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压迫神经如何锻炼

2020-07-14

颈椎压迫神经如何锻炼:
  颈椎出现了骨质增生或者生理曲度的变直甚至反弓,就可以导致神经根孔狭窄,压迫神经产生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
  如压迫颈第三神经根会出现颈后部疼痛及麻木,特别是乳突及耳廓周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颈椎的锻炼帮助缓解临床症状。平时日常生活过程中没事就多往后抬一抬脖子,这样能够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或者避免加重。比较有用的锻炼就是游泳、放风筝或者打羽毛球,因为这些过程中抬头的动作都比较多。
  另外,做瑜伽的运动也可以,这样有利于颈椎向后仰。并且可以趴在床上做小燕子飞,让整个颈椎和胸前往上抬起,以及躺在床上做5点支撑法,都是有利于颈椎向后仰的动作,能够减轻现在的症状。



颈椎压迫神经如何锻炼相关阅读


颈椎病怎么治疗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很容易出现颈椎病,此时就会有头晕,视力减退,颈椎疼痛等症状出现,那么,颈椎病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一、颈椎病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患有颈椎病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镇痛剂,b族维生素,活血化瘀的药物等,能起到缓解疼痛,局部消炎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的治愈颈椎病。
  2.牵引治疗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通过牵引的方法让曲线不正的颈椎逐渐得到改变,但是这种方法只对轻度的颈椎枕患者有效,重度的颈椎病患者采取这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
  3.物理疗法
  患有颈椎病后也可以选择物理疗法,比如温热敷,红外线理疗等。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对于缓解颈椎疼痛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根治。

4.按摩治疗
  出现颈椎病后,采取按摩推拿的方法也能有效的缓解颈椎疼痛。常用的按摩推拿方法是旋转复位手法,效果不错,但是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为自己按摩推拿,避免因为方法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5.手术治疗
  如果颈椎病比较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已经出现了脊髓压迫症,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到正规的三甲医院做手术,疗效会更有保障一些。
  二、颈椎病的自我保健
  1.适当休息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应该工作一个小时左右时,就要适当的活动活动自己的脖子,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缓解颈部肌肉酸痛症状。

2.选择合适的枕头
  颈椎病患者选择的枕头高度大概十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减轻颈部的负担,缓解颈椎疼痛的症状。
  3.加强颈部的锻炼
  平时可以经常扭一扭脖子,或者做小燕飞等动作缓解颈椎病。

肢体麻木提示什么

哪些原因会造成肢体麻木?肢体麻木是指肢体对外界的刺激,如对痛、冷、热等感觉的异常、减弱或消失,它是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常见有下列疾病:

一、用药过量或者药物的副作用:应用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等,会发生口唇和肢体发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药过量。昨晚看的这对夫妻考虑就是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然可不是我说的一定是庆大霉素这个药。

二、一过性脑缺血:这是引起老年人手发麻的常见原因。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致手发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平时多饮水,服用一些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手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三、颈椎病:颈椎病是常见病,它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或局部关节韧带松弛而使颈椎局部的血管、神经组织受压而造成的,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发麻是其症状之一。患了颈椎病,做颈椎X光片可诊断,治疗措施有按摩、针灸、理疗、牵引等。

另外就是在平时,可常做一些缓慢活动颈部的保健操,并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矮要适宜,一般以7-9厘米高为宜,不可过高或过低,软硬也要适中,睡姿要正确,可避免颈椎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会有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患了糖尿病,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维生素C,还可配合应用丹参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物,四肢麻木感便会消除。

五、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病变 特点是末端神经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后感觉减退那样,这种疾病多由缺乏维生素B1,或由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2-6个月即可痊愈。

但是,手指麻木的现象,如果持续过久或症状加重,则不应麻痹大意,因为老年人出现一侧大拇指麻木感觉,往往是脑中风预兆,应到医院查查血压、血脂、血糖及眼底(最好请神经科医师详细查一下)以防患于未然。

谁能把“颈椎病”的骨质变走

“颈椎病”的诊断是通过X光颈椎片(正侧位片)与常规图像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果。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并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肌肉,引起头昏,颈部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中出具的颈椎片报告中,“颈椎病”的诊断十分普遍。而“骨质增生”相信大家对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因为每天我们都可以从众多媒体中看到或听到这个字眼。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个诊断存在的问题,先让我们从医学的概念认识一下有关骨的一些理论观点。从骨质结构去看,人类基本相同。但骨具有可塑性,它与社会因素,如营养、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等相关。

不论什么骨都由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组成。二者配合使骨既坚且韧。成人骨内有机质占三分之一,无机质占三分之二。但是在一生之中,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生活条件及健康情况而不断发展变化。

幼年时,骨的有机质较多,便于更新生长,同时弹性和韧性较大,而硬度较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而老年人骨的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弹性和韧性不足,较脆弱,易骨折,同时,软骨容易骨化,产生骨质增生。

影响骨生成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膜内成骨;另一个是软骨内成骨。而真正关系到“骨质增生”的就是后者。它是在骨发生的部位先出现透明软骨的雏形,继之软骨逐渐被破坏,再形成骨组织,机体的大部分骨都以此方式形成。

当骨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外伤、韧带过度牵拉、年龄老化等,会使骨的形态发生改变。特别是韧带过度牵拉和年龄老化,会使部分骨形态发生缓慢变形,软骨内生成新的骨质和骨膜,从而影响原来骨骼肌肉的活动,导致骨与骨之间、骨与软组织之间产生磨擦或压迫,加速骨的增生,引起功能限制,甚至障碍。颈椎病就是因为颈椎椎间骨质的增生而产生的一类病症。

而这一物质状态生成缓慢,一但形成,一般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已经增生的骨质能选择性地“破坏”,恢复原有的状态。因此,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多是以活血止痛为基调研制的。

从这一点来看,颈椎病通过物理治疗(牵引、适当按摩、照各种光波、频谱等)的效果相对药物有更大的现实性。因为谁也不能把已经生成的骨质,不通过手术手段变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如此,相当一部分“颈椎病”患者经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也甚微。原因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颈椎病,而是地地道道的心理疾病。

在排查颈椎病同时需警惕锁骨下动脉闭塞

3个月前接诊一个双上肢突发无力的患者。患者因膝关节颈肩疼痛6个月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抗风湿免疫治疗期间,相应的疼痛症状趋于缓解。3个月前晨起感觉双上肢无力麻木怕冷和肢端剧烈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上肢缺血。行CTA检查发现双锁骨下动脉闭塞。予以抗凝治疗基础上予以双锁骨下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相应的抗免疫疾病治疗,2周后患者INR达到4。0,同时肱动脉穿刺点胀痛,彩超发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予以动脉瘤切开修复术,调整好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免疫药物剂量后,顺利出院。

锁骨下动脉右侧起自头臂干,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出胸廓上口弯向外,在锁骨与第1肋之间通过,到第1肋外缘处移行为腋动脉。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者相对罕见。本病例为风湿免疫疾病基础上出现的局部血栓形成,对于此类患者,大多存在血管炎活动,表现为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在治疗上,行Fogarty取栓治疗面临着局部炎性的血管内膜破坏导致的高复发率;腔内行裸支架治疗面临着血管增殖继发的支架狭窄抑或血管和支架移行部位反复刺激导致的血栓或假性动脉瘤;开放行人工血管间置可能出现炎性吻合口出血或局部假性动脉瘤。综合以上考虑,采取oversize在5%~10以内腔内覆膜支架来处理血栓段,术后严格抗凝治疗。

根据该病例体会到,血栓形成往往意味着急性缺血,炎性血管紧急开通是血管外科医生不得不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案上要谨慎。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支架成形,均不可避免在病变血管上进行操作,所以围手术期的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增殖和抗免疫治疗是必须的。

颈椎平片检查最常用,不同位置拍片意不同

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侧位片: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带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斜位片: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颈椎张口位片:主要适用于对寰椎和枢椎之间的脱位以及寰椎齿状突根部骨折的诊断,可以发现寰枢椎两侧间隙是否等宽、寰椎齿状突根部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

颈椎过伸过屈位:可以帮助诊断颈椎失稳,其意义在于可观察:

①颈椎屈伸运动范围;

②椎体前移或后移的改变,部分患者在中间位侧位片上未见颈椎前/后移,而在屈伸位上却能发现。在过屈过伸位上见颈椎向前或向后滑移,但颈椎仍保持一整齐的曲线;

③棘突间距离改变,正常人在过屈、过伸位片中棘突出分离很明显,在后伸侧位片中棘突相互靠紧。颈椎病时可发生颈部肌群痉挛或固定,致使屈伸时颈椎间的运动消失,病变处棘突不能分离或靠紧;

④疗效,治疗前后分别作屈伸功能检查,可作为复查比较的一种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