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肠鸣是什么原因

2020-07-14

经常肠鸣是什么原因:
  肠鸣是腹中肠蠕动引起的漉漉作响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分钟3~5次,声音低而缓和,一般听不到声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出现肠蠕动加快,声音变响等表现。出现异常的肠鸣音的话,通常是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有病理性的。比如说胃肠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症等等,通常会出现阵发性的腹痛,肠鸣,便秘腹泻交替等等,另外,某些药物也会出现胃肠蠕动增加,而出现肠鸣现象,比如胃肠动力药或者是某些抗生素等等。
  比如说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等等往往会出现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等,这种时候长鸣次数增多,音调相对增高。如果出现肠鸣亢进,声音明显增高,或者呈金属音或者是气过水声等等,这种情况需要查腹部平片或者ct等等,可能有肠梗阻现象。



经常肠鸣是什么原因相关阅读


宝宝得了肠炎怎么办

宝宝肠炎可以说是令各位宝妈们为之抓狂的"宝宝病"了。病情轻的宝宝也要拉肚子呕吐不舒服一周以上,症状稍重的宝宝甚至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宝妈再们认真仔细的照顾,宝宝肠炎的发病率却仍然在90%以上,那各位妈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宝宝远离肠炎呢?
  你知道宝宝肠炎是怎么引起的吗?
  宝宝肠炎最常见分为两大因素,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

其中感染性因素又包括了病毒的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肠道外感染。
  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的因素和气候的因素。
  饮食的因素就是比如说吃的过多,吃的过少或者是食物的成分对孩子不适应均可能造成腹泻。
  气候的因素,天气过冷时造成肠蠕动加快也可以引起腹泻就是我们常说的肚子受凉了。同上当天气过热时,也有可能吃了过凉的东西造成腹泻。
  出现哪些症状就表示宝宝发生肠炎了呢?
  宝宝肠炎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胃肠道的症状
  宝宝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改变可以是变成了稀便,也可以是糊状便,还可能是水状便或者成蛋花样便、粘液浓血便。这些打败女性住哪个的改变都称之为消化道症状。

全身中毒表现
  全身中毒表现会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这些反应都是胃肠道的中毒表现。同时以上症状还可能同时发生。
  脱水表现
  肠炎以后可能出现大便比较稀并且排的次数多的情况,就有可能引起脱水。脱水的表现最早表现会出现尿少,接下来可能有前囟的凹陷,皮肤弹性的减弱,皮肤弹性差。还会出现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的情况。
  低钾的情况
  低血钾时,医生听诊会发现心音低钝的情况,同时会出现腹胀、乏力、精神不好的情况。
  宝宝拉肚子了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要留取大便,留取大便看医生时才会最快的找出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要记住留取大便一定要留在保鲜膜或者是塑料袋上的情况不太对的便,不能是纸尿裤或者是尿布上的。

第二点要调整饮食,现在不建议禁食,一般主张还是按原来的样子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按原来的次数、时间喂养。人工喂养或是加了辅食的孩子要上当减少辅食的量,大便恢复后恢复饮食。
  第三点是要防止脱水,按照医嘱口服补盐液。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遵照医嘱或是说明书进行补液。
  第四点是可以吃一些微生态制剂,例如乳酸菌素,这样改善他的肠道微循环有助于他的肠道的恢复。
  跟为宝妈,尤其是新手宝妈,宝爸们一定要从从宝宝生活中注意起来,远离宝宝腹泻哦。

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众所周知,肠道疾病是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一般人对这种疾病都不是很重视,认为过几天就好了,其实,有些肠道疾病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慢性结肠炎,长期的慢性结肠炎会导致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给大家介绍有些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特异性结肠炎,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菌群失调、小肠吸收不良等。一般认为和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食物过敏、防御功能障碍及精神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慢性腹泻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带脓血。
  2。反复腹痛
  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个别人泻后痛减,有时腹痛伴有发热、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腹痛可为脐周或左下腹。
  3。其他表现
  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不常见,在大多数患者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患者(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由于长期发作,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的现象,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中尤为明显。
  慢性结肠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保持良好睡眠;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衣着,保持冷暖适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真菌性肠炎的症状

肠炎是临床上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其中,在婴幼儿肠炎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是真菌性肠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真菌性肠炎的症状。

真菌性肠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真菌可大量繁殖引起肠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起病可急可缓,大便次数增加,为黄色稀水便,泡沫多,有黏液,有发霉气味,有的像豆腐渣样,严重的可为脓便或脓血便,可有低热、呕吐、腹胀及腹痛。
  临床表现
  1、念珠菌肠炎
  最常见,好发于儿童,尤其是营养不良或严重衰竭的婴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每天10~20次,呈水样或豆腐渣样,泡沫比较多且呈黄绿色,可伴有腹胀、低热,甚至呕吐,但腹痛少见。粪标本碘涂片可见大量出芽酵母和菌丝,培养多为白色念珠菌。患儿常伴有鹅口疮。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往往于发病前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史。
  2、曲菌肠炎
  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体力劳动者,多为烟曲菌所致。往往继发于肺曲菌病。曲菌肠炎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血便为主,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而腹泻常不典型,也缺乏念珠菌肠炎的迁延性经过,侵犯血管后易发展为播散性曲菌病。
  3、毛霉菌肠炎
  因摄入被真菌孢子污染的食物所致,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有胃肠道慢性疾病的患者。其特点是血管栓塞后引起黏膜溃疡甚至穿孔的表现,多伴有胃的感染和胃溃疡。可出现腹痛、腹泻、呕血和黑便,或肠穿孔导致腹膜炎,或侵入胃肠血管导致血行播散,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
  4、组织胞浆菌肠炎
  具有地方流行性,多见于艾滋病患者或儿童,因吸入或摄入来自污染土壤中的孢子所致。临床经过酷似局限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起病缓慢,有发热、消化不良、腹泻、黑便、腹痛,有时呕吐。常伴有肺部感染灶,但以肠炎为主要表现。
  得了真菌性肠炎后要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限制进食牛奶以防腹胀;避免刺激性、多渣食物;可用物理降温;停用原有抗生素;忌用止泻药;可应用微生态制剂。

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肠炎这种疾病的出现是比较普遍的,通常引起肠炎的因素有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可能主要是感染了病菌,但是不管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肠炎,都需要及时采取治疗,避免因为治疗问题引发危害,那么患了肠炎的症状及治疗方式有哪些?

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是肠炎的主要症状。为什么肠炎会引起呕吐和腹泻呢?这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的。肠炎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分别到达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会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而组成了呕吐动作。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
  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
  1、禁食1-2天,进行补液、消炎、纠正酸中毒。可采用方法有:葡萄糖盐水30毫升/千克体重,5%碳酸氢钠2毫升/千克体重,静脉滴注。硫酸卡那霉素3-5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2-4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连续3-5日。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2-4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2、有出血症状的可肌肉注射止血敏15-20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或Vk3 0.2-0.3毫克,肌肉注射,2次/日。
  3、止吐可用胃复安,1-2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4、寄生虫性肠炎时,除上述疗法外,应给予驱虫药治疗。
  注意事项
  调成作息时间: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直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直肠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这也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临床上关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对于不同阶段的直肠炎,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直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直肠炎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直肠粘膜发炎,重者累及粘膜下层、肌层。慢性直肠炎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一类,是肛肠科的常见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的黏膜层,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畅、血便以及腹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不良影响。其病情复杂,病程冗长,多发难愈,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
  治疗原则:
  (一)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二)营养饮食治疗:可予高营养、低脂、少渣易消化饮食,或嘱患者可予山药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养胃。
  (三)高压氧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尢佳。
  (四)情绪管理:病人应适当休息,进清淡、少渣、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食物,并做到心情愉快,劳逸结合。
  (五)局部治疗:直肠粘膜水肿者,可用生理盐水、0.5-1%鞣酸、1:5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直肠。粘膜糜烂者,可涂以2%醋酸可的松溶液或10%硝酸银溶液。括约肌、肛提肌痉挛者,可将温橄榄油注入直肠内。直肠粘膜萎缩变干者,可每晚于直肠内注入0.5%薄荷油适量。临床上,用蜂蜜、芝麻油各50-100毫升和黄霉液50-100毫升,隔一天交替保留灌肠,每天2次,有很好的疗效。
  直肠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饮食上应该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另外,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相关治疗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