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14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的原因其实就是糖尿病的病因,从目前研究看,糖尿病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清楚。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以及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或者缺乏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从遗传因素讲,直系亲属如果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几十倍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环境因素讲,目前的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运动减少、体重肥胖等都有关系。
  另外还有机体自身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导致胰岛功能分泌减少。
  现代生活压力增大引起人们精神、神经因素变化等等,均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为机体内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其他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相关阅读


糖尿病高发人群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初期是没有症状的,那么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会高。

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是增加的。

三、有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这部分女性应该特别注意。

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的紊乱造成不孕,另外它可以引起胰岛素的抵抗,引起血糖的异常,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五、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体力活动比较少,缺少运动的人群。运动可以消耗我们的热量,增加我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六、热量摄入过多人也会容易引发糖尿病。以往我们认为热量摄入过多主要是主食,实际上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许多人是油脂摄量过多,油脂摄量过多也会造成一些热量过多,继而引发糖尿病。

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者血脂异常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另外这部分人群一般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早,而且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八、长期服用药物,比如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或者噻嗪类利尿剂或者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人群,这些药虽然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好,但是它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所以在生活中,这部分人群要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应用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五十多年的老药,「专利保护期」早已过去,它的生产和销售不受任何药企的垄断,国内生产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而且它很便宜,一瓶国产二甲双胍片的市场零售价不到十元,摊到患者的日均药费也不过几毛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物美价廉的降糖药。

一、二甲双胍的历史

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国人都偏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天然中草药」,而特别排斥通过「化学合成」的所谓「西药」。二甲双胍在中国同样也遭遇到类似情形。早在中世纪,就有「民间偏方」在欧洲大陆流传:一种名叫「山羊豆」的牧草,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但直到上世纪初,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才知道该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胍」类化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毒性。为了抗击在当时尚无药可治的绝症——「糖尿病」,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胍」的改造工作,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二甲双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年,是1929 年。

早在1922年,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并以神奇的疗效挽救了一大批糖尿病患者。当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沉浸在对胰岛素的欣喜和狂热中,他们甚至信心满满地认为:糖尿病从此完全解决。

在这几十年间,胰岛素的缺点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首先,使用不方便,胰岛素进入胃内即被分解,无法口服,只能通过注射器皮下注射给药,而且由于作用时间短,没隔多久就又要重复注射。在当时无菌观念尚未广泛普及的条件下,不少糖尿病患者甚至是死于注射造成的严重感染。虽然随着规范注射、超细针头等理念和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中长效胰岛素制剂的丰富与完善,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诱发低血糖、增加体重等问题至今还依然存在。

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于是又掀起了药物开发的热潮。在这样的氛围下,双胍家族顺理成章地从幕后走到台前。上世纪中叶,苯乙双胍、丁双胍、二甲双胍等陆续在美、德、法等国上市,并也曾有过一时风光。可正当双胍家族崭露头角之时,悲剧也同时发生。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苯乙双胍可能会诱发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对于任何药物,有效性永远逊位于安全性。很快,苯乙双胍就被完全踢出了市场。好在二甲双胍虽与苯乙双胍同处一个屋檐下,可化学结构略有不同,不曾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可以想象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是同根生」的二甲双胍难以不深受牵连,甚至也苦苦挣扎在退市的边缘。

二、是金子总会发光

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从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凿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近些年来,各大糖尿病专业学术团体更纷纷发布指南指出:对于2型糖尿病,除非存在特殊禁忌,均应从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从当初的生不逢时、出师不利,到如今黄袍加身、逆袭成功。二甲双胍正以王者姿态,傲然立于糖尿病治疗领域。而且,这个王冠也不是由哪一位医生给加冕的,而是对近几十年全球糖尿病治疗经验的总结。

糖尿病患者不要随意使用保健品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刻行动”。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生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达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该正规治疗——即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接受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

但是,由于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的剧增,催生市场上糖尿病的保健品越来越多,包括糖尿病粮食、饮料、奶粉、茶以及多种胶囊和口服液等五花八门。漫天飞舞的糖尿病保健品广告让一些患者无所适从。

在此,我规劝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在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或者在增强免疫力、调理机体功能状态上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2、虽然属于正规的保健品,但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只是打着防治糖尿病旗帜推销产品;3、还有一些毫无安全保障的伪劣产品,这类产品大多通过网购和邮购。

这些保健品大多都是以纯中药成分为卖点。实际上中药没有降糖特效药,如果降糖效果明显,一定是添加了西药(如消渴丸就含有西药格列本脲)。降糖根本不是中药的优势,中药的优势在于预防并发症。就是从中医角度来说,糖尿病症状不同,证型也有区别,常是虚实夹杂,瘀血、肝郁、气虚等情况往往同时并存。因此,滋补不慎,就会导致所谓“闭门留寇”的结果。譬如,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期间,须忌服用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因为这些中药所含有效成分能促使糖原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另外,糖尿病治疗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人、体弱者或不规范用药者),如果同时使用人参等保健品,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低血糖休克。

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困扰人类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人们把它称之为“富贵病”,原因是不能多吃,吃能吃“好的”(高热量食物在困难年代称为“好的”食品),吃得越多越瘦。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疾病,是人体内胰岛素不足所致,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肥胖所致,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危害,但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神经损伤从而带来一些列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严重者可造成心脏病、脑出血、肢体坏死、失明、失聪等。

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方法是降低血糖,一种就是增加胰岛素、一种就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患者首先要降低体重,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第二促进人体自身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三,注射胰岛素。可是这一切都只能减缓糖尿病的症状,根治糖尿病却没有办法。那么如何根治糖尿病?我们必须找到糖尿病发病的机理,今年发现就是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改变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这是对全球几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疾病还是要预防为主,在没有科学改变之前,我们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少食多动”。

糖尿病人也不能大量吃南瓜

糖尿病人要限制糖的摄入,许多书上说南瓜是好东西,许多糖尿病人就大量吃南瓜,蒸南瓜、煮南瓜、烧南瓜、炒南瓜,似乎把南瓜当成降糖药,这样正确吗?

南瓜,又名番瓜、北瓜、倭瓜,属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多产于夏秋季。虽其貌不扬,但从古至今却备受关注和赞誉,一则在于其独特的风味,二则在于其明确的和潜在的保健功效。这里,我们重点看看后者。

南瓜的保健功效——三本传统医书的记述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发现了南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史书《滇南本草》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病症”……。

南瓜的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的测定

利用现代营养学技术对南瓜进行分析后发现,南瓜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常量元素(如钙和磷)和微量元素(如铁和锌等),由此构成南瓜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体系。

南瓜对血糖的影响

作为一种含有糖分和能量的食物,南瓜对血糖总的影响是升高而非降低。但与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较弱,餐后血糖变化较为平稳、舒缓。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南瓜的含糖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有的南瓜口感很甜,但实际上,100克南瓜中仅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其余为水分。

另一方面,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是一种可溶性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后,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缓胃排空,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有可能延迟了餐后血糖高峰。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吃些南瓜(每日不超过200克)是完全可以的。然而,考虑到它毕竟是含糖的一类食物,同时其保健功效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因此,不加限制地大量进食南瓜,或因吃南瓜而自作主张停用正规的降糖药物都是不允许的。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乡间郎中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14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的原因其实就是糖尿病的病因,从目前研究看,糖尿病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清楚。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以及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或者缺乏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从遗传因素讲,直系亲属如果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几十倍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环境因素讲,目前的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运动减少、体重肥胖等都有关系。
  另外还有机体自身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导致胰岛功能分泌减少。
  现代生活压力增大引起人们精神、神经因素变化等等,均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为机体内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其他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相关阅读


糖尿病高发人群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初期是没有症状的,那么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会高。

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是增加的。

三、有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这部分女性应该特别注意。

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的紊乱造成不孕,另外它可以引起胰岛素的抵抗,引起血糖的异常,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

五、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体力活动比较少,缺少运动的人群。运动可以消耗我们的热量,增加我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六、热量摄入过多人也会容易引发糖尿病。以往我们认为热量摄入过多主要是主食,实际上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许多人是油脂摄量过多,油脂摄量过多也会造成一些热量过多,继而引发糖尿病。

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者血脂异常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另外这部分人群一般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早,而且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八、长期服用药物,比如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或者噻嗪类利尿剂或者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人群,这些药虽然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好,但是它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所以在生活中,这部分人群要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应用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五十多年的老药,「专利保护期」早已过去,它的生产和销售不受任何药企的垄断,国内生产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而且它很便宜,一瓶国产二甲双胍片的市场零售价不到十元,摊到患者的日均药费也不过几毛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物美价廉的降糖药。

一、二甲双胍的历史

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国人都偏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天然中草药」,而特别排斥通过「化学合成」的所谓「西药」。二甲双胍在中国同样也遭遇到类似情形。早在中世纪,就有「民间偏方」在欧洲大陆流传:一种名叫「山羊豆」的牧草,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但直到上世纪初,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才知道该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胍」类化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毒性。为了抗击在当时尚无药可治的绝症——「糖尿病」,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胍」的改造工作,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二甲双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年,是1929 年。

早在1922年,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并以神奇的疗效挽救了一大批糖尿病患者。当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沉浸在对胰岛素的欣喜和狂热中,他们甚至信心满满地认为:糖尿病从此完全解决。

在这几十年间,胰岛素的缺点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首先,使用不方便,胰岛素进入胃内即被分解,无法口服,只能通过注射器皮下注射给药,而且由于作用时间短,没隔多久就又要重复注射。在当时无菌观念尚未广泛普及的条件下,不少糖尿病患者甚至是死于注射造成的严重感染。虽然随着规范注射、超细针头等理念和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中长效胰岛素制剂的丰富与完善,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诱发低血糖、增加体重等问题至今还依然存在。

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于是又掀起了药物开发的热潮。在这样的氛围下,双胍家族顺理成章地从幕后走到台前。上世纪中叶,苯乙双胍、丁双胍、二甲双胍等陆续在美、德、法等国上市,并也曾有过一时风光。可正当双胍家族崭露头角之时,悲剧也同时发生。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苯乙双胍可能会诱发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对于任何药物,有效性永远逊位于安全性。很快,苯乙双胍就被完全踢出了市场。好在二甲双胍虽与苯乙双胍同处一个屋檐下,可化学结构略有不同,不曾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可以想象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是同根生」的二甲双胍难以不深受牵连,甚至也苦苦挣扎在退市的边缘。

二、是金子总会发光

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从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凿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近些年来,各大糖尿病专业学术团体更纷纷发布指南指出:对于2型糖尿病,除非存在特殊禁忌,均应从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从当初的生不逢时、出师不利,到如今黄袍加身、逆袭成功。二甲双胍正以王者姿态,傲然立于糖尿病治疗领域。而且,这个王冠也不是由哪一位医生给加冕的,而是对近几十年全球糖尿病治疗经验的总结。

糖尿病患者不要随意使用保健品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刻行动”。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生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达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该正规治疗——即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接受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

但是,由于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的剧增,催生市场上糖尿病的保健品越来越多,包括糖尿病粮食、饮料、奶粉、茶以及多种胶囊和口服液等五花八门。漫天飞舞的糖尿病保健品广告让一些患者无所适从。

在此,我规劝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在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或者在增强免疫力、调理机体功能状态上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2、虽然属于正规的保健品,但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只是打着防治糖尿病旗帜推销产品;3、还有一些毫无安全保障的伪劣产品,这类产品大多通过网购和邮购。

这些保健品大多都是以纯中药成分为卖点。实际上中药没有降糖特效药,如果降糖效果明显,一定是添加了西药(如消渴丸就含有西药格列本脲)。降糖根本不是中药的优势,中药的优势在于预防并发症。就是从中医角度来说,糖尿病症状不同,证型也有区别,常是虚实夹杂,瘀血、肝郁、气虚等情况往往同时并存。因此,滋补不慎,就会导致所谓“闭门留寇”的结果。譬如,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期间,须忌服用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因为这些中药所含有效成分能促使糖原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另外,糖尿病治疗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人、体弱者或不规范用药者),如果同时使用人参等保健品,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低血糖休克。

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困扰人类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人们把它称之为“富贵病”,原因是不能多吃,吃能吃“好的”(高热量食物在困难年代称为“好的”食品),吃得越多越瘦。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疾病,是人体内胰岛素不足所致,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肥胖所致,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危害,但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神经损伤从而带来一些列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严重者可造成心脏病、脑出血、肢体坏死、失明、失聪等。

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方法是降低血糖,一种就是增加胰岛素、一种就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患者首先要降低体重,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第二促进人体自身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三,注射胰岛素。可是这一切都只能减缓糖尿病的症状,根治糖尿病却没有办法。那么如何根治糖尿病?我们必须找到糖尿病发病的机理,今年发现就是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改变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这是对全球几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疾病还是要预防为主,在没有科学改变之前,我们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少食多动”。

糖尿病人也不能大量吃南瓜

糖尿病人要限制糖的摄入,许多书上说南瓜是好东西,许多糖尿病人就大量吃南瓜,蒸南瓜、煮南瓜、烧南瓜、炒南瓜,似乎把南瓜当成降糖药,这样正确吗?

南瓜,又名番瓜、北瓜、倭瓜,属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多产于夏秋季。虽其貌不扬,但从古至今却备受关注和赞誉,一则在于其独特的风味,二则在于其明确的和潜在的保健功效。这里,我们重点看看后者。

南瓜的保健功效——三本传统医书的记述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发现了南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史书《滇南本草》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病症”……。

南瓜的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的测定

利用现代营养学技术对南瓜进行分析后发现,南瓜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常量元素(如钙和磷)和微量元素(如铁和锌等),由此构成南瓜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体系。

南瓜对血糖的影响

作为一种含有糖分和能量的食物,南瓜对血糖总的影响是升高而非降低。但与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较弱,餐后血糖变化较为平稳、舒缓。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南瓜的含糖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有的南瓜口感很甜,但实际上,100克南瓜中仅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其余为水分。

另一方面,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是一种可溶性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后,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缓胃排空,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有可能延迟了餐后血糖高峰。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吃些南瓜(每日不超过200克)是完全可以的。然而,考虑到它毕竟是含糖的一类食物,同时其保健功效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因此,不加限制地大量进食南瓜,或因吃南瓜而自作主张停用正规的降糖药物都是不允许的。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