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20-07-14

【临床表现】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在跟腱附着处肿胀、压痛。走路多时可因鞋的摩擦而产生疼痛。冬天比夏天严重,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检查:在跟骨后上方有软骨样隆起。表面皮肤增厚,皮色略红,肿块触之有囊性感及压痛。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站立或行走时跟骨下方疼痛,有僵硬肿胀及压痛,但无囊性感。

(三)踉骨骨骺炎:多见于6~14岁的儿童。主诉足跟部疼痛,走路可现跛行,运动后疼痛加剧,跟骨结节后下部疼痛,有轻微肿胀。X光片显示:跟骨骨能变扁平,密度呈不均匀的增高,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或虫蚀状,骺后线增宽。

(四)跖筋膜炎: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刚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

(五)肾虚性跟痛症:站立或行走时双侧足跟部酸痛乏力,但局部无明显压痛。 X光片显示:跟骨本身稍有脱钙外无明显的异常。

【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二)取穴与部位: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及患部周围。

(三)主要手法:点、按、压、揉捻、捋顺、侧击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跟骨下止点滑囊炎: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60°,医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对准滑囊用力侧击。手法的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或使滑囊破裂、液体吸收。

2.跖筋膜炎: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者先用点按法点按穴位,然后以一手拇指或"丁字器"点按、揉捻痛点,再以擦法及捋顺法沿阳筋膜走行方向进行推擦及捋顺,并使足底发热。

 【注意事项】

(一)跖筋膜炎患者在急性期间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减少负重,控制剧烈运动。症状缓解后,逐渐进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

(二)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足跟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相关阅读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的足跟痛在临床上也叫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可以表现为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发作时可以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
  具体定义是由于足跟的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的病变引起的。常见的有折筋膜炎,指病人晨起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之后站立,迈出第一步的时疼痛明显。虽行走数步之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的时间增长,或者站立的时间延长,疼痛又再次加重。还有两种情况是足跟垫的萎缩、跟骨的应力性骨折引起的跟痛症。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治疗:
  足跟痛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
  第一,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个洞,减少足跟的负重。
  第二,做脚底蹬踏运动,可以增强折筋膜的张力,改善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的炎症。
  第三,温水泡脚,有条件可以辅以理疗,或者配以中药汤剂外洗。
  第四,当足跟痛持续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镇痛药。
  如果这些保守治疗都没有好的效果,还可以选择做闭合的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足跟痛通用方

祛湿清热止痛。适用于腰痛和足跟痛。

足跟痛通用方

补肾活血止痛。适用于腰痛和足跟痛。

足跟痛通用方

补肾活血止痛。适用于腰痛和足跟痛。

足跟痛通用方

补肾活血止痛。适用于腰痛和足跟痛。

足跟痛通用方

补肾活血止痛。适用于腰痛和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