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严重吗

2020-07-14

胆息肉是否严重具体需要看息肉类别,如果是息肉组织较小,一般属于良性。但当息肉体积较大时,就会有较大危害性,不仅会诱发胆囊炎症,而且会损伤到肝脏功能,出现轻度黄疸症状。另外,该疾病还具有发生恶变可能性,可能会患上胆囊癌。

胆息肉一直是临床多发性疾病,是胆囊发生息肉样病变所致。而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发现有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感时去医院检查,结果会被查出患上了胆囊息肉。此时不免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害怕会因为特别严重而无法彻底性治愈。那么,胆息肉严重吗?
  一、胆息肉严重吗
  胆息肉患者病情是否严重并不能一概而论,主要需看息肉类别。如果是以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为的症状为主,且息肉组织小于1cm,一般情况下就属于良性,只要经过治疗即可痊愈。但一旦胆息肉体积较大,就会有恶变风险性,此时必须提高警惕性,否则病症会变得极为严重。
  二、胆息肉有哪些危害
  1.胆囊炎症
  胆息肉的不良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容易出现慢性或急性胆囊炎,可刺激到右膈神经末梢以及腹壁周围神经。此时患者可有剧烈发作的右上腹部绞痛等不良反应,且会伴随有恶心呕吐、低烧不退以及畏寒寒战一类症状。
  2.黄疸
  当病症经过淋巴管逐渐蔓延到肝脏部位或侵犯到胆总管,便会造成肝脏损伤。患者可有胆汁排出障碍的反应,可出现轻度黄疸症状,皮肤和眼睛巩膜都可能会出现黄染现象。另外,还可感觉到肝区疼痛不适。
  3.感染性休克
  当胆囊息肉伴有结石梗阻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的征兆,且血压值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情况下便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的不良后果。
  4.息肉癌变
  关于胆囊息肉最严重的危害就是会突发癌变。尤其是近几年临床方面发生几率有所增高,息肉组织可发生恶性病变,从而逐渐患上胆囊癌。患者若不能及时得到放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极有可能会导致癌变组织进一步扩散蔓延,最终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



胆息肉严重吗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

胆囊息肉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它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因此,发现胆囊息肉之后,患者应及时治疗,可使用利胆类药物治疗,比如熊去氧胆酸,如药物治疗无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饮食不注意、作息不规律都有可能引起卢胆囊息肉,而正由于胆囊息肉早期症状很不明显,因此容易被患者所忽略。胆囊息肉出现之后应及时治疗,那么,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
  一、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
  胆囊息肉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选择利胆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是熊去氧胆酸,这类药物针对胆固醇结晶,即假性息肉,治疗周期至少为2-3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治疗半年到一年。要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利胆药物,息肉也并不一定会顺利被消除、溶解,对于已经形成的结晶而言,想要被消除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无论服用任何药物都是无效的,可实行手术疗法。
  二、胆囊息肉有什么危害
  1、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癌变率比较高。胆囊息肉的患者通常不会有任何不适,特别是在癌变过程中或癌变之后,由于患者不会有不适的症状,因此,癌变总是不知不觉到来,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大的危害。另外,胆囊息肉有单发性与多发性两种,一般来说,胆囊单发性息肉多为单纯腺瘤、乳头状腺瘤、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以上几种类型的胆囊息肉癌变几率较高。胆囊多发性息肉是由于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沉积引起的,它是良性病变,一般不发生癌性改变。
  2、隐蔽性强
  由于大部分胆囊息肉的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它的隐蔽性比较强,不会被轻易察觉。许多患者是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的,也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发热、黄疸,右上腹压痛。胆囊息肉可以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和肝功能。
  3、造成身体的不适
  虽说许多胆囊息肉的患者不会有不适症状,但出现症状的患者会有腹部的闷胀感,也可出现胆绞痛,令人十分痛苦。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壁向胆囊内有肉状突起的病变,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没有典型的症状,胆囊息肉的一般会在右边上腹部表现出轻微的疼痛,有些伴有消化不良,口苦,食欲不振或者长期胃病。这些症状比较普遍并且轻微,大多数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被检查出来。因此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两种,般来说绝大多数都属于良性息肉,且比较小。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胆囊息肉的症状。
  1、胆囊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人发现该情况都是在体检中被检查到。而且如果息肉太小也很难被检查出来。因此,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定期做体检,这样可以筛查出那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
  2、有些胆囊息肉的症状和慢性胆囊炎相似,在胆囊的位置也就是右边上腹部有轻微的不适感。这种症状由于太不明显也很容易被忽略。只有胆囊息肉诱发胆囊结石的时候才出现明显的胆囊疼痛,这时才被注意到。胆囊息肉也是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癌,虽然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是也需要密切观察,防止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癌变。
  3、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有食欲不振,口苦、咽干、伴有长期胃病史等。
  4、点状出血,点状出血是十分罕见的胆囊息肉的症状。
  5、有些胆囊息肉表现不明显,之前体检检查有,后面过了一段时间再检查发现没了。这种情况可能是息肉型的胆囊结石,在有一些情况下会自己就掉了。还有一种是炎性息肉,也会自己被吸收和消退。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的症状确实不那么典型,但是并不代表胆囊息肉可以不被重视,由于胆囊息肉会诱发胆囊的其他疾病,因此,最好定期检查胆囊。一般比较的胆囊息肉吃点药即可,只有十分严重的需要考虑手术。

得了胆囊息肉的症状

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有不少的人,都可能会患有胆囊息肉,但是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它的症状并不是很多,所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需要过于的担心,但是也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早期的症状虽然说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也会出现绞痛的现象,这可能是和息肉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也会影响到胆囊的正常状态,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现象,所以就需要尽快的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出现。

有不少的患者,只有在接受例行体检时,才知道自己早就已经患有了胆囊息肉,这是因为这种疾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平时从症状上来看,根本就无法察觉到它的症状,也更加不知道自己早就,已经患有了胆囊息肉,虽然说这种疾病不是很严重,但是会存在着恶化的几率,那么得了胆囊息肉的症状有哪些呢?
  一、症状不明显
  胆囊息肉的症状,常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正常情况下,身体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症状,一些细微的变化很容易被忽略。胆囊息肉是一种囊性疾病,它实际上是一种良性的胆囊疾病,而不是恶性的。
  早期症状还不够明显,直到检查自己的身体,才感觉到任何不同。胆囊息肉很难发现,主要是因为症状不明显,但胆囊息肉通常有慢性胆囊炎等症状。一般来说,它的病情发作,并不会特别的快,即使胆囊绞痛偶尔发生,也大多与息肉无关,而与胆囊炎引起的疝气有关。
  二、上腹部疼痛现象
  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上腹部经常性会出现疼痛的现象,一般不太严重,大多数人都能忍受。如果息肉在胆囊颈部生长,将影响胆囊的正常运作。饭后会有腹痛甚至绞痛,特别是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后,也会导致疼痛的感觉,变得更加明显。
  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患者,有更严重的腹痛,但是其它的症状,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是特别的明显,虽然说它的恶化几率并不是很高,但是也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否则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性。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因此针对于这种疾病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很多病人没有这方面的医学常识,即便是知道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还是不了解该怎样进行治疗处理才好,那么到底患上了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呢?

步骤/方法:
  1、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要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这个病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引起的,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由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也容易得胆囊息肉。
  2、药物治疗,医院的医生会开针对多发性胆囊息的中药,治疗首先能抑制息肉组织继续生长;第二,行气破除瘀血、散癥软坚,对息肉细胞组织形成包围杀除的作用,使息肉经收涩而逐渐缩小,直到全部消失;第三,益气养阴扶正、调理气机,修复胆囊内壁深层组织的细胞,增强抗病能力,抑制息肉复发,彻底治好的。
  3、还有就是有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的周期时间短,手术治疗的方法是直接切除病症,结合药物对病人进行巩固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病人在治疗后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是可以直接治疗康复的。
  饮食上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2.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饮食中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浅谈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统称。按病理分类:胆囊癌、胆囊腺癌、胆囊腺肌病、胆固醇息肉。临床上分胆固醇性息肉、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三类。

1、胆固醇性息肉

发病原因为胆固醇脂质代谢失调,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在胆囊壁固有层,隆起突入胆囊腔且上覆正常的黏膜上皮,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50%,占良性病变的绝大多数。B超示:多数多发,直径小于10,常位于胆囊底部,病变回声多为强回声,调整体位可见摆幅很大,有细小蒂悬垂于胆囊腔内的息肉。若为广泛胆固醇黏膜沉积症,则胆囊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并与周围器官粘连密切,分离困难。

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只需定期随诊视察,只有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影响病人正常工作及生活时,才考虑手术。目前尚未发现其癌变的报道。

2、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

此类病变约占总数的36%,包括以下几种:

腺瘤,来源于上皮成分的增殖,是由于胆囊黏膜的腺瘤样增生而形成的肿块。较常见,其特征多为有蒂,单发,乳头状。其组织学分型为:乳头状瘤、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B超示:均为中等回声,边缘不光滑,蒂宽,单发,直径大于10,多见于胆底部。腺瘤具有明显恶变潜能,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其过程是:腺瘤性增生→腺瘤中、重度异形增生→癌变,其癌变率约为10%,伴有胆囊结石的腺瘤癌变可能性更大。近期的研究表明,胆囊腺瘤和癌的发生与结石及慢性炎症对胆囊黏膜的长期刺激和损伤,导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有关。CT检查、肝胆B超、静脉胆道造影三项结合的术前检查是本病的最佳选择。当B超示有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癌变可能:

①直径大于10;

②单发;

③位于胆囊颈部;

④中低强度回声;

⑤伴有胆囊结石。一旦怀疑癌变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腺肌瘤,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其发病机理不清,近年的报道和对胆囊组织学的研究认为:成人胆囊内狭窄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所致,也可能与胆囊动力学障碍有关,致使胆囊内压力增高,使黏膜伸入黏膜下层,如肌层而疝出形成罗—阿氏窦(RAS)。其发病现在普遍认为胆囊黏膜增生面积加大,肌肉增生使胆囊壁增厚,加之胆囊壁神经纤维异常增生,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形成。罗—阿氏窦可达浆膜面,数目繁多,常有胆汁淤积,继发炎症形成结石并嵌入。根据病变部位及发展阶段分为以下病理分型: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

(1)弥漫型

病变从颈部至底部均有上皮及肌层增生,RAS累及整个胆囊。胆囊造影示:脂餐诱发胆囊收缩可见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周围有许多呈串珠样或花边样透亮小点。RAS若较大,有结石嵌入,可见固定的囊壁充盈缺损。B超多轴位动态观察可见相应的回声,低回声或强回声影。CT清楚显示颗粒样或线样影。由于胆固醇沉积症、腺肌增生症、神经瘤病常同时存在,因此部分病例可出现胆囊浓缩功能,排空功能亢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部分病例也可合并结石、慢性胆囊炎、囊壁增厚逐渐萎缩而丧失功能。

(2)节段型

初期,受累囊壁呈环形狭窄,宽度不超过3,此时也称环形腺肌增生,通常发生在先天性胆囊隔膜的部位,并扩展至周围胆囊壁。胆囊造影:胆囊内有1-2个环形狭窄,将胆囊分成2-3个相通的腔,并可显示RAS,根据狭窄部位可分位于胆囊管与漏斗部之间,漏斗部与中间部之间,中间部与基底部之间。进展期,病变仍局限于一段囊壁,但范围较大,病变处囊壁增厚、狭窄,有RAS典型形成,可分近端型,位于漏斗部,远端型,位于远端底部,中间型,位于胆囊体部,中间远端型,较常见,远端增厚明显,胆囊收缩时将腔完全分开。

(3)局限型

病变位于胆囊基底,增生却不仅在底部,分为三期,第一期增生在隔外,发育差,第二期生长显着,第三期增生完全封闭通道,呈局限性乳头状肿物,造影示:RAS与胆囊腔相通,呈充盈缺损或火山口改变。

腺肌瘤以往被认为没有恶变倾向,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仍有癌变可能,特别是胶样癌。MC以肯定其为癌前病变。

炎性息肉,是炎症直接刺激所引起的肉芽肿,分为无上皮成分和有上皮成分,质中等,单发或多发广基结节,直径约5,周围囊壁呈明显炎性改变。病理特点主要是间质性细胞浸润,目前未见有癌便报道。

腺瘤样增生,也称增生性息肉,无蒂,单发或多发,直径5左右,病理特点是表面增生,类似肠上皮化生,可见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为非炎性、非肿瘤样的良性病变。

其他少见病变: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纤维黄色肉芽肿炎、肝胰组织异生等。

 3、息肉型早期胆囊癌

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10%,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一般直径不超过20,以腺癌多见约85%。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胆囊结石的慢性感染所造成的长期刺激有关。约80%的胆囊癌病人伴有胆囊结石,因此对胆石症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及早作胆囊切除术。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当影响胆囊功能,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与胆石症相似,大多伴有慢性胆囊炎症,常是LC手术的适应症。

胆囊恶性息肉样病变,术前B超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近年发展起来的内镜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当病变大于12mm时,我们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应行开腹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将胆囊管上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与肝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