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有什么症状

2020-07-14

想要及时的治疗湿疹这种皮肤疾病,就要根据其出现的常见症状表现来进行判断。而在临床上,湿疹患者往往会出现瘙痒,流脓,水炮以及皮肤泛红等症状表现。

湿疹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皮肤疾病,它的发作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痛苦的症状表现,而且拖延的时间越长,那么治疗的难度就会越大。所以对于湿疹这种疾病,应该了解其具体的症状表现,这样可以根据自己身体所出现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该疾病。那湿疹有什么症状呢?
  一、瘙痒
  瘙痒是大部分湿疹患者都会存在的症状表现。当患者发作湿疹这种皮肤疾病的时候,患者皮肤当中的神经纤维就会传递出瘙痒的感觉,而这些神经纤维最终会连接到患者的脊髓和大脑。因此湿疹患者会出现瘙痒的情况。
  二、皮肤泛红
  湿疹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泛红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人体的皮肤深层当中存在着由微小血管组成的网络,它会将较小的血管投射到更浅层。而最上层的皮肤主要是由死皮细胞组成的没有血液供应,因此当患者的皮肤出现炎症的时候,局部血管网络就会不断扩张,增加患者体内的血液流量,从而使患者的皮肤不断泛红。
  三、水疱
  水疱也是经常会出现的症状表现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皮肤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是比较差的,尤其是皮肤上层的粘着性会更差。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皮肤细菌进入到皮肤缝隙之间的深层当中,还能够让体内的组织液从细胞之间渗出,最终聚集成水疱。同时因为湿疹特殊的性质,所以皮肤感染状况可能会加重,此时水疱中不光会充满透明的液体,还有可能会存在着脓液。
  四、流脓
  如果病情逐渐严重的话,那么还会出现流脓的症状表现,而且一般是从发炎的皮肤当中所渗透出来。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皮肤上所出现的水疱再度被细菌或者是病菌感染所导致的。



湿疹有什么症状相关阅读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属于皮肤病的一种,十分高发,给患者的皮肤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愈难度大,易反复发作,因此选对治疗方式是关键,那么,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究竟该怎样治疗呢?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主要发生在慢性感染的部位,它的周围出现的类似湿疹的这样一个皮损。因为在慢性感染灶它会有大量的或者是少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对皮肤造成的刺激,可以使慢性感染灶的周围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渗出,这样一些湿疹样的表现。也会造成瘙痒,它对于慢性感染灶的愈合也是不利的,因此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是需要两方面,一方面积极治疗慢性感染灶,一方面是针对这个渗出和瘙痒的对症治疗。

本病发生前,患处附近有细菌性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褥疮、溃疡及瘘管等,从这些病灶中不断排出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敏感而发病。

常见病因

细菌性感染。

常见症状

皮肤发红、密集小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瘙痒,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病因

本病发生前,患处附近有细菌性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褥疮、溃疡及瘘管等,从这些病灶中不断排出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敏感而发病。

临床表现

皮损表现为感染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密集小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并可随搔抓方向呈线状播散。严重者可有显著水肿。皮损常有剧烈瘙痒。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偶有发热。

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棘细胞层肥厚、水肿,表面糜烂或结痂,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乳头层水肿充血,有炎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诊断

根据感染病灶周围皮肤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等急性湿疹样皮损的特点,不难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湿疹、脓疱病及脂溢性皮炎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禁止过度清洗和搔抓以免病灶扩大蔓延;积极控制感染病灶,必要时可系统应用抗生素。

2、系统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必要时可两种或几种联合应用。可辅以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静脉点滴。

3、局部治疗

根据皮损情况选择药物及剂型。急性期皮损表现为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出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不多时可外用氧化锌糊;有明显渗出时可用3%硼酸洗液、1:20醋酸铝溶液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如皮损迁延至亚急性期,可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霜剂。

以上所介绍的就是湿疹性皮炎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虽说疾病病情严重,但是也不是不能治疗好的,只要患者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还是可以恢复身体的。

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相信大家对湿疹并不陌生吧,因为它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瘙痒非常的难受。不仅影响生活而且还容易反复发作,让患者很少苦恼。那么湿疹是怎么引起的呢?怎么治疗比较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内分泌紊乱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湿疹也是会因为内分泌的失调所引起的,因在发生内分泌失调的时候我们就会引起湿疹,会导致人体内的环境不稳定,尤其是女性月经期间的月经不调,这时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降低,导致皮肤感染,从而出现湿疹的几率就加大了。

蛋白质过敏

这这种情况是对于婴儿来说的,蛋白质过敏在婴儿身上是比较常见的,当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即产生相应的抗体,若有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体内,就会产生免疫反应。但由于某些婴儿有先天性高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的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反应异常增强,于是就会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室内温度、湿度不宜

在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些的生活习惯所导致湿疹的原因,很多妈妈为宝宝不受感冒的影响,很少开窗通风换气,造成室内比较潮湿或过热;还有,有的家里住在过于潮湿或干燥的地方,也会造成湿疹加重。患儿在炎热的夏季、其他季节室内温度过高、用热水洗澡、穿衣服过多、不注意卫生都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过敏性因素

过敏性因素是引起湿疹的最直接因素,一般是自身遗传因素的过敏体质和外界过敏物质共同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导致出现湿疹。

例如:对肥皂、洗衣粉、合成纤维衣物、塑料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过敏;气候的突然变化、大气污染等也会诱发和加重湿疹;还有吸入尘螨、花粉等,接触毛发等,以及食用鱼、虾、蛋等。

免疫功能失衡

比如很多家里由于害怕湿疹复发或病情加重,经常担忧宝宝对某种物质可能过敏,容易出现洁僻、饮食过分单一、限制其活动范围等,使患儿易出现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失衡,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降低,使婴儿湿疹变得更加顽固难治。

某些炎症疾病

比如患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等,它指的是人体某部位的组织或器官感染炎症后引起的一组疾病。当此类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感染人体皮肤时,便会引起皮肤炎症反应,从而引发湿疹。

湿疹怎么治疗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内用药物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镇静安定药物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口服副作用大,容易继发感染。

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静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有继发感染着加用抗生素。

2、外用药物

应充分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可和油剂交替使用;亚急性期可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选用软膏、涂膜剂等;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做皮内注射。

在西医看来,湿疹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只能用药物控制。所以如何正确运用药物十分重要。患者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擅自用药,尤其是口服激素或局部激素的运用。

相信大家在通过文章的介绍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会引起湿疹的发生的,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更好的预防湿疹的发生,才能避免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宝宝脸上湿疹怎么办

很多宝宝在小的时候都有过出现湿疹的经历,由于宝宝的生理因素湿疹的发病部位一般都是面部较多,但是湿疹出现在宝宝的脸上不仅影响了宝宝的影响,同时湿疹所带来的瘙痒和疼痛等等症状,也让宝宝十分的痛苦,那么宝宝脸上湿疹怎么办才好呢?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1、保持皮肤干爽。不要用烫的水给宝宝洗脸,要用温水,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保持皮肤干爽,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宝宝的头发也要注意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勤剪指甲。勤剪指甲,防止宝宝抓伤皮肤,防止继发性感染。
  3、选用不含激素的产品。市面上治疗宝宝湿疹的药物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宣称见效快、效果好的药物,多半含有激素,一旦停药宝宝湿疹可能就会复发,甚至可能还会变得更严重,而且长期使用后残留物会导致肤色异常。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为湿疹宝宝选择无激素产品以防后患。其中无激素产品又细分为纯中药成分类和植物成分类,一般认为,中药产品所含成分较为复杂,故适合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和大人。宝宝脸上长湿疹后,家长不要擅自给宝宝涂药,需根据病情轻重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鱼、虾等发物在此期间应该禁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也要注意海鲜、虾、蟹、辣椒最好都不要吃。
  5、避免受外界刺激。爸妈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爸妈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手部湿疹怎么治疗

湿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身体各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手部湿疹极为常见,但是因为手部这个部位比较特殊,患上了手部湿疹也会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影响了手部皮肤的美观,那么手部湿疹怎么治疗呢?

手部湿疹的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常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皮损。慢性病程时可浸润肥厚,因手指活动出现皲裂。甲周皮肤肿胀,指甲可变厚而不规则。手部湿疹也可发生于掌侧,具局限性,但边缘不明显,多粗糙,有小丘疱疹、疱疹及浸润肥厚,冬季常开裂。
  手部湿疹仅发生于指尖部时,又称指尖湿疹。发生于掌中部及指掌侧时,皮损干燥,角质增生,皲裂称为慢性复发性水疱/角质增生性手部湿疹。皮损也可发生于邻近两指至掌部远端掌指关节皮肤,皮损形态如围裙状,又称围裙样湿疹。因手部经常接触动物及内脏引起的手部湿疹,又称为屠宰场湿疹。
  手部湿疹如何治疗
  1、可以口服雷尼替丁胶囊,这种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手部湿疹的症状,而且对于治疗湿疹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该药物的同时避免服用其他药物,同时要注意改善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让手部的湿疹尽快好转。
  2、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这种药物对于治疗手部湿疹有不错的效果,而且这种药物对于治疗其他过敏性皮炎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的同时,一定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需要患者尽可能的多卧床休息,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湿疹的并发症状才会更快好转。
  对于手部湿疹的治疗,不仅需要患者合理的用药,同时还需要患者注意日常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饮食上避免食用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而且要避免食用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还需要患者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只有患者注意到这些方面,才能让患者尽快康复。

带你充分了解湿疹疾病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复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干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应与其他各类病因和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相鉴别,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②应与类似湿疹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浅部真菌病、疥疮、多形性日光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培拉格病和皮肤淋巴瘤等;

③与少见的具有湿疹样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相鉴别,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湿疹通用方

清热利湿,怯风止痒。适用于湿热内盛而致湿疹。

湿疹散

小儿四肢湿疹。

湿疹通用方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镇静脱敏。适用于湿疹。

湿疹通用方

清热泻火,利湿排毒。

湿疹通用方

祛风除湿。适用于急、慢性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