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2020-07-14

一般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给自己进行针灸时,出现神经损伤的几率就很小,更不会扎坏神经。但是让经验不足的医生为自己针灸时,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损伤到神经,严重时也可能会扎坏神经。

适度的针灸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这种中医疗法对许多疑难杂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针灸治病。但是也有些人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会有一些担心,比如会害怕医生操作不当扎坏自己的神经,那么,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一、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如果找有经验的中医给自己进行针灸,他们认穴位学非常准,扎入时的深浅等也特别注意,所以出现损伤神经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更不会出现扎坏神经的。但是如果让经验不足的医生给自己针灸,也可能会在针灸的时候,不小心刺激到神经,导致神经损伤,严重时也可能会扎坏神经。
  二、针灸时损伤神经的症状
  1.酸麻胀痛感:如果针灸时扎到了神经,自己会有类似于触电的酸麻胀痛感觉,如果这种症状比较轻,大概休息几天就能缓解。
  2.肌肉萎缩:如果神经损伤比较严重,除了会让患者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觉之外,如果不注意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瘫痪。
  三、针灸扎坏神经怎么办
  1.放松心情:如果神经损伤不是特别的严重,患者要注意多休息,同时还要注意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样也能让神经尽快修复。
  2.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当针灸导致神经损伤比较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1,地八唑等,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尽快恢复,必要时也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保护神经。
  3.手术治疗:如果针灸导致神经损伤特别严重,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先通过影像学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然后再在损伤部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还需要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巩固治疗,避免神经损伤带来了不良影响。



针灸会扎坏神经吗相关阅读


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属于中医理疗的一种,它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针刺和火两种方法进行刺激我们身体上的穴位,进而改善经络中气的流向以及调理身体的目的。在做完针灸治疗之后应该要注意避风、防寒保暖,其次就是要配合控制饮食,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针灸之后三个月不要行房,防止影响针灸的效果。

针灸也是中国比较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医生需要先在临床上诊断病人病因,然后再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针灸的种类通常分为毫针刺法、其他刺法、拔罐法、梅花针疗法、艾灸、现代刺法灸法。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针法。针灸现在已经越来越流行,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清楚针灸的作用有哪些。那么,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一、针灸的作用
  1.扶正祛邪
  所谓的扶正祛邪其实就是保健的作用,通过针灸可以赶走身体内部的一些疾病,让身体恢复正常健康。
  2.疏通经络
  人体由很多经络组成的,但人的经络经常会出现淤堵的现象,采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缓解浮肿、肿胀、气血不足等的问题。
  3.调和阴阳
  所谓阴阳也跟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关系,中医里面的阴阳失衡表示的就是生病的意思。针灸则可以调节我们的阴阳,使身体趋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远离疾病。
  4.美容养颜
  针灸其实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皮肤问题,比如常见的青春痘、皮肤暗沉、黑眼圈等等。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面部黑色素沉淀以及调节水油平衡。
  二、针灸后注意事项
  1.防止着凉
  针灸之后不要吹冷风,也不要马上洗澡。避免寒湿邪气入侵体内。因为针灸之后经络相对比较脆弱敏感,温差大对经络损伤很大。
  2.忌辛辣刺激食物
  针灸之后最好是进行低盐低糖饮食,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食,尽量做到少吃多餐并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最重要的是禁止食发物,比如鸡肉、牛肉等。防止影响针灸的功效。
  3.禁欲
  针灸期间以及针灸后三个月最好禁止同房,否则也会影响针灸效果。

尺泽穴

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定位归经
  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功能主治及配伍
  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
  (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保健方法

尺泽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之一,其主要的日常保健方法有以下四种:
  (1)按摩法:用大拇指弹拨尺泽穴100—200次,能防治气管炎、咳嗽、过敏。(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每次左右各按压1—3分钟)。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肘痛、上肢痹痛等。(隔姜灸5—7分钟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3)刮痧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心烦、呕吐等。
  (4)针刺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
  【适用人群
  尺泽穴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急性咽喉肿痛: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达38℃以上。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尺泽穴法。
  (2)急性吐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尺泽穴法。
  肺热:主要表现为有发热、咳嗽、烦渴、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这种体质的人适合刮痧尺泽穴法。
  注意事项
  (1)不宜疤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
  (2)针刺时掌握肘弯深度,太深可刺过穴下陷脉,导致出血,邪气内陷而气结于内,造成手臂不能屈伸。故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交汇之处,归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定位此穴道时可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5寸,后发际上7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大家在取穴过程中需注意,经络穴位中所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人的身体上长短不同,并不等同于常规意义上一寸的长度,故取穴时常用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即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为“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本人以本人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桡侧端(即外侧端)间距离为1寸,适用于四肢直寸与背部横寸取穴。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 、无名指 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 ? ? ?

针灸疗法的益处

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古代多称为“灸刺”,把艾灸列在针刺之前。灸,是灼、烤的意思。传统灸法是利用艾叶作为原料,制成艾炷或灸条,在人体的一定穴位上薰灼,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常与针刺方法配合应用,故针灸并称。

中国本草源远流长,为何单选艾来做灸疗呢?古人认为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可灸百病。且艾能温通十二经脉,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现代对艾灸的研究很多,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粘度,降低血压;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由于它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又有治病防病保健的双重功效,故在民间易于盛行。窦材《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马丹阳十二穴歌》中说:“……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艾灸方法众多,现介绍几种简单的艾条保健灸法和常见病灸法。

1、三里灸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

作用: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灸三里可补后天之本,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强身健体,

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的目的。

2、神阕 气海 关元灸

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方法: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日一次.

作用: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老年人常阳气不足,真气虚惫,此法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医学入门》),有患者用此方法每日睡前灸半小时,连灸三年,治愈了多年哮喘畏寒证.现代研究此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3、背腧穴灸:

部位: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同神阕、气海、关元穴灸,但因穴位较多,为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

作用: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 治五脏六腑虚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治咳喘,许多穴位就是背部腧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4 、高血压

艾灸穴位:涌泉穴

位置:约当足底前中1/3的交点。当第二、三跖趾关节稍后处。该穴温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温灸涌泉穴,对温通血脉,促进血运有很大帮助,相当于人体第二心脏。

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脚后平卧,艾灸条每次一支,截成两段,他人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可连灸3-5个疗程。

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居人身之最低位,灸之可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5、腱鞘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

位置:疾病痛点。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

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作用:腱鞘炎多因关节部位长期操作,风寒之邪聚积敛缩脉道,经筋脉络不和所致,灸阿是穴有舒筋活络,散寒止痛之功。

6、盆腔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阴交穴

位置:腹部压痛明显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

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作用:灸局部疼痛处的阿是穴,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散,通则不痛;

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又因三阴经走少腹,故灸三阴交穴也可直达病所。

最后,介绍在家做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机体逐渐适应。

2、艾灸部位如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灸量可大。

3、凡体质强壮者,可灸量大;久病、体质虚弱、老年和小儿患者,灸量宜小。每次施灸时间10min-40min,依病症辩证确定。5次-15次可为一疗程

4、 若发生晕灸后应立即停止艾灸,使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 轻者一般休息片刻,或饮温开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即可恢复;

5、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灸。

6、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烫伤。艾条灸毕,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

7、颜面、心前区、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不宜直接灸。

8、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灸。

9、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灸。

艾灸虽有“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之说,那是不是有病就不用看医生了?不是的。艾灸治疗是人体自身的有限调节,是人体自身抗病潜能发挥的极致,当疾病的发展一旦超过自身调节,我们就要寻求医院帮助了。

针灸液门穴能治疗什么疾病

标准定位:位于手背,第四、五指间,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凹陷中。微握拳取穴。液门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赤白肉际处。

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指间,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凹陷中。微握拳取穴。

功用:有清热散风、聪耳明目作用。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头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耳鸣、耳聋、耳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痛及手背红肿疼痛等。

1、头面部病症: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银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症:疟疾、前臂肌痉挛或疼痛,手背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精神疾患等。

刺灸法: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手背。

2、针尖略向上,不断运针,针感可沿三焦经脉循行向上至肘。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本穴配风池、太阳、率谷治偏头痛;配鱼际、尺泽治扁桃体炎;配中渚治手背红肿疼痛。液门配中渚、阳池,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背痛。液门配鱼际,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主治喉痹。液门配外关、听宫,有清头目,利三焦的作用,主治耳鸣,头痛。

针灸会扎坏神经吗-乡间郎中

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2020-07-14

一般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给自己进行针灸时,出现神经损伤的几率就很小,更不会扎坏神经。但是让经验不足的医生为自己针灸时,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损伤到神经,严重时也可能会扎坏神经。

适度的针灸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这种中医疗法对许多疑难杂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针灸治病。但是也有些人在选择针灸治疗时,会有一些担心,比如会害怕医生操作不当扎坏自己的神经,那么,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一、针灸会扎坏神经吗
  如果找有经验的中医给自己进行针灸,他们认穴位学非常准,扎入时的深浅等也特别注意,所以出现损伤神经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更不会出现扎坏神经的。但是如果让经验不足的医生给自己针灸,也可能会在针灸的时候,不小心刺激到神经,导致神经损伤,严重时也可能会扎坏神经。
  二、针灸时损伤神经的症状
  1.酸麻胀痛感:如果针灸时扎到了神经,自己会有类似于触电的酸麻胀痛感觉,如果这种症状比较轻,大概休息几天就能缓解。
  2.肌肉萎缩:如果神经损伤比较严重,除了会让患者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觉之外,如果不注意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瘫痪。
  三、针灸扎坏神经怎么办
  1.放松心情:如果神经损伤不是特别的严重,患者要注意多休息,同时还要注意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样也能让神经尽快修复。
  2.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当针灸导致神经损伤比较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1,地八唑等,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尽快恢复,必要时也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保护神经。
  3.手术治疗:如果针灸导致神经损伤特别严重,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先通过影像学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然后再在损伤部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还需要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巩固治疗,避免神经损伤带来了不良影响。



针灸会扎坏神经吗相关阅读


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属于中医理疗的一种,它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针刺和火两种方法进行刺激我们身体上的穴位,进而改善经络中气的流向以及调理身体的目的。在做完针灸治疗之后应该要注意避风、防寒保暖,其次就是要配合控制饮食,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针灸之后三个月不要行房,防止影响针灸的效果。

针灸也是中国比较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医生需要先在临床上诊断病人病因,然后再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针灸的种类通常分为毫针刺法、其他刺法、拔罐法、梅花针疗法、艾灸、现代刺法灸法。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针法。针灸现在已经越来越流行,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清楚针灸的作用有哪些。那么,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一、针灸的作用
  1.扶正祛邪
  所谓的扶正祛邪其实就是保健的作用,通过针灸可以赶走身体内部的一些疾病,让身体恢复正常健康。
  2.疏通经络
  人体由很多经络组成的,但人的经络经常会出现淤堵的现象,采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缓解浮肿、肿胀、气血不足等的问题。
  3.调和阴阳
  所谓阴阳也跟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关系,中医里面的阴阳失衡表示的就是生病的意思。针灸则可以调节我们的阴阳,使身体趋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远离疾病。
  4.美容养颜
  针灸其实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皮肤问题,比如常见的青春痘、皮肤暗沉、黑眼圈等等。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面部黑色素沉淀以及调节水油平衡。
  二、针灸后注意事项
  1.防止着凉
  针灸之后不要吹冷风,也不要马上洗澡。避免寒湿邪气入侵体内。因为针灸之后经络相对比较脆弱敏感,温差大对经络损伤很大。
  2.忌辛辣刺激食物
  针灸之后最好是进行低盐低糖饮食,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食,尽量做到少吃多餐并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最重要的是禁止食发物,比如鸡肉、牛肉等。防止影响针灸的功效。
  3.禁欲
  针灸期间以及针灸后三个月最好禁止同房,否则也会影响针灸效果。

尺泽穴

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定位归经
  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功能主治及配伍
  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
  (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保健方法

尺泽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之一,其主要的日常保健方法有以下四种:
  (1)按摩法:用大拇指弹拨尺泽穴100—200次,能防治气管炎、咳嗽、过敏。(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每次左右各按压1—3分钟)。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肘痛、上肢痹痛等。(隔姜灸5—7分钟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3)刮痧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心烦、呕吐等。
  (4)针刺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
  【适用人群
  尺泽穴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急性咽喉肿痛: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达38℃以上。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尺泽穴法。
  (2)急性吐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尺泽穴法。
  肺热:主要表现为有发热、咳嗽、烦渴、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这种体质的人适合刮痧尺泽穴法。
  注意事项
  (1)不宜疤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
  (2)针刺时掌握肘弯深度,太深可刺过穴下陷脉,导致出血,邪气内陷而气结于内,造成手臂不能屈伸。故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交汇之处,归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定位此穴道时可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5寸,后发际上7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大家在取穴过程中需注意,经络穴位中所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人的身体上长短不同,并不等同于常规意义上一寸的长度,故取穴时常用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即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为“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本人以本人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桡侧端(即外侧端)间距离为1寸,适用于四肢直寸与背部横寸取穴。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 、无名指 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 ? ? ?

针灸疗法的益处

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古代多称为“灸刺”,把艾灸列在针刺之前。灸,是灼、烤的意思。传统灸法是利用艾叶作为原料,制成艾炷或灸条,在人体的一定穴位上薰灼,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常与针刺方法配合应用,故针灸并称。

中国本草源远流长,为何单选艾来做灸疗呢?古人认为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可灸百病。且艾能温通十二经脉,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现代对艾灸的研究很多,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粘度,降低血压;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由于它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又有治病防病保健的双重功效,故在民间易于盛行。窦材《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马丹阳十二穴歌》中说:“……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艾灸方法众多,现介绍几种简单的艾条保健灸法和常见病灸法。

1、三里灸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

作用: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灸三里可补后天之本,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强身健体,

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的目的。

2、神阕 气海 关元灸

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方法: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日一次.

作用: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老年人常阳气不足,真气虚惫,此法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医学入门》),有患者用此方法每日睡前灸半小时,连灸三年,治愈了多年哮喘畏寒证.现代研究此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3、背腧穴灸:

部位: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同神阕、气海、关元穴灸,但因穴位较多,为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

作用: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 治五脏六腑虚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治咳喘,许多穴位就是背部腧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4 、高血压

艾灸穴位:涌泉穴

位置:约当足底前中1/3的交点。当第二、三跖趾关节稍后处。该穴温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温灸涌泉穴,对温通血脉,促进血运有很大帮助,相当于人体第二心脏。

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脚后平卧,艾灸条每次一支,截成两段,他人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可连灸3-5个疗程。

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居人身之最低位,灸之可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5、腱鞘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

位置:疾病痛点。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

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作用:腱鞘炎多因关节部位长期操作,风寒之邪聚积敛缩脉道,经筋脉络不和所致,灸阿是穴有舒筋活络,散寒止痛之功。

6、盆腔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阴交穴

位置:腹部压痛明显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

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作用:灸局部疼痛处的阿是穴,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散,通则不痛;

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又因三阴经走少腹,故灸三阴交穴也可直达病所。

最后,介绍在家做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机体逐渐适应。

2、艾灸部位如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灸量可大。

3、凡体质强壮者,可灸量大;久病、体质虚弱、老年和小儿患者,灸量宜小。每次施灸时间10min-40min,依病症辩证确定。5次-15次可为一疗程

4、 若发生晕灸后应立即停止艾灸,使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 轻者一般休息片刻,或饮温开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即可恢复;

5、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灸。

6、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烫伤。艾条灸毕,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

7、颜面、心前区、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不宜直接灸。

8、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灸。

9、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灸。

艾灸虽有“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之说,那是不是有病就不用看医生了?不是的。艾灸治疗是人体自身的有限调节,是人体自身抗病潜能发挥的极致,当疾病的发展一旦超过自身调节,我们就要寻求医院帮助了。

针灸液门穴能治疗什么疾病

标准定位:位于手背,第四、五指间,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凹陷中。微握拳取穴。液门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赤白肉际处。

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指间,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凹陷中。微握拳取穴。

功用:有清热散风、聪耳明目作用。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头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耳鸣、耳聋、耳痛、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痛及手背红肿疼痛等。

1、头面部病症: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银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症:疟疾、前臂肌痉挛或疼痛,手背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精神疾患等。

刺灸法: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手背。

2、针尖略向上,不断运针,针感可沿三焦经脉循行向上至肘。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本穴配风池、太阳、率谷治偏头痛;配鱼际、尺泽治扁桃体炎;配中渚治手背红肿疼痛。液门配中渚、阳池,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背痛。液门配鱼际,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主治喉痹。液门配外关、听宫,有清头目,利三焦的作用,主治耳鸣,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