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的用药注意事项

2020-07-14

慢性肠胃炎的用药注意事项:
  慢性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慢性炎症,它的名称也不确切,有的人称之为慢性肠胃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嗳气、呕吐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等。因其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慢性肠炎以及慢性胃炎。在治疗上可以用保护肠道黏膜的药物,加以调理肠道菌群的药物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整肠生、金双歧、培菲康等调理肠道菌群的药,同时有保护肠道黏膜的药物比如说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等等。
  这几种药物配合多半可以用来治疗慢性肠炎。在饮食上这一类疾病要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的食物,要戒酒,注意腹部的保暖。而对于慢性胃炎来说,在治疗上也是对症治疗,比如说有反酸、烧心,就要适当的应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比如说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还有就是氢受体拮抗剂包括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如果有腹胀,就加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比如说莫沙必利、吗丁啉等等。



慢性肠胃炎的用药注意事项相关阅读


太田胃散可以长期吃吗

说到太田胃散这种药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胃肠药,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肠胃不适、积食、胃灼热、胃酸过多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药物,都有一定的服用剂量和时间,那么,太田胃散可以长期吃吗?

太田胃散主治酒食过量,肠胃积滞、胃灼热,胃酸过多,胃气,胃呆等疾病,成人一次1.3克(一匙),一日三次食后或食间服用。由于该药物有制氧成分,所以不能长期慢性服用,只适宜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服用。

太田胃散的成分

每1.3克含有成份:桂皮92mg,茴香24mg,豆蔻20mg,丁香12mg,陈皮22mg,龙胆15mg,洋古15mg,碳酸氢钠625mg,沈殿碳酸钙133mg,碳酸镁26mg,硅酸铝273.4mg,生物淀粉酶40mg,薄荷脑。成人一次1.3克(一匙),一日三次食后或食间服用。

在日本,太田胃散基本上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肠胃药,只要胃有点不舒服,吃得过多或饮酒过度,胃痛胃胀的时候,服用太田胃散,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胃胀、返流、烧心和下垂感。如果家里有人消化功能不太强大,或者经常积食,可以考虑买几盒加入家庭药箱。

太田胃散是采用独特工艺制作的粉末状药物,能够锁住其中的有效成分,生药的芳香和薄荷的清凉,给人清爽的服用感。4种抗酸剂有效应对胸闷、胃痛、胃部不适症状,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发应,可靠又安全。

太田胃散有什么功效

太田胃散适用于胃部不适,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酸过多,胃涨,宿醉等症状。饮宴前后,食太田胃散,可立即形成保护,避胃壁直接遭受酒精渗透刺激损害。饮饱食醉,服后即能解酒消滞,令你恢复食欲,再战江湖!

头孢曲松副作用

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氟劳地枸橼酸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属和沙雷菌属的MIC90介于0。12~0。25mg/L之间。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该药的敏感性差。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亦有良好作用。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副作用
  可有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2。77%),头痛或头晕(0。27%),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结肠炎、黄疸、胀气、味觉障碍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3。45%)。实验室检查异常约19%,其中血液学检查异常占14%,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和白细胞减少。
  肝肾功能异常者为5%和1。4%。其他罕见副作用,头痛或眩晕,症状性头孢曲松钙盐之胆囊沉淀,肝脏转氨酶增高,少尿,血肌酐增加,生殖道霉菌病,发热,寒战,以及过敏性或过敏样反应。因滥用抗生素药物头孢曲松钠可导致儿童泌尿系统结石,近期又有专家研究发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头孢曲松钠可导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药典、教科书及药品说明均未提及这一严重并发症,医生普遍对其缺乏认识,会导致误诊和误治。

餐后发作性腹痛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即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病变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发病原因:
  1、动脉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动脉的附壁血栓和粥样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甚至使之闭塞。在血管逐渐闭塞的同时,附近血管的侧支循环也随之建立起来,如动脉瘤、动脉狭窄、大动脉炎。
  2、静脉闭塞性疾病:静脉内血栓形成常继发于腹腔内感染、血液病、外伤、胰腺炎、腹腔内大手术、结缔组织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等。
  3、低灌注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血压突然下降、药物或某些内分泌引起肠道小血管收缩。
  4、小血管炎性疾病:如Wegener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皮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结节性多动脉炎及过敏性紫癜等亦可累及中小动脉而致管腔狭窄、闭塞。
  5、其他:肠腔内压增高如肿瘤性梗阻、顽固性便秘等。腹部外伤和放射性病等。
  发病往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多同时受累。

餐后发作性腹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肠系膜上动脉有10余条分支供应小肠,而回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分别供应同名肠管;其主支供应范围自十二指肠远端至横结肠远端。肠系膜上动脉呈扇形展开,至终末动脉前各分支间有3~5级动脉弓互相连通,在各弓之间还有侧支沟通。在三主支中肠系膜上动脉的管腔最大。

肠系膜下动脉为三主支中最小者,其分支供应横结肠远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近段直肠,并有分支经Riolan动脉弧(由横结肠系膜形成)及边缘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连接,另有分支与髂内动脉中、下直肠动脉连接(体循环)。
  除上述2支供应肠道外,其他腹腔脏器如胃、肝、脾、胰十二指肠等则由腹腔动脉供血,并经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连通。此主支分支众多,供血丰富,各支问如网络样吻合沟通,故极少发生缺血梗死。
  主动脉的内脏分流不多,大约接受心搏出量的30%。小肠每单位组织的血流量大约是胃的5倍和结肠的2倍。一般认为黏膜的血流量占肠道总血流量的70%。
  动脉氧分压和在肠系膜的血流量、血管阻力与血管压力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对于内脏器官的供应状况。肠系膜血流量直接与肠系膜血管的压力成正比,与肠系膜血管的阻力成反比。胃和肠的氧摄取量是恒定的,尽管血流量变化的范围相当广泛以防止低氧造成的损伤,但肠道的黏膜代谢功能最为活跃,因此对低氧就最敏感。在饭后期间,小肠的血流量增加30%~130%,有利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血液重新分配。
  由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之间有较多的侧支连接,所以当某一主支,如肠系膜上下动脉,发生慢性闭塞时,因其他主支的侧支动脉能代偿供血,因此很少出现症状。即使突然闭塞(如栓子),侧支动脉也有可能在短时期内供给相当血量,肠组织不致坏死。当闭塞解除,侧支供血也随之停止。一般肠管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大,当肠系膜上动脉的腔径减少80%或供血量减少75%时,12h内肠壁可无外观改变。只有当腹主动脉2~3支大分支受累闭塞或严重狭窄、肠系膜动脉主干严重狭窄,伴有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时,血流显着减少,肠壁慢性供血不全,出现肠缺血症状。

微生态调节剂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微生态调节剂,是供口服或经其他黏膜途径投入的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组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剂。具有调解和改善肠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用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

目前可供选择的微生态调节剂有数十种,根据他们的来源和不同组成成分可做以下区分和选择:来源于食品的有发酵食品如酸奶,来源于保健品的如昂立1号,来源于药品的如整肠生、培菲康等。作为药品使用的微生态调节剂按成分不同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

益生菌是人体的有益菌,含有活菌或死菌(菌体成分及代谢成分),有液态和固态的,经口服或其他黏膜给药,可改善菌群失衡状态。益生元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在肠道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生长、繁殖,增进宿主健康,如寡聚糖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因子,合生元是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组合制剂,也有再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我国也有加入中草药的。

具体可选择的微生态制剂有由单一活菌制剂做成的乳酶生、丽珠肠乐胶囊(含双歧杆菌)、整肠生胶囊/颗粒剂(含地衣芽胞杆菌)、米雅颗粒(含酪酸梭状芽胞杆菌)、肠复康(含蜡样芽胞杆菌)、亿活粉或胶囊(含冻干活布拉德酵母菌)、舒畅宁片、定君生胶囊(含乳酸杆菌)等。

死菌或细菌代谢产物制剂有乐托尔散剂或胶囊(含热处理的嗜酸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乳酸菌素片(含以鲜牛奶为原料提取的促进有益菌生长的物质);多菌种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普乐拜尔、威特四联活菌片、聚克、美常安等。

虽然临床上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过量使用而发生不良事件的报告,但由于其作用的专一性较差,使用时应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同时对制品的选择上应对其性能、质量、效果作充分了解。

应用时需注意几个问题:

①判定是否存在菌群失调和确定严重程度。

②原则上不要同时使用抗生素,重症患者不能停用抗生索时,需加大微生态调节剂的用量。

③同时注意要提高患者机体全身免疫力。对腹泻病人应了解有无水电解质失调及低蛋白血症,若有应作相应的处理,对频繁水样泻而肠道无明显炎症的患者,应酌情给予收敛剂,对长期慢性腹泻者应尽量针对病因处理,同时可合用增强免疫力的中西药。

④活菌效果最好,复合菌种比单菌种效果好,但不是菌数越多越好。在选择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全面细致的考虑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