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怎么自测

2020-07-14

抑郁症我们并不陌生,受现在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多人都患有或轻或重的抑郁症,只是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很多患有抑郁症的人不自知,。如果患者长时间患有抑郁症,则很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学会抑郁症的自我检测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抑郁症怎么自测?

抑郁症的自我检测主要根据症状判断。从临床表现来看,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以下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弱,兴趣丧失,非常虚弱,不愿意动,不愿意交流,烦躁易怒,这是抑郁症的最主要症状。此外,还会思绪变得换慢,好像机器生锈了,思维能力大大降低了。判断抑郁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抑郁症取决于食欲:患者常有食欲,性欲明显减轻,体重明显减轻,严重失眠,大多数睡眠困难,多梦容易醒来,半夜醒来后不能继续入睡。

2、抑郁症取决于是否烦躁:患者烦躁不安,闷热,潮红和出汗,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异常(如不耐烦,生气)。早晨情绪低落,晚上情绪更严重。
  3、抑郁症取决于思维是否缓慢:表现思维能力下降,各方面能力都有所降低,经常自责,自我评价低,显然学习很好,但对一切都不满意。

4、抑郁症有情绪障碍:患者的心情不好,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失去快乐,整天皱眉,担心;体能下降,经常感到持久疲劳,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严重的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5、抑郁症取决于是否智力低下:患者的心理锻炼受到明显抑制,言语减少,言语低落,行动缓慢。经常独自一人,对家庭无动于衷,无法上班,上学,不做家务。



抑郁症怎么自测相关阅读


抑郁症吃哪些药

抑郁症吃哪些药:
  抑郁症是因为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样的神经递质,所以抑郁症吃的药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这一类药物非常多,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单通道的药物,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又称SSRI药,比如百忧解、赛乐特、喜普妙等等一系列的药物;
  第二,双通道的药物,即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双通道调节的药物,比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等药物;
  第三,三通道药物或者神经递质的调节药物,NASA药,比如米氮平这一类药物。
  以上是传统的、国际的、一线的抗抑郁治疗的药物。

失眠是不是抑郁

失眠是不是抑郁:
  失眠不一定是抑郁,临床上有的病人是独立的失眠,睡不着觉或睡眠质量不好、多梦,但是并没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他没有明确的情绪低落、兴趣低等心境的低落,他可能这方面的症状不存在,所以他不见得是抑郁。但是有的病人临床表现是失眠,如果你再追问其他情绪方面的症状,他可能存在有心境低落、情绪低落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是这样的病人,他的失眠是因为抑郁所造成。
  如果没有情绪方面,他只是单纯的睡眠障碍。一般对于睡眠的病人,要让病人做抑郁的量表测评,比如做抑郁的自评量表,让病人做自我评判。还可以做他评量表,比如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来进行评判,看看这样失眠的病人是不是伴有抑郁,是不是因为抑郁症所造成的失眠。所以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他的失眠的原因是抑郁所造成。

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抑郁分外因和内因。外因可能是有些压力,有些事件让人不能一时半会解决;内因其实跟自己的性格、心理特点有关系。从外因来讲,比如一个人对拆迁不满意,但是申诉无门导致了抑郁,一直吃药勉强能工作,如果拆迁的事情得到解决那么抑郁就会好。这样的病人总想得到最好的结果,不能退而求其次,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十分自我的思维模式,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候,就开始是焦虑,后来抑郁。所以比较看重结果、比较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内心又不自信的人,长而久之就容易抑郁。还有就是思维模式,抑郁病人有一个思维模式:什么事情都先看到不好的一面。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首先看到不好的一面,这是一种模式,特别在意结果尤其是负面的东西。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但是老盯着那些负面的东西,会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再往深层次看,抑郁其实是背后缺爱。小时候大多都是父母照顾,其实心理能量是来自于父母。如果小时候父母陪伴不足、非打即骂,父母很在意结果、对自己的肯定很少,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第一容易抑郁;第二容易焦虑。有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爸爸在掌控,这样的孩子往往活在担心害怕之中,担心得不到爸爸的肯定。而爸爸又不能换位思考来体会孩子那种担心害怕的感觉,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样的孩子可能觉得生无可恋,失去乐趣,没有决定权,也容易抑郁。

轻度抑郁症是否需要治疗?

轻度抑郁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可以先采用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或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来缓解抑郁症状。轻度抑郁症的治疗取决于病人的主观痛苦程度,可以表现为自己的主观体验非常不好、做事精力下降、脾气不受控制等。

容易得焦虑症的人群是哪些?

焦虑症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父母患有焦虑症,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