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有什么症状

2020-07-14

丙肝早期会出现连续腹泻的情况,右上腹不适。右上腹不适感,多见于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体内的胆红素无法得到有效的代谢,导致胆红素聚集过多,直接结果就是出现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黄疸现象。性激素无法通过肝脏正常排出体外,造成雌性激素充斥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的现象。

说到丙肝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是十分了解,这种疾病在临床的发生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不同于乙肝,丙肝治愈率要高很多。有些丙肝患者常常会因为自卑,而不会与他人进行过多的接触。这种病经过坚持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所以无需过度伤心。那么,丙肝有什么症状?
  一、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传染导致的肝脏疾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入侵肝脏后多特别明显的症状,感染者不易察觉,大多数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地发现病毒导致丙肝慢性化,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丙肝,应该以预防为主。身体乏力患者常常产生不自觉地身体无力感,且会持续性的高频率疲乏。不同于正常的疲乏无力,丙肝患者即便经过充分休息,疲劳症状也很难得到缓减,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丙肝早期症状。
  右上腹不适感,多见于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出现黄疸。丙肝与其他肝病一样都会造成严重的肝损伤,造成肝细胞代谢异常,体内的胆红素无法得到有效的代谢,导致胆红素聚集过多,直接结果就是出现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黄疸现象。
  患者体内的雌性激素无法通过肝脏正常排出体外,造成雌性激素充斥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的现象。
  二、丙肝的常见危害
  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并且没有可以主动预防疫苗,因此容易对身边的朋友家人造成传染。
  对自身肝脏损害严重,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因此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除丙肝病毒的同时,造成了肝细胞的损伤。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丙肝,并且在急性期的时候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那么患者是很容易出现病症慢性化的。这种疾病还非常容易重叠感染。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都应该及时治疗。重叠感染对比单纯乙肝或者是丙肝的话,病死率会高一些。



丙肝有什么症状相关阅读


丙型肝炎患者延误治疗的原因

丙型肝炎患者为什么没有及时治疗呢?其原因很多。从病人的角度来讲,首先是病人对丙型肝炎的知识了解较少,不知道丙型肝炎应该如何治疗,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了。

有些患者知道丙型肝炎的治疗,但是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敢治疗,或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还有些患者有其他疾病,不适合治疗,或者迫于经济及社会的压力,不能承担治疗费用等。

根据台湾的一项调查,在台湾,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约为3.3%。但是,只有26%的抗HCV阳性者知道自己存在丙型肝炎的感染,其中只有39%的患者看过医生并接受了医院的诊断与治疗。在台湾,只有7.1%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7%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有17.6%因为身体的疾病不适合抗病毒治疗,还有17.6%是没有合格的医疗保险,另外还有11.3%的患者对治疗不了解。

如何预防丙型肝炎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丙型肝炎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均明显低于艾滋病和乙型肝炎。有研究表明,丙型肝炎夫妻间的感染率大约为10%,但其感染因素并非性传播所致,而主要为夫妻间生活中的血液暴露所致,如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纹身等,这种血液暴露的情况也可以导致家庭其他成员感染丙型肝炎,而在没有血液暴露的情况下丙型肝炎在夫妻间的传播率很低。

美国的5项研究证实,在没有血液暴露的情况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性生活,配偶间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平均为1.5%,估计单个配偶间的感染率为每年0~0.6%,性乱人群的感染率为每年1%。大多数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在2%~8%之间。

有文献分析,若对所有检测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孕妇,母婴传播率平均为1.7%;若对同时检测出HCV RNA阳性的孕妇,母婴传播率平均为4.3%~7.8%。预防丙型肝炎在家庭内部传播和性传播应注意家庭成员不要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血液暴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采用安全的性交方式,避免丙型肝炎的性传播。40%~82%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以通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达到痊愈。因此,治疗丙型肝炎是预防丙型肝炎在家庭内部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最好的方法。

所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应该在生育前进行治疗,治好了再怀孕。未治愈或已经怀孕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应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CV RNA的检查。如果为HCV RNA阳性,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尽量避免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饮食和正常人群一样,没有特殊要求。但在更加注意营养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奶制品和谷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和含有过多脂肪的食物。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

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医生发现肥胖患者及并发脂肪肝的患者的疗效较差。因此,患者应注意把自己的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内;体重指数>30的患者应在营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减肥。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或/和肝脏内可能存在铁储存过多。因此,除非被医生确定有缺铁的证据,需要补铁;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应限制高铁食物,避免用铁锅烹饪。如果患者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应该确保这种补充剂不含有补铁成分。

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很常见。而且,维生素D水平越低,肝脏病变越严重。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较差。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但过多地补充维生素A会引起肝毒性。

丙肝病毒感染者如何治疗

丙型肝炎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流行,平均流行率大约为2.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估计,全球的大约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

尽管我国属于丙型肝炎的低流行地区,但仍有大约1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问题。但是,多少年来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治疗药物只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许多不能耐受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患者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只能吃点起不了多少作用的保肝降酶及抗纤维化药自我安慰,任凭病毒作恶和肝病恶化。因此,我国的第1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还是2004年发布的,以后一直没有更新。

2011年以来,丙型肝炎的治疗突飞猛进。尤其是2013年以后,多种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先后上市,2013年,索菲布韦和西米普韦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上市;2014年,达卡他韦在欧洲和日本上市,阿孙普韦在日本上市,两个抗丙型病毒“鸡尾酒”复方制剂“ViekiraPak组合装”和“Harvoni”在美国和欧洲上市,……还有许多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

丙型肝炎的治疗很快进入了无干扰素、无利巴韦林时代。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发布了全球丙肝防治防治目标:2030年,全球因不安全血液导致的丙型肝炎感染减少至零,减少90%丙型肝炎新发感染,使9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获得诊断,80%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获得治疗,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死亡减少65%。

丙肝病毒在外界能活多久

丙肝病毒在潮湿环境中或在人的血液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37℃的水中,丙肝病毒可存活96小时;在血液中室温下可存活至少7天,4℃环境中可存活至少12天。

在注射器针头、透析管等医疗器械的残留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在几天内都有传染性,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血液透析或介入性医疗操作传播。因此,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用于他人的治疗。

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较敏感,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用高压蒸气消毒都可使病毒灭活。丙肝病毒对氯仿、次氯酸钠、甲醛、乙醚等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用20%次氯酸钠可消除其传染性,用10%~20%氯仿溶液浸泡可杀灭丙肝病毒;在病房中使用甲醛熏蒸可以将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并杀灭空气中的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