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灸

2020-07-14

穴位针灸主要可通过选择腧穴和针刺手法,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可以有效改善经络不通和气血运行受阻等病症,同时可以调和阴阳,让身体阴阳转化到平衡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扶正祛邪,并能助阳散寒和培补脾胃。

穴位针灸是目前极为受欢迎的一种中医疗法,不管是在治疗疾病方面,还是用于保健养生,穴位针灸都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人对这一疗法并不是十分了解,根本不清楚进行针灸会起到什么样的益处。那么穴位针灸有什么好处呢?
  1、疏通经络:穴位针灸通过选择腧穴和针刺手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让淤阻的经络变得通畅,并促使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而这也是针灸最直接最基本的好处,可以帮助运行气血,改善存在的经络不通和气血运行受阻等不良病症,对于肢体疼痛、麻木以及肿胀等多种不良反应都可发挥出显着疗效。
  2、调和阴阳:针灸可以帮助调和阴阳,能够让机体从阴阳失衡的不良状态,逐渐向平衡状态发生转化。这也是中医穴位针灸治疗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从中医角度来看,虽然各种疾病较为复杂,但从总体上发病原因均可归纳为阴阳失衡,所以就可以通过经络阴阳属性和经穴配伍完成治疗。
  3、扶正祛邪:穴位针灸可以帮助扶正祛邪,能够有效扶助机体正气,并彻底性驱除病邪,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这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一个过程,而针灸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病症。
  4、助阳散寒:助阳散寒也是穴位针灸的显着疗效之一。如果在冬季出现阳虚证或者风寒侵袭类病症,到了夏季就十分适合通过穴位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也是利用了冬病夏治的原理,可以有效激发人体经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5、培补脾胃:适当进行穴位针灸可以培补脾胃,改善出现的腹胀腹痛以及上腹部饱胀等不良反应,能够达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因此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就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帮助改善。



穴位针灸相关阅读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虚症、寒症以及阴症等病症,它可以治疗针刺、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些疾病。
  艾灸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
  第二是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第三是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以利用艾绒等物燃烧生热、灼烫或熏熨人体穴位为主要形式的一类治疗方法,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为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其二为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其三为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四为安神助眠,帮助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等;其五为扶正祛邪,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冠心病艾灸有用吗

冠心病艾灸有用吗:
  艾灸是防治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建议冠心病患者采用周期保健灸疗,如以九天为一个周期。
  第一天灸中脘和足三里穴;第二天灸下脘、气海、天枢穴;第三天灸关元、曲骨、阴交穴;第四天灸期门、大冲穴;第五天灸心俞、神门穴;第六天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七天灸厥阴俞和少海穴;第八天灸天池和间使穴;第九天灸肾俞和照海穴。每天每个穴位的灸疗时间为25到30分钟,以上穴位循环灸,每天需灸神阙穴25分钟。
  如果出现病症,建议患者立即灸心前区乳周部位,对疼痛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

腰间盘突出艾灸有用吗

腰间盘突出艾灸有用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艾灸治疗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疗效比较显著。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定位或者选穴的方式。
  第一、可以针对某几个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灸,有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委中、后溪这些穴位,可以采取艾条灸也可以使用艾炷灸。
  第二、可以艾灸整个膀胱经,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使用艾炷灸做一些隔物灸,即先在膀胱经上铺一层盐或姜末,然后在上面点燃艾柱。
  第三、可以做督灸,即顺着督脉在脐上方和两侧点燃艾柱,这种情况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等一些腰部疾病都有比较好的缓解治疗的效果。

如何针灸减肥

针灸减肥的具体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要从多个环节进行,一个是辨证施治,即判明肥胖原因,是否为脾气亏虚、痰湿内阻、痰盂立足、肝肾不足等等,或者仅是一般性原因造成的肥胖,比如常见的进食过量,针灸治疗应该分型治疗。此外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肥胖的局部扎上针后,再根据症型加上一些穴位,比如脾气亏虚,需要加气海、足三里、脾腧;痰湿内阻,需要加阴陵泉、丰隆或者加上膻中、下脘,再去化痰祛湿;痰瘀内阻,可以加膈腧、血海穴

相关偏方验方

穴位按摩法

踝关节扭伤。

穴位敷贴饼

中风半身不遂。

穴位敷贴方

热迫膀胱所致的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