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2020-07-14

儿童心理障碍属于比较大的范围,是多种心理疾病的总称,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多动症,焦虑症,抽动症,失眠症,懦弱症,攻击症,嫉妒症,及强迫症等。这些病症在发生之后,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行为会出现异常,对于这类非正常表现,作为家长一定要慎重,对患儿进行梳理指导,如有必要可到医院进行系统性治疗。

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健康不仅体现于身体方面,同样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儿童由于受到意外刺激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会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对于心理障碍表现,家长一定要有所注意,尽早的干预治疗。那么,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一、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对任何事注意力都无法集中,经常做小动作,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情绪起伏大,生活、学习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焦虑症
  是指没有任何具体的原因,突然出现恐惧状态。患儿主要表现自信不足、过分敏感、饮食差、易哭闹。
  三、抽动症
  身体某些部位经常无目的、不由自主的重复出现肌肉快速痉挛。同时,性格表现紧张、自卑等。
  四、失眠症
  患儿入睡困难,睡中极易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五、懦弱症
  主要表现为心理水平低下。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遇事缺乏主见,甚至受到其它小朋友的欺负也不会自卫。
  六、攻击症
  有这类症状的儿童经常性的爱搞恶作剧,捉弄、讽刺人,对美好事物不知爱惜,喜欢打架。
  七、嫉妒症
  有嫉妒症的儿童难以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看到其它人成绩好,自己成绩不好会心理不平衡,甚至会背后议论人等。
  八、强迫症
  患儿会不停地洗手,反复整理书包等。有些患儿不断想一些问题,这种多次重复想某个问题或做某些动作,称为强迫思想。患儿自知不对却无法控制,称为强迫症。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相关阅读


如何提高社交的技巧方法

方法1、 赞美他人的“自得小作”

每个人,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和自卑感浓郁的人,都有令他们自豪的地方,这些使们沉醉的“闪光点”可能非常小,小得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连他本人也没发现。这些“自得小作”有可能是,如擅长做一道美味的糖醋鱼,擅长折叠各种各样的纸飞机,对民间故事、民俗民谚挺有研究等。假如你对这些小小的优点予以称赞,肯定会令他们兴奋的。要知道,从获得人缘这个角度来说,称赞小小优点比夸奖人人皆知的优点更有效果。

小处可做大文章。专心去挖掘和赞美他人的“自得小作”吧,别看其小,其实在小处做大了,也是一项了不起的交际功夫,并且这项功夫并没有多少人把握。假如你有了这套功夫,便能够使你在平地里硬是筑起一座人缘大厦。

方法2、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

每个人的话语并非句句金科玉律,并非句句掷地有声,有些话语说过了,不多久,言者就会忘了,或者不再去留意它了。这种随意话语很有文章可做。假如你适时适地提起他以前说过的话,如:“你曾说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对方一定会因为受到你的重视而兴奋万分,认为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能有大作为的人,一个非常关心他人的人。假如你不但记住他人随意话语,而且还按照他的随意话语办理,那会更加效果显著了。

“废金矿”也能提炼出亮灿灿的黄金来!留意并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吧,它实际上是“一堆金矿石”,假如开采得当,“人缘黄金”会使你无比富有。他人的随意话语虽是细微之处,但大有文章可做。

方法3、做点他人的“意外小事”

德国一家银行的广告闻名全球,它是这么写的:你过你的日子,我们为你照顾细节。细节是什么?它往往是人们意外之中的小事。据说,此广告发布后,这家银行的可信度大大提高。并非一个组织如此,对于人们来说,那些非常关注细节的人,能够适时做点他人意外小事的人会使人们非常放心,能不值得信赖吗?做点他人意外小事,是丰满自己形象的一个重要招术。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细枝末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然这样,就做点他人的意外小事吧,这是对自身形象进行精雕细琢的重要举措。人们会因此对你赞叹和赞赏。

方法4、 关注他人的“细微变化”

没有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也没有人会对关心自己的人产生反感。所以,要想赢得好评,就需要将你对别人的关心适当地表达出来。假如你发现对方穿戴、容颜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最好能马上指出。假如对方换了新领带,你说声:“这条领带你第一次戴,在哪儿买的?”他一定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关心,对你产生好感。非常是女性,尤其注重自己的穿戴,一旦有人注重到了她服饰的变化,她定会感到由衷的欣喜,这时你们之间的距离也便随之缩短了。

不只男女之间,任何两个人假如不用提示,马上就能发现对方的微小变化,并且真诚道出,这样的话,他们之间的感情肯定非常融洽。所以,人们万不可在交际对象身上粗心大意,应处处留心对方的芝麻小事。

方法5、 修饰自己的“交际细节”

与别人交谈时,你不妨兴奋时就扬起眉毛,严厉时就瞪大眼睛,疑问处率直询问,听完后简要复述。这样的话,你就会给人留下头脑灵活、擅长交际的好印象。假如你节奏匀称,举止缓慢,动作庄重,稳若泰山,那么就会给人产生气度不凡、从容镇静的印象。对于别人的邀请,假如你能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约会时间和地址,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讲究信用的人。假如你把约会时间8点30分改成8点35分,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繁忙而且有本领的人。这些都是交际细节,因为你加以修饰,所以增辉了你的交际形象。小处不可随便。这很可能关系到你是否获得成功,是否免遭失败。

修饰此类的交际细节,就是润滑每日生活的齿轮,从而使你事事顺意;就是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助你成功。修饰你的交际细节,就是锦上添花。重视细微之处吧,里面大有交际文章可做!

成就孩子的未来,从“慧”培养

“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排班级前几名?”“高考放榜了,你的孩子考上哪所大学了 ?”现在社会上许多父母总是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孩子“慧”的培养上,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影响家庭幸福和睦。25 日晚,著名心理医生甘露春做客香山讲坛,与市民讲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享培养健全孩子、经营和睦家庭之道。甘露春认为,成就孩子的未来,要从“慧”开始培养。

“慧”是人生发展的根本

从古老的造字术,我们能找到“智”跟“慧”的内涵。智由知和日组成,也就是我们每天都从外界中摄取知识的过程。“智”靠的是后天的学习能力。慧由彗和心组成,彗就是扫帚,也就是彗在心中扫,指的是先天的悟性。然而这种能力的后天成长,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领悟。

人的成长就好比一棵树,父母总希望孩子能有天成长为参天大树。然而,很多父母总是把眼光着眼于表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枝叶”,而忽略了在泥土底下的根是否扎得深,扎得牢。因为“慧”的培养,很难一时半刻出成效。根不深,枝叶再茂盛也顶不住一次狂风掠夺性地吹扫;反之,“慧”根深厚,即使树叶树枝被吹倒,它还能再次茂盛生长。从枝繁叶茂到根深蒂固的培养,就是孩子“智”与“慧”的培养过程。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人很“叻仔”,实际指的是他很聪慧,很懂人情世故,很会领会隐喻中的深层意思。而不是他的分数很高,也不是孩子很听话,更不是在别人的意志下生活。孩子的成长,应该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要融入社会的大流。慧更多侧重在对社会理解力的发展,

培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一个聪慧的人,总能把身边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总能准确地定位和把握自我,总能够在社交活动中把自我能力完美地表现出来。

慧,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集中反映。慧,是个人生命的根,是人生命价值中重要的元素。

培养孩子的慧根

现实生活中,真正智慧超群的人是少数,其实智不发达的人并不代表生活过得不幸福。相反“智”大“慧”小,往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这是一个足以让家庭支离破碎,甚至家破人亡的大问题。

父母往往好像都很关心孩子,可能很少人去研究过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孩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包容。他们的生活,需要有乐趣,需要有朋友,在困难的时候,希望有一双援助之手。而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做到的呢?父母想看到他们的分数很高,想看到他们的“被兴趣”很广泛,想他们能够为父母争气,想他们能够陪伴终老。然而,这些想法往往口头上说是为了孩子,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私心和虚荣心在作祟。

当今社会的许多父母,往往重视孩子“智”的成长。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孩子很高兴,父母很兴奋;当孩子成绩失意时,孩子很沮丧,父母却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当孩子偶尔无所事事,父母又开始干着急;当孩子情窦初开,父母就赶紧“断氧灭火”……这些唯孩子成绩为先,不注重孩子社交情感发展的父母,往往只有一个后果,就是父母很苦,孩子很累。

成就孩子的未来,从培养慧开始。要让孩子多一些朋友,少一些争斗;多一分热情,少一分孤傲;多一点互相帮助,少一点虚荣攀比。父母就要多包容,多帮助,更关注孩子身心的成长,鼓励孩子多运动、全面发展,帮助而不溺爱,关怀而不包办。

心理疾病有三个阶段

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往往由于父母不注重慧的培养所导致的。正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弄清孩子的患病规律。

在青少年患病的早期阶段,心理会压力渐长,感到力不从心,想学又学不好。这个时候,他们的神经极度敏感,小小的批评和职责足以让他们非常难受,父母此时需要给多点时间跟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在青少年患病的中期,他们心理表现得有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他们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惰,不听教。在外面也开始离群,心情整天郁郁寡欢。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心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所有的劝告、教育、批评甚至讨好,他们已经当“耳边风”,进不了他们的心;如果孩子患病已经到了晚期,那么他们跟长辈应该处于长期对峙的状态,开始沉迷上网,开始逃避现实,辍学出走,对未来心灰意冷,甚至有可能选择轻生。

关注孩子的睡眠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由睡眠开始。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以及浅醒多梦三种。许多心理疾病都跟睡眠质量有关,比如抑郁症就极易产生早醒症状,而常年早醒又会变相导致抑郁症加重,导致恶性循环。

甘露春建议,如果发现孩子睡眠有问题,就应该尽早就医,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其实心理病跟患上感冒、肺病等身体上的病是一样的,需要正确的认识、及早的治疗。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需要一颗善于感知社会的心。父母培养孩子的“慧”,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起不断鞭策孩子锻炼所谓的谋生本领的教育效果要好。因为,幸福的家庭能够带给孩子追寻幸福的能力。而为人父母,保证孩子有饱满的睡眠,健康的身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察颜观色辩心理疾病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变化都是心理活动的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必定会表现在躯体、言行、举止、表情、眼神,甚至皮肤等方面。因此,心理医生是可以通过咨询,来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做出判断。

 一、从患者的体态辨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患者从躯体形态上有一定的共通点。主要表现在面部、肤质、血管、胸背、手脚。

(一)头面部状况:

心理疾病患者的头面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例如:面部肌肉僵硬,面部不对称,面肌抽搐或跳动;目光呆滞,睡眼朦胧,眼袋肿胀,有黑眼圈,或者眼放青光;头发蓬松散乱;胡须刮不干净;口红不均匀,或划出唇边界。

(二)肤质状况:

心理疾病患者的肤质一般较差,表现为干燥,没有光泽。有些甚至有脱皮或与年龄阶段不相衬的粉剌和斑疹。还有的人皮肤颜色不均匀,或有色斑。那是因为他们过分的抑郁或焦虑,而导致的内分泌失调所致。

一般还表现为皮肤过薄,缺少皮下脂肪,有的甚至像纸那样透明。那是因为失眠和不自主的多思多虑,大脑释放过多的能量,使皮下脂肪消耗过大所致。

(三)血管特点:

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大脑功能亢进,神经兴奋,使血流加速,血管扩张。因此,他们面部和身体皮肤表现为特别的潮红,可以看到皮下血管,或者起红斑。手上、颈部血管较一般人充盈,甚至青筋暴露。

(四)躯干形态:

有的患者含胸驼背,头颈前伸。那多是缺乏自信,逃避现实的表现,多见于抑郁症,或被害妄想状态的人。

 二、从面部表情及情绪辨心理疾病

一般而言,心理疾病患者的表情具有一定特征。焦虑的人,紧锁眉头,愁眉苦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抑郁的人,嘴角下垂,双眼无神,表情冷淡,或易悲伤哭泣;恐惧的人,面红耳赤,面肌抽搐,眼神惊异;躁狂的人,满面春风,得意洋洋,表情夸张;单纯型精神分裂的人,表情呆板,状若止水;青春型精神分裂的人,喜怒哀乐转换频繁,或者眼放青光。

然而,有一部分神经症患者的表现则可以完全与他们的心情相反。他们可以隐藏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特有的笑容。但那种笑容与正常人的笑容有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多数是嘴笑,而眼睛不笑。也可以说那笑容是挤出来的假笑,很不自然,也称“皮笑肉不笑”。

 三、从行为举止辨心理疾病

在心理咨询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形形色色的行为异常,都可以作为辨别心理疾病的佐证。有些虽然不十分显著,但是某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例如:有的人畏首畏尾,非常拘束,搓手顿足,动作不协调,甚至手脚发抖;有的人动作夸张,过分好表现,还有的人有许多怪动作,如不停干咳、哼鼻、耸肩、打哈欠、搓眼睛等等。

四、从语言特点辨心理疾病

语言是表达思维活动的最主要行式,我们可以通过咨询来了解其心理活动,从而发现症结所在。同时语言也是衡量思维能力的尺码,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调。语言内容:有心理障碍的人会因思维不正常而表现出特有的语言方式。如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合理性。表现为:过分哆哆嗦嗦,甚至总有说不完的话,总要想方设法讲完,心里才舒服。又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

语调:有的人讲话声音幼稚,过分细小,或结结巴巴,或语速过快,如打机关枪等,皆与心理障碍有关。

五、从睡眠质量辨心理疾病

通过病人的睡眠状况,可以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多有睡眠不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易醒或早醒。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疾病可以引起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同样也可以诱发心理疾病。

 六、从病人的性格缺陷辨别心理疾病

一般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他们或者过分内向,或者过分外向,都是心理疾病的多发人群。性格过分内向的人好幻想,自卑心重;自我要求较高。或者过分偏执,或者过分爱干净,或者过分爱钻牛角尖等。性格过分外向的人感情冲动,易激动,好表现,爱管闲事,或过分哆嗦唠叨,好争斗,服从性较差等。以上都是心理偏差,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七、从对心理疾病的态度辨别心理疾病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他们对“心理疾病”过于敏感,只要提到“心理精神”他们就否认、拒绝,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比较脆弱,凡事总往坏处想,再加之某些不健康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也使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多数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不愿意或者接受不了,以至于拒绝与医生合作,甚至不肯服药。

 八、从亲友提供的信息辨别心理疾病

从患者家属、亲友提供的信息中,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心理疾病。如患者在家中的生活状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等等表现,及家属、亲友对其病情的看法。

在心理咨询中,比如有些家人或亲友反映病人:说又说不听,听又听不懂,道又道不不明,骂也没有用,打也改不了。说重了又怕出事,说轻了又怕没尽责任。不守不放心,守着自己又什么也做不了。这就说明了那个人有心理疾病。

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介绍

团体心理治疗是以团体、小组的形式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

团体心理治疗的主要特色在于一位治疗师可以同时为多位来访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使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团体治疗并不像个别治疗那样有一套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任何一种个别心理治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原则建立起相应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动力-互助式、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心理教育、格式塔、支持性-表达性、心理剧等技术都已经用于团体治疗。治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境来设计不同的团体形式和内容。但无论那一种团体治疗都强调: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及各种适应问题是在人际交往中,或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识别并理解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改变那些适应不良的模式。

现代团体治疗主要有三种:心理治疗、人际关系训练和成长小组。心理治疗的重点是补救性、康复性的,组员可以是精神患者,也可以是有心理问题的神经症病人;后两种团体是成长和发展性的,参加者是普通人,目的是为了改善关系,发挥潜能,自我实现。团体治疗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学校、企业、军队、监狱等领域,适于不同的人参加。

团体治疗主要有以下11个疗效因子:希望重塑、普同性、信息传递、利他、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凝聚力、宣泄和存在因子等。

3。治疗目标:

一般目标:减轻症状、培养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加强团体的归属感凝聚力等。

特定目标:每个治疗集体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急性住院病人的团体目标可以是:

1) 协助病人参与治疗过程;

2)证实交谈的有益性;

3)暴露问题所在;

4)降低孤独感;

5)对他人有帮助;

6)缓解住院带来的焦虑。同时,住院团体治疗还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患者参与治疗过程,使他们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治疗。

4。治疗过程:团体心理治疗经历起始、过渡、成熟、终结的发展过程。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机制。

(1)起始阶段:定向和探索的时期,基本任务是接纳与认同。

(2)过渡阶段:协助组员处理他们面对的情绪反应及冲突,促进信任和关系建立。

(3)工作阶段:探讨问题和采取有效行为,以促成组员行为的改变。

(4)终结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处理离别情绪。

5。组长的职责:注意调动团体组员参与积极性;适度参与并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创造融洽的气氛。在短程治疗团体中要与团体成员共同制定清晰的、现实的治疗目标,要在团体结构中确定明确的重心,保持治疗师积极主动的角色,并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6。具体操作技术:

(1)确定团体的性质,如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小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组员是同质还是异质;

2)确定团体的规模;

(3)确定团体活动的时间、频率及场所;

(4)招募团体心理治疗的组员;

(5)协助组员投入团体;

(6)促进团体互动。

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治疗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佳的人有特殊用途。但应注意其局限性: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组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组员隐私可能会被无意泄露。

只要有书读,人生就幸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不变的真理。那么,养生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陆游是个长寿诗人,著作颇丰,长寿而目力不衰,70岁以后仍能“蝇头细字夜抄书”“孤灯对细字”,实为奇迹。究其原因,除了勤于锻炼与作息规律外,读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读书有益于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聚精会神为养生大法,“脑为元神之府”,就是讲人体精力与脑力,直接影响人的整个机体。调查发现,大多数喜欢读书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具有较发达的脑神经,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旺盛不衰。生命在于运动,脑力也在于活动。读书治学,有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能力。

读书能延年益寿。美国的人口学者在预测寿命时,给勤奋学习的人加了3岁。日本专家发现,人群中寿命最长的是哲学家。

读书有益于心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疾病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疾病可通过心理治疗不药自愈或早愈,许多疾病又会在心理状况不佳时乘虚而入或进一步恶化。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春秋时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怀才不遇,积郁成疾,看了不少医生也没治好,后来对孔子的书产生了兴趣,研读之后,忧虑病渐渐地不药而愈了。

我认为读书是可以健身的。读优美典雅的诗篇,有利于胃病的愈合;读幽默小品之类的书,有助于神经衰弱的医治;读小说能使病人精力集中,有助于康复。我无法想象,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人的一生将会怎样度过?书籍不但给人以文化教养,还兼有迅速抚慰、消除紧张心理的效果,哪怕是随意翻翻,也能起到解乏的作用。遇到不平、不满、吃亏的事要学会宣泄和转移。俗话说,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如果想不开,自寻烦恼,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那只能气死。

——文史学家史树青

那么,如何选书、读书呢?

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应细加选择,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精力都花在无限的读书当中去。各种图书评论、友人的推荐是应当参考的,建议不妨先从经典读起,从名家读起,毕竟好的东西不会过时。在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时候要有所取舍,进行精读与略读。有的书籍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应该细读;有的书籍仅为娱乐之用,就应当粗读、泛读。当然了,何种书宜精读,何种书宜泛读,是要我们好好甄别的。

 为何读书能养生祛病?

读书是一种涉及人们整个身心的活动。当排除所有的杂念,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时,不仅可以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身体放松和精神享受,起到调达神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当工作生活尤其是疾病压力加大、精神感到紧张的情况下,适时读一些好书,就会使自己超越现时处境进入到书中的世界,心理上的压力被缓解了,可获得心情上的放松,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精神往往会随之而变得愉快、振作和积极。

少帅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便身陷囹圄,失去自由达数十年之久。大半辈子过着软禁生活的张学良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书籍,心灵得到洗礼,从而悟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感叹。张学良的寿命长达百岁余,究其长寿的“秘诀”之一,则是潜心读书、养生修性。

读书,特别是阅读那些出自文学大师之手的书籍,等于与大师进行对话,与智者进行交流。阅读经典著作,即使感受不到文学大师的境界,但是通过不断理解,依旧可以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书,只要一册在手,你就完全沉浸在“淡泊、宁静”的境界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忘却了世间的狂热与冷酷,忘却了人间的红尘扰攘与物欲横流。正如杨绛说:“书的境地呢,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金庸也说:“只要有书读,人生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