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双相障碍怎么护理

2020-07-14

双相障碍是目前在精神方面经常出现的一种病症,因为该病症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危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好好护理。这不光需要家长们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该疾病,同时还要家长们对患儿多做鼓励和支持。最关键的是要定期咨询心理医生。

双相障碍是目前精神科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了快乐和难受两种状态。因为这两种状态往往会交替出现,所以导致不少患者都会存在着躁狂的情况,而且这种心理疾病还极其容易发作在儿童身上。那儿童双相障碍怎么护理呢?
  一、正确的认识疾病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着双相障碍,这种心理疾病的时候,应该带孩子学习关于双相障碍方面的知识,帮助孩子正确的认知这种疾病。这样能够有效的消除患儿此时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能够提高孩子接受治疗的积极性。
  二、多鼓励和支持
  对于双相障碍患儿来说,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当孩子患病以后,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并且家长们也应该多多听从孩子的心声,能够尊重并且理解孩子的想法。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存在着自杀或者是伤人情况的时候,应该立刻给孩子做好相关的心理疏导。最关键的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多几分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三、适当参加活动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这样能够加强患者对自我的认同感,最关键的是还能够有效减少并且发生残疾的情况出现。
  四、定期咨询心理医生
  让家长们发现孩子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病症以后,应该注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工作,并且定期咨询相关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是医生,听从专业的意见。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应该尽量帮助孩子培养开朗独立的性格,让孩子拥有较为完善的性格特质,这对于日后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儿童双相障碍怎么护理相关阅读


职场中的“小人”其实不“小”

几乎每个工作环境中,一定会有一些吹牛皮、拍马屁、有名不务实、擅长小报告等特征的人,一般人将之称为“小人”。之所以称之为“小人”,是认为他们的人品有问题,主要精力不是努力干工作,而是不务正业的专门搞一些小动作,讨好上级。

往往这而些人又特别能获得上级的信任与重用,对上一套,对下又一套,令人讨厌,甚至看不起,不服气,但又无能为力。

看看你的周围是否有这类特征的“小人”,到底是为什么他们能如此“幸运”?

1.对于工作能力强过自己又孤傲不逊的能人,“小人”斗不过,却总是会从侧面进攻,绕道而行,在上级面前利用机会,指责和暗示对方的不是,及其可能造成的风险。调拨上级与能人间的关系,让能人有力无处使,并将之“雪藏”。

2.对于能力弱于自己的人,“小人”居高临下,不屑一顾,一般会把此类人当枪使,利用并轻视,并且一般与此类同事少交往,尽量不给自己多事,更不愿在他们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

3.对于付出“帮助”,一定是要有利可图的。“小人”是真正的“实用主义”者,做任何事都要有利于他的目的,没有好处,必然会拒之门外。

4.对于上级的要求,“小人”一定要完美完成的。在他们的眼中,上级就是上帝,是他们的父母官,这种心态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是使命,对于自己将来的前途关系重大,尽管他们可能在下级面前不注意形象和品行,可能在完成任务时采用不可取手段。

5.对于升级机会是“小人”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机会主义”者,他们深知机会对于他们的意义。因此,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不顾一切,甚至不惜使用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

6.对于危机“小人”是一定要回避的。一般人对于和平时期的安全意识往往认识不足。而“小人”则特别敏感,只要闻到一丝不详气氛,就会做出反应,想方设法逃而脱之。只要自己能安全脱险、避险,而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以上的几类人,在职场中层出不穷。虽然他们被大众人尊称为“小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人”也有“小人”的长处和优点。

“小人”们大多是心智高的人,虽然他们不是工作中的能手,却可以说他们是人际交往、运筹心理、掌控局面、处理危机的高手。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在集体中游刃有余的地位,也许他们并不一定能成“大器”,但他们绝对不会出大问题,他们总是有一些快捷通道来实现目标,并能轻松自如获得一些利益和避免一些麻烦。

而对于职场环境来讲,由于“小人”们擅于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如鱼得水的笼络人心,提供人事关系的图谱。所以他们一般易为上级青睐,积极为上级服务;而上级也离不开这类人,需要他们做“眼线”,从旁看事物,同时会为他们的要求大开绿灯。

所以“小人”在一定程度上不“小”,他们身上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潜质和诡异,不必视其为敌人般仇视蔑视,更不可当其无真本事诽议忽视。对于他们的“小”处,其实不乏为可圈可点的长处,可合理取之并恰份运用。

不得不看:你的感知觉有问题吗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换言之,就是通过眼耳鼻喉舌及皮肤,对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重量、温度、湿度等产生印象。如看见点、线、面或立体图像;观察到红、黄、绿颜色;嗅到香臭;触到光滑、粗糙;体验冷暖等等。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所以说知觉是一个综合概念。

比如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镜子,有时像把镰刀。小孩子们就知道是月亮。这就是知觉。

当大脑对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作出不正确反映,理论上称为感觉障碍。

引起感觉障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器质性感觉障碍,通常是由器官实质性病变引致,如脑出血、脑肿瘤、脑炎、中枢神经受损害;二是功能性感觉障碍,多是由个体素质、环境因素、心理应激等,而导致的神经内环境改变,微量物质失调,神经递质传导障碍引起。

(一)感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增强,如:有的人对电话声、关门声、汽车喇叭声,或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常常会吓一跳;有的人对光线敏感,在室外往往睁不开眼睛,强迫睁开会眼痛、流泪;有的人对气味过敏。

当然,有些超敏感状态也有一定的用处。如法国一位验酒师可以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气味。

2、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相反,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觉性减低。我们说的“麻木不仁”、“感觉迟钝”即是。

3、内感受性不适:是指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有的人感到皮肤下面有虫爬蚁咬;有的人感到皮肤发麻、发烧、发冷等。

(二)知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知觉障碍是指大脑对感觉印象的不正确反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它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参照物,但认识上发生了错误。成语杯弓蛇影就是这个意思。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它的特征是凭空产生,常见的有听幻觉,如凭空听到有人和自己讲话,甚至隔墙闻声,或是听到很远的地方传送过来的声音。内容多是被人议论、旧歌声、单调的机械声等。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外界存在着的某些事物,病人能感知,但对事物的一些属性产生的认识与该事物本身不相符合。如大小、形状、空间、距离等等。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他们的人格、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环境或精神病态有关。通常青少年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很少是单一因素所致。常见的原因有:

1、家庭教育不良。据国外统计,青少年犯罪者的家庭,多为不健康的家庭或破裂的家庭,如早年丧父母或父母亲离异。尤其是父母本身有过违法行为,对青少年影响更坏。他们心灵蒙受创伤,受歧视,抬不起头,为寻找刺激与安慰,被社会上的犯罪团伙所利用,而参加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在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严,或溺爱、或粗暴、或放任,都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适当的外环境影响下容易加入其他行为不轨的青少年行列,甚至沦为罪犯。

2、学习的压力。犯罪青少年,多对现实不满,厌恶学习。上课不守纪律,成绩极差。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无用,视学习为负担,经常逃学或自动辍学,到社会上去鬼混,使犯罪率大为增加。

3、精神污染。黄色书刊、色情录像、恐怖、凶杀内容的电影、电视、赌博、酗酒、斗殴、卖淫等不断向青年侵袭。一些缺乏辨别能力意志薄弱、缺乏克制力者。则易坠入其中导致犯罪。

4、不良的社会团伙。对青少年犯罪起了很大的诱导作用。不良社会团伙有两类:一类是一些无正当职业的青年,他们大多数不学无术,好逸恶劳,臭味相投,凑合在一起,吃喝玩乐,为非作歹,导致犯罪。另一类团伙是以流窜犯或劳改释放犯为主体的社会渣滓。青少年因某种原因一旦加入这样的团伙,受其教唆与操纵,最后也沦为罪犯。

5、病态所。不少青少年罪犯患有神经精神疾病或有人格缺陷。常见的有:1)智能低下,常为轻度智能低下和处于临界水平者。因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和自控能力均差,易受人教唆而作案。

2)精神病患者的早期阶段,症状不易为家人所觉察,直到作案后收审时亲属才意识到孩子患了精神病。江苏省1985~1986两年中有1800多起刑事案件系精神病人所为。其中大多为青少年。

3)人格障碍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它是人格的一种异常发展,常表现为暴力、攻击和反社会行为。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社会所不能容许的,但常因一时冲动、失控而触犯法律。犯罪青少年一旦落入法网,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悔恨、自责。也可因心灵的震憾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惧、焦虑、自卑、迟钝等症状,甚至发生监禁性精神病。

中年人如何对待力不从心的现象

进人中年期以后,人的心身衰老进程就己经开始,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四五十岁就变得发白皮皱,老态龙钟了;有的六七十岁也仍然步履轻健,行走如风,精力旺盛不减当年。但无论如何,类似秋天的中年时期,许多人面临着萧瑟老化的现实。无论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例如:有的由于体重增加,人体变得肥胖起来,于是好静怕动,活动减少;有的心理上也知道要加强体育锻炼,但日益加重的情形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爱活动。又如在精神方面:精力日见减退,记忆力和思维力都感到今不如昔。由于智力上的迟钝,年轻时一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中年期就要多用一两天才能完成,而且工作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最常见的是事先答应要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因为年轻时期可以开夜车加班加点,而此时却做不到了,即使能开夜车,其效率也大不如前。这些都与思维迟缓、创新能力降低有关,是心身趋向衰老的表现。在饮食方面进人中年期以后,由于牙龈萎缩而牙齿功能受到影响,肠胃分泌能力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从而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使中年人在饮食方面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享受应享的口福。类似上述的能力和欲望的矛盾,在饮食上也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

中年人在生理、心理、性功能、饮食、运动等方面出现的力不从心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加重。因此,面对衰老进程的客观现实,设法减缓这个进程,克服力不从心的状态,便成为中年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减缓衰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防止便秘。要多吃含纤维的食物,使胃肠道保持通畅。

2、饮食不可过饱,俗话说:保持八分饱,少往医院跑。动物实验证实,“无限度地吃喝将有损健康长寿”。

3、耐寒锻炼。有人调查发现,高寒地区的人寿命长,所以有条件的应进行耐寒锻炼,多游泳,洗冷水浴,多在寒冷中锻炼,尽可能使自己的体温降低。

4、适当节制性欲。中医认为,中年以后注意保精益肾,有利于身体健康。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结扎输精管之后,能使人健壮,并能延长寿命。

5、动静结合,颐养天年。有的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提出登山、跑步、做操、打拳可以长寿;也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指出多眠、静息、盘坐、打禅可以延年。我们认为,过劳过逸均不利于养生,只有动静结合,“随心所欲”,才是防止早衰的最佳方法。

6、有病及早发现。要经常检查身体,对危险信号保持警惕,有病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不可无故拖延,以防小病拖大。

7、注意睡眠充足。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要学会睡眠外的放松训练,以解除大脑疲劳。

总之,中年人一方面要努力地去对抗和减缓衰老,提高自我的心身潜能,减少衰老造成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凡事要留有余地,从容不迫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力不从心的出现。

家庭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的区别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治疗对象上来讲,家庭治疗是对整个家庭进行治疗。治疗时,整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场,尤其是治疗的初期阶段。随着治疗的进行,家庭治疗的对象还会发生改变,从初期的整个家庭,到家庭的部分成员。而个体治疗,只对家庭中的个体进行治疗,而且治疗对象始终不变。

2、 从治疗的内容来讲,家庭治疗并不直接针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而是对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进行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或家庭结构可以达到减缓或消除症状的目的。而个体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通过对引发症状的原因的探究或直接对行为进行矫正来缓解或消除症状的。

3、 从症状的原因或作用来讲,家庭治疗认为患者是家庭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羔羊’,家庭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模式使得患者表现出某种症状,而且患者的症状起到了掩盖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模式或家庭核心冲突以及维持家庭关系现有平衡的作用。

4、 从划分患者的角度来讲,家庭治疗并无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患者只是症状的表现着、承担者而已,有问题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而个体治疗有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 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相比存在着如此多的鲜明特点,然而学习家庭治疗和实践从事家庭治疗工作,丰富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扎实的掌握个体治疗的理论以及拥有大量个体治疗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再去学习和操作家庭治疗技术会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