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出水泡怎么处理

2020-07-14

拔罐出水泡时可以及时对患处肌肤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碘酒或者酒精,之后需要涂抹龙胆紫溶液,必要时需要将脓液抽出来。同时若出现感染症状,就需要及时口服抗菌消炎药物,还可以采用生大黄等一类中药外敷的疗法治疗。

拔罐是目前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同时也是用于治疗一些病症的中医疗法。而拔罐主要是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等一类功效,有部分人在拔罐之后可能会发现皮肤出现了一些小水泡,那么拔罐出水泡怎么处理会比较好呢?
  一、拔罐出水泡怎么处理
  1.及时消毒
  如果在拔罐之后出现水泡,就需要及时采用消毒的方法帮助处理。患者可以使用常规碘酒以及酒精消毒,并用注射器从水疱边缘刺入,将其中的脓液抽出来。之后再涂抹一些龙胆紫溶液,不过不必进行包扎。
  2.服用药物
  若因为拔罐而长出水泡,且出现了感染症状,就可以配合服用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可以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或者阿莫西林胶囊一类药物,必要时可以使用小剂量抗生素。
  3.中药外敷
  患者可以使用生大黄适量,在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之后外敷在患处皮肤。坚持每日换药一次,经过2-3天即可好转。
  二、如何预防拔罐出现水泡
  1.注意拔罐手法
  在拔罐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手法,千万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走罐,否则容易损伤皮肤二出现水泡。另外,还要注意防止或火罐漏气脱落。
  2.体位须适当
  如果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或者凹凸不平的情况,拔罐时就容易脱落,所以也会出现水泡一类症状。因此在开始拔罐时一定要保持合适的体位,以便防止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情况。
  3.手法应轻缓
  在起罐时手法要轻缓,最好是以一手抵住罐边部位的皮肤,按压一下之后使气漏出,罐子就可以脱下,此时千万不可硬拉或旋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水泡一类不良情况,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拔罐出水泡怎么处理相关阅读


拔罐紫色是不是湿气重

拔罐紫色是不是湿气重:
  拔罐是中医常规的治疗,在临床经常使用。拔完罐以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同颜色的罐印。
  罐印出现紫色不代表湿气重,有湿气的表现往往是罐有水汽,比如罐拔完之后玻璃罐的罐体有很强的水汽熏蒸,甚至有些病人拔完罐之后,局部可能会有一些组织液的渗液。比如湿疹患者,局部拔完罐以后,有少量组织液的渗出,如果组织液渗出比较明显,患者还会表现出治疗效果会更好的主观感受。而紫色的罐印往往提示血瘀或者受寒,寒凝血瘀往往导致罐印是紫色。

拔罐放血可以祛痘吗

在中医治疗中,拔罐放血是治疗青春痘的一个重要方法。青春痘,又称痤疮,它的形成主要与雄激素水平的失衡有关。当雄激素水平增高后,可引起毛囊处油脂分泌旺盛,进而堵塞毛孔,从而在相应部位形成红肿,此即为青春痘。多数情况下,青春痘是一种热象的表现,而拔罐放血的方法可以清热祛火,故而该法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穴位选择上,主要选择穴位有大椎、肺俞,在这些穴位上进行点刺、放血。大椎穴多选择放血,肺俞穴多点刺、此二穴均可清肺热、祛湿火,从而改善皮肤情况得到一些改善,达到治疗青春痘的目的。

拔罐后皮肤颜色说明什么

拔罐后皮肤会留下不同的痕迹或颜色,通过皮肤反应的不同可反映出患者体内邪气的性质,同时亦可帮助诊断疾病。主要可见到:①红色,主要体现是体内有热;②青紫色,主要体现体内有寒气;③无明显改变,拔罐后皮肤颜色改变不是特别明显,只是稍微的有一些发粉或发白,此时说明体内的风邪较重;④此外,临床当中还有很多比较复杂的一种颜色,有的患者是有红色夹杂大片青紫色。此时说明该患者为寒热交集,虚实夹杂,具体病症可为患者体内原有淤血,又新受风热,此时拔罐后就会出现红色夹杂有青紫色。

什么是走罐

走罐是针灸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于皮肤病患者,如黄褐斑、痤疮、湿疹、荨麻疹等。走罐方法是在皮肤上抹上一层润滑剂(如刮痧油),把火罐吸附在皮肤上,进行滑动,这个过程即为走罐。走罐的作用主要是祛除邪气,把体内寒邪、热邪、暑邪、湿邪,通过走罐将其导出。皮肤病往往是体内邪气,再外感邪气,两种邪气,相互争斗,从而皮肤上表现为相应形式的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在治疗上通过走罐,将其体内的邪气拔出,再通过针灸补其正气,一泻一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