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征兆

2020-07-14

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解精神病的症状,有利于及早治疗。很多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心理异常,有情绪反常行为。而且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有些患者有自杀或者暴力倾向。患者还表现在注意力障碍,情感冷漠,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精神病给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好及时治疗。精神病在发病之前都有一些症状,会出现心理、行为、思维以及情感方面的异常。一旦出现这些异常行为,要及时就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征兆吧。
  1、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心理异常。精神病是一种心理异常性疾病,此类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思维、记忆、行为、意志、情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情绪反常,过分多疑,性格改变,动作和行为异常等等症状。
  2、精神病初期会出现行为异常。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会出现行为异常,言语含糊不清,智力低下,思维跳跃,甚至有些人具有暴力和自杀倾向。目前针对精神病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尽量减少疾病发作的机会,要注意避免患者单独外出。
  3、精神病会出现思维、记忆力异常。感知觉减退会出现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思维方面异常包括思维联想速度、联想形式、联想连贯性和逻辑性异常,思维内容异常包括妄想、超价观念、强迫思维。很多患者还会出现注意力异常的情况,比如注意减退、注意增强、注意稳定性和集中性异常。有些精神病患者在还会出现记忆力的异常,出现记忆力障碍。比如记忆减退、增强、遗忘。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虚构、错构的现象。
  4、精神病的症状表现在情感冷漠。躯体不适或者不愿与人交往,离群索居,社会隔离或者情感的表达能力受限。情感障碍是情感高涨、低落、不稳定、欣快、兴奋、焦虑,意志行为是意志行为增强、减退、危险性行为冲动、怪异的言语行为。比如说情感淡漠,没有情感反应或者古怪的行为,还可以就说个人卫生变差,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等这些都是不典型的表现。



精神病征兆相关阅读


米氮平停药步骤

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米氮平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在等到身体状况恢复以后,可以慢慢地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而在停止使用米氮平的时候,需要逐渐减少剂量,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全停药。

米氮平主要是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因为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以后,需要适时地服用这一类药物进行诊治,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疾病的恶化。而当身体慢慢开始康复的时候,米氮平停药步骤是如何呢?
  一、米氮平的停药步骤
  1.控制药物剂量
  米氮平在服用的时候不能够进行咀嚼,一般来说服用米氮平的剂量开始的时候是一天一次,并且每次服用15mg。而在随后需要等到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加大服用药物的剂量,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最好是在15mg到45mg之间,才能够避免肝肾功能受损。
  2.逐渐减少服用药物
  而随着疾病慢慢地好转,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的基本情况来减少剂量,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绝对不能够立刻把药物停掉,否则将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患者在停药的过程当中,可以慢慢地停止服用药物,一般是需要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当中需要慢慢地减少剂量,再到完全停掉。
  二、米氮平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
  患者在服用米氮平的时候,会有副作用的出现。而这一些副作用有可能是因为疾病的本身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服用药物后而导致的。而在服用米氮平以后,一般患者会出现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的情况,并且一些患者会出现嗜睡的情况。一般这一些症状会在服用药物以后的几个星期出现。一般来说,米氮平的副作用比较少,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会容易出现躁狂症等情况。
  2、注意事项
  患者在食用米氮平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类药物会引起身体出现不良的反应,因此一些肝肾不全的患者需要在检查以后再服用这一类药物。并且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需要谨慎地服用药物。

米氮平说明书

米氮平作为一种神经治疗药物,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应该对其有所了解,才能够将该药物更好的运用起来,而在米氮平的说明书当中详细的给大家列举出了该药物的最佳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大家体内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神经系统功能,而现在患上神经功能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药物疗法是很多人的首选治疗方式,比如说米氮平,那米氮平的说明书内容有哪些呢?
  一、米氮平的用法用量
  米氮平最好的服用方式为口服建议患者是随水吞服,不要咀嚼成人每天使用的剂量,大约在每次15毫克左右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逐步加大剂量有效的口服剂量,通常在每天15~45毫克左右,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着肝肾功能损伤情况的话,那么米氮平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所以对于这类病人在使用该药物的时候应该尤为注意,而且米氮平的半衰期在20~40小时左右,所以该药物只能够一天用一次,在睡觉前服下效果更好。
  二、米氮平的不良反应
  在服用完米氮平以后,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患者的食欲和体重都会出现明显的增加,而且在服药后一周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倦以及镇静的效果,只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比如说躁狂症,低血压,急性骨髓抑制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三、米氮平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癫痫病或者是器质性脑组织综合症的话,那么在使用米氮平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除此以外,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低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物也必须要小心谨慎,另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期间,如果出现了黄疸等情况的话,必须要终止治疗。虽然说该药物可以和其他的抗抑郁药一起合用,但是具体的使用情况还是需要患者咨询完医生以后再决定。

米氮平和奥氮平的区别

米氮平和奥氮平虽然都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米氮平主要是治疗抑郁症,而奥氮平则主要是治疗精神分裂。而两种药物过度的服用,都会导致体重增加以及嗜睡的情况。

米氮平以及奥氮平都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虽然两者名字相似,但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却有很多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米氮平和奥氮平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米氮平和奥氮平的作用
  1、米氮平
  米氮平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突触,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强肾上腺素的神经传导。同时在和中枢神经共同起作用来对患者的抑郁细胞进行抑制和治疗。同时一些患者在服用米氮平以后,能够达到镇静的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服用米氮平的时候,并不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同时在口服以后,米氮平很快能够被身体所吸收,并且也能够容易地缓解抑郁的情况。
  2、奥氮平
  作为一种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奥氮平在进入到身体当中会作用于多种受体系统,并且会有广泛的药物学活性。这一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的疾病。在初期进行治疗的时候,奥氮平能够在治疗期间维持活性,并且能够防止狂躁症的发作。奥氮平更是能够有效地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复发。
  二、奥氮平和米氮平的副作用
  1、米氮平
  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服用米氮平以后,会表现出一些副作用。在药物当中会有一定的毒性,一些患者在使用本药物期间,很容易会出现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甚至是出现嗜睡或者是镇静的情况。而少部分的患者会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以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会出现狂躁症或者是浮肿。
  2、奥氮平
  奥氮平这一种药物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但是只要按照医嘱来进行服用,并不会对身体有太大的伤害。奥氮平在服用以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嗜睡以及体重增加的情况,这和米氮平是一样的。而部分的药物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以后,会出现乳房增大的情况,即使是男性也会有乳房增大的状况。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集中,大脑才能更好的感知外界的事物,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一般成绩就会比较好。但是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这会让家长和老师都特别的苦恼,那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遗传因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大脑的结构出现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孩子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一般这种情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二、大脑发育
  如果大脑发育不成熟,或者大脑发育不好,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出现。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他们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三、饮食习惯
  如果经常吃油炸食物,有各种添加剂的食品,或者吃太多的糖等,都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机能,导致神经传递的平衡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四、家长态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家长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总是唠唠叨叨,总是过分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学习,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的时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时候注意力也就会变得不集中了。
  五、环境因素
  如果长时间处在铅污染的环境中,身体中铅超标,往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会让人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
  六、过度疲劳
  如果精神长时间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或者长时间的进行同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疲劳,这时候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七、生活方式
  一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经常生活在父母吵架,环境特别喧嚣的环境中,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孩子经常上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孩子心里比较抵触的时候,也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心理卫生领域六类大众最关心问题

 一、精神病和神经病:这两个词都有某种贬义色彩,更加口语化。

精神病(psychosis):一般是泛指重型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往往病因不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神经病:本义是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脑肿瘤等。但更多用于辱骂人。这里需指出的是,以前认为是精神病,一旦病因确定,就变成神经病了,如癫痫、老年性痴呆等,但两者也有交叉。

神经症:是以焦虑抑郁、失眠和躯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障碍。现逐渐被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抑郁障碍等名词所取代,风光不在。

  二、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泛指精神心理疾病,这一用法不够严谨,因为disease一般指的是病因较明确的疾病,而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不明,所以这种说法是历史的遗留,经常与精神障碍通用;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或称心理障碍,只是两种译法,本来就是同一个意思。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会有不一样的期待。认为精神障碍偏重些,心理障碍偏轻些。这只是大众的一种普遍避讳。disorder这一用词比较严谨,病因不明的问题要用这一词,即障碍。

  三、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y):一般是指具有医学背景,接受系统正规的临床医学教育,有处方权,类似于内科医生的角色和定位,偏重于生物医学领域,更倾向于认为精神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或大脑病变,更经常用药物治疗,较少采用社会学和心理学观点去理解、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一般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心理科工作。有时也被称为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clinical psychologist,psychotherapist):或者称为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一般为心理学背景,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偏重于社会和心理学领域,更倾向于从哲学、社会和心理学角度去理解精神障碍,没有处方权,较多采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去帮助患者,所以,这类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生。

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

  四、焦虑症,焦虑障碍,抑郁症,抑郁障碍,强迫症,强迫障碍:

这些名词通用并存,未来可能会逐渐用“障碍”来取代。

  五、精神科、心理科和神经内科:

一般设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针对重型精神障碍的,称为精神科;针对焦虑抑郁的,以心理治疗为特色的,称为临床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者突出心理治疗的,或者并不突出心理治疗的,针对焦虑抑郁的,称为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病因病位相对明确,以手术或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称为神经内科;大多焦虑抑郁的患者更倾向于先就诊于神经内科,接受药物治疗;

  六、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的人群:

1、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定位就要求精神科医生应该是多面手,不能“堕落”为神经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只会开药或者电休克,不懂心理治疗。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培训和教育较为规范和全面,虽然美国很多精神科医生并不亲自做心理治疗,但是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懂得心理治疗。当然,也有一部分美国精神科医生也亲自做心理治疗,并且往往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开创者。

而在中国,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完全是照搬内科医生的培训方法,并不重视心理治疗方面的培训,所以,大多数中国精神科医生努力追求成为一名“纯粹”的医生,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因为精神科医生在中国医生中的收入是最低的,所以,在同行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有点儿被边缘化(实际上,精神科医生就是一个边缘医生,只是不愿承认罢了)。有很多精神科医生转行了或辞职了,精神科队伍总是很弱小。

而在精神科医生中只有极小一部分不愿“沉沦”,不愿退却,不愿逃走,努力从生物医学的“大坑”中跳出来,更想解决临床遇到的难题,主动学习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实践心理治疗,为有迫切需要的患者提供系统正规的心理治疗。可悲的是,这极小一部分少得可怜,目测估计不到5%,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喜的是,这个队伍会在将来逐渐壮大,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中。

2、心理治疗师:在专科医院这部分人群往往可能是医学背景,护理背景,心理背景,或者什么其它背景,等等,比精神科医生更为边缘化,只是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一种职称而存在着。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逐渐成长起来,虽然很艰难。因为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对诊治患者的参与度,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度等,均远远不足。

3、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社会上打拼而艰难生存着,很难进入主流医疗领域而被认可。他们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可喜的是,他们也在艰难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对他们也做了诸多限制,在情理之中,但也需要更多宽容。

4、心理学家:供职于大学、科研院所的心理系,一般为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但只有极小一部分可能专攻于心理治疗方向,可以称为临床心理学家,他们更倾向于用心理学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足的是,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只限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希望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会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加深专业化程度。

精神病征兆-乡间郎中

精神病征兆

2020-07-14

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解精神病的症状,有利于及早治疗。很多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心理异常,有情绪反常行为。而且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有些患者有自杀或者暴力倾向。患者还表现在注意力障碍,情感冷漠,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精神病给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好及时治疗。精神病在发病之前都有一些症状,会出现心理、行为、思维以及情感方面的异常。一旦出现这些异常行为,要及时就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征兆吧。
  1、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心理异常。精神病是一种心理异常性疾病,此类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思维、记忆、行为、意志、情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情绪反常,过分多疑,性格改变,动作和行为异常等等症状。
  2、精神病初期会出现行为异常。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会出现行为异常,言语含糊不清,智力低下,思维跳跃,甚至有些人具有暴力和自杀倾向。目前针对精神病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尽量减少疾病发作的机会,要注意避免患者单独外出。
  3、精神病会出现思维、记忆力异常。感知觉减退会出现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思维方面异常包括思维联想速度、联想形式、联想连贯性和逻辑性异常,思维内容异常包括妄想、超价观念、强迫思维。很多患者还会出现注意力异常的情况,比如注意减退、注意增强、注意稳定性和集中性异常。有些精神病患者在还会出现记忆力的异常,出现记忆力障碍。比如记忆减退、增强、遗忘。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虚构、错构的现象。
  4、精神病的症状表现在情感冷漠。躯体不适或者不愿与人交往,离群索居,社会隔离或者情感的表达能力受限。情感障碍是情感高涨、低落、不稳定、欣快、兴奋、焦虑,意志行为是意志行为增强、减退、危险性行为冲动、怪异的言语行为。比如说情感淡漠,没有情感反应或者古怪的行为,还可以就说个人卫生变差,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等这些都是不典型的表现。



精神病征兆相关阅读


米氮平停药步骤

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米氮平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在等到身体状况恢复以后,可以慢慢地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而在停止使用米氮平的时候,需要逐渐减少剂量,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全停药。

米氮平主要是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因为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以后,需要适时地服用这一类药物进行诊治,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疾病的恶化。而当身体慢慢开始康复的时候,米氮平停药步骤是如何呢?
  一、米氮平的停药步骤
  1.控制药物剂量
  米氮平在服用的时候不能够进行咀嚼,一般来说服用米氮平的剂量开始的时候是一天一次,并且每次服用15mg。而在随后需要等到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加大服用药物的剂量,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最好是在15mg到45mg之间,才能够避免肝肾功能受损。
  2.逐渐减少服用药物
  而随着疾病慢慢地好转,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的基本情况来减少剂量,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绝对不能够立刻把药物停掉,否则将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患者在停药的过程当中,可以慢慢地停止服用药物,一般是需要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当中需要慢慢地减少剂量,再到完全停掉。
  二、米氮平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
  患者在服用米氮平的时候,会有副作用的出现。而这一些副作用有可能是因为疾病的本身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服用药物后而导致的。而在服用米氮平以后,一般患者会出现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的情况,并且一些患者会出现嗜睡的情况。一般这一些症状会在服用药物以后的几个星期出现。一般来说,米氮平的副作用比较少,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会容易出现躁狂症等情况。
  2、注意事项
  患者在食用米氮平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类药物会引起身体出现不良的反应,因此一些肝肾不全的患者需要在检查以后再服用这一类药物。并且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需要谨慎地服用药物。

米氮平说明书

米氮平作为一种神经治疗药物,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应该对其有所了解,才能够将该药物更好的运用起来,而在米氮平的说明书当中详细的给大家列举出了该药物的最佳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大家体内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神经系统功能,而现在患上神经功能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药物疗法是很多人的首选治疗方式,比如说米氮平,那米氮平的说明书内容有哪些呢?
  一、米氮平的用法用量
  米氮平最好的服用方式为口服建议患者是随水吞服,不要咀嚼成人每天使用的剂量,大约在每次15毫克左右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逐步加大剂量有效的口服剂量,通常在每天15~45毫克左右,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着肝肾功能损伤情况的话,那么米氮平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所以对于这类病人在使用该药物的时候应该尤为注意,而且米氮平的半衰期在20~40小时左右,所以该药物只能够一天用一次,在睡觉前服下效果更好。
  二、米氮平的不良反应
  在服用完米氮平以后,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患者的食欲和体重都会出现明显的增加,而且在服药后一周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倦以及镇静的效果,只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比如说躁狂症,低血压,急性骨髓抑制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三、米氮平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癫痫病或者是器质性脑组织综合症的话,那么在使用米氮平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除此以外,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低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物也必须要小心谨慎,另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期间,如果出现了黄疸等情况的话,必须要终止治疗。虽然说该药物可以和其他的抗抑郁药一起合用,但是具体的使用情况还是需要患者咨询完医生以后再决定。

米氮平和奥氮平的区别

米氮平和奥氮平虽然都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米氮平主要是治疗抑郁症,而奥氮平则主要是治疗精神分裂。而两种药物过度的服用,都会导致体重增加以及嗜睡的情况。

米氮平以及奥氮平都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虽然两者名字相似,但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却有很多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米氮平和奥氮平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米氮平和奥氮平的作用
  1、米氮平
  米氮平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突触,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强肾上腺素的神经传导。同时在和中枢神经共同起作用来对患者的抑郁细胞进行抑制和治疗。同时一些患者在服用米氮平以后,能够达到镇静的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服用米氮平的时候,并不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同时在口服以后,米氮平很快能够被身体所吸收,并且也能够容易地缓解抑郁的情况。
  2、奥氮平
  作为一种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奥氮平在进入到身体当中会作用于多种受体系统,并且会有广泛的药物学活性。这一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的疾病。在初期进行治疗的时候,奥氮平能够在治疗期间维持活性,并且能够防止狂躁症的发作。奥氮平更是能够有效地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复发。
  二、奥氮平和米氮平的副作用
  1、米氮平
  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服用米氮平以后,会表现出一些副作用。在药物当中会有一定的毒性,一些患者在使用本药物期间,很容易会出现食欲增加,体重上升,甚至是出现嗜睡或者是镇静的情况。而少部分的患者会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以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会出现狂躁症或者是浮肿。
  2、奥氮平
  奥氮平这一种药物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但是只要按照医嘱来进行服用,并不会对身体有太大的伤害。奥氮平在服用以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嗜睡以及体重增加的情况,这和米氮平是一样的。而部分的药物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以后,会出现乳房增大的情况,即使是男性也会有乳房增大的状况。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集中,大脑才能更好的感知外界的事物,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一般成绩就会比较好。但是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这会让家长和老师都特别的苦恼,那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遗传因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大脑的结构出现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孩子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一般这种情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二、大脑发育
  如果大脑发育不成熟,或者大脑发育不好,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出现。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他们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三、饮食习惯
  如果经常吃油炸食物,有各种添加剂的食品,或者吃太多的糖等,都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机能,导致神经传递的平衡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四、家长态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家长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总是唠唠叨叨,总是过分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学习,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的时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时候注意力也就会变得不集中了。
  五、环境因素
  如果长时间处在铅污染的环境中,身体中铅超标,往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会让人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
  六、过度疲劳
  如果精神长时间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或者长时间的进行同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疲劳,这时候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七、生活方式
  一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经常生活在父母吵架,环境特别喧嚣的环境中,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孩子经常上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孩子心里比较抵触的时候,也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心理卫生领域六类大众最关心问题

 一、精神病和神经病:这两个词都有某种贬义色彩,更加口语化。

精神病(psychosis):一般是泛指重型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往往病因不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神经病:本义是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脑肿瘤等。但更多用于辱骂人。这里需指出的是,以前认为是精神病,一旦病因确定,就变成神经病了,如癫痫、老年性痴呆等,但两者也有交叉。

神经症:是以焦虑抑郁、失眠和躯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障碍。现逐渐被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抑郁障碍等名词所取代,风光不在。

  二、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泛指精神心理疾病,这一用法不够严谨,因为disease一般指的是病因较明确的疾病,而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不明,所以这种说法是历史的遗留,经常与精神障碍通用;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或称心理障碍,只是两种译法,本来就是同一个意思。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会有不一样的期待。认为精神障碍偏重些,心理障碍偏轻些。这只是大众的一种普遍避讳。disorder这一用词比较严谨,病因不明的问题要用这一词,即障碍。

  三、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y):一般是指具有医学背景,接受系统正规的临床医学教育,有处方权,类似于内科医生的角色和定位,偏重于生物医学领域,更倾向于认为精神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或大脑病变,更经常用药物治疗,较少采用社会学和心理学观点去理解、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一般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心理科工作。有时也被称为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clinical psychologist,psychotherapist):或者称为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一般为心理学背景,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偏重于社会和心理学领域,更倾向于从哲学、社会和心理学角度去理解精神障碍,没有处方权,较多采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去帮助患者,所以,这类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生。

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

  四、焦虑症,焦虑障碍,抑郁症,抑郁障碍,强迫症,强迫障碍:

这些名词通用并存,未来可能会逐渐用“障碍”来取代。

  五、精神科、心理科和神经内科:

一般设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针对重型精神障碍的,称为精神科;针对焦虑抑郁的,以心理治疗为特色的,称为临床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者突出心理治疗的,或者并不突出心理治疗的,针对焦虑抑郁的,称为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病因病位相对明确,以手术或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称为神经内科;大多焦虑抑郁的患者更倾向于先就诊于神经内科,接受药物治疗;

  六、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的人群:

1、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定位就要求精神科医生应该是多面手,不能“堕落”为神经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只会开药或者电休克,不懂心理治疗。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培训和教育较为规范和全面,虽然美国很多精神科医生并不亲自做心理治疗,但是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懂得心理治疗。当然,也有一部分美国精神科医生也亲自做心理治疗,并且往往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开创者。

而在中国,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完全是照搬内科医生的培训方法,并不重视心理治疗方面的培训,所以,大多数中国精神科医生努力追求成为一名“纯粹”的医生,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因为精神科医生在中国医生中的收入是最低的,所以,在同行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有点儿被边缘化(实际上,精神科医生就是一个边缘医生,只是不愿承认罢了)。有很多精神科医生转行了或辞职了,精神科队伍总是很弱小。

而在精神科医生中只有极小一部分不愿“沉沦”,不愿退却,不愿逃走,努力从生物医学的“大坑”中跳出来,更想解决临床遇到的难题,主动学习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实践心理治疗,为有迫切需要的患者提供系统正规的心理治疗。可悲的是,这极小一部分少得可怜,目测估计不到5%,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喜的是,这个队伍会在将来逐渐壮大,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中。

2、心理治疗师:在专科医院这部分人群往往可能是医学背景,护理背景,心理背景,或者什么其它背景,等等,比精神科医生更为边缘化,只是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一种职称而存在着。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逐渐成长起来,虽然很艰难。因为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对诊治患者的参与度,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度等,均远远不足。

3、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社会上打拼而艰难生存着,很难进入主流医疗领域而被认可。他们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可喜的是,他们也在艰难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对他们也做了诸多限制,在情理之中,但也需要更多宽容。

4、心理学家:供职于大学、科研院所的心理系,一般为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但只有极小一部分可能专攻于心理治疗方向,可以称为临床心理学家,他们更倾向于用心理学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足的是,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只限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希望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会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加深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