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手术后化疗吗

2020-07-14

胶质瘤手术后化疗吗:
  胶质瘤手术之后是否要化疗,取决于患者的胶质瘤的病理分析,包括这个常规的病理分析,和分子病理分析等。总体来说呢,绝大多数胶质瘤,在手术切除之后是需要化疗的,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胶质瘤,是属于侵袭性生长的恶性肿瘤,或者偏恶性肿瘤。总体来说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大概占我们平时所见到,胶质瘤的一半以上,所以大部分胶质瘤在手术之后,是需要进行放化疗的。
  只有大概10%左右的胶质瘤,属于一级的胶质瘤,也就是边界相对清晰,通过手术方式可以全切,全切之后并不需要,接受放疗和化疗的胶质瘤,这类胶质瘤主要见于青少年。因为它主要见于小脑部位,这是属于比较特殊类型的胶质瘤,总体来说胶质瘤二级、三级和四级的情况,在手术切除之后,都是需要考虑进行放疗和化疗的,以降低胶质瘤的复发率,延缓肿瘤的复发。



胶质瘤手术后化疗吗相关阅读


不论金钱和权力都改变不了恶性胶质瘤的预后

恶性胶质瘤:无论金钱还是权势都保护不了你。

生了脑瘤是个坏消息。尽管部分脑瘤生长缓慢并且不会转移,但是大部分恶性胶质瘤却具有残酷的攻击性。有这样几种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它们的鉴别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年龄,肿瘤类型和一般健康状况都能影响胶质瘤的预后。

脑瘤能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生长一段时间。许多肿瘤,只有在病人出现头痛,癫痫发作或者性格改变的情况下才会被发现。

胶质瘤的初始治疗手段是手术。但是这并不如听起来那么简单。有证据表明,手术切的越彻底,则病人的生存期就会越长,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谈论的是脑组织。手术医生越激进,则脑组织受伤的风险就越大。恶性胶质瘤的手术切除经常是在寻找全切和功能保留之间的一个微妙的平衡。有时候,医生可以让病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为的是评价重要功能区的瘤组织拿掉后,是否对病人的功能(例如言语)产生影响。不幸的是,恶性胶质瘤边界不清,因而不能被全切。尽管手术似乎很成功,但是它们终究会复发。

术后放疗已经被发现可以延长生存期。复发倾向于在原来肿瘤部位周围2cm以内。因而,没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全脑放疗。CT检查已经能帮助放射肿瘤专家完成对病变的定位,从而避开对正常脑组织的伤害。

尽管给了手术和放疗,恶性胶质瘤还是会复发的。尽管目前还没有一种魔术弹能够攻克胶质瘤,但是化疗的给予被发现可以提高生存期。除了标准的化疗方案意外,有的医生偏向于使用卡氮芥糯米纸胶囊剂。

这种制剂是将化疗药物埋植在可以吸收的基质中,后者被贴附在肿瘤残腔表面。这种办法使得化疗药物能就近连续释放。这种胶囊制剂的确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但同时也会伴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脑肿胀等。

尽管在对付胶质瘤方面,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大部分病人还是会复发。对恶性胶质瘤的理想治疗仍然只是个神话。研究仍然在继续,去探索能将胶质瘤控制住的魔术弹。

怎么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瘤,且通常迅速导致患者死亡。当前对新诊断的恶性胶质瘤的标准治疗为手术切除,然后进行辅助放疗。

一项大型国际性研究,由欧洲肿瘤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等与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临床试验组的专家合作完成,共纳入了85家医疗中心573例新诊断、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中位年龄56岁),84%的患者接受了肿瘤减积手术。

该等患者随机接受了单纯放疗(分次局部照射)每天2Gy、每周5天、连续6周,总剂量为60Gy;或放疗加持续每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治疗(75mg/m2/天),每周7天(从放疗的第1天至最后1天计),然后为6个周期的temozolomide辅助化疗(150~200mg/m2),28天为1个周期(每周期中连续5天)。主要终点为总生存率。

结果显示,经中位数为28个月的随访后,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在2年时,接受单纯放疗的患者生存率只有10.4%,相比之下,接受放疗联合temozolomide化疗的生存率有26.5%。

结论:这项新的国际协作研究显示,在放疗基础上加用新型化疗药temozolomide可提高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为该疾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标准。

高压氧仓——恶性胶质瘤的坟墓

传统的病理生理知识推理会使绝大部分医生认为,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进展。然而,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缺氧或者乏氧代谢才真正能导致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

21世纪是循证医学的世纪,对胶质瘤做任何治疗都应该遵循“有理、有据、有节;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治疗原则,这样才能真正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做到人瘤共存的21世纪抗肿瘤革命的初级阶段。

高压氧定义

病人完全关在压力舱中,在大于1。4个大气压下呼吸100%氧气的一种内科治疗。高压氧(HBO)疗法使用纯氧加压单人舱或压缩空气加压的多人舱,病人通过面罩,头部氧帐或气管插管吸入纯氧。

 放射性软组织坏死

软组织受局部放射线照射后6~18个月内,照射区的血管开始逐渐硬化,限制了血液供应,不利于损伤,感染或手术后的组织愈合。当白细胞由于组织氧分压降至<30mmHg而丧失杀菌能力时,伤口就会扩大。放射性坏死最常见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但在其他肿瘤(例如在腹部或盆腔)照光后也可发生。子宫颈和前列腺肿瘤照光后可出现阴道坏死和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等并发症。

在出现HBO治疗以前,外科手术是过去唯一的治疗方法。清除照射区的组织和用带血液供应的软组织移植片来封闭缺损处常会获得成功,但也可能因为有重要结构(如颈动脉)而不能进行。在没有需要立即切除的复发性肿瘤的情况下,外科手术可以等到经HBO适当预处理产生必要的肉芽组织来支持移植物时再进行。

对软组织和骨的放射性坏死进行HBO治疗时,要用2.4绝对大气压,每天治疗90分钟,一周5天。治疗18~30次后,随着照射区组织的新生血管组织的出现,组织氧分压将升高到正常的80%(病人呼吸空气时测)。那时可以进行肌皮瓣移植甚至骨移植。假如没有明显的溃疡,但是要做手术的区域有≥50Gy,在做手术前要进行20次HBO治疗。假如有明显的溃疡,治疗次数要30次。另加的10次通常在手术后做。

有人报告,用HBO作预治疗,口腔-皮肤瘘管会自发愈合,当氧分压上升到足够水平时,感染可被控制。恰当地进行HBO治疗后,愈合的放射性伤口趋于稳定,不会出现长期恶性现象。HBO不会刺激任何残余肿瘤的生长。

脑干胶质瘤放化疗及预后

1、放疗

放射治疗是脑干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提高存活时间,并能稳定或者逆转75-90%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包括54~60Gy的局部放疗,单次剂量为1.8~2.0Gy。这种方案能达到9~13个月的平均生存期。

放疗之后出现的长期副反应包括:生长停滞和其它内分泌疾病,认知和听力损害,血管狭窄导致的梗塞,以及继发恶性病变的可能。如果有可能,放疗应当被限定给那些年长的儿童以及成人。

尽管有单个的报道认为超分割放疗总剂量达78Gy可以延长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是报道的大量的合作临床试验却没有揭示出此种手段的治疗优点。当给予最高的剂量后,有62%病人的病人有类固醇依赖,45%的病人有瘤中心的坏死。

文献上共有39例脑干胶质瘤病人接受过伽玛刀治疗。对12例脑干低度恶性脑干胶质瘤病人进行了伽玛刀治疗,有11例病人肿瘤的生长得到了控制(6例病人消失或者变小,5例没有变化,1例病人肿瘤进展)。同样报道了7例病人中的6例在伽玛刀治疗之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20例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病人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平均随访78.0个月。4例病人肿瘤消失,12例缩小。另有4例肿瘤进展病人死亡。作者认为伽玛刀可以作为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病人的主要或者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2、化疗

截至目前,很少有临床试验来对脑干局灶性胶质瘤的化疗进行评价。客观的讲,化疗并没有抵消其他方法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对于化疗中或之后进展的肿瘤给以放疗同样会起到控制肿瘤的作用。资料认为在放疗之后给以加强化疗相比于单纯的化疗,可以显著增加桥脑胶质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环磷酰胺比依托泊甙和卡铂联合的化疗方案更有效。

替莫唑胺是针对成人胶质瘤最有活性的化疗制剂,对33例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病人放疗之后进行连续6个疗程的替莫唑胺治疗,结果发现替莫唑胺的给予并没有改变此类肿瘤病人可怜的预后。由于其他复发儿童脑胶质瘤也被发现对替莫唑胺有抵制(反应率只有12%),因而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可能是儿童胶质瘤的一个共性,而不是单一的脑干胶质瘤对替莫唑胺反应差。

3、预后

从部位来讲,位于中脑的病变(7-8%),预后通常良好,而那些位于延髓的病变(10-15%),则预后相对较好,位于桥脑的病变(80%)则预后最差。

对脑干胶质瘤而言,症状持续时间是个很重要的预后因素。诊断前已经症状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病人的预后要好于那些小于6个月的病人。桥脑肿瘤预后恶劣,因为大部分都是弥漫性肿瘤。大部分儿童在18个月之内死亡。尽管可以给放疗,但是一年的生存率仍旧很低,大约35–46% ,3年生存率为11–17%。少部分桥脑局灶性肿瘤因为边界局限和可切除性而预后较好。

总结

尽管局灶性脑干肿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来获得良好的预后,但是弥漫性脑干胶质瘤仍然是最常见的预后最差的肿瘤 。

对于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病人,放疗和/或化疗是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系统性使用的化疗药物很少能达到这些肿瘤。这些肿瘤对放疗有短暂的效果;然而缓解期是短暂的,诊断后平均9个月后即可见明显的临床进展。另外,还会出现延迟的和放疗有关的毒性反应,后者包括:脑干的放射性的坏死和放疗诱发的枕叶损伤和下丘脑轴的损伤。

脑干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类固醇(如地塞米松)的给予是高度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一个初始治疗手段。瘤周水肿引起了主要的症状,在激素治疗后,病人的症状会迅速改善。

目前治疗上较大的进步就是认定了脑干胶质瘤是一类生物学上别具一格的亚群。在这个特殊群体中,一个极端就是桥脑弥漫性胶质瘤,高度侵袭性,不能手术;另一个极端则是顶盖胶质瘤,自然史很长,适合于仅行分流手术和继续观察。

对于那些有典型的MRI特点的弥漫性脑干胶质瘤,治疗可以在不经过活检就可以直接开始。当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怀疑脑炎或者脱髓鞘疾病时,则采取立体定向针刺活检。

1、立体定向活检

适合的情况包括:年轻儿童,有多年的慢性进行性的笨拙和面部不对称,可能会存在脑干的神经节神经胶质瘤,或者急性进展的面肌无力,共济失调,发热和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等提示局灶性脑干脑炎的可能。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肿瘤负担和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脑干内神经结构密集,所以外科致残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因而,尽管可以达到根治性的切除,但是过度切除所带来的并发症需要充分仔细考虑。

 2.1桥脑局灶性肿瘤

只占9%的桥脑肿瘤。 背侧桥脑的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枕下入路来切除;腹侧肿瘤侵及CPA的则通过乙状窦后入路;内生性的桥脑肿瘤,神经生理检测有助于安全的切除肿瘤;骨瓣复位有助于保护外科解剖的区域和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也有利于可能的再次手术治疗。对于小脑半球的牵拉应该尽可能的轻微,以免出现假性的球麻痹症状和小脑性缄默。

2.2背侧外生性肿瘤

安全的切除外生性的肿瘤通常需要超声吸引或者其它术中导航的辅助;尽管不全切除有导致脑积水进展的危险,但是宁愿处理脑积水来避免激进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颅神经功能缺损。尽管如此,大部分病儿能长时间存活。在两个独立的病例资料中,分别有12/16,7/10的病人在经过单独的外科手术之后,平均无症状时间各自为113和26个月,复发后的肿瘤继而行再次手术,放疗或者两者同时使用后,病变仍能得到控制。因此,常规的术后放疗不被推荐。

2.3中脑肿瘤

极具挑战性,直视下对中脑肿瘤的切除能导致体温控制和睡眠周期的紊乱。 此类病人,高温应当怀疑感染的可能,低温则可能是体温控制紊乱的结果。对于中脑腹内侧的病变,可以通过标准的翼点入路来进行切除。对于腹外侧的病变,则可以通过颞下入路,牵拉颞叶来达到切除。由于中脑病变生长缓慢,有些作者不建议任何的开放性治疗。

2.4囊性结节性脑干肿瘤

可见于脑干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中脑,这些肿瘤组织学上和青年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等同。可能的情况下,手术切除瘤壁结节通常可以治愈。对于那些肿瘤主体局限于中脑腹侧的病人,手术的作用只能仅限于诊断活检,治疗上只能采取放疗或者化疗。长程的生存期通常会超过5~10年,保守治疗通常是可行的。理想的目标是全部切除,但是在保留完整功能的情况下近全切除也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在切除毗邻重要结构的肿瘤的时候,神经生理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2.5顶盖胶质瘤

因为同时存在导水管阻塞,症状性脑积水通常是病人就诊的首要原因;初级处理即是行脑脊液腹腔分流手术,或者更好的方案是进行三脑室造瘘术;后者避免了异物植入术,并可以在当日完成。因为这类肿瘤的自然史较长,甚至是现代的外科技术也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致残,所以无症状的,低度恶性顶盖胶质瘤通常选择继续观察;当病变进展或者有症状的病人,手术治疗应当考虑,尽管手术有可能因为此处有重要结构而受到限制。

2.6颈延髓肿瘤

手术治疗是首选,有75%的病人可以获得全切,此类病变长期存活的可能性很大,常规的术后化疗或者放疗不需要。切除大于50%的内生性肿瘤已经被证明可以降低肿瘤进展和增加长期的生存期;然而,激进的切除同样导致了后组颅神经损伤的风险,如气管切开,胃造口术,声音改变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和肺炎。

接近30%的肿瘤切除术后可能会进展,因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对于可以切除的肿瘤,可以进行第二次手术;其他病人,则只能进行采取放疗(成人)或者化疗(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