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胶质瘤

2020-07-14

什么是胶质瘤:
  胶质瘤是颅内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的恶性肿瘤。之所以说胶质瘤是恶性肿瘤,是因为大部分胶质瘤是以一种侵袭性生长的方式,可以从胶质瘤的这种瘤块本身,向正常脑组织内浸润,所以90%以上的胶质瘤都很难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全切。而未能全切的胶质瘤,在将来的随访过程中都会有复发,其中一部分胶质瘤,在复发的时候还会发生恶性程度的升级,也就是说二级的胶质瘤,在复发的时候可能会演变为三级,而三级的胶质瘤,可能会演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四级胶质瘤。总体来说胶质瘤属于颅内的恶性肿瘤,其中只有10%左右的胶质瘤是属于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全切不容易复发的胶质瘤。这种胶质瘤我们把它叫做偏良性的或者良性的肿瘤。
  对于胶质瘤这种病变,应该以神经外科的手术切除为主,当然由于它呈浸润性生长,在手术切除之后仍然容易复发,所以有不少的胶质瘤。在手术切除之后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在胶质瘤再次复发的时候,仍然可以考虑二次手术来切除病变,此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化疗。但是放疗一般不太建议采取,因为人的脑部的放射剂量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复发的胶质瘤一般考虑再次手术放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什么是胶质瘤相关阅读


胶质肉瘤是什么病

胶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占所有恶性胶质瘤的4%。

和胶质肉瘤有关的数据很缺乏,大部分来都自小的回顾性病例研究。

胶质肉瘤细胞同时具有间质和胶质的分化。有人认为胶质肉瘤来源于两个独立的克隆,其一为胶质起源,其二为间质起源。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证据发现,胶质肉瘤的两个群组细胞之间具有相似的遗传学档案,例如TP53突变、PTEN突变、p16inka缺失、CDK4扩增和MDM2扩增。这些发现均提示胶质肉瘤可能还是单克隆起源。

另外,胶质母细胞瘤和胶质肉瘤的分子特征也不相同。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IDH1突变预示着好的结局,存在MGMT甲基化也和良好的治疗反应相关。而IDH1突变和MGMT甲基化在胶质肉瘤中几乎无法见到。这样的特征可能解释了和胶质母细胞瘤相比,胶质肉瘤预后更糟糕的原因。

胶质肉瘤具有两种亚型,其一为边界清楚的、实质性的、脑膜瘤样的、位置表浅的(常位于颞叶),以肉瘤为主要成分的 。另一种为坏死的、深在的、富含血管性的、浸润性的、像胶质母细胞瘤样的。前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好于后者(16个月与9.6个月)。

在临床上,胶质肉瘤常常像胶质母细胞瘤一样进行治疗,例如手术之后给以放化疗。然而,支持这一措施的实际证据有限。

有75例胶质肉瘤得到了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60岁。其中男性占71%,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

平均总的生存期为13个月。平均无进展期为7个月,活过两年的占12%,两年无进展的占2%。在分析的时候82%(61例)的患者已经死亡。3例死于败血症,其余全部死于脑瘤进展。

6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7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58例患者接受了化疗。

手术之后接受了放化疗的共58例,单纯放疗的15例,单纯化疗的1例。直接给放化疗的4例,1例患者只接受了化疗,另1例患者只接受了最好的支持治疗。

42例患者肉眼全切,部分切除24例,活检9例,共75例,可见均经过了手术确诊。

72例患者接受过放疗,平均剂量为60Gy(40~66Gy),每次平均为2Gy(1.8~3Gy)。49例患者接受了共30次的总量为60Gy的放疗。手术到放疗的平均时间为6.2周(1~27周),所有患者接受的都是3D放疗。

48例患者接受了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有10例患者接受了其它化疗方案包括顺铂、福莫司汀或长春新碱。4例患者只接受了辅助化疗(BCNU或替莫唑胺)。12例患者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化疗。

总结

手术之后放疗(至少给予54Gy)是胶质肉瘤的主要关键治疗方案。放化疗以及辅助化疗,和单纯放疗相比,并没有改善总的生存期。大剂量的放疗和挽救式的治疗看起来增加了胶质肉瘤总的生存期。

柳氮磺吡啶联合丙戊酸遏制胶质瘤生长

柳氮磺吡啶联合丙戊酸通过细胞内氧化反应失衡而促进了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死亡

胶质母细胞瘤(GBM) 是最常见 和 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迄今为止,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

人类已经证明,老的药物,例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AS)和丙戊酸已经表现出胶质瘤细胞系内的抗肿瘤活性。

柳氮磺吡啶被发现和细胞内下降的谷胱甘肽水平相关,这种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了谷氨酸盐/胱氨酸交换,导致了一种抗氧化剂的脱保护所致。近年来,丙戊酸已经被确定为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T)抑制剂,具备着 激活 肿瘤抑制基因 的能力。一直以来,这两种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当中。

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均具备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肿瘤细胞活性(cell viability)的能力;在联合使用后这种能力到了加强。联合治疗同样还增加了细胞死亡,抑制了胶质母细胞增值,同时对培养的人和鼠的星形胶质细胞没有危害。

同时,研究者还观察到了在所有受检测的胶质母细胞系中 谷氨酸盐/胱氨酸交换系统中催化亚基的高的蛋白表达,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阻止了它的活性,降低了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是柳氮磺吡啶,而不是丙戊酸,减少了14C的抗坏血酸盐的摄取。

总之,研究结果发现,柳氮磺吡啶和丙戊酸联合使用,促使了胶质母细胞大量的死亡,这种效果可能和 细胞内氧化反应失衡相关联,从而使得这种联合使用显示出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美好的前景。

科学家一直都没有闲着,一直试图寻找剿杀胶质瘤的方法。本文作者发现两个老药联合使用的抗胶质瘤效果,但都是体外实验。现实当中,柳氮磺吡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口服后很少吸收,在肠壁中分解起治疗作用,具有抗炎和抗菌的双重作用。所以柳氮磺吡啶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纵然要用,可能需要配成针剂,直接做脑室内使用。

现实依然很残酷,在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的前提下,复发的患者就只有去参加临床试验这一条路了。

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高级别胶质瘤:对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强烈推荐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口服替莫唑胺 75 mg/m2,疗程42 天。放疗结束后4周,替莫唑胺治疗,150 mg/m2,连续用药5 天,28 天为1个疗程,若患者耐受良好,则在以后化疗中剂量增至200 mg/m2,化疗6个疗程(I级证据)。

根据实际情况,亦可使用尼莫西汀(ACNU)或其他烷化剂卡莫司汀、洛莫斯汀联合VM-26方案(I级证据)。

对于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患者,推荐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亚硝脲类如ACNU或PCV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检测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异柠檬酸脱氢酶1/2突变以及有无1p和19q的缺失(Ⅱ级证据)。

低级别胶质瘤

对全切患者,无高危因素者可以观察;有高危因素者建议放疗和化疗。

有残留患者推荐放疗和化疗。

推荐替莫唑胺作为低级别胶质瘤辅助治疗的首选化疗药物。

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检测1p和19q缺失,若同时缺失者可先行化疗(Ⅱ级证据)。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者比野生型预后好(I级证据)。

儿童胶质瘤

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推荐术后化疗,尤其是不能放疗的婴幼儿;主要方案有长春新碱+卡铂、6-硫鸟嘌呤+丙卡巴肼十洛莫司汀+长春新碱(TPCV方案)、低剂量顺铂+依托泊苷和替莫唑胺。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患儿推荐pCV方案化疗(prednisone泼尼松、lomustine-CCNU和vincristine长春新碱)。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在儿童胶质瘤化疗前检测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

室管膜瘤及问变性室管膜瘤

对成人初发室管膜瘤患者的化疗有争论,缺乏循证医学研究。对复发者建议化疗。对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在手术及放射治疗后,可以进行化疗。化疗主要方案包括:以铂类为主联合化疗以及依托泊苷、亚硝脲类化疗。

髓母细胞瘤

对于一般风险儿童,推荐术后及放疗后进行化疗(但不能替代放疗),长春新碱+顺铂+CCNU或长春新碱+顺铂+环磷酰胺或长春新碱+VPl6+卡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对于评估为高风险儿童推荐手术及放疗后化疗,可选择的化疗方案:长春新碱+顺铂+CCNU联合化疗。

包含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瘤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大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的神经上皮肿瘤的5%左右。少突胶质瘤和间变少突胶质瘤加在一起只占胶质母细胞瘤的1/10,后者则是成人原发性脑瘤中的最常见者。在美利坚,每年大约有1000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获得诊断。

少突胶质瘤 和 间变少突胶质瘤 是遗传学上定义的、弥漫侵润性的、分子学上包含异柠檬酸脱氢酶1或2( IDH1 / IDH2 )突变的 以及 1p和19q联合缺失的胶质瘤。

大部分少突胶质瘤在25~45岁时发病,和WHO Ⅱ级的肿瘤相比,WHO Ⅲ级肿瘤诊断时的平均年龄要长5~10岁。少突胶质瘤 偶见于 青少年 以及 大于65岁以上的患者。

少突胶质瘤是缓慢生长的,侵润性肿瘤,很有可能在许多年里处于 临床静默状态。最常见的症状是癫痫发作。诊断时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并不常见。

大部分低级别少突胶质瘤具有在MRI T2上高信号 或 混杂信号,T1上低信号的表现。对比增强的结果是多样的,且不一定指示为高级别(间变)病理。

诊断需要足够多的肿瘤组织,包括IDH突变和1p/19q 共缺失检测。诊断所需要的标本可来自立体定向活检 或 肿瘤全部切除 而获得。

尽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呈现出持续时间很长的临床经过,但患者的结局几乎都是致命的。基于人群总体的研究认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瘤的平均生存年龄为10~15年,而间变少突胶质瘤的平均生存期5~9年。

和其它弥漫性胶质瘤相比,IDH突变型、1p/19q 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瘤对化疗高度敏感。化疗敏感性机制很有可能是由于代谢诱导的后生变化(epigenetic changes),包括CpG 岛的高度甲基化表型以及MGMT 启动子甲基化。

脑干胶质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干胶质瘤可以简单地的被分为两大类:弥漫性脑干胶质瘤(最常见于桥脑)和局灶性脑干胶质瘤(大多位于中脑和延髓)。利用头颅影像检查所得的脑干肿瘤的四分法:第一类为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第二类为局灶性胶质瘤,表现为局灶性、固有的肿瘤,可为囊性或者实质性;第三类为外生性肿瘤,来源于四脑室的室管膜下的胶质组织,多数向背侧和外侧生长; 第四类为颈延髓胶质瘤。

弥漫性胶质瘤在CT上表现为低到等密度改变,不同程度上的增强,罕见有钙化发生;MRI上典型的特点为桥脑或者腹侧延髓的弥漫侵润性的增大,边界模糊,无增强,囊性变和钙化罕见。局灶性脑干胶质瘤在MRI上表现为囊性的,边界清楚的,无侵袭和周围水肿的,大小在2cm以内的肿块;通常在T1像上为等或低信号,T2像上为高信号,并有一致增强;中脑的局灶性肿瘤可以有钙化,但很少有增强。

颈延髓病变的特点类似于其它低度恶性胶质瘤,T2高信号,T1低信号,通常可见囊性区域,位于背侧外生性的部分中;背侧外生性肿瘤起源于四脑室底,在MRI上通常为T2高信号,T1低信号,边界清楚的且有增强的病变。

肿瘤位置和生长方式决定了临床表现。不能忽视临床经过隐匿的病变。例如,经常呕吐的病人,最终可能仅仅表现为发育迟缓;学龄儿童因为脑积水导致的视力改变而使得学习成绩下降;同时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可能不被病人和家长发现。轻微误吸而致的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由于脑干病变所导致的吞咽障碍所引起。

局灶性脑干胶质瘤在诊断的时候,大部分病人有很长时间的轻微的症状和体征,有的时间竟长达14年。大部分病人可能会产生颈部发硬或者不适。更有甚者,病人表现为斜颈。和其他脑干肿瘤不同,顶盖胶质瘤的病人中90%以上都有脑积水。

诊断与鉴别

颅神经麻痹、诊断前的症状少于6个月以及MRI上强化的缺乏都支持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诊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缺乏颅神经麻痹以及MRI上强化灶的出现都支持一个非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诊断。

血管畸形,脑炎,罕见的寄生虫囊肿,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以及成人神经纤维瘤病中的错构瘤都是最常见的脑干非肿瘤性疾病;罕见的来自颅外癌肿的转移性肿瘤也可见于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