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禁忌

2020-07-14

患者在进行针灸的时候,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否合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进行针灸治疗,在针灸的时候需要避免一些重要的部位,同时患有高热等疾病的患者,是不适宜通过针灸来进行治疗的。

针灸如今在社会当中掀起了热潮,很多人都选择通过针灸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和中医相比较,针灸的治疗疗程较长,范围较广,并不能够对应疾病一一对症下药。同时在进行针灸的时候,要了解针灸禁忌,才能够防止对身体伤害。那么针灸禁忌是什么?
  一、针灸的禁忌是什么
  1、禁忌的部位
  患者在进行针灸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能够扎针,必须要扎针在正确的穴位当中,才能够让针灸起到效果。而在进行针灸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每一个穴位都对应着不同的作用,在进行正确的针灸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促进针灸有好的效果。并且在临床的实验当中有表示过,其中有四十九个的穴位是没有针灸的意义的,特别是在头部或者是脑袋附近的重要器官,在进行针灸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安全。
  2、禁忌的病症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通过针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一些患者患有了特殊的疾病,是不能够进行针灸的。例如一些出现了高热或者是出现了大量吐血的患者,是不能够通过针灸来进行治疗的,并且一些患有中风或者是头痛的患者,更是不能够通过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3、其他禁忌
  患者在针灸的时候需要选择身体精力旺盛的时候,一些患者在过于疲惫或者是刚刚吃饱饭以后,都是不适宜进行针灸治疗的,否则将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特别是在喝酒以后,更是不能够进行针灸。而在进行艾灸的时候,部分的患者会对艾草过敏,所以不能够通过艾草来进行灸法,但是可以选择其他中草药。
  二、针灸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针灸以后不要吹风,也不要吃一些湿热的东西。例如牛肉或者是羊肉,这一些湿热的东西在进入到肠胃当中进行消化,那么身体当中很容易会堆积一些邪气,那么针灸就没有效果了。



针灸禁忌相关阅读


针灸适合哪些病

针灸适合哪些病: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很广泛,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均可适用于针灸疗法,但是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灸针对一些疼痛性的疾病、急性病症,包括功能失调性的疾病可以作为首选疗法进行应用。但也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如孕妇禁用合谷穴阴交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皮肤损伤以及患者局部存在肿瘤等情况时,禁止在局部进行针刺。

糖尿病艾灸哪里

糖尿病艾灸哪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糖尿病病人只要能够坚持每天做艾灸,就能达到一定效果。
  糖尿病的常规灸法以十天为一个周期,第一天灸承浆、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关元、曲骨穴以及三阴交穴;第三天艾灸期门穴以及太冲穴;第四天艾灸下脘、天枢以及气海穴;第五天艾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六天艾灸脾俞、阳池双穴;第七天艾灸肝俞、章门等穴;第八天艾灸胃俞、水道双穴;第九天艾灸肾俞、然谷穴;第十天艾灸肺俞、曲池穴
  以上穴位均灸25到30分钟,同时加每日艾灸神阙穴30分钟。

温针灸的功效

温针灸的功效:
  温针灸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是中医针灸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即给病人进行针灸治疗时,在进针以后通过提、插、捻、转的方式,病人获得疗效之后,再给患者加上艾灸。
  加艾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直接把艾绒用手捻的方法附着在针柄上,然后再点燃;
  第二种,可以把艾条截成两厘米长的一段艾条 ,插在针灸针的针柄上,再把艾条点燃。这除了有针刺激的作用,还有一种温热的效应;温热可以通过针传到机体的深层组织,能把患者机体里的寒邪给驱散,这就是温针灸的作用。
  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比较适宜一些虚寒性的疾病。

刺络放血能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吗

带状疱疹后遗痛是指带状疱疹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疼痛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病程迁延过久,湿毒、热毒等外邪拥滞了经络,导致局部的淤血阻滞络脉,引起局部顽固性的疼痛,这种位置固定的刺痛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疼痛的性质非常符合。它的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应用于带状疱疹各个阶段的治疗,在后遗症期应用刺络放血疗法,配合放血后的拔罐,把局部留滞的淤血排出,是这个阶段优选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何针灸减肥

针灸减肥的具体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要从多个环节进行,一个是辨证施治,即判明肥胖原因,是否为脾气亏虚、痰湿内阻、痰盂立足、肝肾不足等等,或者仅是一般性原因造成的肥胖,比如常见的进食过量,针灸治疗应该分型治疗。此外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肥胖的局部扎上针后,再根据症型加上一些穴位,比如脾气亏虚,需要加气海、足三里、脾腧;痰湿内阻,需要加阴陵泉、丰隆或者加上膻中、下脘,再去化痰祛湿;痰瘀内阻,可以加膈腧、血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