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高怎么办

2020-07-14

血象高这个名词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它指的是我们身体里面的白细胞出现异常升高的现象。如果出现血象高的问题,首要就是将白细胞降下来。那么就应该服用一些抗生素,并且在饮食上也要合理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血象高其实有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比如生活环境比较恶劣造成身体出现应激反应。不过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导致的。如果身体出现发炎、过敏、中毒等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导致血象高的症状。那么,血象高怎么办?
  一、血象高的原因
  1.生理因素:如果平时是剧烈运动或者是长期进行体力劳动,以及长时间的将自己置于一个比较寒冷的环境里面,就很容易导致血象高的问题,这个时候生理性的白细胞是会不断增加的,但是这种问题都只是暂时的。
  2.病理因素:如果是出现血象高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于感染了细菌,这些细菌引起了身体局部的炎症或者是一些全身性的感染,比如脓肿、肺炎、扁桃体炎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导致血象高的问题。
  3.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是属于过敏体质,在接触过敏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应激反应,直接导致血象变高的问题。
  4.中毒:如果患者是出现了药物中毒或者是一些疾病导致的中毒,比如妊娠中毒、糖尿病酸中毒等扥德国。这都很可能导致血象高的症状。
  二、血象高怎么办
  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血象高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将白细胞降下来,这个时候需要服用抗生素,将白细胞暂时性的降下来,这个时候就能够很好的缓解血象高的问题。
  2.饮食健康:如果患者血象高,要做的还有避免吃一些嘌呤比较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等等,这些食物都会让血象居高不下。并且还要注意的是尽量少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后者是碳水化合物,这些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尿酸排出,解决血象高的问题。



血象高怎么办相关阅读


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铁蛋白是我们体内一种用来储存铁元素的可溶性蛋白,它有一个标准的范围,如果说进行铁蛋白检测的时候,检测结果显示低于铁蛋白正常值,那就属于是铁蛋白低了。有传言说铁蛋白低就是肿瘤,这让铁蛋白低的患者十分担心。那么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一、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人如果患了肿瘤,那么体内的铁蛋白可能会降低,不过铁蛋白低并不一定是肿瘤,因为导致铁蛋白低的原因很多,并不是只有肿瘤这一个。比如说饮食习惯不佳,铁量摄入不足,慢性腹泻等,都是有可能引起铁蛋白偏低的,另外,缺铁性贫血,结肠息肉,痔疮等疾病也会导致铁蛋白偏低。
  二、铁蛋白低的原因
  1、饮食中缺少铁元素
  我们身体当中的铁元素都是来源于日常的饮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较多,比如说动物肝脏,菠菜等绿叶蔬菜,再就是鱼类和肉类,如果是日常饮食当中缺乏铁元素,那么就容易导致铁蛋白偏低。

2、慢性出血或失血过多
  如果有慢性出血的情况,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失血过多也会引起铁蛋白偏低。比如说月经大出血,或者是肠道出血等,都是引起铁蛋白低的常见原因。
  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导致铁蛋白偏低的常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或者说有慢性腹泻的情况,就会造成摄铁量不足,或者是吸收不佳,这也就增加了患上缺铁性贫血这种疾病的机会。

4、肿瘤
  铁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假如说有铁蛋白低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某种肿瘤,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及时的做相应检查,千万不能够疏忽大意。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进而就疑惑了,自己已经在医院治疗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自身机体影响导致
  其实嗜酸细胞偏低就是机体检查中,很小的一个百分比异常,不能就此说明该人士患病了,最主要的还要看检查结果如何,在检查中绝对值正常的时候,是不用担心的,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到医院复查。
  就实际情况来说,嗜酸性粒细胞降低和过敏等诸多因素相关,其偏低没有太大的医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只是临床的一种表现,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处理此症。

2、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主要原因
  就嗜酸粒细胞来说,其是机体白细胞中的一种,此细胞常见于患者较严重疾患的发生期,诸如:伤寒、心肌梗塞等疾患;在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用肾上腺激素治疗之时,嗜酸细胞也会降低。
  还有就是患者烧伤、手术之后,嗜酸粒细胞也会大量减少,而在患者术后,嗜酸粒细胞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其也预示着手术应激反应已经消失,机体病情在好转。

因此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偏低不要紧张,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患者只是凭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不能诊断患有疾病的,最好在检查之后还要结合医生的临床观察,此间人如果有特殊不适时,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次复查。
  如果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出现长期偏低的情况,这时候就不可以放松警惕了,更不能忽视对自身的检查,有可能是得了大病导致的,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全面性的身体检查,这样才更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于献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献血。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献血有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会增大传染病的几率。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群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危害一、影响运动
  尤其是对于爱运动,而且每天都要运动的人群来说,献血后一天内是不可以剧烈运动的,以免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的现象。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献血后还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毕竟造血系统处于巅峰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晕。

献血危害二、嗜睡乏力
  献血后血液的粘稠度会大大降低,但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加快,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累现象。通常献血后都会处于嗜睡的状态,而且整个人都会看起来没有精神,但是睡一觉后就会感觉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献血危害三、浑身发冷
  人体中血液也是带有温度的,在献血后因为造血系统正在加紧造血功能,一时间不会迅速补充,所以就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加上献血时情绪紧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也会感觉身体温度下降较快。

献血需要注意是一定要吃早餐,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吃饭,但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的太油腻,同时献血当天早上更不要空腹,清淡饮食就可可以,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在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眩晕,不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缓解了。也可能会因为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短暂的血容量低,喝点糖水后很快就会缓解。

浅谈血常规正常值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意义

在血液内科实习中,不少医学生感觉血液病太抽象,进入血液科就如坠五里烟云,加之血液科实习时间短,往往时间一晃而过。

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疾病影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后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单从症状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故血液病的诊断较之其它内科专业更依赖实验室。。在诸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是血液科的人门检查,更是各种血液病的窗口,是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

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80-100fL。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正常值:0.5-1.5%。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若患者RET降低合并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需行骨穿、染色体、干细胞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二、白细胞数及百分比:

白细胞正常值: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20-40%,中值细胞10%左右。

当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数低于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乏力,且易发生感染。正常人发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易合并白细胞减少。

当白细胞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患者有发热等症状,需考虑细菌感染的诊断。此时的白细胞数增高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代偿机制,而骨髓干细胞功能正常,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但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少量的杆状核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与白血病不同。

当白细胞数增高(少数正常或降低),分类中中值细胞高于正常,需行白细胞人工分类。若发现原始细胞或早期幼稚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幼稚细胞百分比超过20%,结合急性病程、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表现、骨髓染色体和免疫分型的检查以明确急性白血病。

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高为主,患者一般情况好,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若当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患者一般情况好,淋巴结肿大,脾大明显,需注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血小板:

正常值:100-400×109/L。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易出现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急诊室留观或收住院诊治。排除药物、病毒感染等继发因素、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外,若单纯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数正常,最常见的疾病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血小板高于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需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但要常规排除炎症、缺铁、肿瘤等继发因素。

因此,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对医学生来说,熟记这些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可扩大视野,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献血可以延缓衰老吗

我国献血提倡义务献血,可是很多人有顾虑,觉得自己的血被抽了去会影响健康,这主要源于我们古代对血液的错误认识,现代研究表明:献血不仅无害而且还有益健康。

献血可使血液中铁的含量不致过高,控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缓细胞衰老。另外,接受输血的人也将对你感激一生。

男性定期献血,可使血液中铁的含量不致过高。铁是人体内的氧化剂,但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反过来说,去掉过多的铁,有利人体健康。原因是这样的,铁分子是氧自由基的组成成分,而氧自由基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老年性疾病。

降低铁的含量,控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就可减缓健康细胞的衰老过程。男性比女性容易产生氧自由基。更年期前,女性较少发生动脉硬化症,心脏病发病率只是同龄男性的一半,氧自由基的含量多少是原因之一。

献血的注意事项:

1. 献血前首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增加对献血常识的了解,保持充足睡眠。不要空腹献血,也不要吃油腻食物,不宜饮酒、吸烟、服药,以免影响血液质量。献血前后可饮用一些糖水,但不宜过量。如遇感冒、发烧、腹泻或月经期,应暂缓献血。献血前还要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

2. 献血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不必紧张。采血完毕站起时不要过猛,要按住针眼,适当休息后再离开采血室。

3. 献血后注意适当休息。一两天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针眼处要保持清洁。献血后只需普通饮食,不必大补,也不要暴饮暴食、酗酒等,那样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