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影像表现是什么

2020-07-14

骨质疏松影像表现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骨密度的测定可表现为骨密度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二点五个标准差以上;
  二、X线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可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松质内出现大小不一透光区、骨结构模糊均匀严重者可见骨折等;
  三、定量CT,检查可表现为骨密度绝对值降低。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影像表现是什么相关阅读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髋部骨折

诊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具有致畸率、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恢复缓慢的特点,骨折后第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25%,存活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可明确诊断。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目的是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患者的负重功能,减少卧床时间。

治疗:

(1)股骨颈骨折:常采用Garden分型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和移位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推荐尽早手术治疗,包括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或合并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以酌情采用外固定架或非手术治疗。

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来决定。对高龄、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不长者,可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要求;否则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股骨转子间骨折:常采用Evans分型和AO分型。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包括髓内和髓外固定。从生物力学角度,髓内固定更具优势。人工髋关节置换不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仅当作一种补充手段。随着技术进步,转子间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也来越多,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康复锻炼:非手术治疗的康复要重点关注全身情况,由于卧床时间长,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需要注意预防,包括适当翻身(你咋保护髋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捶背、多饮水、增加下肢被动活动,必要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等,后期稳定后就要加大下肢的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活动锻炼。手术治疗在渡过手术期后很快就可以下地行走,除了要保护髋关节的稳定性,保障伤肢尽量保持适当外展位外,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和下肢肌力锻炼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性骨折,它的危害有多大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和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楚,对它的防控也提升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对骨质疏松防治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更是了解甚少。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它的发病呈现“三高”特点: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而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现状存在“四低”特点,分别是: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低。

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

大家可能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会变得脆弱,但不会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其实骨质疏松是慢性杀手,早期并没有特殊的表现,随着钙质静悄悄的流失,骨质疏松的表现逐渐明显。

在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疼痛等症状,也无畸形等体征。早期发现本病依靠骨密度检查。椎体X线平片异常迟于骨密度提示,但是早于症状体征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椎体压缩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喷嚏、轻微外伤等诱发椎体骨折而就诊。老年人往往因多个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者,出现驼背(罗锅),身高变矮,全身多部位疼痛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特别大

当我们知道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性骨折了?

何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医学上称为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其实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存在的一个局部骨组织病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在门诊每天都会遇到这种骨折患者来求治,但都不是伤后第一天,或者是发生骨折的当时即刻来院,因为他们当时所受的暴力非常小,小到患者认为不可能骨折,比如打喷嚏会出现肋骨骨折或者胸椎椎体骨折,坐车发生在颠簸以后出现的胸腰短脊椎骨折,甚至在下台阶或者扭转身体时也可以发生,可谓之防不胜防啊。当然出现这些骨折的前提是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我们认识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的目的就是要关口前移,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才是预防后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轻者疼痛、活动不便,重者卧床不起,影响到全身的新陈代谢,对于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的人来讲,这就是致命的伤害,所以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及早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啥个性?她更喜欢谁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的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基本知识,也有读者在问,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啥个性,也就是说,它的表现特点有哪些?

其实,骨质疏松性骨折还真有个性!具有以下特点:

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最关键一点是,只要存在骨质疏松,稍有不慎就能发生骨折,事先可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征兆!

结合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骨质疏松性骨折更多见于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发生的常见部位有:胸腰段椎体、髋部(股骨近端)、腕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等;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但随着社会发展,有些年轻人受工作性质影响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最近的调查发现逐步伤害到年轻人,在骨科门诊也能见到年轻人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极端情况,在这里也要个大家提个醒。

骨质疏松性骨折抗骨质疏松治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除了采取针对于骨折的治疗外,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每一位病人的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不同、骨折移位程度不同、采取的骨折治疗方案不同,所以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案也要注重个体化原则,要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等诸多因素,才能做到合理应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早期钙和维生素 D 用药剂量可酌情增加; 钙剂应注重元素钙含量,推荐补充元素钙 1000 mg/d ;普通维生素 D 补充剂量推荐为 800IU/d 。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前,已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者,应重新评估骨质疏松状况,不要盲目停药,可以根据评估结果重新给药;而在骨折发生前,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者,应在骨折处理后,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尽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关键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规范的双膦酸盐使用对骨折愈合并无不利影响。应酌情遵循下面的原则。①双膦酸盐类药物联合钙和维生素D应用,可提高抗骨质疏松疗效;②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禁用于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异常(狭窄或迟缓不能)、不能站立或坐直至少30min者、对产品任何成分有过敏者、低钙血症;③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建议在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同时,选用非甾类抗炎药物5~7天;④当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35ml/min时,静脉双膦酸盐禁用,口服双膦酸盐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