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0-07-14

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另外身体抗病能力差,让病毒入侵身体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患有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偏低。

白细胞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它可以很好的抵御外来的侵害,如果白细胞偏低,身体的抗病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此时患者往往会有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发烧等症状,甚至会让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反复发作,那么,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药物影响
  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比如氯霉素,青霉素,氯丙嗪,抗甲状腺的药物,化疗的药物等,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发现白细胞降低,要及时调整药物。
  2.病毒感染
  如果身体抗病能力比较差,导致病毒入侵,出现感冒等疾病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会发现白细胞的数值会降低,这是因为白细胞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会被大量消耗,所以白细胞就会减少。
  3.红斑狼疮导致
  患有这种疾病时,患者不但会有关节、肌肉疼痛,发烧,皮损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发现白细胞减少。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当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骨髓的造血能力会大大的降低,身体中的血细胞也会减少,所以常常会有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出现。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骨髓制造白细胞的功能会下降,所以患者的白细胞数值也会减少。
  二、白细胞低怎么饮食调理
  1.多吃谷类和豆类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都比较丰富,对于升白有一定的好处。
  2.多吃含叶酸的食物
  平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比如菠菜,油菜等,能为身体补充叶酸,对于升白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3.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动物的内脏,谷类,蛋黄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升白的作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阅读


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一些人群在医院做肝功能一类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不过可能在进行诊断时,身体还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症状,所以这时一般就开始诧异到底是怎么发病的,那么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铁蛋白的标准含量
  铁蛋白是人们做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性指标,一般情况下女性铁蛋白的正常含量是12-150 ng/mL,而健康男性为12-300 ng/mL。如果低于这个范围的最低值,就说明存在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及时查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二、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在日常饮食中长期性缺乏富含铁元素的一类食物,就可能会让身体出现铁蛋白低的不良情况,因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入,并不能自己合成。

2、慢性出血
  若身体有慢性出血性疾病,或者失血过多,可能就会导致铁蛋白低的发生,比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或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痔疮或者结肠息肉一类疾病,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引起了铁蛋白低的症状。
  3、缺铁性贫血
  一旦患上缺铁性贫血,出现的最显著症状就是铁蛋白含量降低。除此之外,如果患上慢性腹泻,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症状的发生。

三、铁蛋白低怎么办
  在诊断为铁蛋白低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铁质,可以选择服用铁之缘片等铁剂类药物,也可以从饮食方面做出改善,建议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鸭血、蛋黄以及各种动物肝脏,也可以多吃紫菜、芹菜以及海带等各种蔬菜,平时的调味品可选择吃芝麻酱,同时最好配合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对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于献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献血。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献血有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会增大传染病的几率。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群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危害一、影响运动
  尤其是对于爱运动,而且每天都要运动的人群来说,献血后一天内是不可以剧烈运动的,以免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现象。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献血后还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毕竟造血系统处于巅峰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晕。

献血危害二、嗜睡乏力
  献血后血液的粘稠度会大大降低,但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加快,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累现象。通常献血后都会处于嗜睡的状态,而且整个人都会看起来没有精神,但是睡一觉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献血危害三、浑身发冷
  人体中血液也是带有温度的,在献血后因为造血系统正在加紧造血功能,一时间不会迅速补充,所以就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加上献血时情绪紧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也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较快。

献血需要注意是一定要吃早餐,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饭,但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的太油腻,同时献血当天早上更不要空腹,清淡饮食就可可以,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在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不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缓解了。也可能会因为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短暂的血容量低,喝点糖水后很快就会缓解。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为造血和免疫器官。淋巴结肿大---见于炎症(细菌或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

血液系统疾病时出现贫血(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等)或红细胞过多(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可有乏力、易感冒等)或过多(炎症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过多(血栓形成)。肝和/或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患者乏力、发热和/或反复发生肺炎、抵抗力下降、骨痛和/或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与肿瘤科患者常出现的首诊症状为:

1. 乏力:无特异性,但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均可出现乏力。

2. 头晕:常见于贫血、高血压或脑供血不足。

3.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或反复不止。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4. 发热、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无特异性,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常伴随发热。如易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患恶性淋巴瘤时患者常出现反复或周期性高热,常用抗炎药不能终止发热,必须确诊后进行化疗方可终止高热。

5.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就诊于普外科、头颈外科或血液与肿瘤科。淋巴结肿大病因很多,做常见的原因为细菌、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这些良性疾病。最担心的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所致的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6. 反复高热合并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等。

7. 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终末阶段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不仅抵抗力下降,50%患者累及肾脏甚至发生尿毒症,80%患者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我院血液与肿瘤科最具特色的疾病。。

8. 头晕、乏力、巩膜黄染: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常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引起,易合并血色素(或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

9.腹胀和腹部膨隆:常见于肝脾肿大、腹水等。可由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或其它恶性肿瘤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10. 消瘦或体重下降: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及恶性肿瘤。需进行空腹血化验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11.包块:颈部包块—常为肿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等。

乳腺包块—乳房内可触及无痛的肿块,较硬,可活动。

腹部包块——可为肿大的肝脾或腹腔淋巴结或其它包块。

恶性包块——性质硬、触之不动、无痛或轻微疼痛,常生长迅速。

12. 常规查体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红细胞(或血色素或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需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均为病态,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以查明病因,以免延误诊断。

13. 常规查体肿瘤标志出现异常:最常用的空腹血肿瘤标志化验检查为肿瘤四项,CEA、AFP、CA199分别为消化道、肝脏及胰腺肿瘤的检查,CA125增高最常见于卵巢肿瘤。这些项目轻微增高时需动态观察,如出现动态倍数级地不断攀升需进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确诊。

14. 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是癌症的信号。例如腰痛长期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其出现血尿、腰部肿块,提示肾癌。长期胸痛,可轻可重,反反复复,伴随咳嗽不愈,这些可能是胸部肿瘤的症状。

15. 吞咽梗噎感:进食时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6. 慢性咳嗽及咳血:长期吸烟,反复刺激性咳嗽治不好或痰中带血,逐渐发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气紧或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有时反复发作的肺炎,警惕是肺癌症状,

17. 长期便血:长期大便变黑呈柏油状或粪便上附有鲜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消化道肿瘤症状。

18. 长期排便异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黏液或带血,大便变细,排便困难,以至不能排便排气,这些往往是大肠癌的表现。

19.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或任何不适症状,常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可自行停止而不被注意,有时反复发作。应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0. 鼻出血和鼻塞:擤鼻时鼻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或开始为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可有长期鼻塞,类似感冒老不好,尤其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警惕鼻咽癌。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乡间郎中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0-07-14

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另外身体抗病能力差,让病毒入侵身体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患有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偏低。

白细胞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它可以很好的抵御外来的侵害,如果白细胞偏低,身体的抗病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此时患者往往会有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发烧等症状,甚至会让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反复发作,那么,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药物影响
  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比如氯霉素,青霉素,氯丙嗪,抗甲状腺的药物,化疗的药物等,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发现白细胞降低,要及时调整药物。
  2.病毒感染
  如果身体抗病能力比较差,导致病毒入侵,出现感冒等疾病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会发现白细胞的数值会降低,这是因为白细胞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会被大量消耗,所以白细胞就会减少。
  3.红斑狼疮导致
  患有这种疾病时,患者不但会有关节、肌肉疼痛,发烧,皮损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发现白细胞减少。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当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骨髓的造血能力会大大的降低,身体中的血细胞也会减少,所以常常会有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出现。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骨髓制造白细胞的功能会下降,所以患者的白细胞数值也会减少。
  二、白细胞低怎么饮食调理
  1.多吃谷类和豆类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都比较丰富,对于升白有一定的好处。
  2.多吃含叶酸的食物
  平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比如菠菜,油菜等,能为身体补充叶酸,对于升白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3.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动物的内脏,谷类,蛋黄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升白的作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阅读


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一些人群在医院做肝功能一类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不过可能在进行诊断时,身体还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症状,所以这时一般就开始诧异到底是怎么发病的,那么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铁蛋白的标准含量
  铁蛋白是人们做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性指标,一般情况下女性铁蛋白的正常含量是12-150 ng/mL,而健康男性为12-300 ng/mL。如果低于这个范围的最低值,就说明存在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及时查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二、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在日常饮食中长期性缺乏富含铁元素的一类食物,就可能会让身体出现铁蛋白低的不良情况,因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入,并不能自己合成。

2、慢性出血
  若身体有慢性出血性疾病,或者失血过多,可能就会导致铁蛋白低的发生,比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或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痔疮或者结肠息肉一类疾病,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引起了铁蛋白低的症状。
  3、缺铁性贫血
  一旦患上缺铁性贫血,出现的最显著症状就是铁蛋白含量降低。除此之外,如果患上慢性腹泻,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症状的发生。

三、铁蛋白低怎么办
  在诊断为铁蛋白低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铁质,可以选择服用铁之缘片等铁剂类药物,也可以从饮食方面做出改善,建议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鸭血、蛋黄以及各种动物肝脏,也可以多吃紫菜、芹菜以及海带等各种蔬菜,平时的调味品可选择吃芝麻酱,同时最好配合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对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于献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献血。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献血有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会增大传染病的几率。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群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危害一、影响运动
  尤其是对于爱运动,而且每天都要运动的人群来说,献血后一天内是不可以剧烈运动的,以免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现象。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献血后还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毕竟造血系统处于巅峰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晕。

献血危害二、嗜睡乏力
  献血后血液的粘稠度会大大降低,但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加快,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累现象。通常献血后都会处于嗜睡的状态,而且整个人都会看起来没有精神,但是睡一觉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献血危害三、浑身发冷
  人体中血液也是带有温度的,在献血后因为造血系统正在加紧造血功能,一时间不会迅速补充,所以就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加上献血时情绪紧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也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较快。

献血需要注意是一定要吃早餐,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饭,但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的太油腻,同时献血当天早上更不要空腹,清淡饮食就可可以,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在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不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缓解了。也可能会因为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短暂的血容量低,喝点糖水后很快就会缓解。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为造血和免疫器官。淋巴结肿大---见于炎症(细菌或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

血液系统疾病时出现贫血(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等)或红细胞过多(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可有乏力、易感冒等)或过多(炎症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过多(血栓形成)。肝和/或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患者乏力、发热和/或反复发生肺炎、抵抗力下降、骨痛和/或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与肿瘤科患者常出现的首诊症状为:

1. 乏力:无特异性,但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均可出现乏力。

2. 头晕:常见于贫血、高血压或脑供血不足。

3.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或反复不止。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4. 发热、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无特异性,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常伴随发热。如易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患恶性淋巴瘤时患者常出现反复或周期性高热,常用抗炎药不能终止发热,必须确诊后进行化疗方可终止高热。

5.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就诊于普外科、头颈外科或血液与肿瘤科。淋巴结肿大病因很多,做常见的原因为细菌、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这些良性疾病。最担心的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所致的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6. 反复高热合并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等。

7. 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终末阶段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不仅抵抗力下降,50%患者累及肾脏甚至发生尿毒症,80%患者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我院血液与肿瘤科最具特色的疾病。。

8. 头晕、乏力、巩膜黄染: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常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引起,易合并血色素(或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

9.腹胀和腹部膨隆:常见于肝脾肿大、腹水等。可由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或其它恶性肿瘤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10. 消瘦或体重下降: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及恶性肿瘤。需进行空腹血化验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11.包块:颈部包块—常为肿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等。

乳腺包块—乳房内可触及无痛的肿块,较硬,可活动。

腹部包块——可为肿大的肝脾或腹腔淋巴结或其它包块。

恶性包块——性质硬、触之不动、无痛或轻微疼痛,常生长迅速。

12. 常规查体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红细胞(或血色素或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需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均为病态,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以查明病因,以免延误诊断。

13. 常规查体肿瘤标志出现异常:最常用的空腹血肿瘤标志化验检查为肿瘤四项,CEA、AFP、CA199分别为消化道、肝脏及胰腺肿瘤的检查,CA125增高最常见于卵巢肿瘤。这些项目轻微增高时需动态观察,如出现动态倍数级地不断攀升需进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确诊。

14. 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是癌症的信号。例如腰痛长期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其出现血尿、腰部肿块,提示肾癌。长期胸痛,可轻可重,反反复复,伴随咳嗽不愈,这些可能是胸部肿瘤的症状。

15. 吞咽梗噎感:进食时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6. 慢性咳嗽及咳血:长期吸烟,反复刺激性咳嗽治不好或痰中带血,逐渐发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气紧或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有时反复发作的肺炎,警惕是肺癌症状,

17. 长期便血:长期大便变黑呈柏油状或粪便上附有鲜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消化道肿瘤症状。

18. 长期排便异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黏液或带血,大便变细,排便困难,以至不能排便排气,这些往往是大肠癌的表现。

19.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或任何不适症状,常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可自行停止而不被注意,有时反复发作。应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0. 鼻出血和鼻塞:擤鼻时鼻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或开始为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可有长期鼻塞,类似感冒老不好,尤其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警惕鼻咽癌。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乡间郎中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0-07-14

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另外身体抗病能力差,让病毒入侵身体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患有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偏低。

白细胞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它可以很好的抵御外来的侵害,如果白细胞偏低,身体的抗病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此时患者往往会有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发烧等症状,甚至会让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反复发作,那么,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药物影响
  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比如氯霉素,青霉素,氯丙嗪,抗甲状腺的药物,化疗的药物等,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发现白细胞降低,要及时调整药物。
  2.病毒感染
  如果身体抗病能力比较差,导致病毒入侵,出现感冒等疾病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会发现白细胞的数值会降低,这是因为白细胞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会被大量消耗,所以白细胞就会减少。
  3.红斑狼疮导致
  患有这种疾病时,患者不但会有关节、肌肉疼痛,发烧,皮损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发现白细胞减少。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当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骨髓的造血能力会大大的降低,身体中的血细胞也会减少,所以常常会有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出现。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骨髓制造白细胞的功能会下降,所以患者的白细胞数值也会减少。
  二、白细胞低怎么饮食调理
  1.多吃谷类和豆类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都比较丰富,对于升白有一定的好处。
  2.多吃含叶酸的食物
  平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比如菠菜,油菜等,能为身体补充叶酸,对于升白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3.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动物的内脏,谷类,蛋黄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升白的作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阅读


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一些人群在医院做肝功能一类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不过可能在进行诊断时,身体还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症状,所以这时一般就开始诧异到底是怎么发病的,那么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铁蛋白的标准含量
  铁蛋白是人们做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性指标,一般情况下女性铁蛋白的正常含量是12-150 ng/mL,而健康男性为12-300 ng/mL。如果低于这个范围的最低值,就说明存在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及时查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二、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在日常饮食中长期性缺乏富含铁元素的一类食物,就可能会让身体出现铁蛋白低的不良情况,因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入,并不能自己合成。

2、慢性出血
  若身体有慢性出血性疾病,或者失血过多,可能就会导致铁蛋白低的发生,比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或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痔疮或者结肠息肉一类疾病,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引起了铁蛋白低的症状。
  3、缺铁性贫血
  一旦患上缺铁性贫血,出现的最显著症状就是铁蛋白含量降低。除此之外,如果患上慢性腹泻,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症状的发生。

三、铁蛋白低怎么办
  在诊断为铁蛋白低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铁质,可以选择服用铁之缘片等铁剂类药物,也可以从饮食方面做出改善,建议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鸭血、蛋黄以及各种动物肝脏,也可以多吃紫菜、芹菜以及海带等各种蔬菜,平时的调味品可选择吃芝麻酱,同时最好配合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对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于献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献血。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献血有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会增大传染病的几率。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群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危害一、影响运动
  尤其是对于爱运动,而且每天都要运动的人群来说,献血后一天内是不可以剧烈运动的,以免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现象。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献血后还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毕竟造血系统处于巅峰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晕。

献血危害二、嗜睡乏力
  献血后血液的粘稠度会大大降低,但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加快,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累现象。通常献血后都会处于嗜睡的状态,而且整个人都会看起来没有精神,但是睡一觉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献血危害三、浑身发冷
  人体中血液也是带有温度的,在献血后因为造血系统正在加紧造血功能,一时间不会迅速补充,所以就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加上献血时情绪紧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也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较快。

献血需要注意是一定要吃早餐,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饭,但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的太油腻,同时献血当天早上更不要空腹,清淡饮食就可可以,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在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不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缓解了。也可能会因为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短暂的血容量低,喝点糖水后很快就会缓解。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为造血和免疫器官。淋巴结肿大---见于炎症(细菌或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

血液系统疾病时出现贫血(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等)或红细胞过多(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可有乏力、易感冒等)或过多(炎症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过多(血栓形成)。肝和/或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患者乏力、发热和/或反复发生肺炎、抵抗力下降、骨痛和/或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与肿瘤科患者常出现的首诊症状为:

1. 乏力:无特异性,但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均可出现乏力。

2. 头晕:常见于贫血、高血压或脑供血不足。

3.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或反复不止。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4. 发热、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无特异性,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常伴随发热。如易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患恶性淋巴瘤时患者常出现反复或周期性高热,常用抗炎药不能终止发热,必须确诊后进行化疗方可终止高热。

5.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就诊于普外科、头颈外科或血液与肿瘤科。淋巴结肿大病因很多,做常见的原因为细菌、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这些良性疾病。最担心的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所致的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6. 反复高热合并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等。

7. 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终末阶段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不仅抵抗力下降,50%患者累及肾脏甚至发生尿毒症,80%患者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我院血液与肿瘤科最具特色的疾病。。

8. 头晕、乏力、巩膜黄染: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常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引起,易合并血色素(或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

9.腹胀和腹部膨隆:常见于肝脾肿大、腹水等。可由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或其它恶性肿瘤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10. 消瘦或体重下降: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及恶性肿瘤。需进行空腹血化验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11.包块:颈部包块—常为肿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等。

乳腺包块—乳房内可触及无痛的肿块,较硬,可活动。

腹部包块——可为肿大的肝脾或腹腔淋巴结或其它包块。

恶性包块——性质硬、触之不动、无痛或轻微疼痛,常生长迅速。

12. 常规查体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红细胞(或血色素或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需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均为病态,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以查明病因,以免延误诊断。

13. 常规查体肿瘤标志出现异常:最常用的空腹血肿瘤标志化验检查为肿瘤四项,CEA、AFP、CA199分别为消化道、肝脏及胰腺肿瘤的检查,CA125增高最常见于卵巢肿瘤。这些项目轻微增高时需动态观察,如出现动态倍数级地不断攀升需进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确诊。

14. 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是癌症的信号。例如腰痛长期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其出现血尿、腰部肿块,提示肾癌。长期胸痛,可轻可重,反反复复,伴随咳嗽不愈,这些可能是胸部肿瘤的症状。

15. 吞咽梗噎感:进食时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6. 慢性咳嗽及咳血:长期吸烟,反复刺激性咳嗽治不好或痰中带血,逐渐发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气紧或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有时反复发作的肺炎,警惕是肺癌症状,

17. 长期便血:长期大便变黑呈柏油状或粪便上附有鲜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消化道肿瘤症状。

18. 长期排便异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黏液或带血,大便变细,排便困难,以至不能排便排气,这些往往是大肠癌的表现。

19.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或任何不适症状,常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可自行停止而不被注意,有时反复发作。应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0. 鼻出血和鼻塞:擤鼻时鼻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或开始为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可有长期鼻塞,类似感冒老不好,尤其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警惕鼻咽癌。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乡间郎中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0-07-14

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另外身体抗病能力差,让病毒入侵身体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患有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也会导致白细胞偏低。

白细胞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它可以很好的抵御外来的侵害,如果白细胞偏低,身体的抗病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此时患者往往会有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发烧等症状,甚至会让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反复发作,那么,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药物影响
  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比如氯霉素,青霉素,氯丙嗪,抗甲状腺的药物,化疗的药物等,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发现白细胞降低,要及时调整药物。
  2.病毒感染
  如果身体抗病能力比较差,导致病毒入侵,出现感冒等疾病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会发现白细胞的数值会降低,这是因为白细胞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会被大量消耗,所以白细胞就会减少。
  3.红斑狼疮导致
  患有这种疾病时,患者不但会有关节、肌肉疼痛,发烧,皮损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发现白细胞减少。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当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骨髓的造血能力会大大的降低,身体中的血细胞也会减少,所以常常会有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出现。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骨髓制造白细胞的功能会下降,所以患者的白细胞数值也会减少。
  二、白细胞低怎么饮食调理
  1.多吃谷类和豆类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都比较丰富,对于升白有一定的好处。
  2.多吃含叶酸的食物
  平时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比如菠菜,油菜等,能为身体补充叶酸,对于升白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3.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动物的内脏,谷类,蛋黄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升白的作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阅读


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一些人群在医院做肝功能一类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不过可能在进行诊断时,身体还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症状,所以这时一般就开始诧异到底是怎么发病的,那么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铁蛋白的标准含量
  铁蛋白是人们做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性指标,一般情况下女性铁蛋白的正常含量是12-150 ng/mL,而健康男性为12-300 ng/mL。如果低于这个范围的最低值,就说明存在有铁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及时查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二、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在日常饮食中长期性缺乏富含铁元素的一类食物,就可能会让身体出现铁蛋白低的不良情况,因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入,并不能自己合成。

2、慢性出血
  若身体有慢性出血性疾病,或者失血过多,可能就会导致铁蛋白低的发生,比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或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痔疮或者结肠息肉一类疾病,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引起了铁蛋白低的症状。
  3、缺铁性贫血
  一旦患上缺铁性贫血,出现的最显著症状就是铁蛋白含量降低。除此之外,如果患上慢性腹泻,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症状的发生。

三、铁蛋白低怎么办
  在诊断为铁蛋白低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铁质,可以选择服用铁之缘片等铁剂类药物,也可以从饮食方面做出改善,建议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可适当多吃鸭血、蛋黄以及各种动物肝脏,也可以多吃紫菜、芹菜以及海带等各种蔬菜,平时的调味品可选择吃芝麻酱,同时最好配合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对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于献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献血。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献血有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会增大传染病的几率。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群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危害一、影响运动
  尤其是对于爱运动,而且每天都要运动的人群来说,献血后一天内是不可以剧烈运动的,以免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现象。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献血后还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毕竟造血系统处于巅峰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晕。

献血危害二、嗜睡乏力
  献血后血液的粘稠度会大大降低,但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加快,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累现象。通常献血后都会处于嗜睡的状态,而且整个人都会看起来没有精神,但是睡一觉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献血危害三、浑身发冷
  人体中血液也是带有温度的,在献血后因为造血系统正在加紧造血功能,一时间不会迅速补充,所以就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加上献血时情绪紧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也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较快。

献血需要注意是一定要吃早餐,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饭,但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的太油腻,同时献血当天早上更不要空腹,清淡饮食就可可以,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在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不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缓解了。也可能会因为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短暂的血容量低,喝点糖水后很快就会缓解。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患者出现什么不适表现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骨髓、肝脾淋巴结属于造血器官。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肝脾:肝脾也有造血功能(而且脾肿大尚有破坏血小板作用),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时(如骨髓纤维化)肝脾代偿性造血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结:为造血和免疫器官。淋巴结肿大---见于炎症(细菌或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

血液系统疾病时出现贫血(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等)或红细胞过多(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可有乏力、易感冒等)或过多(炎症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过多(血栓形成)。肝和/或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患者乏力、发热和/或反复发生肺炎、抵抗力下降、骨痛和/或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与肿瘤科患者常出现的首诊症状为:

1. 乏力:无特异性,但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均可出现乏力。

2. 头晕:常见于贫血、高血压或脑供血不足。

3.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或反复不止。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4. 发热、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无特异性,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常伴随发热。如易反复感冒、反复发生肺炎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患恶性淋巴瘤时患者常出现反复或周期性高热,常用抗炎药不能终止发热,必须确诊后进行化疗方可终止高热。

5.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就诊于普外科、头颈外科或血液与肿瘤科。淋巴结肿大病因很多,做常见的原因为细菌、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这些良性疾病。最担心的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所致的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6. 反复高热合并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等。

7. 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终末阶段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不仅抵抗力下降,50%患者累及肾脏甚至发生尿毒症,80%患者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痛或反复骨折。多发性骨髓瘤为我院血液与肿瘤科最具特色的疾病。。

8. 头晕、乏力、巩膜黄染: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常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引起,易合并血色素(或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

9.腹胀和腹部膨隆:常见于肝脾肿大、腹水等。可由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或其它恶性肿瘤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10. 消瘦或体重下降: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及恶性肿瘤。需进行空腹血化验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11.包块:颈部包块—常为肿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等。

乳腺包块—乳房内可触及无痛的肿块,较硬,可活动。

腹部包块——可为肿大的肝脾或腹腔淋巴结或其它包块。

恶性包块——性质硬、触之不动、无痛或轻微疼痛,常生长迅速。

12. 常规查体血常规检查出现异常:红细胞(或血色素或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需保持在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均为病态,需要到血液与肿瘤科就诊以查明病因,以免延误诊断。

13. 常规查体肿瘤标志出现异常:最常用的空腹血肿瘤标志化验检查为肿瘤四项,CEA、AFP、CA199分别为消化道、肝脏及胰腺肿瘤的检查,CA125增高最常见于卵巢肿瘤。这些项目轻微增高时需动态观察,如出现动态倍数级地不断攀升需进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确诊。

14. 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是癌症的信号。例如腰痛长期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尤其出现血尿、腰部肿块,提示肾癌。长期胸痛,可轻可重,反反复复,伴随咳嗽不愈,这些可能是胸部肿瘤的症状。

15. 吞咽梗噎感:进食时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是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6. 慢性咳嗽及咳血:长期吸烟,反复刺激性咳嗽治不好或痰中带血,逐渐发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气紧或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有时反复发作的肺炎,警惕是肺癌症状,

17. 长期便血:长期大便变黑呈柏油状或粪便上附有鲜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是很重要的消化道肿瘤症状。

18. 长期排便异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黏液或带血,大便变细,排便困难,以至不能排便排气,这些往往是大肠癌的表现。

19.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或任何不适症状,常呈间歇性发作,时有时无,可自行停止而不被注意,有时反复发作。应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20. 鼻出血和鼻塞:擤鼻时鼻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或开始为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可有长期鼻塞,类似感冒老不好,尤其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警惕鼻咽癌。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