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

2020-07-14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
  药物性肝炎称为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肝损伤与慢性肝损伤。
  目前临床常见的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相对简单,立即停用可疑损肝药物,可以治愈,治愈后只要避免再次接触可疑损肝药物,一般不用长期服药。但对于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反复异常、危重症者治疗相对棘手,部分患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对于上述患者,应积极给予保肝、支持等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者,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术,明确肝损原因,看是否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肝移植手术治疗。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相关阅读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主要病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下面介绍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主要病因。

丁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之一的急性丁型肝炎是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  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HDV感染后,肝脏功能损害与血清及肝内HDAg滴度成正比,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DVRNA多分布在肝细胞损害程度较明显的区域,故认为HDV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作用。有的学者亦发现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者重叠HDV感染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肝组织从正常、轻微炎症反应到严重肝坏死,伴有门脉区较重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丁型肝炎的发病除HDV直接细胞毒作用外尚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本病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发展中国家HBsAg携带率较高,有引起HDV感染的基础。我国调查报告提示有地方性流行,各地HBsAg阳性者HDV感染率为0~32%,总的看,北方偏低,南方偏高。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者HDV感染率先明显高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部分患者有两个转氨酶高峰,由于急性乙肝HBV血症时间很短,HDV感染常随HBV的消失而终止,故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血清抗-HDIgM呈低滴度短暂升高,而后继发的抗-HDIgG出现。HDV/HBV同时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性不比单纯HBV感染更高,少数患者亦可发展为重型肝炎。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急性丁型肝炎: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部分患者有两个转氨酶高峰。由于急性乙肝HBV血症时间很短,HDV感染常随HBV的消失而终止,故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血清抗-HDIgM呈低滴度短暂升高,而后继发的抗-HDIgG出现。HDV/HBV同时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性不比单纯HBV感染更高,少数患者亦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2、慢性丁型肝炎:指在原有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又重叠HDV感染,其临床经过主要取决于HDV感染时HBV感染的状态及肝脏损害程度。可有如下表现。
  (1)自限性丁型肝炎:一般临床症状并不严重,病程较短,也可表现如典型的急性HBsAg阳性肝炎,有自限性恢复的倾向。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首先肝内出现HDAg,紧接着是HDAg血症,血清抗-HDIgM及IgG相继转为阳性。一旦HDV被清除,抗-HDIgM即随之下降,而抗-HDIgG则可维持高水平数年。只有少数重叠感染的病人是这种自限性经过痊愈的,多数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2)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又感染HDV时,多表现为临床的恶化,或在慢性过程中类似急性肝炎发作。肝细胞核内HDAg持续阳性,但血清HDAg仅一过性出现,抗-HDIgM及抗-HDIgG呈高滴度并持续不降。最常见的组织学改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临床观察HDV阳性肝硬化组的年龄比HDV阴性组年龄轻的多,说明HDV阳性肝炎较易演变为肝硬化。
  (3)HDV与重型肝炎:Govindarajan报告71例急性重型肝炎中,24例(33.8%)血清有HDV标记,而对照组118例普通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病例,只有5例(4.2%)有HDV标记。李奇芬报告105例重型肝炎中HDV/HBV双重感染者36例(34.3%)。其他一些作者也发现类似情况,提示在重型肝炎中重叠HDV感染状况应予重视。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检查项目

丁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之一的急性丁型肝炎是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测定、献血者健康检查、体液免疫检测法、1分钟胆红素、常规体检、尿铜、甲型肝炎抗原、甲种胎儿球蛋白试验、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阿-曼氏试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
  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应检测乙、丙、丁肝炎病毒标记物,若系急性发作应查甲、戊及其它病毒标记物,以确定有无重叠感染。
  2、生化指标应查ALT、Bi1、T/A、Ep、PA。轻、中、重度三型的生化指标值可参考。其它检查包括血象(尤应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3、尿常规(尤应注意尿蛋白、红细胞,以查明是否有肝外表现)。

7种情况:小病变大病

1.肝炎

虽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听起来有点绝对,但它的确是肝癌的最主要诱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查,以早诊早治。

2.慢性溃疡性疾病

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将这些“小病”当回事。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一般的口腔溃疡,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就可能和口腔癌关系密切了。“胃溃疡也是这样,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明显的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另外,增加血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4.胃肠道息肉

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胃肠道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小、类型、数目等,一经确诊即应治疗。

5.宫颈糜烂

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宫颈高度病变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症状与宫颈糜烂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警惕。

6.乳腺囊性增生

腺瘤样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有无癌变。

7.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有关。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单个甲状腺结节,更偏向为恶性,因此如果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什么是传染病的“窗口期”

最近,福州一位5岁女孩因输“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得了艾滋病的消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呢?“窗口期”和潜伏期一样吗?诊断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检测艾滋病抗体。但是,在艾滋病毒感染后到能够从血液中检测到抗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医生称为艾滋病的“窗口期”。

艾滋病的“窗口期”以前是3个月。随着检测试剂的敏感性提高,艾滋病“窗口期”的时间逐渐缩短。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表示,艾滋病的“窗口期”为14~21天。

不仅艾滋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许多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都存在一段检测不出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但却有传染性。输了“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与“窗口期”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或发生危险性行为,都有可能被感染。

许多人把“窗口期”误认为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可以长达许多年,但“窗口期”仅仅只有~21天。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14~21天就能通过检测确诊,而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疾病的潜伏期只会发生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而“窗口期”有时还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例如: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后到表面抗体出现需要经过一段“窗口期”;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的表面抗原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也会出现这样的“窗口期”。因此,“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相关方剂

肝病复原丹

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活血消肿。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乡间郎中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

2020-07-14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
  药物性肝炎称为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肝损伤与慢性肝损伤。
  目前临床常见的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相对简单,立即停用可疑损肝药物,可以治愈,治愈后只要避免再次接触可疑损肝药物,一般不用长期服药。但对于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反复异常、危重症者治疗相对棘手,部分患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对于上述患者,应积极给予保肝、支持等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者,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术,明确肝损原因,看是否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肝移植手术治疗。



药物性肝炎治愈后要长期吃药吗相关阅读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主要病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下面介绍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主要病因。

丁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之一的急性丁型肝炎是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  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HDV感染后,肝脏功能损害与血清及肝内HDAg滴度成正比,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DVRNA多分布在肝细胞损害程度较明显的区域,故认为HDV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作用。有的学者亦发现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者重叠HDV感染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肝组织从正常、轻微炎症反应到严重肝坏死,伴有门脉区较重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丁型肝炎的发病除HDV直接细胞毒作用外尚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本病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发展中国家HBsAg携带率较高,有引起HDV感染的基础。我国调查报告提示有地方性流行,各地HBsAg阳性者HDV感染率为0~32%,总的看,北方偏低,南方偏高。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者HDV感染率先明显高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部分患者有两个转氨酶高峰,由于急性乙肝HBV血症时间很短,HDV感染常随HBV的消失而终止,故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血清抗-HDIgM呈低滴度短暂升高,而后继发的抗-HDIgG出现。HDV/HBV同时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性不比单纯HBV感染更高,少数患者亦可发展为重型肝炎。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急性丁型肝炎: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部分患者有两个转氨酶高峰。由于急性乙肝HBV血症时间很短,HDV感染常随HBV的消失而终止,故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血清抗-HDIgM呈低滴度短暂升高,而后继发的抗-HDIgG出现。HDV/HBV同时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性不比单纯HBV感染更高,少数患者亦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2、慢性丁型肝炎:指在原有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又重叠HDV感染,其临床经过主要取决于HDV感染时HBV感染的状态及肝脏损害程度。可有如下表现。
  (1)自限性丁型肝炎:一般临床症状并不严重,病程较短,也可表现如典型的急性HBsAg阳性肝炎,有自限性恢复的倾向。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首先肝内出现HDAg,紧接着是HDAg血症,血清抗-HDIgM及IgG相继转为阳性。一旦HDV被清除,抗-HDIgM即随之下降,而抗-HDIgG则可维持高水平数年。只有少数重叠感染的病人是这种自限性经过痊愈的,多数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2)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又感染HDV时,多表现为临床的恶化,或在慢性过程中类似急性肝炎发作。肝细胞核内HDAg持续阳性,但血清HDAg仅一过性出现,抗-HDIgM及抗-HDIgG呈高滴度并持续不降。最常见的组织学改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临床观察HDV阳性肝硬化组的年龄比HDV阴性组年龄轻的多,说明HDV阳性肝炎较易演变为肝硬化。
  (3)HDV与重型肝炎:Govindarajan报告71例急性重型肝炎中,24例(33.8%)血清有HDV标记,而对照组118例普通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病例,只有5例(4.2%)有HDV标记。李奇芬报告105例重型肝炎中HDV/HBV双重感染者36例(34.3%)。其他一些作者也发现类似情况,提示在重型肝炎中重叠HDV感染状况应予重视。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检查项目

丁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之一的急性丁型肝炎是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测定、献血者健康检查、体液免疫检测法、1分钟胆红素、常规体检、尿铜、甲型肝炎抗原、甲种胎儿球蛋白试验、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阿-曼氏试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
  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应检测乙、丙、丁肝炎病毒标记物,若系急性发作应查甲、戊及其它病毒标记物,以确定有无重叠感染。
  2、生化指标应查ALT、Bi1、T/A、Ep、PA。轻、中、重度三型的生化指标值可参考。其它检查包括血象(尤应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3、尿常规(尤应注意尿蛋白、红细胞,以查明是否有肝外表现)。

7种情况:小病变大病

1.肝炎

虽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听起来有点绝对,但它的确是肝癌的最主要诱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查,以早诊早治。

2.慢性溃疡性疾病

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将这些“小病”当回事。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一般的口腔溃疡,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就可能和口腔癌关系密切了。“胃溃疡也是这样,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明显的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另外,增加血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4.胃肠道息肉

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胃肠道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小、类型、数目等,一经确诊即应治疗。

5.宫颈糜烂

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宫颈高度病变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症状与宫颈糜烂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警惕。

6.乳腺囊性增生

腺瘤样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有无癌变。

7.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有关。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单个甲状腺结节,更偏向为恶性,因此如果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什么是传染病的“窗口期”

最近,福州一位5岁女孩因输“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得了艾滋病的消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呢?“窗口期”和潜伏期一样吗?诊断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检测艾滋病抗体。但是,在艾滋病毒感染后到能够从血液中检测到抗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医生称为艾滋病的“窗口期”。

艾滋病的“窗口期”以前是3个月。随着检测试剂的敏感性提高,艾滋病“窗口期”的时间逐渐缩短。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表示,艾滋病的“窗口期”为14~21天。

不仅艾滋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许多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都存在一段检测不出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但却有传染性。输了“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与“窗口期”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或发生危险性行为,都有可能被感染。

许多人把“窗口期”误认为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可以长达许多年,但“窗口期”仅仅只有~21天。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14~21天就能通过检测确诊,而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疾病的潜伏期只会发生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而“窗口期”有时还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例如: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后到表面抗体出现需要经过一段“窗口期”;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的表面抗原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也会出现这样的“窗口期”。因此,“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相关方剂

肝病复原丹

逐湿化浊,解毒化瘀,活血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