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

2020-07-14

胰腺炎虽说大多数都是受到日常饮食方面的影响,比如长期食用高脂肪高油食物的患者,因为油腻的食物会促进胰液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出现胰腺炎的病症。但是还有少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遗传所致,本身胰液的分泌都不正常,排出的量也较少,因此会对胰腺组织造成伤害,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到胰腺组织中,导致胰腺炎。

胰腺炎主要是因为胰液自溶胰腺组织而引发的一种炎症,一般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健康,通过控制胰液的分泌来调整体内的胰液量,从而缓解该病症。但倘若是较为严重的比如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坏死,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起因,那么,胰腺炎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饮食方面
  有些表现较轻的胰腺炎患者可以通过调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即使说有的胰腺炎病人需要通过药物或是手术治疗,但其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饮食,比如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高脂肪或者是高蛋白的食物。虽说人体需要补充蛋白质,但适量即可,倘若是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分泌过多的胰液,危害相关组织引发胰腺炎。
  二、遗传原因
  遗传原因主要指的是有的人天生胰液分泌过多或者是胰液的排出存在一定的阻碍,这都是产生胰腺炎出现的诱因,因此只有经常去医院检查,看是否会危及生命安全。同时一直保持着服用药物,通过药物的控制来缓解胰液的分泌和排出,多多询问医生的意见。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严格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清淡为原则选择自己的一日三餐。
  三、其他病症
  有的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倘若是患上其他疾病后病毒就会扩散,可能会入侵到胰腺组织器官中,从而引发胰腺炎。这主要是通过缓解治疗其他疾病才能进一步改善胰腺炎,不过已经患上胰腺炎后,就要一同进行治疗。若是服药,需要了解两种病症的药物是否会相互抑制药效以及一些饮食禁忌,从而可以尽快治疗该病。



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相关阅读


引起脐周围褪色的原因有哪些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那么,引起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而致胆汁反流。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西方是常见的现象,占70%。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4、外伤和医源性因素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医源性胰腺炎有两种情况会发生胰腺炎:一种是在做胃切除时发生,特别是在胃窦冲淡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腺,当行胃切除时,对胰腺上的溃疡面进行搔刮而形成胰漏,胰液漏出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

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并未波及胰腺,而发生手术后胰腺炎,这多因在胰腺邻近器官手术所致,可能是因Oddi括约肌水肿,使胰液引流不畅,损伤胰腺血运,各种原因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过多等。

5、感染因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6、代谢性疾病

(1)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所引起的胰腺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使胰液进入间质而发生胰腺炎;促进胰液分泌;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2)高脂血症: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例中约1/4的病人有高脂血症。可能是因为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另外因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造成胰腺小血管的损害并栓塞。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5~12mmol/L时,则可出现胰腺炎。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

脐周围褪色的鉴别诊断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体征之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那么,脐周围褪色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呢?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点是有明显的饮食不当病史,发病突然而恢复也较快,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溃疡病急性穿孔

溃疡病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全部的溃疡病患者中,急性穿孔约占10~15%。溃疡穿孔绝大部分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胃溃疡穿孔的比为15:1,溃疡病急性穿孔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3、胆石

胆石为胆道内形成的结石。胆汁中的溶解成分由于某种原因变为非溶解性,形成结晶或沉淀析出而成结石。根据其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石、胆色素石和以其他成分为主的少见型结石三大类。胆石的形成原因有代谢异常、胆汁淤滞、胆道炎等。

胆固醇和胆色素本不溶于水,因胆酸、卵磷脂的作用而形成微胶粒状的溶解状态。上述发病因素使胆汁组成改变,如胆酸减少,则胶粒状态发生变化,溶解的成分析出而形成胆石。胆石亦可见于其他动物,中药牛黄即为牛胆石。

4、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

脐周围褪色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体征之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

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脐周围褪色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患者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宜吃富含油脂蛋白质的食物,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宜吃食物

冬瓜: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恢复的期间,宜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好,冬瓜具有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食欲的功能,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

牛奶: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柠檬:柠檬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忌吃饮食

辣椒:患者恢复的期间吃辣椒具有刺激胃肠的作用,容易刺激导致肠道充血,水肿,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米粑:米粑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影响肠道蠕动,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红薯:红薯是属于比较容易产气的食物,容易导致腹部胀满,影响胰腺的恢复,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不产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种通过药物治疗就可获痊愈的疾病,由于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诊为需要手术的疾病,实施了高风险的大手术,导致患者“人财两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虽然,医学的进步让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了,但由于对一些“新”疾病的漠然和寡知,这样的悲剧似乎还在一幕幕上演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这样一个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揭示“庐山”真面目

顾名思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普通的胰腺炎不同,病因不是酒精损害、胰腺结石等因素,而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以独立存在,也常与干燥综合症等其它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相伴存在。独立存在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有上腹部或后背部的轻度不适,常被忽略。病情发展到后期,则常因胰段胆总管狭窄导致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症状常以伴发病的症状为主。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早期诊断难度大

如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早期常无症状,或常被伴发症的症状掩盖,“早诊断、早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即便是在早期,胰腺也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常呈弥漫性肿大。在超声检查如此普及的今天,只要人们对该症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能够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刨根问底,早期诊断还是有可能的。

2. 误诊误治比例高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虽然属于慢性胰腺炎的范畴,但它却“长”得更像胰腺癌,最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胰腺弥漫性肿大伴胰管不规则狭窄。当出现黄疸时,不但黄疸的发病特点像胰腺癌,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也很像。临床资料统计,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都有误诊为胰腺癌的经历,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者也不在少数。北美最近的一份总结报道显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占1/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误诊的第二种情况是把它当成普通的慢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常常是影像学检查已经发现胰腺弥漫性肿大等病理改变,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认识和警惕,错判为普通的慢性胰腺炎。

3. 激素治疗效果好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用药物就能治好的病,每天接受小剂量的激素治疗,2-4个月后多能痊愈,而且复发的比例也不大。

二、被掩盖的“冰山”到底有多大?

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群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肯定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个近十年来才逐步被认识的“年轻”疾病,但从目前的资料不难推断,该证既不是只发生于某些地区或某些国域的地方病,也不是罕见的疾病。从报道的资料可以看出,大凡对该证认识深、研究多、警惕性高的国家,报道的数量就多,反之亦然。日本报道的数量多远高于其它国家,很可能是缘于他们对该病的认识较早,重视程度较高,漏诊较少。韩国于2002年始有报道,此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不到两年就相继报道30余例。来自欧亚两洲的资料均显示,该症的发病率占慢性胰腺炎的5%左右。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落后和不足。我国与日韩两国人种相同,地缘相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不应有太大的差别。从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数量看,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人数应在4位数以上,甚至接近5位数。令人吃惊的是,而我国报道的病例数总计还不足10例,这意味着我国绝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被误诊和误治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亟待改变。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超标)是引发急性胰腺炎常见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余两个是胆系疾病和酒精)。

正月初三,我院ICU连续收治两名因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其中一位是15岁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另一位是40余岁中年男士。前者入院后查血脂49mmol/L(正常限制为1.70mmol/L),经血浆重复置换出的脂肪在桶里。后者本来就有高血脂,打麻将饿了一天,一口气喝了2斤牛奶之后很快发作。

血液中甘油三酯(TG)浓度正常范围是<1.7mmol/L(150mg/dl)。TG在1.70~2.25mmol/L为血脂“边缘性升高”;TG≥2.26mmol/L(200mg/dl,有时也近似为2.3mmol/L)即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指出,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一般认为,TG>5.65mmol/L(500mg/dl)时,血清呈乳糜状,就有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当TG>11.3mmol/L(1000mg/dl)时,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极大。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非常复杂。胰腺炎一旦发生,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会进一步明显升高,并加重胰腺炎病情。所以说,甘油三酯升高既是胰腺炎的病因,又是胰腺炎发病后的重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关系有时候会带来病因诊困难。

以前述15岁女患者为例,入院后查TG为49mmol/L(4336mg/dl),这一惊人的数值其实并不一定是她平素的血脂水平。她平素血脂水平数值不明,但有糖尿病(易)病史,估计很可能有高血脂,加之胰腺炎发作后,TG水平极高,远超过11.3mmol/L(1000mg/dl),据此诊断为高血脂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除与平素血脂水平有关外,还很可能与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脂肪有关,比如一餐内吃很多油腻食物、油炸食品,或者像上述第二位患者那样,一口气喝1升牛奶(含脂肪30克以上)。高血脂说明血液脂肪转运、代谢有障碍,在此基础上,饮食一次性大量摄入脂肪,雪上加霜,诱发急性胰腺炎。此外,还有研究说,当高血脂与脂肪肝合并出现时,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明显增加。

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低脂肪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这些措施无效,或者TG水平很高(>5.65mmol/L)时,要积极服用降脂药物。与此同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摄入较多脂肪,以防诱发急性胰腺炎。

除急性胰腺炎外,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很高时,还可产生自发性腹痛。

高血脂引发的急性胰腺炎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危急,需要进入ICU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我院用的是血浆重复置)可以快速降低血脂,缓解病情。

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乡间郎中

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

2020-07-14

胰腺炎虽说大多数都是受到日常饮食方面的影响,比如长期食用高脂肪高油食物的患者,因为油腻的食物会促进胰液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出现胰腺炎的病症。但是还有少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遗传所致,本身胰液的分泌都不正常,排出的量也较少,因此会对胰腺组织造成伤害,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到胰腺组织中,导致胰腺炎。

胰腺炎主要是因为胰液自溶胰腺组织而引发的一种炎症,一般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健康,通过控制胰液的分泌来调整体内的胰液量,从而缓解该病症。但倘若是较为严重的比如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坏死,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起因,那么,胰腺炎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饮食方面
  有些表现较轻的胰腺炎患者可以通过调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即使说有的胰腺炎病人需要通过药物或是手术治疗,但其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饮食,比如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高脂肪或者是高蛋白的食物。虽说人体需要补充蛋白质,但适量即可,倘若是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分泌过多的胰液,危害相关组织引发胰腺炎。
  二、遗传原因
  遗传原因主要指的是有的人天生胰液分泌过多或者是胰液的排出存在一定的阻碍,这都是产生胰腺炎出现的诱因,因此只有经常去医院检查,看是否会危及生命安全。同时一直保持着服用药物,通过药物的控制来缓解胰液的分泌和排出,多多询问医生的意见。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严格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清淡为原则选择自己的一日三餐。
  三、其他病症
  有的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倘若是患上其他疾病后病毒就会扩散,可能会入侵到胰腺组织器官中,从而引发胰腺炎。这主要是通过缓解治疗其他疾病才能进一步改善胰腺炎,不过已经患上胰腺炎后,就要一同进行治疗。若是服药,需要了解两种病症的药物是否会相互抑制药效以及一些饮食禁忌,从而可以尽快治疗该病。



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相关阅读


引起脐周围褪色的原因有哪些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那么,引起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而致胆汁反流。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西方是常见的现象,占70%。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4、外伤和医源性因素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医源性胰腺炎有两种情况会发生胰腺炎:一种是在做胃切除时发生,特别是在胃窦冲淡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腺,当行胃切除时,对胰腺上的溃疡面进行搔刮而形成胰漏,胰液漏出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

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并未波及胰腺,而发生手术后胰腺炎,这多因在胰腺邻近器官手术所致,可能是因Oddi括约肌水肿,使胰液引流不畅,损伤胰腺血运,各种原因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过多等。

5、感染因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6、代谢性疾病

(1)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所引起的胰腺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使胰液进入间质而发生胰腺炎;促进胰液分泌;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2)高脂血症: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例中约1/4的病人有高脂血症。可能是因为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另外因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造成胰腺小血管的损害并栓塞。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5~12mmol/L时,则可出现胰腺炎。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

脐周围褪色的鉴别诊断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体征之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那么,脐周围褪色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呢?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点是有明显的饮食不当病史,发病突然而恢复也较快,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溃疡病急性穿孔

溃疡病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全部的溃疡病患者中,急性穿孔约占10~15%。溃疡穿孔绝大部分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胃溃疡穿孔的比为15:1,溃疡病急性穿孔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3、胆石

胆石为胆道内形成的结石。胆汁中的溶解成分由于某种原因变为非溶解性,形成结晶或沉淀析出而成结石。根据其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石、胆色素石和以其他成分为主的少见型结石三大类。胆石的形成原因有代谢异常、胆汁淤滞、胆道炎等。

胆固醇和胆色素本不溶于水,因胆酸、卵磷脂的作用而形成微胶粒状的溶解状态。上述发病因素使胆汁组成改变,如胆酸减少,则胶粒状态发生变化,溶解的成分析出而形成胆石。胆石亦可见于其他动物,中药牛黄即为牛胆石。

4、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

脐周围褪色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脐周围褪色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体征之一,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

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脐周围褪色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患者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宜吃富含油脂蛋白质的食物,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宜吃食物

冬瓜: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恢复的期间,宜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好,冬瓜具有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食欲的功能,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

牛奶: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柠檬:柠檬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忌吃饮食

辣椒:患者恢复的期间吃辣椒具有刺激胃肠的作用,容易刺激导致肠道充血,水肿,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米粑:米粑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影响肠道蠕动,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红薯:红薯是属于比较容易产气的食物,容易导致腹部胀满,影响胰腺的恢复,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不产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种通过药物治疗就可获痊愈的疾病,由于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诊为需要手术的疾病,实施了高风险的大手术,导致患者“人财两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虽然,医学的进步让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了,但由于对一些“新”疾病的漠然和寡知,这样的悲剧似乎还在一幕幕上演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这样一个常被忽视的“新”疾病。

 一、揭示“庐山”真面目

顾名思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普通的胰腺炎不同,病因不是酒精损害、胰腺结石等因素,而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以独立存在,也常与干燥综合症等其它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相伴存在。独立存在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有上腹部或后背部的轻度不适,常被忽略。病情发展到后期,则常因胰段胆总管狭窄导致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症状常以伴发病的症状为主。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早期诊断难度大

如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早期常无症状,或常被伴发症的症状掩盖,“早诊断、早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即便是在早期,胰腺也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常呈弥漫性肿大。在超声检查如此普及的今天,只要人们对该症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能够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刨根问底,早期诊断还是有可能的。

2. 误诊误治比例高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虽然属于慢性胰腺炎的范畴,但它却“长”得更像胰腺癌,最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胰腺弥漫性肿大伴胰管不规则狭窄。当出现黄疸时,不但黄疸的发病特点像胰腺癌,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也很像。临床资料统计,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都有误诊为胰腺癌的经历,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者也不在少数。北美最近的一份总结报道显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占1/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误诊的第二种情况是把它当成普通的慢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常常是影像学检查已经发现胰腺弥漫性肿大等病理改变,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认识和警惕,错判为普通的慢性胰腺炎。

3. 激素治疗效果好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用药物就能治好的病,每天接受小剂量的激素治疗,2-4个月后多能痊愈,而且复发的比例也不大。

二、被掩盖的“冰山”到底有多大?

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群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肯定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个近十年来才逐步被认识的“年轻”疾病,但从目前的资料不难推断,该证既不是只发生于某些地区或某些国域的地方病,也不是罕见的疾病。从报道的资料可以看出,大凡对该证认识深、研究多、警惕性高的国家,报道的数量就多,反之亦然。日本报道的数量多远高于其它国家,很可能是缘于他们对该病的认识较早,重视程度较高,漏诊较少。韩国于2002年始有报道,此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不到两年就相继报道30余例。来自欧亚两洲的资料均显示,该症的发病率占慢性胰腺炎的5%左右。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落后和不足。我国与日韩两国人种相同,地缘相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不应有太大的差别。从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数量看,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人数应在4位数以上,甚至接近5位数。令人吃惊的是,而我国报道的病例数总计还不足10例,这意味着我国绝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被误诊和误治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亟待改变。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超标)是引发急性胰腺炎常见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余两个是胆系疾病和酒精)。

正月初三,我院ICU连续收治两名因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其中一位是15岁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另一位是40余岁中年男士。前者入院后查血脂49mmol/L(正常限制为1.70mmol/L),经血浆重复置换出的脂肪在桶里。后者本来就有高血脂,打麻将饿了一天,一口气喝了2斤牛奶之后很快发作。

血液中甘油三酯(TG)浓度正常范围是<1.7mmol/L(150mg/dl)。TG在1.70~2.25mmol/L为血脂“边缘性升高”;TG≥2.26mmol/L(200mg/dl,有时也近似为2.3mmol/L)即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指出,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一般认为,TG>5.65mmol/L(500mg/dl)时,血清呈乳糜状,就有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当TG>11.3mmol/L(1000mg/dl)时,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极大。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非常复杂。胰腺炎一旦发生,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会进一步明显升高,并加重胰腺炎病情。所以说,甘油三酯升高既是胰腺炎的病因,又是胰腺炎发病后的重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关系有时候会带来病因诊困难。

以前述15岁女患者为例,入院后查TG为49mmol/L(4336mg/dl),这一惊人的数值其实并不一定是她平素的血脂水平。她平素血脂水平数值不明,但有糖尿病(易)病史,估计很可能有高血脂,加之胰腺炎发作后,TG水平极高,远超过11.3mmol/L(1000mg/dl),据此诊断为高血脂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血脂引发急性胰腺炎除与平素血脂水平有关外,还很可能与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脂肪有关,比如一餐内吃很多油腻食物、油炸食品,或者像上述第二位患者那样,一口气喝1升牛奶(含脂肪30克以上)。高血脂说明血液脂肪转运、代谢有障碍,在此基础上,饮食一次性大量摄入脂肪,雪上加霜,诱发急性胰腺炎。此外,还有研究说,当高血脂与脂肪肝合并出现时,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明显增加。

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低脂肪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这些措施无效,或者TG水平很高(>5.65mmol/L)时,要积极服用降脂药物。与此同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摄入较多脂肪,以防诱发急性胰腺炎。

除急性胰腺炎外,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很高时,还可产生自发性腹痛。

高血脂引发的急性胰腺炎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危急,需要进入ICU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我院用的是血浆重复置)可以快速降低血脂,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