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2020-07-1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患者会有身体不适的表现,会有腰背疼痛、四肢疼痛、浑身无力的症状。还会有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行为异常的表现,会和正常人形成非常大的反差。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抑郁症的患者,明明患上了抑郁症却不自知,还讳疾忌医。当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者行为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很多人想知道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身体不适
  抑郁症的患者会有身体不适的表现。患者们会出现腰背疼痛、四肢疼痛、浑身无力的症状。而且这些身体不适的表现是没有任何病源的,如果去医院检查,也不会查出什么炎症。还有些患者会有腹胀、腹泻、没有胃口的表现。还有些患者会有体重变轻、严重失眠等表现。
  思维迟缓
  抑郁症的患者还会有思维迟缓的表现。患者们会不喜欢主动说话,说话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果问患者一些简单的问题,患者也需要思考很久才能作答。当严重之后,还会导致跟别人没有办法正常交流的表现。有时候我们跟患者交流的时候,患者还会对我们比较抗拒。
  情绪低落
  抑郁症的患者还会有情绪低落的表现。患者们会总是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事情都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种表现会在早上的时候最严重,到晚上会有所减轻。患者们还会觉得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会动不动就感到委屈,动不动就哭。严重的时候还会有轻生的想法和行为,会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
  意志行为异常
  抑郁症的患者还会有意志行为异常的表现。患者们在学习和工作里面会缺乏进取精神,不思上进,每天都在混日子。完全没有自己想要学好,想要努力的一种状态。
  通过上面对抑郁症表现的介绍,大家对抑郁症一定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时候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要进行心理辅导,使用药物来治疗。而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还要积极的给予支持,让患者尽快的恢复一个健全的人格。



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相关阅读


精神抑郁者更易得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主要病征是记忆障碍,往往逐渐恶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抑郁者年老后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

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损害大脑,一些研究者曾猜测,阿尔茨海默氏症导致患者抑郁。科研小组就此对917名退休男女展开追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研究初期就表现出较多抑郁症状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更高。这些受调查者中有190人后来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研究者说:“我们认为,抑郁以某种方式损害大脑中被称为"边缘系统"的部分,这正是易遭阿尔茨海默氏症最先侵袭的脑区……这暗示着抑郁实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诱因,而非仅仅是这种疾病的征兆。”

脑部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和杏仁核,在人的情感和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荷尔蒙皮质醇,最终破坏大脑神经细胞“树突”之间的精密联系。“抑郁”指一种长期状态,而非一时心情不畅。

一个荷兰研究小组也在7日出版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调查了503人,发现其中134名曾因抑郁寻求治疗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比不抑郁者高2.5倍。

多吃蔬菜可以预防抑郁症

由于竞争压力的加剧,抑郁症逐渐成为人类的第三大疾病。如何预防抑郁症成了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抗抑郁好办法就是大量摄入蔬菜!

英国约克大学和赫尔-约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独特的研究,证实了叶酸摄入不足和抑郁之间的联系,叶酸可以通过食用蔬菜来摄入。

这项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抑郁和叶酸摄入不足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英国食品标准局建议英国卫生部采取强制政策,要求面包或面粉中必须保证一定的叶酸含量,以预防神经管缺陷——神经管缺陷能导致妇女流产、新生儿死亡和终身残疾。约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建议,这项措施同样有助于对抗抑郁。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它首次将这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的所有相关证据整合在一起。尽管它并没有证明叶酸摄入过低导致了抑郁,但我们可以确信,这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实验暗示补充叶酸有益于治疗抑郁。我们建议,应该加大实验规模,进一步检验这些暗示。”

《美国流行病学》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抑郁症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基因,它的存在使处理叶酸的效率偏低。叶酸与在大脑中产生“感觉很好”的化学物质,如复合胺等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基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补充叶酸有助于治疗抑郁。

抑郁症影响了全球5%~10%的人口,在日常门诊中,抑郁症是位居第三的疾病,甚至很快将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残率第二的疾病。

小心冬季抑郁症来袭

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紊乱症、季节性情绪失调症(SAD),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效应。

什么是冬季抑郁症?

冬季忧郁症在冬季,室内工作的人群中40%的人会感到情绪低落,有早上起不来、午后犯困的消极状态,“不高兴”成为生活的常态,对朋友、家人、爱人也存在诸多抱怨。医学上把这称为“冬季忧郁症”。这种病是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或情绪失调,多在冬季出现,隆冬时节表现得更为突出。

“冬季忧郁症”多见于20岁至3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在女性病人中,尤其以性格内向者居多。发病主要与冬季日照时间短和天气变冷时人体内分泌变化有关。人脑的深处有一个称为松果体的腺体,对人体内的生物钟和睡眠节律有影响,冬季松果体分泌多,人就会出现精神倦怠、意志消沉等一系列症状。

孕期心情不美丽,小心冬季抑郁症!

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孕妈咪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犯困犯懒想打盹,醒来的时候也很容易就生气抑郁心情不美丽,这或许跟季节有关!

1.孕妈咪本身就容易感觉疲劳

如果你要问孕妈咪在怀宝宝那段非常的日子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估计她最可能的回答是打盹。

这种情况在怀孕初期和怀孕最后三个月尤为明显。而这种让孕妈咪难以抵制的疲劳是非常自然的,同时也是个好迹象,说明你的机体在努力地工作着,在体内你有一支建筑队伍,日夜不停地在子宫里建造你孩子的生命支撑系统。

孕妈咪的这种疲惫是由胎儿引起的。脑部供氧越来越少,血压下降,正在长一种新的器官(胎盘),从汗腺到肾脏排泄系统工作加倍。另外,体内保留的液体正在使体重迅速增加。如果消化困难,就有可能患了低血糖。

2.秋冬季感觉疲劳也许跟季节有关系

除却上面的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特殊季节本身的因素。

秋冬季节,昼短夜长,人们接受的日照时间变少,这种变化下,人体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多,这种褪黑激素直接抑制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而"5-羟色胺"俗称叫"情绪的稳定剂",它的减少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一部分人抑郁情绪的产生。

人体内的褪黑素和五羟色胺分泌失调,浓度不高,人就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因为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当它分泌多时,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这两种能唤起细胞兴奋的激素减少,使得细胞兴奋性降低,变得不活跃,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如果孕产妇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姓格内向,再加上冬季本就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那么发生孕产期抑郁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儿童抑郁症要警惕

近年来,成年期心理精神障碍有低龄化倾向,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儿童抑郁症。与成年的抑郁症病人比较,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抑郁,但他们还是会有一些异常,如下:

★情绪持续低落或变得十分暴躁。抑郁的情绪令患者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一向喜爱的事物和活动失去兴趣。

★患者的胃口改变,食量明显比以往减少或增加。

★睡眠的规律也改变,可能时常失眠或异常嗜睡。

★抑郁症患儿常觉头痛、胃痛或其他部位的不适,但医生却查不出原因来。

★行为方面,患者表现烦躁不安,或呆滞迟钝。严重的抑郁令人重复地想着死亡和自杀。

统计和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都患了抑郁症,这一个事实常被忽略。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一些行为的转变,例如成绩明显退步,在课堂发白日梦和成为班里的笑柄等。

此外,抑郁的情绪令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暴躁的情绪使他们有侵略性和好勇斗狠,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着干,像是放弃了自己并不顾一切。还有,他们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滥用药物。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抑郁症将导致自杀的发生,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现象日益增多。

对于儿童抑郁症关键在于提高识别,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一旦怀疑存在情绪问题,应及时到心理精神专科就诊咨询,及时予以正确的治疗。

当然,根本性措施在于预防。与儿童抑郁症相关的外在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当今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学习压力太大以及儿童期的情感问题、亲情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

当今的儿童所受到的压力决不比成年人少,而另一方面儿童又缺乏应有的挫折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训练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在这些方面携手努力,共同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亲近大自然可助降低抑郁风险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漫步大自然明显有利于精神健康,可帮助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这一发现为缓解城市化对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途径。

随着城市化发展,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长。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进行的这项新研究旨在探明接触大自然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让两组健康的研究对象散步一个半小时,一组是在长有橡树和灌木的草地上,另一组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上。在散步前后,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并扫描了他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下散步后大脑前额皮质区的神经活动减少了,而城市环境下的散步则没有这种效果。前额皮质区是抑郁性沉思时大脑最活跃的部位,这一区域的神经活动被认为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说明亲近自然的确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自然能让人心情愉快起来。

研究人员指出,城市规划者有必要认识到接触自然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环境中保留一些自然区域,可能有利于居民的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