下层,转移率低于2%,可行局部切除术;直径1.0~2.0 cm者转移率10%~15%,浸润浅肌层但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应行扩大的局部切除术;直径 > 2.0 cm者转移率60%~80%,浸润到深肌层以外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随着超声内镜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早期发现直肠类癌并进行治疗,避免手术范围的过大或不足。临床上通过直肠指诊和超声内镜等判断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既避免切除不足,又防止过度治疗。

一、内镜下治疗

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直肠类癌内镜下完全切除标准为基底无类癌组织残留,各边缘0.2cm以上非类癌组织。因为直肠类癌多位于黏膜下层,所以目前公认无黏膜下注射的息肉切除术是不合适的选择。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先行黏膜下注射,然后直接应用圈套器圈套或应用圈套结扎器负压吸引后对类癌圈套结扎,形成息肉样隆起,在根部电切切除。此法切除组织较深,可以避免类癌组织的残留。肿瘤直径< 1.0cm且局限于黏膜层的直肠类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安全可靠,且可保留肛门功能。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较大的黏膜下肿瘤,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肿瘤残留、复发的概率也大为增加。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较大的平坦病变、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大块、完整地切除较大的病变,避免分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带来的病变残留和复发,对完整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比较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无黏膜下注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彻底、有效和安全。内镜下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首先是出血,切除越深,出血发生率越高,因此术中必须充分止血;其次是穿孔,一般术中能及时发现,穿孔一般较小,应用止血夹往往能夹闭,由于术前进行过肠道准备,穿孔所致的腹膜炎体征往往较轻,结合术后保守治疗一般可以避免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视野清晰,剥离过程中反复黏膜下的注射。

二、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TEM)

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的手术指征是距肛缘为5.0 ~ 15.0cm的直肠良性肿瘤、风险较低的T1期直肠癌、经超声内镜检查除外浸润的早期直肠类癌、直肠间质瘤以及诊断不明的直肠黏膜下结节等。直肠类癌若肿瘤直径< 2.0cm、浸润深度未超出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行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局部切除。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及时止血,并可用可吸收线缝合创面,既能止血,也可以保护创面。为避免肠穿孔,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术中发现穿孔及时缝合,术后积极保守治疗。比较少见的是直肠阴道瘘,对位于直肠阴道相交段的病灶,严格掌握切除深度,始终保持视野清晰,充分认清操作的层面,尽可能在黏膜下层完成操作。如不具备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显微仪器,经肛门入路手术切除低位直肠类癌也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三、根治切除术

若肿瘤直径> 2.0cm、有淋巴结转移、局部切除发现肌层有浸润、表面有明显溃疡、反复多次行局部切除或伴发其他肠道恶性肿瘤者,应按直肠癌根治范围行根治性切除。如果组织学检查提示为不典型性类癌,即使很早期的直肠类癌也会表现出恶性倾向,需行根治性切除。

总之,直肠类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内镜下切除是一种效果确实的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随着认识加深、医疗器械更新和技术发展,直肠类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会越来越好。所以说直肠类癌不需要化疗。

直肠肿瘤是不是直肠癌

直肠囊肿是不是直肠癌呢?直肠肿瘤和直肠癌,可能很多人看到表面意思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觉得是两种疾病,但是中国汉字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往往有些词语是根据西方国家翻译过来的,可能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直肠肿瘤是不是直肠癌。

直肠肿瘤的西医别名就叫做直肠癌,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直肠癌是胃肠道中的恶性肿瘤,和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直肠癌引起的原因有很多,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食物,那么就会容易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憋大小便也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尿液中含有一种或者多种致癌物质,会刺激膀胱上皮使其发生癌变,大便中也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果有害物质经常刺激肠黏膜,就会导致直肠癌的癌变。

直肠癌发生后会使人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血便、脓血便、便秘和腹泻等;大便也会逐渐变细,到了晚期就会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出现恶液质。直肠癌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和放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饮食上要相对注意,应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

直肠肿瘤也叫做直肠癌,以后你一听到这两个词语,就要知道直肠癌就是直肠肿瘤,不要再觉得是不一样的病。直肠癌既然是恶性肿瘤,又和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我们平时就要改掉大鱼大肉,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喝水,不要憋大小便等,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减少直肠癌的发生。

直肠癌保肛新术式是怎样的

近二十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取得最大的进展之一,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由于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提高和发展,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得以很大的提高。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仍是目前外科治疗上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特殊的淋巴回流途径以及同生殖泌尿器官特殊的比邻关系,使保肛手术无论在手术指征还是手术技术难度上均有别于上段直肠癌。20世纪的50~60年代,低位直肠癌采用的保肛手术如Bacon术、Turnbull术等由于术后肛门功能大多不尽如人意,现基本已被摒弃。

虽说双吻合器的使用给低位直肠癌患者创造了更多的保留肛门的机会,但由于目前设计的双吻合器尚未达到完美的程度,在对男性或骨盆狭窄以及肥胖患者术中,闭合器难以在盆底肌平面切断闭合直肠,因此这部分距肛缘5~6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常规途径难以借助双吻合器技术来达到保肛的目的。

近年来,在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开展了Parks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和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等保肛手术。但中长期的疗效表明,这两种手术仍不能解决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和局部肿瘤复发率偏高的两大难题。术后24%的病人有肛门失禁,58.8%者有便急感;肿瘤局部复发率为0~30%,平均约为10%。

该术式的腹部操作部分同普通的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将直肠分离到盆底后主刀医师转至会阴部。在阴囊(或阴道)与肛门缘之间做一凸出的新月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后分离直肠尿道肌,沿直肠尿道前列腺之间(或阴道后壁)向盆腔分离。腹组医师用手指将一侧直肠旁顶起以助分离。然后以同法分离另一侧。最后分离直肠前壁并同盆腔手术会合。

从前会阴切口将已游离的结直肠从盆腔拖出。在体外用闭合器切断闭合。采用双吻合技术,将直肠残端或肛管同近端结肠吻合。同传统的保肛手术相比,APPEAR手术具有以下优点:

1、所有操作均可在显露良好的术野中直视下进行;

2、可以游离出平均长约3cm的被盆底肌和耻骨直肠肌包裹的以往手术无法显露的下端直肠,从而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3、允许使用吻合器行直肠或肛管同结肠的吻合;

4、初步研究结果显示APPEAR手术后的肛门功能优于ISR等保肛手术。

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乡间郎中

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2020-07-14

里急后重就是外科经常用的一个术语,叫做很想拉大便,但是跑到厕所又没有多少拉的这种情况。它常见于直肠癌的中晚期,但有时也介于直肠的炎症,像直肠有炎症的时候,有时候还有一些直肠的狭窄,也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职场上的功能问题,也会引起这种情况,像这个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可以。

所谓里急后重是指有迫切的便意,且伴排便费劲、排便不尽感,最常见于直肠、肛管疾病。患有直肠癌的患者通常的表现就有里急后重的现象,所以很多人在有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害怕,那么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一、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
  里急后重是直肠肛门刺激的一种症状,直肠癌有可能引起直肠肛门的刺激从而产生里急后重,也可能没有这种症状。能产生肛门直肠刺激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痢疾最多),短期多次排便,肛门反复刺激水肿引起里急后重,肛管直肠的炎症也是多见的原因。直肠癌症状大多是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粘液血便,进而出现下腹部痛,梗阻症状,可有大量出血,如果侵犯周边组织器官会引起相应症状。
  二、什么原因引起里急后重
  1、患者如果出现里急后重问题,那么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淋菌性肛门直肠炎的原因导致的,由于患者的身体出现炎症现象,那么也就有可能会诱发痢疾后重症状出现,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健康。
  2、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现象,还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直肠脱垂的原因导致的,由于直肠脱垂现象出现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就有可能会诱发痢疾后重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出现问题。
  3、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现象,可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细菌性的痢疾导致的,由于细菌性的痢疾出现,这种情况也会引起里急后重的情况出现的,还可能会诱发其他一系列症状出现。



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吗相关阅读


直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今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患者、早期治疗。

1、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应多吃山芋、红薯、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控酒,控制体重。

2、对于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积极治疗炎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的镜下切除等。有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家族史者,应该在12~14岁开始筛查。

3、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4、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5、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6、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二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直肠癌肠镜能看出来吗

直肠癌肠镜能看出来吗?在临床上肠镜对于检查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当一些患者怀疑自己得了直肠癌,或者想确诊直肠癌时,医生建议先做直肠镜进行观察,那么肠镜能检查出直肠癌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肠镜是怎么做的

做肠镜检查的前一天服用泻药,目的就是把肠道清理干净;按照医生的指导脱掉裤子,然后侧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将一根带镜头的管子从你的肛门插入,并且在插入后不断的向里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加气来进行扩充肠道,会导致你会感觉到有很强的肚子涨的感觉;肠镜进入到了医生想要检查的部位时,医生可根据旁边的显示器观察到直肠的病变。

大肠癌检测:全国PET-CT检查中心

 二、肠镜能检查出直肠癌吗

做肠镜是可以检查出直肠癌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准确率,但是进一步确诊需要做活检,病理学检查化验为准。一般直肠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肠镜下晚期直肠癌表现如下:

1、隆起型:特点为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状似菜花或息肉样,边界清楚,有带蒂和广基2种。

2、溃疡型:又称局限溃疡型,状如火山口,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此型肿瘤组织向肠壁深部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与脏器或发生穿孔。

3、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直肠癌早期与痔疮很难鉴别,通过直肠镜也可以鉴别出这两个疾病。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直肠类癌需要化疗吗

直肠类癌需要化疗吗?类癌是一种起源于嗜银细胞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初起时属良性,后期则可转变为恶性并可发生转移,但又不同于腺癌,故称为类癌。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属于胺前体摄取与脱羧作用(APUD)系统,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且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较少发生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但具有潜在的恶性和转移复发的潜能。随着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结直肠肿瘤的重视、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普查的广泛应用,直肠类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直肠类癌的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并且常因无嗜银性而不出现类癌综合征,故早期诊断仍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

直肠类癌的治疗

直肠类癌的组织学表现类似恶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更趋向于良性病变,故其治疗措施及预后明显不同于直肠腺癌。处理上应掌握原则,治疗得当,以免影响预后。完整地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措施。肿瘤直径 < 1.0 cm者多局限于黏膜下层,转移率低于2%,可行局部切除术;直径1.0~2.0 cm者转移率10%~15%,浸润浅肌层但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应行扩大的局部切除术;直径 > 2.0 cm者转移率60%~80%,浸润到深肌层以外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随着超声内镜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早期发现直肠类癌并进行治疗,避免手术范围的过大或不足。临床上通过直肠指诊和超声内镜等判断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既避免切除不足,又防止过度治疗。

一、内镜下治疗

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直肠类癌内镜下完全切除标准为基底无类癌组织残留,各边缘0.2cm以上非类癌组织。因为直肠类癌多位于黏膜下层,所以目前公认无黏膜下注射的息肉切除术是不合适的选择。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先行黏膜下注射,然后直接应用圈套器圈套或应用圈套结扎器负压吸引后对类癌圈套结扎,形成息肉样隆起,在根部电切切除。此法切除组织较深,可以避免类癌组织的残留。肿瘤直径< 1.0cm且局限于黏膜层的直肠类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安全可靠,且可保留肛门功能。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较大的黏膜下肿瘤,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肿瘤残留、复发的概率也大为增加。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较大的平坦病变、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大块、完整地切除较大的病变,避免分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带来的病变残留和复发,对完整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比较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无黏膜下注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彻底、有效和安全。内镜下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首先是出血,切除越深,出血发生率越高,因此术中必须充分止血;其次是穿孔,一般术中能及时发现,穿孔一般较小,应用止血夹往往能夹闭,由于术前进行过肠道准备,穿孔所致的腹膜炎体征往往较轻,结合术后保守治疗一般可以避免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视野清晰,剥离过程中反复黏膜下的注射。

二、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TEM)

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的手术指征是距肛缘为5.0 ~ 15.0cm的直肠良性肿瘤、风险较低的T1期直肠癌、经超声内镜检查除外浸润的早期直肠类癌、直肠间质瘤以及诊断不明的直肠黏膜下结节等。直肠类癌若肿瘤直径< 2.0cm、浸润深度未超出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行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局部切除。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及时止血,并可用可吸收线缝合创面,既能止血,也可以保护创面。为避免肠穿孔,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术中发现穿孔及时缝合,术后积极保守治疗。比较少见的是直肠阴道瘘,对位于直肠阴道相交段的病灶,严格掌握切除深度,始终保持视野清晰,充分认清操作的层面,尽可能在黏膜下层完成操作。如不具备经肛门内镜的显微手术显微仪器,经肛门入路手术切除低位直肠类癌也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三、根治切除术

若肿瘤直径> 2.0cm、有淋巴结转移、局部切除发现肌层有浸润、表面有明显溃疡、反复多次行局部切除或伴发其他肠道恶性肿瘤者,应按直肠癌根治范围行根治性切除。如果组织学检查提示为不典型性类癌,即使很早期的直肠类癌也会表现出恶性倾向,需行根治性切除。

总之,直肠类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内镜下切除是一种效果确实的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随着认识加深、医疗器械更新和技术发展,直肠类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会越来越好。所以说直肠类癌不需要化疗。

直肠肿瘤是不是直肠癌

直肠囊肿是不是直肠癌呢?直肠肿瘤和直肠癌,可能很多人看到表面意思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觉得是两种疾病,但是中国汉字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往往有些词语是根据西方国家翻译过来的,可能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直肠肿瘤是不是直肠癌。

直肠肿瘤的西医别名就叫做直肠癌,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直肠癌是胃肠道中的恶性肿瘤,和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直肠癌引起的原因有很多,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食物,那么就会容易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憋大小便也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尿液中含有一种或者多种致癌物质,会刺激膀胱上皮使其发生癌变,大便中也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果有害物质经常刺激肠黏膜,就会导致直肠癌的癌变。

直肠癌发生后会使人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血便、脓血便、便秘和腹泻等;大便也会逐渐变细,到了晚期就会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出现恶液质。直肠癌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和放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饮食上要相对注意,应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

直肠肿瘤也叫做直肠癌,以后你一听到这两个词语,就要知道直肠癌就是直肠肿瘤,不要再觉得是不一样的病。直肠癌既然是恶性肿瘤,又和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我们平时就要改掉大鱼大肉,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喝水,不要憋大小便等,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减少直肠癌的发生。

直肠癌保肛新术式是怎样的

近二十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取得最大的进展之一,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由于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提高和发展,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得以很大的提高。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仍是目前外科治疗上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特殊的淋巴回流途径以及同生殖泌尿器官特殊的比邻关系,使保肛手术无论在手术指征还是手术技术难度上均有别于上段直肠癌。20世纪的50~60年代,低位直肠癌采用的保肛手术如Bacon术、Turnbull术等由于术后肛门功能大多不尽如人意,现基本已被摒弃。

虽说双吻合器的使用给低位直肠癌患者创造了更多的保留肛门的机会,但由于目前设计的双吻合器尚未达到完美的程度,在对男性或骨盆狭窄以及肥胖患者术中,闭合器难以在盆底肌平面切断闭合直肠,因此这部分距肛缘5~6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常规途径难以借助双吻合器技术来达到保肛的目的。

近年来,在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开展了Parks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和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等保肛手术。但中长期的疗效表明,这两种手术仍不能解决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和局部肿瘤复发率偏高的两大难题。术后24%的病人有肛门失禁,58.8%者有便急感;肿瘤局部复发率为0~30%,平均约为10%。

该术式的腹部操作部分同普通的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将直肠分离到盆底后主刀医师转至会阴部。在阴囊(或阴道)与肛门缘之间做一凸出的新月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后分离直肠尿道肌,沿直肠尿道前列腺之间(或阴道后壁)向盆腔分离。腹组医师用手指将一侧直肠旁顶起以助分离。然后以同法分离另一侧。最后分离直肠前壁并同盆腔手术会合。

从前会阴切口将已游离的结直肠从盆腔拖出。在体外用闭合器切断闭合。采用双吻合技术,将直肠残端或肛管同近端结肠吻合。同传统的保肛手术相比,APPEAR手术具有以下优点:

1、所有操作均可在显露良好的术野中直视下进行;

2、可以游离出平均长约3cm的被盆底肌和耻骨直肠肌包裹的以往手术无法显露的下端直肠,从而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3、允许使用吻合器行直肠或肛管同结肠的吻合;

4、初步研究结果显示APPEAR手术后的肛门功能优于ISR等保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