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季节,糖友警惕凌晨出现低血糖

2020-07-14

初春温度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使人体内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释放不平稳,血糖不易控制;一些糖友控制饮食比较严格,能量得不到补充;及此时人体的生物钟还多停留在冬季,夜长昼短,晚饭吃得早或吃得不适宜等原因,使糖友更容易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凌晨1~3点尤甚。

一般来讲老年人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人群,因为老年人的吸收能力较差,肝脏对药物的分解能力以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明显下降,多数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低血糖的反应也较差,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因此不能够及时发现。除了低血糖的即时表现外,如果第二天晨起老人有头痛、乏力等不适,就要小心是不是半夜发作了隐匿性的低血糖。

避免夜间低血糖,糖友应重视定期自我监测血糖或到医院复查,按医嘱服药。建议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血糖波动较大时,一定注意检测夜间血糖,而不要只根据1~2次的空腹血糖就做出判断及自我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所以糖友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避免凌晨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初春季节,糖友警惕凌晨出现低血糖相关阅读


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

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
  低血糖常见的有三大典型症状,饥饿、心慌、出汗,低血糖,会对交感神经以及中枢神经会造成影响,比如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会引起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包括血压的升高一过性的黑朦,严重的时候意识障碍、昏迷等,那么轻微的血糖的降低,部分患者会出现脑部的症状。
  多数患者表现为大脑皮层和旋转的症状,比如说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涣散,一些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低血糖的一个主要症状,精神异常、情绪的变化,奇异行为、共济失调等等都是低血糖神经系统受损的一种表现,所以很多患者低血糖的时候,并不一定表现为饥饿、心慌出汗,而是以中枢神经的症状为主,有一部分低血糖的患者,仅仅表现为轻微的头晕不适。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症状:
  不同状态的低血糖发生时的临床表现不同:
  首先,血糖快速下降时,会表现为出冷汗、饥饿感、头晕、心悸、视物模糊、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会有认知障碍、手抖、手足和口唇麻木、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
  其次,当血糖缓慢而持续的下降时,可表现为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和判断能力减弱,意识模糊、嗜睡等,严重状态下,可有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表现,这种血糖缓慢下降没有及时补充,导致严重低血糖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