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需要做什么检查

2020-07-14

动脉硬化需要做什么检查:
  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是很不容易的,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血脂异常、X线、超声及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的狭窄性或扩张性的病变,应该首先考虑本病。但是当本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有器官的明显病变时,如脑梗死、冠心病等,诊断并不十分困难。常见的检查、一般的检查,化验检查有血脂、血糖,因为要口服抗动脉硬化的药物,也可以顺带着检查肝功、肾功,还有检查双下肢是否存在闭塞的时候,可以先做四肢动脉硬化的筛查。
  检查的特点就是费用比较低,如果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做四肢动脉的彩超。在检查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时候,可以进行肾动脉的彩超。颈动脉是否出现斑块狭窄的时候,可以行双侧颈动脉的彩超。检查冠状动脉的时候,常用的检查有胸片、心电图、冠状动脉CT或者进一步金标准,可以做冠脉造影。腹主动脉是否出现大病变的时候,可以紧急的做胸腹主动脉的CTA等。



动脉硬化需要做什么检查相关阅读


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硬化后,动脉会失去弹性,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有可能会引起脑出血,脑萎缩,心绞痛,肾性高血压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想要预防这种疾病的出现,首先需要了解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那么,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动脉硬化
  1.不良的饮食习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经常会吃一些大鱼大肉的食物,或者油炸类的食物,但是这类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经常吃这样的食物也,会让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增高,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动脉硬化。
  2.吸烟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经常吸烟的人,身体会长期受到尼古丁的危害,容易损伤动脉的内壁,形成脂肪斑块,抽烟还会导致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所以长期吸烟的人,出现动脉硬化的几率非常大。
  3.缺少运动
  有些人变得越来越宅,除了工作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宅在家里,很少外出,很少运动,这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中的脂肪、胆固醇堆积,时间长了就容易诱发动脉硬化等。

二、疾病引起动脉硬化
  1.高血压
  现在患有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不能好好的控制血压,血压持续升高,会对动脉内壁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让内膜受到损伤,最终会引起动脉管壁的变硬、增厚等。
  2.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血液在运送脂蛋白的时候,会变性,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中,而出现脂肪斑块,引起动脉硬化。
  3.高脂血症
  经常高油、高脂饮食,运动量比较少的人,很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胆固醇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及时的调节,有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的出现。

三、身体肥胖导致动脉硬化
  身体肥胖的人,要注意及时减肥,因为这样的人心脏负荷会加重,更容易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所以出现动脉硬化的几率也非常大。
  四、压力太大会导致动脉硬化
  现在许多人的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如果不注意调整身心,让自己长时间处在压力太大的状态中,也会导致血压升高,伤害到血管的内壁,导致动脉硬化的出现。

动脉硬化的原因

动脉硬化患者前期是没有任何表现症状的,根据病情的恶化才会慢慢出现缺血。这是因为动脉血管的血液流通部顺畅造成的。后期会导致动脉器官坏死,从而危及生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硬化的原因
  烟酒
  饮酒过度,吸烟过度的动脉患者在临床上是最多的,由此可以看出,烟酒的大量摄入身体对动脉系统是有非常大的损伤的。中年人对烟酒摄入的不节制导致这些年龄的患者更易患有动脉硬化。
  运动少
  社会的发展导致我们的运动越来越少,出门开车,到目的地又久坐,长时间静止的玩手机。人们的日常锻炼越来越少,新陈代谢越来越慢,很多体内毒素排不出体内,长久会造成动脉血管的堵塞影响血液流通造成大动脉和中动脉的动脉硬化。

肥胖
  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血液的粘度增高,流淌缓慢,日积月累的会黏合在动脉级血管的内壁上,导致血液流淌不畅甚至堵塞,患有动脉硬化的机率大大增加。
  慢性病
  临床上的动脉硬化患者,大部分患者都患有长期的慢性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这些三高病人的慢性病并发症有很多,患有这些慢性病的病症患者更应该注重动脉保养。

遗传
  家族遗传是由基因链的染色体决定的,通常动脉硬化者没有任何原因,到一定年龄就会呈现出家族遗传的病史。出现此病就需要更加注重日常运动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很多。了解了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最大程度上的远离动脉硬化这个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颈动脉斑块和动脉硬化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映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想知道下肢动脉硬化。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不仅造成管腔的狭窄,而且会破裂、出血、脱落,和梗塞血管。这些斑块又称易损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不稳定斑块或软斑块。

损性斑块的病理特征是,大的脂核、纤维帽变薄、破裂、有溃疡形成、大量巨噬细胞聚集、斑块内出血以及钙的沉积。不稳定性硬化斑块可出血、脂核形成与动脉狭窄。

造成颈动脉斑块的原因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健康生活方式

多吃谷物和豆类食品,尽或许减少含脂肪多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的摄入,每天食盐量应小于5克,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目前主张每天食盐量应小于2.3克; 戒烟、控制饮酒,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0-30克酒精含量,女性不应超过10-15克酒精含量; 通过减少饮食的热量和增加体育运动减轻或控制体重。

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和轻松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

药物治疗

根据个人具体处境可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亦可使用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目前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有他汀类降脂药物

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阿斯匹林75mg/日,下肢动脉硬化。或拜阿斯匹林100mg/日;

2、服用活血化瘀活中药:如心脑康、维脑路通、步长脑心通等口服;

3、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

目前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有: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以及普罗补考和叶酸等。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或减小斑块,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安全。

手术治疗:

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有时需要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置下手术。但因有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所以要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

定期复查:

观察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并及时咨询神经内科医师,调整药物,颈动脉硬化。以控制病情发展。

检查手段

一、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提供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厚度、特征和位置的信息。软斑块为弱回声或等回声,而纤维化和钙化斑块为强回声称硬斑块。钙化的斑块后边有声影,出血斑块呈不均匀回声,斑块表面不规则提示溃疡形成。相比看治疗动脉硬化。最近推出的三维超声技术甚至可以显示动脉硬化斑块表面溃疡及其变化处境。

二、CT血管造影(CTA)

CT的三维采集和三维显示成为现实。下肢动脉硬化。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重建(SSD),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增加了对血管病变研究手段。治疗动脉硬化。重建的CT三维立体血管图像可以旋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来观测,避免了结构重叠。既可以单独显示血管结构,也可加上骨结构标志(Bone Landmark)显示,还能做血管仿真内窥镜检查,从血管内观察钙化斑块形态。同一次检查获得的常规的薄层轴位图像还做斑块大小,密度测量。颈动脉。CTA有较好的信躁比(SNR)和对比信躁比(CNR),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A。对于评估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的处境和预测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三、磁共振成像(MRA 和 MRI)

近年来, 对颈动脉动脉硬化斑块的技术磁共振研究采用高场强(1.5T以上),高分辨率扫描,体素大小为0.25×0.25×1mm.或200micron x 200micronx200micron。对于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和成份提供更多信息,如脂核、纤维帽和厚度、纤维帽内的炎症。并且可显示斑块内出血和血栓形成。常用脉冲序列包括黑血技术(Black-Blood Angiogram)和白血技术(White- Blood Angiogram)。黑血技术是指抑制血流信号的技术,脑动脉硬化症状。不受血流状态,如涡流、滞流的影响,它包括在自旋回波序列中加预饱和射频带和双反转回波(DIR)序列。黑血技术的优势在于显示斑块的形态及其组成成分,如脂质、出血及纤维组织。白血技术增强了血流的信号强度,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提高了血流与周围血管壁的信号强度的对比,是一些以梯度回波(GRE)为基础成像的MR血管成像序列,如GRE和梯度破坏回波(spoiled GRE)。白血技术比自旋回波技术的重复时间和回波时间短、成像快,可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3D图像,可较好地分辨内膜钙化、纤维帽及斑块内出血。可以显示易损性斑块的完整的纤维帽(较厚或较薄),如果纤维帽破裂,其信号逐渐由低变高;坏死的核心是无细胞的富脂质区或有出血,在T1加权像上为高信号,在3D TOF图像为中等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则信号强度变化较大。颈动脉斑块。TIA和中风与MRI所显示的斑块表面不规则性(irregularities)有相关性,磁共振成像(MRA 和 MRI)能预报中风。

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

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迂曲和变硬。

动脉硬化的治疗

1.扩张血管。

2.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时期有哪些表现

根据病程的发展和严重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四期。第一期,即发病前期,病人症状轻微,称为轻微主诉期。病人仅感觉腿凉、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腿乏。

第二期,是发病早期,病人行走一定距离后,由于腿上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供血不足,出现小腿无力、肌肉出现缺血性疼痛、酸胀,需要休息片刻,停止行走后,血供渐恢复,继续行走后,还会出现同样的情形,医学上称为缺血性间歇性跛行。此期也称间歇性跛行期。

第三期即疾病中期,由于腿上的动脉供血严重不足,病人可表现为腿重度发凉、麻木,同时即使不行走时足趾也有持续性疼痛,夜间尤重,称为静息痛。此期也称静息痛期,病人由于极度疼痛而难以入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缺血性疼痛包括缺血性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两种情形。

病人往往用热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导致缺血加重或烫伤。第四期即后期,因下肢严重缺血导致小腿溃疡或脚趾发黑坏死,面临截肢。此期,医学上称坏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