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再循环是什么

2020-07-14

血管通路再循环是由于穿刺点距离过近或长期导管反接,导致部分已透析的血液从静脉端回流到动脉端,再次进入透析机的无效循环。血管通路再循环可导致肾性骨病、营养不良、肾性贫血等并发症。临床上可通过改用其他静脉回血通路,或重新放置长期导管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长期导管出现纤维蛋白鞘的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

透析是患者治疗一些疾病必须要做的,能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可是在透析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的繁琐步骤,哪一步都不能错,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出现。血管通路再循环就是令患者不是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情,那么来了解血管通路再循环是什么?
  当手臂动脉和静脉吻合时,静脉血从手臂回流。这时,在静脉的远端插入一根针。将血液取出并在机器中清洗干净后,在心脏附近插入另一根针,将血液带回体内。但如果血液每分钟抽出200毫升,但因动脉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瘘管对血液不够,则机器或一套250毫升的泵,是把血液硬抽出来,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血液可以把静脉回流的血液抽到体外,或只是把血液从机器中清理出来,然后再抽回机器,称为再循环。一般在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管受阻时,不通畅的动脉也可能被带回来,这两种情况可导致通路再循环。
  长期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其优点在于透析可以非常快且容易,缺点是相对于腹膜透析而言,对心脏的第一要求比较大,因为每次透析的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将大量的血液引流到透析机中进行循环,将其毒素、水进行清洗。
  所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说,病人可能会突然感到头晕,虚弱,或者透析后抽筋。还有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果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或低血压,可尝试调整透析模式,降低透析流量。另一种是例如喝高糖,食物得到一定的恢复。如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可通过输液、营养、蛋白质校正等方法,获得透析经验和改善。另一方面,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某些并发症相比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血管通路再循环是什么相关阅读


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吗

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吗:
  超声检查在做肝、胆、胰、脾、肾上腺、腹部血管及胃肠道等检查时需要空腹,应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检查当日早晨空腹候检,因为胆囊的大小、胆囊壁的厚薄可以随着进餐发生改变,当人在空腹8-12个小时以后,胃内容物完全排空,胆囊内充满胆汁,这时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肝、胆囊及胆道的图像;
  如果检查前进食,胆囊就会收缩、胆囊腔变小、胆囊壁变厚,就不能清晰地显示胆囊壁及胆囊腔的病变,进食后胃肠道的蠕动加快,胃肠道的气体增多,胃肠道气体和内容物会干扰其后方胰腺及其他脏器的检查,影响检查效果。

做超声需要憋尿吗

做超声需要憋尿吗:
  经腹做膀胱、前列腺、精囊、子宫附件、下腹部包块等检查时需要憋尿,需要在检查前2-3小时饮水800-1000毫升左右,适量的充盈膀胱,在有迫切尿意时再行检查。充盈的膀胱可以作为透声窗,使后方的脏器显示更加清晰;充盈的膀胱可以推开肠管,避免肠气干扰。
  有一部分人不适合憋尿,可以做腔内超声检查,例如做子宫附件检查时,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频率比经腹超声探头的频率要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盆腔细微病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的细小病变;肥胖的病人尤其适合经阴道超声检查。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通过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通过不同的弛豫时间得到组织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
  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核磁和CT的区别

核磁和CT的区别:
  核磁和CT的区别主要是二者原理不同。CT的检查原理是X线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核磁共振没有X线辐射,它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对于软组织,如半月板病变,髓内以及病变早期如股骨头坏死比CT有优势,但磁共振扫描速度较慢,心血管成像仍是CT的优势。

什么是低剂量CT

什么是低剂量CT:
  很多人去医院的放射科做检查都会担心辐射问题,尤其是做类似胸部、腹部CT检查。
  CT是目前医疗中最主要的诊断工具之一,而低剂量螺旋CT是为解决CT高辐射的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作为医学检查,降低射线剂量是对病人客观的保护,因此通过技术的发展,把射线的剂量尽可能的降低。在过去普通头部CT,一个人接受的射线量是2个毫西弗,而一个人在自然的环境中一年接受的辐射的剂量,大概是2点4个毫西弗。
  目前低剂量CT通过自动毫安秒技术、自动管电流技术,可以做到1到2个毫西弗,甚至可以降到0点11个毫西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