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尾疼怎么治疗

2020-07-14

眼尾疼痛严重时可以采用温湿敷的方式帮助缓解,也可以借助于旋磁理疗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若是炎症感染所致,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类似消炎抗感染药物治疗,且可配合服用止痛消炎药。另外,必要时可能要做外科切除手术进行医治。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人都遇到过眼尾部位疼痛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疼痛感比较强烈且反复性发作的情况下,就务必会难以忍受,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和心理状态。此时就有必要及时找到合适有效的疗法进行医治。那么眼尾疼怎么治疗才能缓解呢?
  一、眼尾疼的物理疗法
  眼尾疼痛往往与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此时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帮助舒缓。建议可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用温盐水浸湿之后拧干温湿敷眼尾部位,可以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进而缓解疼痛感。另外,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使用旋磁理疗或紫外线照射、磁热疗法等帮助治疗。
  二、眼尾疼的西医疗法
  1.局部用药
  如果眼尾疼是由于炎症感染所致,比如患有结膜炎,就需要使用具有消炎抑菌作用的滴眼液或眼药膏治疗。具体可以在用清水清洗眼部及周围皮肤之后,每天早晚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类似抗菌药物,病毒感染时可改用抗病毒滴眼剂。若情况严重,还可以先用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2.全身用药
  在眼尾疼痛感较为剧烈时,可以酌情小剂量服用止痛镇痛类药物缓解,其中常用药品有消炎痛片、阿司匹林片以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另外,还可以对症使用消炎药,必要时可选用抗生素及其它激素药品。
  三、眼尾疼的手术疗法
  若检查发现是麦粒肿所致的眼尾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及时做外科手术。特别是在积聚有脓液时,就要接受切开排脓手术,可根据情况考虑放置引流条。当残留有肉芽组织时则要再次做切除手术。不过手术后需要注意做好眼部护理,防止出现感染等不良后遗症。



眼尾疼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黄斑裂孔手术有后遗症吗

黄斑裂孔手术有后遗症吗:
  黄斑裂孔的手术通常是黄斑前膜的拨除,以及黄斑内结膜拨除。黄斑裂孔手术是眼科非常精细的手术,也是一个常见的眼底大手术。所以,黄斑裂孔手术中,可能会造成黄斑区视网膜的进一步损伤,造成视力的进一步下降,这些都是视网膜手术存在的危险。
  黄斑裂孔的手术并发症与普通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相似,如核性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产生、黄斑裂孔扩大、光毒性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血管阻塞以及眼内炎等。但是黄斑手术的目的是减小黄斑孔造成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不是让视力比患病时有所提高。

黄斑裂孔术后注意什么

黄斑裂孔术后注意什么:
  黄斑裂孔手术是常见的眼科眼底大手术,手术损伤相对较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黄斑裂孔手术通常需要打气,或者打硅油充填到玻璃体腔中,所以,病人术后一定要注意体位、头位的改变,一般都需要严格地俯卧位,让硅油或者气体顶住黄斑区裂孔部位,促进黄斑裂孔恢复;
  第二,术后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引起炎症、感染;
  第三,手术恢复期,患者不能揉眼睛、不能剧烈活动,防止外力造成视网膜以及黄斑孔的进一步损伤,以免造成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

黄斑穿孔影响另一只眼睛吗

黄斑穿孔影响另一只眼睛吗:
  黄斑裂孔不会影响患者的另一只眼睛。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因较多,有的疾病是双眼疾病,比如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高度近视等,这些可能是双眼同时发病。但黄斑一只眼睛的裂孔,不是产生另一只眼睛裂孔的原因,比如黄斑前膜、外伤性黄斑裂孔,这些也都不会影响另一只眼睛;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一只眼睛黄斑裂孔,应该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
  所以,另一只眼睛如果出现黄斑裂孔,通常是自身疾病引起,与另一只眼睛的黄斑裂孔无关,治疗也都应该分别进行。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非常严重的眼底疾病,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眼球丧失。视网膜脱离产生的原因较多:
  第一,最常见的是视网膜裂孔,造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造成视网膜裂孔常见的原因是近视或者外伤,所以这两个原因是造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
  第二,如果眼底出血不能吸收,或者在吸收的过程中造成视网膜牵拉,也会引起视网膜脱离,如高血压的眼底出血、血管阻塞造成的眼底出血、糖尿病造成的眼底出血,都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造成眼底出血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

高度近视是什么原因

高度近视是什么原因:
  高度近视是目前社会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高度近视患者患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遗传因素,本身很多的高度近视都存在遗传因素,而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所以高度近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第二,现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习惯近距离用眼,让眼睛疲劳是近视产生和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造成高度近视形成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患者有高度近视,而且又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的近距离用眼,患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