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症状

2020-07-14

肠息肉症状:
  肠息肉最多见的表现就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是稀便,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些病人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黏液血便或者是黏液大便,这些都是肠息肉比较常见的表现。
  还有的患者会有出血的表现,而且出血的颜色有些可能是鲜红色。这种息肉多发生于距离肛门比较近,比如直肠,这是需要与痔疮进行鉴别。但是有的息肉也并不是有这么典型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没有任何表现的病人,在做结肠镜时会发现有息肉改变,甚至是息肉恶变的情况。所以我们推荐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性的病史、大便性状改变的人,要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肠息肉症状相关阅读


炎性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经常有人把一时出现的不适不当回事,忽视其存在,有时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还是选择忍忍就好了。对自己身体掉以轻心,往往会酿成大祸。重视自己的健康本钱,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炎性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炎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有60%病例最后进展为腺癌,初期仅见于排便次数增加,有黏液性,腹泻渐加重导致大便带血,下腹阵痛,有无数息肉盖住在直肠黏膜上,状如菜花,常有消瘦、贫血、发育不好。
  炎性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虽然是炎症性息肉,但是对身体的危害性也不小,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因此,发现炎性肠息肉应将其切除。
  对于炎性肠息肉来说,应立即去医院就诊,看是否有必要手术。一般的手术方式有结肠直肠肌鞘内拖出、结肠全切除术,术后应强调纠正贫血及营养不好的。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肉,炎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就可以了。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

肠息肉切除术后饮食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患有一种疾病后,就不会有二次复发的可能,而且,术后也不需要护理。很明显这种思想是错的,拿肠息肉病人来说,肠息肉术后应禁食6h,1周内忌粗糙食物,且以后在生活上要特别注意,防止复发。肠息肉术后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了解,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肠息肉手术后具体饮食要注意什么?怎么护理?

如果是肠镜下息肉摘除,一般对大便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应该是胃肠功能或肠炎的关系。饮食上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忌烟酒,也要注意忌暴饮暴食。生活上注意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是开腹手术行肠切除治疗息肉,对大便功能有影响,当然一般也是近期的(半年-1年),以后慢慢会恢复的,当然也可能存在本身胃肠功能不佳再加上手术影响的双重因素。
  肠部位手术之后最好是注意保持进食清淡,毕竟结肠是属于消化系统的。手术之后一个星期内要以半流质,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后一般需要根据个人状况遵医嘱禁食几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随后进半流食,而后可进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为了防止排出大便有恶臭,病人宜吃酸奶、藕粉等食物,避免蛋、蒜、葱、虾等食物,以防止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臭气。注意保持生活的规律,在餐前饮水。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多饮水,可以每天早上空腹喝淡盐水或者蜂蜜水、果汁、菜水等饮料。多吃一些果菜,润肠通便。
  刺激食品会影响康复,严重造成伤口崩裂或长新息肉,所以要特别做好术后饮食护理,一个月以后才能体力劳动,如果是家族遗传半年后要复查,以防复发。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风险大吗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手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是也并不是没有风险。肠息肉如果息肉比较小,可以在内镜下切除,术后根据息肉部位、大小、数量、术中情况等遵医嘱,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一般不会有风险。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很多人都会做到每年定期体检,以排除后患之忧。在此,建议45周岁以上患者在安排体检时,应加做一个肠镜检查,以免发生危险。一般,病人一旦发现肠息肉,最关心就是自己的身体问题。那么,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风险大吗?手术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需要做肠息肉切除术呢?关于肠息肉以下这几点是可以明确的:

内镜下做肠息肉切除术风险很小,但并不是没有风险,因为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痛苦小、费用低的治疗首选方法。术后根据息肉部位、大小、数量、术中情况等遵医嘱,禁食若干小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解除禁食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由此可达到彻底除根的效果。
  操作方法:患者通常采取左侧卧位,并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
  内镜治疗主要是取决于息肉的大小,①息肉比较小的:可以经过内镜的活检的孔道钳取;②三、五个毫米以上的,需要内镜下的电凝、电切;③息肉再大一些,可直接钳取;在物理学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肠穿孔,所以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在息肉的基底部,用针注射进一些液体,让息肉底部抬高,在处理息肉的同时,避免对底部的一些肠道的损伤,然后再进行圈套或者进行处理,④再大一些的息肉,可以做内镜下的黏膜切除,内镜下的黏膜剥离。

多发性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发重视。人们慢慢开始关注多发性肠息肉,以防止自己患上。但是大多数病例常常没有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因其他疾病做肠道X射线造影检查、纤维内窥镜检查或在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肠道息肉比较常见,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那么如何做肠息肉的护理,接下来通过文章我们来看下多发性结肠息肉怎么回事?

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有60%病例最后进展为腺癌。初期仅见于排便次数增加,有黏液性腹泻,渐加重至大便带血,下腹阵痛。累及直肠时,可有无数息肉盖住在直肠黏膜上,状如菜花。常有消瘦、贫血、发育不好的。
  随着内镜的发展与普及,加上能清楚的发现并能通过活组织检查,因此通过内镜发现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即使在同一个腺瘤当中,不同部位的增生程度均有不同,所以要对一个腺瘤的不同部位进行多点取材。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者可见有结肠息肉发生,往往是出现“炎性息肉”,慢慢变成"腺瘤"。后者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三种。三者均属癌前期病变,若不切除它则可渐渐发展成癌瘤。及时发现有结肠息肉是件大好事,及早把它切除就可以了,不必紧张、恐惧或有压力。一般来说,年纪越大,息肉生长得越慢,若结肠镜操作仔细,本次长出的息肉切除得很干净,则可在1.5-2年后再做一次肠镜。
  一旦发现有新息肉长出,就应把它尽早切掉,这样就不会发生结肠癌了。目前尚没有药物可限制息肉,定期肠镜检查则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最佳方法,它既是一种预防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肠息肉是什么原因

肠息肉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对患者健康很不利。尤其是当肠息肉出现症状时,更是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肠息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摘除,以防造成更大的影响。那么对于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来了解一下肠息肉的原因。

1.疾病感染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起体质酸化,酸性体质损坏身体的末梢神经,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炎症,加上其他慢性刺激,发生肠息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等。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如此也成可以起到预防肠息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