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的表现

2020-07-14

抑郁症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心理疾病,很多人都会饱受抑郁症的困扰,那么这种疾病的症状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在饮食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失眠现象,此外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会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选择自杀。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抑郁障碍,这在成年人中大约有7%的人,曾经都患有这种疾病,也就是说在100个人中间大概就有7个人曾经饱受抑郁症的困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应该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一、饮食
  抑郁症患者会有微妙的心理变化,临床上,发现在那些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中,日常的饮食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现象,甚至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习惯用食物去麻痹自己,可是如果吃喝过多,也会导致负面情绪的出现。 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警惕,如果已经严重,应该赶去医院定期检查。
  二、失眠
  失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在睡觉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悲观的情绪而吓到,或者由于他们特殊的消极心理,就有失眠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种表现往往是抑郁症的前兆,此时,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及时自我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更严重的病例。
  三、脑功能下降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当我们有抑郁症的症状时,大脑的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反应性下降,观察能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现象,如果你有这些表现,你应该小心。
  四、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在生活中,总有希望,和想实现的事情,但是在患有抑郁症之后就会突然的打消这些念头,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如果这个念头非常的严重,基本上每一天都会发生,那么就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抑郁症。
  五、焦虑
  抑郁症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形式,尤其是一些消极情绪,此时,如果伴有失眠、自汗、潮热等症状,我们应更加警惕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症的表现相关阅读


我国产前抑郁为何如此高

怀孕对准妈妈而言是一次幸福的经历,但由于孕产期内生理上的巨大改变,围产期抑郁症成为时常困扰准妈妈们的难题。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常常在妊娠期开始,尤其是妊娠晚期到产后一年,因此把这一特殊时期发生的抑郁情绪称为孕产期抑郁。

围产期抑郁症已被认为是“女性心理健康三大杀手”之一,可分为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高速变化,围产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目前学术界针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研究多以“产后抑郁症”为主,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20%。美国围产期心理健康专家医生指出:“孕期出现抑郁或焦虑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会上升,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引发长期慢性症。

建议孕期妇女定期做专业的抑郁症筛查,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此外,医生提倡积极引导新妈妈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激发其母性的本能,帮助她们认同母亲的角色,树立做母亲的自信,从而有效防止抑郁症的发生。

中国妇幼保健中心提出了围产期抑郁症防治的“三级预防”的思路。一级预防是以心理保健和护理为主,针对孕期、产前的护理及支持,帮助孕产妇顺利适应变化;二级预防以孕期抑郁症筛查,及早干预为主,对具有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筛查和管理,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三级预防以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为主,针对病理化抑郁症患者,提供专业治疗。

适度抑郁激发创造力

“抑郁不全是坏事”,可能你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就看看英国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吧。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知名专家称,适度抑郁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在英国,大约有1/4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曾遭遇过抑郁情绪的困扰。这种抑郁情绪并非都是抑郁症,可以看做是人处于情感低谷时的自然流露。也就是适度抑郁,包括情绪沮丧、轻微焦虑、爱担心等。

“我在30多岁时,也被抑郁情绪纠缠过。”基迪韦尔毫不隐晦地告诉人们:“当时,我感觉非常糟糕,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威胁。”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适度的抑郁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方面让我们在好心情和坏心情之间找到了平衡――毕竟你总是要体味各种情感体验的。

而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发生抑郁情绪的次数多了,人们自然会发现痛苦的时间变短了,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转向寻求解决之道上。打个比方,生活就像一台水泵,不断给你压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你就要找一个出水口。

通常情况下,压力总是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所以,最佳出水口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也就是说,你在抑郁情绪之下,不仅会更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创新,以便将问题各个击破。

抑郁性疾病的四个基本类型

1、伴有轻度焦虑的抑郁性疾病

在此组中的轻度抑郁疾病被称作“适应障碍”或“情境性反应”。如考试失败后出现抑郁,这些通常在2-3周内就会消失。这里所说的抑郁无论躯体还是心理上的症状和体征都是轻度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中许多病人可能同时伴随焦虑症状。焦虑病人病情未得到缓解时也可能变成轻度抑郁。

治疗这些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通过讨论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和使用抗抑郁剂。有时也必须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剂。对于轻或中度病例,在症状消失后至少还要继续服用抗抑郁剂三个月。

2、严重抑郁疾病——精神病性抑郁

常表现为极少说话,存在妄想或幻觉,自杀观念或企图,体重严重减轻。病人可能会感到一些不真实的事情,“疯子”的一面变得更加明显。尽管它是以抑郁这种情绪问题出现的,但已经演变成了“疯子”的类型或精神病性类型。精神病性抑郁有以下严重的形式:

(1) 重度抑郁疾病——单次发作

(2) 复发性重度抑郁疾病,如重性抑郁反复性的背景

(3) 躁狂-抑郁性疾病的抑郁相

躁狂抑郁性疾病是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患者在某些阶段(可能有几天)变得恰恰相反-异常的心境高涨,此时称为“躁狂”。这一突然的改变不是恢复了正常,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不正常。事实上它是通过无意识的“伪装”来消除抑郁的心理方法,而现实中他根本不是这样。从极度高兴到极度忧伤的波动性类型被称作“双相”的“躁狂-抑郁”障碍(两极,一上一下)。患者可能在同一阶段出现躁狂或抑郁。躁狂本身则很少单独重复发生。 作为精神病的精神病性抑郁和躁狂,最好在急性期要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四环类、单环类抗抑郁药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赛乐特。

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病性抑郁的主要症状被控制之后,需要对“丧失”或其他的情绪问题进行治疗。心理治疗通过讨论、支持和帮助等方法来克服对“丧失”的情绪反应,这是一个难点。

因为复发频繁,对躁狂-抑郁障碍的治疗通常要持续许多年,甚至有些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单次发作的治疗需要至少持续1年。

3、非痛反应

爱人、亲属或亲密的朋友的死亡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丧失感和忧伤。对亲友死亡这种丧失的反应称作“悲痛”。悲痛反应(或称忧伤反应)是生活中的正常反应。悲痛有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出生震惊和不相信某人已真正去世的感觉,伴有哭泣和抑郁。其后是愤怒,因为有关人员没能竭力挽救亡者而生气,愤怒甚至会针对死者,因为他/她的去世造成自己的烦忧。几周或几个月后悲痛反应慢慢减弱,接受了失去的现实。正常的悲痛只需周围人的支持而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发现克服悲痛很困难,那就需要得到来自医生的额外帮助了。

4、其他抑郁疾病

抑郁性反应或抑郁性疾病也可发生在:母子分离、患有严重疾病如癌症时、因治疗某种躯体疾病或重大手术之后定期服用某种药物之后。治疗这些类型的抑郁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首先需要抗抑郁剂治疗。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吃红葡萄、喝红酒可缓解抑郁

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药理及实验治疗学会2015年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吃红葡萄和喝红葡萄酒有助于缓解抑郁症。

新研究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苏珊·伍德及其同事通过实验鼠实验研究发现,红葡萄及红葡萄酒中的关键物质白藜芦醇不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健康功效,而且可以缓解抑郁症症状。研究人员将一群大鼠与一只具有攻击性的“霸王鼠”放在一起。结果一些大鼠出现抑郁行为,也更容易动怒,但另外一些大鼠则没有抑郁症状也不发怒。研究人员给实验鼠注射了相当于6杯红酒量的白藜芦醇。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大鼠发怒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抑郁症状也大大缓解。

这项新研究结果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因为眼下由于社会压力导致的抑郁症和情绪紊乱案例不断增加,新研究结果对此类抑郁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启迪。通过经常吃红葡萄和喝红葡萄酒摄入一定的白藜芦醇,有益缓解抑郁症状。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对研发预防抑郁症新药也具有重要意义。

忧郁症的表现-乡间郎中

忧郁症的表现

2020-07-14

抑郁症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心理疾病,很多人都会饱受抑郁症的困扰,那么这种疾病的症状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在饮食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失眠现象,此外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会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选择自杀。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抑郁障碍,这在成年人中大约有7%的人,曾经都患有这种疾病,也就是说在100个人中间大概就有7个人曾经饱受抑郁症的困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应该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一、饮食
  抑郁症患者会有微妙的心理变化,临床上,发现在那些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中,日常的饮食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现象,甚至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习惯用食物去麻痹自己,可是如果吃喝过多,也会导致负面情绪的出现。 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警惕,如果已经严重,应该赶去医院定期检查。
  二、失眠
  失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在睡觉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悲观的情绪而吓到,或者由于他们特殊的消极心理,就有失眠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种表现往往是抑郁症的前兆,此时,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及时自我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更严重的病例。
  三、脑功能下降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当我们有抑郁症的症状时,大脑的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反应性下降,观察能力下降,听力下降等现象,如果你有这些表现,你应该小心。
  四、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在生活中,总有希望,和想实现的事情,但是在患有抑郁症之后就会突然的打消这些念头,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如果这个念头非常的严重,基本上每一天都会发生,那么就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抑郁症。
  五、焦虑
  抑郁症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形式,尤其是一些消极情绪,此时,如果伴有失眠、自汗、潮热等症状,我们应更加警惕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症的表现相关阅读


我国产前抑郁为何如此高

怀孕对准妈妈而言是一次幸福的经历,但由于孕产期内生理上的巨大改变,围产期抑郁症成为时常困扰准妈妈们的难题。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常常在妊娠期开始,尤其是妊娠晚期到产后一年,因此把这一特殊时期发生的抑郁情绪称为孕产期抑郁。

围产期抑郁症已被认为是“女性心理健康三大杀手”之一,可分为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高速变化,围产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目前学术界针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研究多以“产后抑郁症”为主,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20%。美国围产期心理健康专家医生指出:“孕期出现抑郁或焦虑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会上升,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引发长期慢性症。

建议孕期妇女定期做专业的抑郁症筛查,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此外,医生提倡积极引导新妈妈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激发其母性的本能,帮助她们认同母亲的角色,树立做母亲的自信,从而有效防止抑郁症的发生。

中国妇幼保健中心提出了围产期抑郁症防治的“三级预防”的思路。一级预防是以心理保健和护理为主,针对孕期、产前的护理及支持,帮助孕产妇顺利适应变化;二级预防以孕期抑郁症筛查,及早干预为主,对具有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筛查和管理,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三级预防以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为主,针对病理化抑郁症患者,提供专业治疗。

适度抑郁激发创造力

“抑郁不全是坏事”,可能你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就看看英国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吧。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知名专家称,适度抑郁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在英国,大约有1/4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曾遭遇过抑郁情绪的困扰。这种抑郁情绪并非都是抑郁症,可以看做是人处于情感低谷时的自然流露。也就是适度抑郁,包括情绪沮丧、轻微焦虑、爱担心等。

“我在30多岁时,也被抑郁情绪纠缠过。”基迪韦尔毫不隐晦地告诉人们:“当时,我感觉非常糟糕,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威胁。”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适度的抑郁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方面让我们在好心情和坏心情之间找到了平衡――毕竟你总是要体味各种情感体验的。

而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发生抑郁情绪的次数多了,人们自然会发现痛苦的时间变短了,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转向寻求解决之道上。打个比方,生活就像一台水泵,不断给你压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你就要找一个出水口。

通常情况下,压力总是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所以,最佳出水口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也就是说,你在抑郁情绪之下,不仅会更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创新,以便将问题各个击破。

抑郁性疾病的四个基本类型

1、伴有轻度焦虑的抑郁性疾病

在此组中的轻度抑郁疾病被称作“适应障碍”或“情境性反应”。如考试失败后出现抑郁,这些通常在2-3周内就会消失。这里所说的抑郁无论躯体还是心理上的症状和体征都是轻度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中许多病人可能同时伴随焦虑症状。焦虑病人病情未得到缓解时也可能变成轻度抑郁。

治疗这些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通过讨论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和使用抗抑郁剂。有时也必须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剂。对于轻或中度病例,在症状消失后至少还要继续服用抗抑郁剂三个月。

2、严重抑郁疾病——精神病性抑郁

常表现为极少说话,存在妄想或幻觉,自杀观念或企图,体重严重减轻。病人可能会感到一些不真实的事情,“疯子”的一面变得更加明显。尽管它是以抑郁这种情绪问题出现的,但已经演变成了“疯子”的类型或精神病性类型。精神病性抑郁有以下严重的形式:

(1) 重度抑郁疾病——单次发作

(2) 复发性重度抑郁疾病,如重性抑郁反复性的背景

(3) 躁狂-抑郁性疾病的抑郁相

躁狂抑郁性疾病是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患者在某些阶段(可能有几天)变得恰恰相反-异常的心境高涨,此时称为“躁狂”。这一突然的改变不是恢复了正常,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不正常。事实上它是通过无意识的“伪装”来消除抑郁的心理方法,而现实中他根本不是这样。从极度高兴到极度忧伤的波动性类型被称作“双相”的“躁狂-抑郁”障碍(两极,一上一下)。患者可能在同一阶段出现躁狂或抑郁。躁狂本身则很少单独重复发生。 作为精神病的精神病性抑郁和躁狂,最好在急性期要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四环类、单环类抗抑郁药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赛乐特。

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病性抑郁的主要症状被控制之后,需要对“丧失”或其他的情绪问题进行治疗。心理治疗通过讨论、支持和帮助等方法来克服对“丧失”的情绪反应,这是一个难点。

因为复发频繁,对躁狂-抑郁障碍的治疗通常要持续许多年,甚至有些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单次发作的治疗需要至少持续1年。

3、非痛反应

爱人、亲属或亲密的朋友的死亡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丧失感和忧伤。对亲友死亡这种丧失的反应称作“悲痛”。悲痛反应(或称忧伤反应)是生活中的正常反应。悲痛有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出生震惊和不相信某人已真正去世的感觉,伴有哭泣和抑郁。其后是愤怒,因为有关人员没能竭力挽救亡者而生气,愤怒甚至会针对死者,因为他/她的去世造成自己的烦忧。几周或几个月后悲痛反应慢慢减弱,接受了失去的现实。正常的悲痛只需周围人的支持而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发现克服悲痛很困难,那就需要得到来自医生的额外帮助了。

4、其他抑郁疾病

抑郁性反应或抑郁性疾病也可发生在:母子分离、患有严重疾病如癌症时、因治疗某种躯体疾病或重大手术之后定期服用某种药物之后。治疗这些类型的抑郁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首先需要抗抑郁剂治疗。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吃红葡萄、喝红酒可缓解抑郁

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药理及实验治疗学会2015年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吃红葡萄和喝红葡萄酒有助于缓解抑郁症。

新研究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苏珊·伍德及其同事通过实验鼠实验研究发现,红葡萄及红葡萄酒中的关键物质白藜芦醇不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健康功效,而且可以缓解抑郁症症状。研究人员将一群大鼠与一只具有攻击性的“霸王鼠”放在一起。结果一些大鼠出现抑郁行为,也更容易动怒,但另外一些大鼠则没有抑郁症状也不发怒。研究人员给实验鼠注射了相当于6杯红酒量的白藜芦醇。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大鼠发怒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抑郁症状也大大缓解。

这项新研究结果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因为眼下由于社会压力导致的抑郁症和情绪紊乱案例不断增加,新研究结果对此类抑郁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启迪。通过经常吃红葡萄和喝红葡萄酒摄入一定的白藜芦醇,有益缓解抑郁症状。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对研发预防抑郁症新药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