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喝酒危害

2020-07-14

丙肝喝酒危害:
  丙肝是指感染了丙型病毒导致的肝脏的炎症。丙肝本身就可以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导致肝脏炎症的出现,可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喝酒,酒主要的成分就是乙醇,乙醇在人体内可以代谢成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是有损伤的,可以导致肝脏细胞的炎症,也可以导致肝纤维化,也可以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导致肝癌。
  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导致了丙型肝炎,酒精乙醇代谢成乙醛也可以导致酒精性肝炎,两种肝炎加起来,当然后果就更加严重,也就是说病情会发展得更快,更加容易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所以患有丙肝的病人还是不能喝酒的,否则会加重肝脏病情的发展。



丙肝喝酒危害相关阅读


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感染丙肝

为什么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丙型肝炎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是很多的。

首先是共用透析设备。中东地区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没有为丙型肝炎专设透析机前,透析患者中的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为6.8%;在对丙型肝炎进行隔离,专用病房和透析机后,年感染率下降到1.01%。

第二,透析器反复使用。透析器复用可以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和过敏的发生率,并可减少透析费用。但据巴基斯坦报道,复用透析器的患者肝病毒的感染率为60%,而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的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率仅17%。

第三,透析设备消毒不严格。意大利的研究显示,在透析病房未采取任何措施之前,透析者中的丙型肝炎感染率为25%~39.4%;后来他们对丙型肝炎不分机,但对透析设备进行严格消毒,2年后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降低至0.54%;又经过3年,他们对丙型肝炎采取既分机透析,又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后,丙型肝炎的年感染率下降到0.36%。

比利时的透析病房透析器反复使用,但对丙型肝炎采用严格的分管分机和消毒措施后,54个月使丙型肝炎的感染降低为0。这些结果显示,对透析设备和透析器进行严格消毒是控制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方法。

第四,反复输血。透析患者常常会发生贫血,因此输血治疗的机会较多。我国有文献报道,每输一次血,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8%。开普敦大学医院在其他措施未改变的情况下,仅减少了透析患者的输血次数,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从1992年的16.4%下降到1995年的5.3%。

第五,护士的行为。沙特阿拉伯的研究显示,护理丙型肝炎患者后护士的洗手液中丙肝病毒的检出率为23.75%。如果护士不注意洗手,再去为其他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就有可能造成丙型肝炎的传播。

第六,透析患者多存在尿毒症、贫血等并发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丙型肝炎。

综上所述,透析室里的严格和规范管理和消毒隔离对丙型肝炎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霍山等医院就是因为没有按照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对丙型肝炎不分机透析,或者重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透析器、注射器针头等造成的透析室丙型肝炎流行。因此,透析室的医务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学习丙型肝炎等经血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

用阿舒瑞韦治疗丙肝的疗效如何

阿舒瑞韦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根据病毒学应答决定疗程,治疗24~48周对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学应答率为64%~83%,对基因4型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学应答率为90%。

在一项开放性临床研究中,354例基因1型和4型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使用阿舒瑞韦+达拉他韦+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四联治疗,基因1型和基因4型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持续病毒应答率分别为93%和98%。由于阿舒瑞韦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的治疗方案没有明显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故在上市后未推荐这种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阿舒瑞韦可以与达拉他韦联合治疗基因1b型丙肝病毒感染,既不需要联合干扰素,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大大减少了治疗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从临床研究可以看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基因1b型丙肝病毒感染不同人群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可达到80%或90%以上。

由于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的疗程仍需要24周,且有少数患者应答不佳,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阿舒瑞韦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最近,已有几项阿舒瑞韦+达拉他韦+贝卡布韦(Beclabuvir)治疗基因1型和4型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三种不同抗病毒机制的药物组合(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疗程也缩短至12周,治疗基因1型和4型丙肝病毒感染的完全应答率达到了90%~100%。

丙肝的防治知识要点

丙肝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疾病发展越后期,越难治愈,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往往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的关键。

少数丙肝患者症状为程度不同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有些患者伴有低热,轻度肝肿大或出现黄疸。

丙肝患者症状的有无或其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当发生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为或怀疑感染丙肝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主动寻求检测。主动寻求咨询和检测可以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丙肝,使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得到心理支持和预防指导。

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多性伴性行为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及长期血液透析者,如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测。

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或者丙肝核心抗原阳性。感染丙肝病毒1-3周后,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英文简称HCV RNA)。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排除HCV RNA假阴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只需定期随访观察。

一般各地的传染病院、综合性医院专科门诊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做丙肝检测。丙肝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或持续抑制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内外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可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丙肝患者应避免吃高脂高糖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毒可加剧肝脏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因此丙肝患者应该戒酒、戒毒。

丙肝病毒感染者如何治疗

丙型肝炎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流行,平均流行率大约为2.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估计,全球的大约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

尽管我国属于丙型肝炎的低流行地区,但仍有大约1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问题。但是,多少年来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治疗药物只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许多不能耐受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患者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只能吃点起不了多少作用的保肝降酶及抗纤维化药自我安慰,任凭病毒作恶和肝病恶化。因此,我国的第1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还是2004年发布的,以后一直没有更新。

2011年以来,丙型肝炎的治疗突飞猛进。尤其是2013年以后,多种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先后上市,2013年,索菲布韦和西米普韦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上市;2014年,达卡他韦在欧洲和日本上市,阿孙普韦在日本上市,两个抗丙型病毒“鸡尾酒”复方制剂“ViekiraPak组合装”和“Harvoni”在美国和欧洲上市,……还有许多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

丙型肝炎的治疗很快进入了无干扰素、无利巴韦林时代。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发布了全球丙肝防治防治目标:2030年,全球因不安全血液导致的丙型肝炎感染减少至零,减少90%丙型肝炎新发感染,使9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获得诊断,80%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获得治疗,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死亡减少65%。

丙肝妈妈可以生宝宝吗

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一样,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但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远远低于乙肝病毒,抗HCV阳性的母亲母婴传播的风险大约为2%,HCV RNA阳性的母亲母婴传播的风险为4%~8%。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丙肝病毒水平传播率较低,母婴传播的主要风险是宫内感染。但如果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同时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会增加至11%~25%。

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子宫内感染和产时感染。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宫内感染占31%,产时感染占68%,但与分娩方式无关,剖宫产并不能减少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

由于检测试剂的敏感性,检测到HCV RNA的时间延迟,可能至少有1/3~1/2的母婴传播为宫内感染。产后感染尽管不能排除,但非常罕见,通过母乳传播的可能性极小。

丙型肝炎是可以治疗的。若在孕前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应先治疗再生育。现在已经有了彻底治愈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一般经过3~6个月的治疗,则可以完全治愈。治愈后再生宝宝就不用担心自己把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了。

育龄妇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直接抗病毒药物都是刚刚上市的新药,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孕,等治疗结束后再怀孕。如果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应在结束6个月后再怀孕。因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干扰素有抗细胞增殖作用,利巴韦林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未治愈或已经怀孕的丙肝病毒感染母亲,应进行丙肝病毒复制指标(即:HCV RNA)的检测。如果HCV RNA为阳性,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和其他侵入性胎儿检测,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尽量避免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