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20-07-14

胆囊息肉患者会有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右肩背出现放射痛,有胆绞痛等症状。如果息肉小于10厘米,定期随访就可以,超过10厘米或者有恶变的可能,应该及时手术治疗。

有些人因为应酬,经常会喝酒、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是身体中堆积太多的脂肪、胆固醇、酒精等,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有多种疾病出现的可能,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各有哪些呢?
  一、胆囊息肉的症状
  1.右上腹疼痛
  因为胆囊位于右上腹部,所以患有胆囊息肉后,患者的右上腹部经常会有坠痛、胀痛等不适感,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的程度和疼痛发作的频率,都会逐渐的增加。
  2.腹胀
  因为胆囊息肉,会影响到胆汁的分泌,所以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在吃了高油、高脂的食物时,会有特别明显的腹胀、嗳气等症状。
  3.恶心呕吐
  如果胆囊中的息肉非常大,会影响到消化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时间长了还会让人食欲不振,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此时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4.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
  因为胆囊有息肉后,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分泌少了,就会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所以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一般不能吃高脂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
  5.右肩背放射痛
  当病情严重时,患者的右上腹的疼痛会呈放射状,像右肩、后背发散,所以患者常常会有右肩背放射痛。
  6.胆绞痛
  胆囊息肉患者如果吃了油炸的食物,或者高脂类的食物,会导致胆囊收缩,胆囊内的压力会增高,这样就会引起胆绞痛的症状。
  二、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1.定期随访
  如果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定期随访,暂时不治疗。
  2.手术治疗
  如果息肉的直径已经大于10厘米,或者在随访时怀疑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有恶变的危险,手术后还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不超过5mm,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并按时复查。如果息肉较大,且患者年龄超过50岁,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患者应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喜欢喝酒、喜欢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所引起的。因此,想要预防胆囊息肉,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控制。

胆囊息肉由于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它往往是在体检时才被检查出来。虽然它不会导致人体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息肉存在人体中,总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患了胆囊息肉之后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一、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小于5mm,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并3-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即可,不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并有增大的趋势,或者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情况下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出现胆囊息肉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饮食、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患胆囊息肉的风险较高,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群,更容易患胆囊息肉。如果不吃早餐,人体内的胆汁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滞留在胆囊中,久而久之,对胆囊会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起胆囊息肉。

2、喜欢喝酒
  酒精的代谢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因此,酒精对肝功能有很大的损伤。酒精会造成人体的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在分泌时处于十分紊乱的状态,从而刺激到胆囊,最终形成胆囊息肉。酒精还会导致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并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
  3、喜欢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患胆囊息肉的风险也比较大。有些人特别喜欢吃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体内的胆固醇一旦增高,很容易在胆囊中形成胆固醇结石。在生活中应以植物油为主,它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防止胆石的形成。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一旦出现,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因为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危害很大,而用药物治疗的话,是比较难控制疾病发展的,甚至还会让疾病错失治疗的好时机,但是手术治疗需要住院,那么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呢?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需要做手术治疗,好多人就想知道,如果要做手术需要住院几天,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下关于胆囊息肉手术需要住院几天的问题。
  在做手术之前,一般要给患者做一个全方位的检查来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为胆囊息肉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如果息肉很小的话,手术切除后可能会有胆固醇结晶,但是如果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就会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住院的天数。
  如果息肉没有病变,而且非常好治,一般采用的都是微创手术,这种情况一般3到5天就能出院,但要根据医院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不同来决定。单纯的微创手术大概需要6000元左右。
  胆囊息肉微创手术创伤非常小,而且术后很快就能恢复,但是在这应该注意,尽量不要进食油腻的食物,应该采取多餐少食的方式进食,尽量减少胆囊的负担,这样对于术后的恢复有着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胆囊息肉患者在做微创手术之后需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应该从流质食物开始慢慢的过渡到正常的饮食,这种疾病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时候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能吸烟喝酒,也不能吃太过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那种对肠道带来危害的食物,更是不能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舒适,让病情更快的恢复。

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疾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胆管息肉也是一种发病因素比较复杂的疾病,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目前来说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因为胆汁分泌过过导致的,还有一种就是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而第三种因素就是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原因之一。
  患上了疾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具体的病因,而胆管息肉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现在的发病了几率很高,主要还是因为现代的人们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说饮食不规律就是导致胆管息肉常见的因素,那么到底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呢?

胆管息肉在医学上称为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凸起的一种病变的总称,他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种,这种性质在临床上是比较难区分的,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又有良性的和恶性的息肉两种,但是一般良性的比较多,当然也不排除恶性的息肉,恶性的息肉就是由于胆囊癌的前期。
  1、胆汁分泌过多
  如果胆汁分泌过多,胆囊就会被这些多余的胆汁腐蚀和损坏,从而导致胆囊发炎,时间一长胆囊壁不能够自己愈合,就病变为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
  尤其是那些不吃早餐朋友,胆囊分泌出来的胆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导致了胆汁在胆囊当中滞留的时间太长,长期的刺激之下,就容易形成胆囊息肉,或者是自己身体当中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或者是增多。
  3、环境因素
  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经常会让人的情绪有比较大的波动,也比较容易被激怒,或者是出现情绪抑郁的情况,这部分人群特别容易患上胆囊息肉,还有那些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总而言之,胆囊长有息肉,应该去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发现是胆管息肉直径大于十毫米,并且年龄也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并且也伴随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那么应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对于胆管息肉直径小于十毫米,并且无临床症状,也无病变现象,应该要定时进行超声检查,如有发现异常那么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胆襄息肉怎样治疗

患上了胆囊息肉,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但是除了及时治疗,还需要做好在生活中的护理工作,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减少对治疗上的影响。
  患上了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尤其是像胆囊息肉这样会有癌变可能的疾病,更是需要及时的控制住病情的发展,避免病情严重导致严重的后果,而患上了胆囊息肉除了需要及时治疗之外,更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那么患了胆囊息肉怎样治疗呢?

胆囊息肉用药物治疗最好,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快速而且直接。通常在药物治疗方面,柏龄胆炎舒可以有效缓解胆囊息肉疾病的症状,但是此药却并不可以十分彻底地治疗胆囊息肉疾病。另外,因为胆囊息肉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是胆囊癌疾病的高发性因素,所以说建议患者采取手术切除,用以防止发生癌变。
  必要的时候,胆囊息肉疾病患者还可以应用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物进行治疗,做好定期的复查,如果患者的息肉有增大明显的状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微创手术。与此同时,医疗专家在此特别提醒大家,胆囊息肉疾病患者需要尽量少吃肥肉、海鲜以及各种无鳞的鱼类食物,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动物内脏等等食品。
  为促使更多人在胆囊息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医疗专家就人们胆囊息肉疾病治疗缓解方面的问题作出相关专业解答。与此同时,医疗专家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有一些胆囊息肉患者选择用手术方式治疗此病,一般胆囊息肉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尽量多吃一些瘦肉、蛋类还有奶类以及豆类等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富含各种优质蛋白的,但是需要注意适量食用为好,在饮食方面一定注意不要过量。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给予区别对待。有助于病人及非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1/2,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所以医生又称它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2/5,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手术切除胆囊或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以上三类病变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正常人群中有5%的PLG检出。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够查出胆囊息肉,临床统计资料又表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都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只有10%左右的息肉可以肯定转为癌。另有约40%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如:胆囊腺瘤、腺肌瘤、腺肌增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但国内在1620例有病理证实的有胆囊息肉病例中有9%的是胆囊息肉状癌,而迄今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些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总之,医生认为:胆囊息肉病变仍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单发息肉;②大于10mm的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病变有增大者;④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除胆囊,包括开腹切除及腹腔镜切除;二是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病人可根据上述文章及当地医生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胆囊息肉的复发:胆囊息肉摘除后部分仍然有可能复发,并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防止其复发。但是,我们已将息肉标本进行了病理诊断,如果病理诊断符合上述第一类情况,一般就不会有癌变的可能。如果病理报告属于第二、三类时,我们一般在当时就切除胆囊了。这样就达到既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大量无谓的胆囊切除。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多半是良性病变,但它又可以癌变,而胆囊癌的手术疗效极差。因些,当前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为:息肉直径在10mm以下者建议B超严密监测,如果直径超过10mm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如此,有很多胆囊就被这样牺牲了。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用腹腔镜观察胆囊的外观,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情况,并取出息肉标本进行快速活检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根据胆囊息肉性质来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客观地评判胆囊的去留,既可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无谓的胆囊切除。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乡间郎中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20-07-14

胆囊息肉患者会有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右肩背出现放射痛,有胆绞痛等症状。如果息肉小于10厘米,定期随访就可以,超过10厘米或者有恶变的可能,应该及时手术治疗。

有些人因为应酬,经常会喝酒、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是身体中堆积太多的脂肪、胆固醇、酒精等,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有多种疾病出现的可能,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各有哪些呢?
  一、胆囊息肉的症状
  1.右上腹疼痛
  因为胆囊位于右上腹部,所以患有胆囊息肉后,患者的右上腹部经常会有坠痛、胀痛等不适感,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的程度和疼痛发作的频率,都会逐渐的增加。
  2.腹胀
  因为胆囊息肉,会影响到胆汁的分泌,所以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在吃了高油、高脂的食物时,会有特别明显的腹胀、嗳气等症状。
  3.恶心呕吐
  如果胆囊中的息肉非常大,会影响到消化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时间长了还会让人食欲不振,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此时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4.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
  因为胆囊有息肉后,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分泌少了,就会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所以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一般不能吃高脂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
  5.右肩背放射痛
  当病情严重时,患者的右上腹的疼痛会呈放射状,像右肩、后背发散,所以患者常常会有右肩背放射痛。
  6.胆绞痛
  胆囊息肉患者如果吃了油炸的食物,或者高脂类的食物,会导致胆囊收缩,胆囊内的压力会增高,这样就会引起胆绞痛的症状。
  二、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1.定期随访
  如果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定期随访,暂时不治疗。
  2.手术治疗
  如果息肉的直径已经大于10厘米,或者在随访时怀疑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有恶变的危险,手术后还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不超过5mm,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并按时复查。如果息肉较大,且患者年龄超过50岁,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患者应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喜欢喝酒、喜欢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所引起的。因此,想要预防胆囊息肉,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控制。

胆囊息肉由于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它往往是在体检时才被检查出来。虽然它不会导致人体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息肉存在人体中,总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患了胆囊息肉之后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一、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小于5mm,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并3-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即可,不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并有增大的趋势,或者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情况下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出现胆囊息肉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饮食、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患胆囊息肉的风险较高,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群,更容易患胆囊息肉。如果不吃早餐,人体内的胆汁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滞留在胆囊中,久而久之,对胆囊会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起胆囊息肉。

2、喜欢喝酒
  酒精的代谢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因此,酒精对肝功能有很大的损伤。酒精会造成人体的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在分泌时处于十分紊乱的状态,从而刺激到胆囊,最终形成胆囊息肉。酒精还会导致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并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
  3、喜欢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患胆囊息肉的风险也比较大。有些人特别喜欢吃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体内的胆固醇一旦增高,很容易在胆囊中形成胆固醇结石。在生活中应以植物油为主,它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防止胆石的形成。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一旦出现,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因为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危害很大,而用药物治疗的话,是比较难控制疾病发展的,甚至还会让疾病错失治疗的好时机,但是手术治疗需要住院,那么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呢?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需要做手术治疗,好多人就想知道,如果要做手术需要住院几天,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下关于胆囊息肉手术需要住院几天的问题。
  在做手术之前,一般要给患者做一个全方位的检查来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为胆囊息肉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如果息肉很小的话,手术切除后可能会有胆固醇结晶,但是如果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就会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住院的天数。
  如果息肉没有病变,而且非常好治,一般采用的都是微创手术,这种情况一般3到5天就能出院,但要根据医院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不同来决定。单纯的微创手术大概需要6000元左右。
  胆囊息肉微创手术创伤非常小,而且术后很快就能恢复,但是在这应该注意,尽量不要进食油腻的食物,应该采取多餐少食的方式进食,尽量减少胆囊的负担,这样对于术后的恢复有着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胆囊息肉患者在做微创手术之后需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应该从流质食物开始慢慢的过渡到正常的饮食,这种疾病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时候更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能吸烟喝酒,也不能吃太过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那种对肠道带来危害的食物,更是不能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舒适,让病情更快的恢复。

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疾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胆管息肉也是一种发病因素比较复杂的疾病,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目前来说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因为胆汁分泌过过导致的,还有一种就是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而第三种因素就是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原因之一。
  患上了疾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具体的病因,而胆管息肉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现在的发病了几率很高,主要还是因为现代的人们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说饮食不规律就是导致胆管息肉常见的因素,那么到底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呢?

胆管息肉在医学上称为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凸起的一种病变的总称,他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种,这种性质在临床上是比较难区分的,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又有良性的和恶性的息肉两种,但是一般良性的比较多,当然也不排除恶性的息肉,恶性的息肉就是由于胆囊癌的前期。
  1、胆汁分泌过多
  如果胆汁分泌过多,胆囊就会被这些多余的胆汁腐蚀和损坏,从而导致胆囊发炎,时间一长胆囊壁不能够自己愈合,就病变为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
  尤其是那些不吃早餐朋友,胆囊分泌出来的胆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导致了胆汁在胆囊当中滞留的时间太长,长期的刺激之下,就容易形成胆囊息肉,或者是自己身体当中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或者是增多。
  3、环境因素
  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经常会让人的情绪有比较大的波动,也比较容易被激怒,或者是出现情绪抑郁的情况,这部分人群特别容易患上胆囊息肉,还有那些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总而言之,胆囊长有息肉,应该去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发现是胆管息肉直径大于十毫米,并且年龄也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并且也伴随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那么应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对于胆管息肉直径小于十毫米,并且无临床症状,也无病变现象,应该要定时进行超声检查,如有发现异常那么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胆襄息肉怎样治疗

患上了胆囊息肉,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但是除了及时治疗,还需要做好在生活中的护理工作,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减少对治疗上的影响。
  患上了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尤其是像胆囊息肉这样会有癌变可能的疾病,更是需要及时的控制住病情的发展,避免病情严重导致严重的后果,而患上了胆囊息肉除了需要及时治疗之外,更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那么患了胆囊息肉怎样治疗呢?

胆囊息肉用药物治疗最好,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快速而且直接。通常在药物治疗方面,柏龄胆炎舒可以有效缓解胆囊息肉疾病的症状,但是此药却并不可以十分彻底地治疗胆囊息肉疾病。另外,因为胆囊息肉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是胆囊癌疾病的高发性因素,所以说建议患者采取手术切除,用以防止发生癌变。
  必要的时候,胆囊息肉疾病患者还可以应用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物进行治疗,做好定期的复查,如果患者的息肉有增大明显的状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微创手术。与此同时,医疗专家在此特别提醒大家,胆囊息肉疾病患者需要尽量少吃肥肉、海鲜以及各种无鳞的鱼类食物,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动物内脏等等食品。
  为促使更多人在胆囊息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医疗专家就人们胆囊息肉疾病治疗缓解方面的问题作出相关专业解答。与此同时,医疗专家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有一些胆囊息肉患者选择用手术方式治疗此病,一般胆囊息肉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尽量多吃一些瘦肉、蛋类还有奶类以及豆类等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富含各种优质蛋白的,但是需要注意适量食用为好,在饮食方面一定注意不要过量。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给予区别对待。有助于病人及非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1/2,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所以医生又称它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2/5,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手术切除胆囊或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以上三类病变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正常人群中有5%的PLG检出。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够查出胆囊息肉,临床统计资料又表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都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只有10%左右的息肉可以肯定转为癌。另有约40%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如:胆囊腺瘤、腺肌瘤、腺肌增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但国内在1620例有病理证实的有胆囊息肉病例中有9%的是胆囊息肉状癌,而迄今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些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总之,医生认为:胆囊息肉病变仍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单发息肉;②大于10mm的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病变有增大者;④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除胆囊,包括开腹切除及腹腔镜切除;二是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病人可根据上述文章及当地医生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胆囊息肉的复发:胆囊息肉摘除后部分仍然有可能复发,并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防止其复发。但是,我们已将息肉标本进行了病理诊断,如果病理诊断符合上述第一类情况,一般就不会有癌变的可能。如果病理报告属于第二、三类时,我们一般在当时就切除胆囊了。这样就达到既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大量无谓的胆囊切除。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多半是良性病变,但它又可以癌变,而胆囊癌的手术疗效极差。因些,当前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为:息肉直径在10mm以下者建议B超严密监测,如果直径超过10mm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如此,有很多胆囊就被这样牺牲了。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用腹腔镜观察胆囊的外观,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情况,并取出息肉标本进行快速活检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根据胆囊息肉性质来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客观地评判胆囊的去留,既可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无谓的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