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

2020-07-14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
  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保肝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根据保肝药物可以分成解毒药物、抗炎药物、利胆药物、保护肝细胞膜药物等。实际上对于转氨酶升高最主要的不是借助于保肝药物,而是要寻找到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具体原因,如果是肝炎病毒引起来的,就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果是长期饮酒导致转氨酶异常,需要及时地戒酒;如果是脂肪性肝病导致的转氨酶升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的热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来进行综合治疗;如果是药物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就要寻找到具体是哪种药物,及时地停药或是减量;如果是某些自身免疫性或家族性的疾病导致的转氨酶的异常,要根据具体的原因来进行相应的治疗;还有胆道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转氨酶的异常,需要通过利胆或者是手术来进行干预。
  对于保肝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导致转氨酶异常的具体病因,选择相应的合适药物。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相关阅读


肝内脂肪沉积怎么办

肝内脂肪沉积的主要病因是肝脏出现了感染,除此之外,还与很多因素有关。想要改善肝内脂肪沉积,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戒烟戒酒,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早日康复。

肝内脂肪沉积指的就是除了脂肪细胞之外,肝脏的实质细胞中出现了脂滴,或者脂滴的含量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就是脂肪沉积或者称为脂肪变性。引起肝内脂肪沉积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出现了感染,因为脂肪的代谢经常在肝脏中进行,如果出现了异常,就会导致脂肪的沉积,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肝内脂肪沉积还跟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糖尿病,中度,肥胖,营养不良,缺氧,大量酗酒等。肝细胞的脂肪沉淀主要是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含量减少,加上甘油三酯合成量增多,脂肪酸氧化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肝内脂肪沉淀。

下面来说一下改善肝内脂肪沉积的方法:

出现肝内脂肪沉淀之后,首要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修复肝脏功能障碍。只要代谢正常,那么脂肪沉淀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具体需要结合检查,了解是哪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脂肪沉淀,对症下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服用药物。

出现这种疾病后需要戒烟戒酒,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容易加重病情,还会诱发其他肝脏疾病。另外,香烟中的尼古丁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同样会损害身体健康,需要及时戒除,才能让身体更快恢复。

加强锻炼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许多肝病患者因为缺乏运动,身体机能下降之后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发现肝内脂肪沉淀之后积极锻炼,每天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有助于脂肪的燃烧,还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对抗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脂肪肝的自我调护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控制,治愈脂肪肝。自我调整护理最关键的是饮食、运动。

饮食原则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少喝不喝酒,少吃辣椒;少用动物性脂肪,如少吃动物油、动物内脏肥肉;少食煎炸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包括含糖饮料),控制糖、巧克力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类的主食的摄取,主食种类要丰富,富含纤维素。

饮食分配上早餐应该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午餐应适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以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原则,临睡前少加餐,至少要在就寝两个小时前进餐。感觉上,每顿饭量吃到不饿就好,不要吃撑了。

严格来算轻体力劳动时每日热能的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30kcal,超重者则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0-25kcal以减轻体重。

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最好1/3以上为优质蛋白,像有磷的淡水鱼、瘦肉(牛肉、柴鸡肉更好)、牛奶、鸡蛋清等。注意老年人不要摄入太多的豆制品,植物蛋白代谢废物较多,增加易肾脏负担。

高维生素:主要从新鲜绿色蔬菜、水果中获取,每天摄入种类要杂,建议量每日摄取蔬菜500g。

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占50-60%量,不宜过分精细,应粗细杂粮搭配。

保证足够数量膳食纤维的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有粗麦粉、糙米、硬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及鸭梨等。饮食要多样性,每样食物都有它寒热温凉的偏性,杂食可以制约单一食物的偏性,同时又做到营养互补。

脂肪肝不是病

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八十年代以后,一种新型人体检查设备――B型超声仪的出现了。在医院里,超声检查广泛应用,这时脂肪肝这个名词的普遍频繁出现了。人们对脂肪肝的关注开始了,可是,在关注过程中忽略了一些以前存在的基本问题,过多的夸大的对脂肪肝予以宣传,予以了报导和不适当的描述,逐渐引起了人们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问题的所在。因此可以说:都是B超惹的祸!

那么到底肝脏里面有没有脂肪呢?这一点医学早就证实:人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肝脏也是由一个一个肝细胞构建起来的,在每一个细胞里,都含有必不可少的构成细胞的基本成份或者是物质、材料,那就是蛋白质、脂肪、糖,所以每个肝细胞都会有脂肪存在,只是因人而宜,脂肪在肝细胞里的含量多少不同而已。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而言。正常人每100克肝脏湿重约含4~5克脂质。目前医学上确定的标准是:肝细胞里含有的脂肪在5%以下,被列为正常;如果含量在30%以上,可以称为肝的脂肪变性,或者是脂肪堆积,才称为脂肪肝。那么脂肪肝的证实、明确,不是靠超声、CT、核磁,不是靠这些影像学的方法来判断肝细胞里有多少脂肪,仅靠影像学的所见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就拿超声检查来说,正常肝与脂肪肝的区别不是那么可靠的。

只有获得了肝细胞,用针穿一块、吸一块,把细胞取到后,在显微镜下真正的看到细胞里有多少脂肪,有多少个细胞有脂肪,才能做出脂肪肝的判断。

病理学上脂肪肝的表现为:大体看上去,脂肪肝的肝脏外观呈弥漫性肿大,边缘钝而厚,质如面团,压迫时可出现凹陷,表面色泽苍白或带灰黄色,切面呈黄红或淡黄色,有油腻感。。

肝组织切片示肝细胞肿大,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及大小不一的脂滴或脂肪空泡。起初肝细胞内蓄积的脂质呈多个无膜包绕的微球状,直径小至1~3μm,位于肝细胞浆无结构区域,胞核居中。当脂滴数量变多、直径增大至5μm时,光镜下可见脂滴呈串珠状聚集在肝细胞窦面,进而细胞质内充满这些微小脂滴,此即小泡性脂肪变(microsteatosis)。随着肝内脂肪含量增加,微小脂滴大小可保持不变或迅速融合成单个或多个直径大于25μm的大脂滴,将细胞核和细胞器挤压至细胞边缘,此即大泡性脂肪变(macrosteatosis)。大泡性脂肪变在吸收消散时往往先变成多个小的脂滴。这些变化可以逐渐加重,也可以逐渐消退,主要取决于血脂含量的多少。

十多年前我就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性的工作,那时,我跟超声科的主任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工作,就是在我每次做尸体解剖之前,给超声科打电话,他们就推一个轻便的B超机到解剖室来,然后先用B超看看我要解剖的这个尸体的肝脏有没有脂肪肝,他们做一个记录。然后我打开尸体的腹腔,把肝脏取出来,先用眼睛看看有没有脂肪肝,接下来再从肝脏上切几片组织做成切片,到显微镜下看看肝细胞里有没有脂肪,有多少脂肪。做了十多例以后,我们初步进行了一个比较,结果是:超声看到有脂肪肝的例子,而在我们打开腹腔不一定看到有脂肪肝,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看肝细胞也不一定有脂肪肝;而超声认为没有脂肪肝的例子,我们有时反而看到肝细胞里面有较多的脂肪。所以这个工作做了十多例后,超声科的医生一看并不能够拿出他们在超声下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指征,下次我再打电话叫他们,他们就推脱说忙,来不了,实验也就中途而废了。这实际上也证明了超声检查在判断脂肪肝上是不那么可靠的。

这样一来,事实是:与生俱来的人类肝脏细胞里面有脂肪的,不是近20年才有的。只是由于B超的出现,大量B超检查过多地使用了脂肪肝的名称,诊断标准放的过宽了。仅靠B超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

那有脂肪肝和无脂肪肝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这个问题医学上早在五十多年前,甚至更早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了。

记得我在当医生的时候,还是七十年代末期,肝脏穿刺活检就普遍开展起来了。在大量的肝脏穿刺中就曾遇到过肝脏细胞显著脂肪变性的病例。当时刚刚做医生不久,看到肝脏里面有这么多的脂肪,就很担心及好奇:有这样多脂肪的肝脏,肝功能正常吗?肝脏能不出问题吗?病人能生活吗?以后发展会怎么样呢?尤其是对我认识的病人,我就仔细关注了这个问题,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现在快四十年了,当初肝脏里出现大量脂肪病人,到现在依然健康的生活着,没有发生对肝脏、对机体损害的证据。

同样的道理,在西方社会,营养过剩、肥胖早已很普遍,肝脏里脂肪增多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可是几十年、上百年了,没有得到肝脏脂肪增多导致人体肝脏损害充分的证据。这么来分析,我想人们应该清楚,脂肪肝并不可怕,并不要总在担心你肝脏里的脂肪在损害着你的肝脏。

另外经过对脂肪肝病例的动态随诊发现,肝脏里脂肪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你身体里的脂肪多了,肝脏里的脂肪也就多;你身体里的脂肪少了,肝脏里的脂肪也会减少。肝脏是人体内脂质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肝细胞在体内脂质的摄取、转运、代谢及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出现脂肪肝后,并不是说它就不会逆转,不会恢复,只要你减少了脂肪的摄入,血脂降低,那么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也会从含脂肪多的状态恢复到含脂肪少的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出现了脂肪肝,也不必忧心重重,只要减少体内的脂肪,脂肪肝是可以从明显到不明显的。

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脂肪肝应有的认识。

脂肪肝为什么会癌变

脂肪肝为什么会癌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炎症、坏死的刺激下肝脏发生异常增生就会形成肿瘤。

肝脏里脂肪增加了,就形成单纯性脂肪肝。如果肝脏内脂肪继续增多,使我们正常的肝组织变成了贮存脂肪的仓库了。肝细胞内和它的周围都是脂肪,肝细胞吸取不到充足的养分,得不到血液供应,于是肝细胞就发生了炎症和坏死,进展成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后,在肝细胞再生的同时,也可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就是疤痕,增生多了就把肝细胞团团围了起来,形成“假小叶”,整个肝脏也变硬了,这就是从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了。肝硬化时的肝脏在一些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发生肝癌。

一些外界因素为什么会成为致癌因素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了人体的内环境,导致免疫系统发生了改变。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抑癌因子失常,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异常的细胞不能清除,反而过度增生,那不就是形成癌了吗?

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吃苦。”单纯性脂肪肝确实不算病,没有症状,肝细胞也正常。但如继续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就成了大病了,到那时不仅吃苦,而且治疗也已经偏晚了。

如何预防脂肪肝变成肝癌

预防脂肪肝癌变,首先要从预防脂肪肝、糖尿病、肥胖、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现代富贵病做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体重,不酗酒,多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最好方法。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身体异常。一旦发现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应早期控制和适当治疗。多数脂肪肝患者经过半年减肥治疗,体重下降5%~10%后,肝内脂肪沉积可以基本消失,肝脏的炎症、坏死程度都会明显减轻。

对于年龄较大或并有其他疾病不能减肥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有研究显示,控制糖尿病和高血脂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经过他汀类降血脂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肝癌的发生率比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降低了25%~40%。

由此可见,早期控制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绝大多数可以避免走向晚期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和肝癌。严重的脂肪肝患者一旦确诊为隐源性肝硬化,除了控制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并发症以外,应经常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的检测和超声波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被人们忽略;而且隐源性肝硬化常常发生在老年多病者中,这些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导致他们忽略了脂肪肝的存在和监测。如果能早些重视他的脂肪肝,定期对肝脏进行检查,现在治疗肝癌还是有许多办法的。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乡间郎中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

2020-07-14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
  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保肝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根据保肝药物可以分成解毒药物、抗炎药物、利胆药物、保护肝细胞膜药物等。实际上对于转氨酶升高最主要的不是借助于保肝药物,而是要寻找到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具体原因,如果是肝炎病毒引起来的,就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果是长期饮酒导致转氨酶异常,需要及时地戒酒;如果是脂肪性肝病导致的转氨酶升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的热量、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来进行综合治疗;如果是药物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就要寻找到具体是哪种药物,及时地停药或是减量;如果是某些自身免疫性或家族性的疾病导致的转氨酶的异常,要根据具体的原因来进行相应的治疗;还有胆道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转氨酶的异常,需要通过利胆或者是手术来进行干预。
  对于保肝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导致转氨酶异常的具体病因,选择相应的合适药物。



谷丙转氨酶高应该吃什么药相关阅读


肝内脂肪沉积怎么办

肝内脂肪沉积的主要病因是肝脏出现了感染,除此之外,还与很多因素有关。想要改善肝内脂肪沉积,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戒烟戒酒,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早日康复。

肝内脂肪沉积指的就是除了脂肪细胞之外,肝脏的实质细胞中出现了脂滴,或者脂滴的含量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就是脂肪沉积或者称为脂肪变性。引起肝内脂肪沉积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出现了感染,因为脂肪的代谢经常在肝脏中进行,如果出现了异常,就会导致脂肪的沉积,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肝内脂肪沉积还跟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糖尿病,中度,肥胖,营养不良,缺氧,大量酗酒等。肝细胞的脂肪沉淀主要是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含量减少,加上甘油三酯合成量增多,脂肪酸氧化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肝内脂肪沉淀。

下面来说一下改善肝内脂肪沉积的方法:

出现肝内脂肪沉淀之后,首要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修复肝脏功能障碍。只要代谢正常,那么脂肪沉淀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具体需要结合检查,了解是哪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脂肪沉淀,对症下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服用药物。

出现这种疾病后需要戒烟戒酒,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容易加重病情,还会诱发其他肝脏疾病。另外,香烟中的尼古丁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同样会损害身体健康,需要及时戒除,才能让身体更快恢复。

加强锻炼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许多肝病患者因为缺乏运动,身体机能下降之后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发现肝内脂肪沉淀之后积极锻炼,每天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有助于脂肪的燃烧,还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对抗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脂肪肝的自我调护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控制,治愈脂肪肝。自我调整护理最关键的是饮食、运动。

饮食原则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少喝不喝酒,少吃辣椒;少用动物性脂肪,如少吃动物油、动物内脏肥肉;少食煎炸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包括含糖饮料),控制糖、巧克力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类的主食的摄取,主食种类要丰富,富含纤维素。

饮食分配上早餐应该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午餐应适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以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原则,临睡前少加餐,至少要在就寝两个小时前进餐。感觉上,每顿饭量吃到不饿就好,不要吃撑了。

严格来算轻体力劳动时每日热能的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30kcal,超重者则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0-25kcal以减轻体重。

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最好1/3以上为优质蛋白,像有磷的淡水鱼、瘦肉(牛肉、柴鸡肉更好)、牛奶、鸡蛋清等。注意老年人不要摄入太多的豆制品,植物蛋白代谢废物较多,增加易肾脏负担。

高维生素:主要从新鲜绿色蔬菜、水果中获取,每天摄入种类要杂,建议量每日摄取蔬菜500g。

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占50-60%量,不宜过分精细,应粗细杂粮搭配。

保证足够数量膳食纤维的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有粗麦粉、糙米、硬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及鸭梨等。饮食要多样性,每样食物都有它寒热温凉的偏性,杂食可以制约单一食物的偏性,同时又做到营养互补。

脂肪肝不是病

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八十年代以后,一种新型人体检查设备――B型超声仪的出现了。在医院里,超声检查广泛应用,这时脂肪肝这个名词的普遍频繁出现了。人们对脂肪肝的关注开始了,可是,在关注过程中忽略了一些以前存在的基本问题,过多的夸大的对脂肪肝予以宣传,予以了报导和不适当的描述,逐渐引起了人们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问题的所在。因此可以说:都是B超惹的祸!

那么到底肝脏里面有没有脂肪呢?这一点医学早就证实:人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肝脏也是由一个一个肝细胞构建起来的,在每一个细胞里,都含有必不可少的构成细胞的基本成份或者是物质、材料,那就是蛋白质、脂肪、糖,所以每个肝细胞都会有脂肪存在,只是因人而宜,脂肪在肝细胞里的含量多少不同而已。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而言。正常人每100克肝脏湿重约含4~5克脂质。目前医学上确定的标准是:肝细胞里含有的脂肪在5%以下,被列为正常;如果含量在30%以上,可以称为肝的脂肪变性,或者是脂肪堆积,才称为脂肪肝。那么脂肪肝的证实、明确,不是靠超声、CT、核磁,不是靠这些影像学的方法来判断肝细胞里有多少脂肪,仅靠影像学的所见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就拿超声检查来说,正常肝与脂肪肝的区别不是那么可靠的。

只有获得了肝细胞,用针穿一块、吸一块,把细胞取到后,在显微镜下真正的看到细胞里有多少脂肪,有多少个细胞有脂肪,才能做出脂肪肝的判断。

病理学上脂肪肝的表现为:大体看上去,脂肪肝的肝脏外观呈弥漫性肿大,边缘钝而厚,质如面团,压迫时可出现凹陷,表面色泽苍白或带灰黄色,切面呈黄红或淡黄色,有油腻感。。

肝组织切片示肝细胞肿大,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及大小不一的脂滴或脂肪空泡。起初肝细胞内蓄积的脂质呈多个无膜包绕的微球状,直径小至1~3μm,位于肝细胞浆无结构区域,胞核居中。当脂滴数量变多、直径增大至5μm时,光镜下可见脂滴呈串珠状聚集在肝细胞窦面,进而细胞质内充满这些微小脂滴,此即小泡性脂肪变(microsteatosis)。随着肝内脂肪含量增加,微小脂滴大小可保持不变或迅速融合成单个或多个直径大于25μm的大脂滴,将细胞核和细胞器挤压至细胞边缘,此即大泡性脂肪变(macrosteatosis)。大泡性脂肪变在吸收消散时往往先变成多个小的脂滴。这些变化可以逐渐加重,也可以逐渐消退,主要取决于血脂含量的多少。

十多年前我就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性的工作,那时,我跟超声科的主任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工作,就是在我每次做尸体解剖之前,给超声科打电话,他们就推一个轻便的B超机到解剖室来,然后先用B超看看我要解剖的这个尸体的肝脏有没有脂肪肝,他们做一个记录。然后我打开尸体的腹腔,把肝脏取出来,先用眼睛看看有没有脂肪肝,接下来再从肝脏上切几片组织做成切片,到显微镜下看看肝细胞里有没有脂肪,有多少脂肪。做了十多例以后,我们初步进行了一个比较,结果是:超声看到有脂肪肝的例子,而在我们打开腹腔不一定看到有脂肪肝,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看肝细胞也不一定有脂肪肝;而超声认为没有脂肪肝的例子,我们有时反而看到肝细胞里面有较多的脂肪。所以这个工作做了十多例后,超声科的医生一看并不能够拿出他们在超声下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指征,下次我再打电话叫他们,他们就推脱说忙,来不了,实验也就中途而废了。这实际上也证明了超声检查在判断脂肪肝上是不那么可靠的。

这样一来,事实是:与生俱来的人类肝脏细胞里面有脂肪的,不是近20年才有的。只是由于B超的出现,大量B超检查过多地使用了脂肪肝的名称,诊断标准放的过宽了。仅靠B超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

那有脂肪肝和无脂肪肝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这个问题医学上早在五十多年前,甚至更早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了。

记得我在当医生的时候,还是七十年代末期,肝脏穿刺活检就普遍开展起来了。在大量的肝脏穿刺中就曾遇到过肝脏细胞显著脂肪变性的病例。当时刚刚做医生不久,看到肝脏里面有这么多的脂肪,就很担心及好奇:有这样多脂肪的肝脏,肝功能正常吗?肝脏能不出问题吗?病人能生活吗?以后发展会怎么样呢?尤其是对我认识的病人,我就仔细关注了这个问题,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现在快四十年了,当初肝脏里出现大量脂肪病人,到现在依然健康的生活着,没有发生对肝脏、对机体损害的证据。

同样的道理,在西方社会,营养过剩、肥胖早已很普遍,肝脏里脂肪增多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可是几十年、上百年了,没有得到肝脏脂肪增多导致人体肝脏损害充分的证据。这么来分析,我想人们应该清楚,脂肪肝并不可怕,并不要总在担心你肝脏里的脂肪在损害着你的肝脏。

另外经过对脂肪肝病例的动态随诊发现,肝脏里脂肪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你身体里的脂肪多了,肝脏里的脂肪也就多;你身体里的脂肪少了,肝脏里的脂肪也会减少。肝脏是人体内脂质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肝细胞在体内脂质的摄取、转运、代谢及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出现脂肪肝后,并不是说它就不会逆转,不会恢复,只要你减少了脂肪的摄入,血脂降低,那么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也会从含脂肪多的状态恢复到含脂肪少的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出现了脂肪肝,也不必忧心重重,只要减少体内的脂肪,脂肪肝是可以从明显到不明显的。

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脂肪肝应有的认识。

脂肪肝为什么会癌变

脂肪肝为什么会癌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炎症、坏死的刺激下肝脏发生异常增生就会形成肿瘤。

肝脏里脂肪增加了,就形成单纯性脂肪肝。如果肝脏内脂肪继续增多,使我们正常的肝组织变成了贮存脂肪的仓库了。肝细胞内和它的周围都是脂肪,肝细胞吸取不到充足的养分,得不到血液供应,于是肝细胞就发生了炎症和坏死,进展成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后,在肝细胞再生的同时,也可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就是疤痕,增生多了就把肝细胞团团围了起来,形成“假小叶”,整个肝脏也变硬了,这就是从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了。肝硬化时的肝脏在一些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发生肝癌。

一些外界因素为什么会成为致癌因素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了人体的内环境,导致免疫系统发生了改变。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抑癌因子失常,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异常的细胞不能清除,反而过度增生,那不就是形成癌了吗?

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吃苦。”单纯性脂肪肝确实不算病,没有症状,肝细胞也正常。但如继续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就成了大病了,到那时不仅吃苦,而且治疗也已经偏晚了。

如何预防脂肪肝变成肝癌

预防脂肪肝癌变,首先要从预防脂肪肝、糖尿病、肥胖、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现代富贵病做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体重,不酗酒,多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最好方法。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身体异常。一旦发现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应早期控制和适当治疗。多数脂肪肝患者经过半年减肥治疗,体重下降5%~10%后,肝内脂肪沉积可以基本消失,肝脏的炎症、坏死程度都会明显减轻。

对于年龄较大或并有其他疾病不能减肥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有研究显示,控制糖尿病和高血脂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经过他汀类降血脂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肝癌的发生率比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降低了25%~40%。

由此可见,早期控制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绝大多数可以避免走向晚期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和肝癌。严重的脂肪肝患者一旦确诊为隐源性肝硬化,除了控制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并发症以外,应经常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的检测和超声波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被人们忽略;而且隐源性肝硬化常常发生在老年多病者中,这些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导致他们忽略了脂肪肝的存在和监测。如果能早些重视他的脂肪肝,定期对肝脏进行检查,现在治疗肝癌还是有许多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