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2020-07-14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
  第一个途径也是最多见的途径就是输血、献血方面的这样的途径,比如说像过去比较多见的那种混用血浆,就是叫做单采血,很早以前的一种献血的方式。然后这个血浆采完之后,就是所有的献血员同一个血型,把他们的红细胞提取出来,然后把血浆混在一起再回输,这种机会传播的机会就非常高。
  另外手术如果要是器械消毒的不够彻底,有可能会感染,其它的像针灸,如果不是一次性的这种针灸器具,那么它传染丙肝的机会也很高,其它像修脚什么的都是有可能。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其它的途径像日常生活接触,很少会传播丙肝,夫妻之间也是有可能,但是这种传播的机会都比较少。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相关阅读


对丙型肝炎你了解几分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同,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丙型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尽管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明显减少,但通过血液透析、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和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感染的丙型肝炎仍时有发生。

丙型肝炎病毒还是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好朋友”,经常与它们“手拉手”藏在血液内,一起“钻”进人体,使人同时感染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或艾滋病。

丙型肝炎病毒很狡猾,在人体内会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不太重要的、能够通过免疫选择和进化的基因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不停地发生变异,使病毒能很快适应环境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因此,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研制出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甚至比乙型肝炎病毒更阴险、狠毒。95%的成年人在感染乙型肝炎后能够成功地抵御感染,将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而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只有大约30%~40%的人在6个月内可将体内病毒自动清除。

乙型肝炎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而丙型肝炎病毒不仅会刺激免疫系统“生气”,引起肝损伤,还会直接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的起病大多非常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慢性肝病毒感染者中,25%的感染者像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肝功能正常、肝脏损害轻微;60%的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肝脏损害为轻-中度的坏死性炎症和极轻度的肝纤维化。

有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可能在10~30年里进展为肝硬化;在肝硬化病人中,每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为1%~7%。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是怎么回事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它同乙肝一样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估计,全球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从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的分布来看,北美和南美大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欧洲大约有900万、西太地区大约有6100万(其中中国有4000万)、东南亚大约有3200万、非洲大约有3200万。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同,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丙型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较少见。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一样,不会通过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途径传播,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用隔离;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丙型肝炎是可以治疗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大约有6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以完全治愈。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感染的丙型肝炎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失败,属于“难治性丙型肝炎”。

现在,对于这种难治性丙型肝炎也有了一些新药,治疗效果很好,已经在许多国家上市,我国也在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丙型肝炎患者都会得到彻底的治疗。

干扰素对丙肝病毒感染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IL28B基因?它对丙肝病毒感染有什么影响?干扰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在病毒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人体内的干扰素有许多亚型。最初被发现的干扰素有α、β、γ,干扰素α和β又被称为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γ为Ⅱ型。

200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人体内还有第Ⅲ型干扰素,也称为干扰素λ。干扰素λ还分为干扰素λ-1。干扰素λ-2和干扰素λ-3,其中干扰素λ-3不仅具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还能促进干扰素α的产生。发现了干扰素λ-3后,科学家们非常高兴,开始了对它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干扰素λ-3是白细胞介素28B的基因编码的一种细胞因子。根据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的英文缩写,简称其为“IL28B基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IL28B基因”,它的遗传特性决定了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命运。为什么有些有感染了丙肝病毒后能自发性清除,有些人则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有些人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好,有些人则效果不好?其原因除了与感染的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还与“IL28B基因”遗传的多态性有关。人类的“IL28B基因”表型主要在3种类型:C/C型、C/T型和T/T型。人们发现,“IL28B基因”为C/C型者,可能有利于丙肝病毒感染后的自发性清除,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也比C/T型和T/T型好。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中IL28B等位基因以C/C型为主。

但是“IL28B基因”遗传特性是非常复杂的,C/C型等位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并不能单纯依靠“IL28B基因”来预测,不必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丙肝病毒在外界能活多久

丙肝病毒在潮湿环境中或在人的血液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37℃的水中,丙肝病毒可存活96小时;在血液中室温下可存活至少7天,4℃环境中可存活至少12天。

在注射器针头、透析管等医疗器械的残留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在几天内都有传染性,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血液透析或介入性医疗操作传播。因此,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用于他人的治疗。

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较敏感,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用高压蒸气消毒都可使病毒灭活。丙肝病毒对氯仿、次氯酸钠、甲醛、乙醚等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用20%次氯酸钠可消除其传染性,用10%~20%氯仿溶液浸泡可杀灭丙肝病毒;在病房中使用甲醛熏蒸可以将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并杀灭空气中的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感染者治愈的标志是什么

丙肝病毒从人体内完全清除就意味着丙肝病毒感染的治愈。如何知道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了呢?

根据医生的研究,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后,使用敏感的方法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HCV RNA<15 IU/ml),且在停药12周或24周仍然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复制,说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完全消失,被医生称为“持续病毒学应答”。医生们根据“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英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首字母常将其缩写成“SVR”。

停药12周保持“完全应答”者简写为“SVR12”,停药24周保持“完全应答”者简写为“SVR24”;停药后观察24周,达到“SVR24”者,可视为丙肝病毒感染治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灵敏的检测方法“SVR12”和“SVR24”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停药12周后仍保持“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即可视为丙肝病毒感染治愈。

治愈后,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大多恢复正常,肝纤维化逐渐改善,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明显降低,一些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外系统表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好转。治愈后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则再无传染性,减少了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乡间郎中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2020-07-14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
  第一个途径也是最多见的途径就是输血、献血方面的这样的途径,比如说像过去比较多见的那种混用血浆,就是叫做单采血,很早以前的一种献血的方式。然后这个血浆采完之后,就是所有的献血员同一个血型,把他们的红细胞提取出来,然后把血浆混在一起再回输,这种机会传播的机会就非常高。
  另外手术如果要是器械消毒的不够彻底,有可能会感染,其它的像针灸,如果不是一次性的这种针灸器具,那么它传染丙肝的机会也很高,其它像修脚什么的都是有可能。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其它的途径像日常生活接触,很少会传播丙肝,夫妻之间也是有可能,但是这种传播的机会都比较少。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相关阅读


对丙型肝炎你了解几分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同,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丙型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尽管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明显减少,但通过血液透析、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和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感染的丙型肝炎仍时有发生。

丙型肝炎病毒还是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好朋友”,经常与它们“手拉手”藏在血液内,一起“钻”进人体,使人同时感染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或艾滋病。

丙型肝炎病毒很狡猾,在人体内会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不太重要的、能够通过免疫选择和进化的基因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不停地发生变异,使病毒能很快适应环境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因此,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研制出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甚至比乙型肝炎病毒更阴险、狠毒。95%的成年人在感染乙型肝炎后能够成功地抵御感染,将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而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只有大约30%~40%的人在6个月内可将体内病毒自动清除。

乙型肝炎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而丙型肝炎病毒不仅会刺激免疫系统“生气”,引起肝损伤,还会直接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的起病大多非常隐匿,易被忽视。约80%丙型肝炎患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才被发现。慢性肝病毒感染者中,25%的感染者像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肝功能正常、肝脏损害轻微;60%的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肝脏损害为轻-中度的坏死性炎症和极轻度的肝纤维化。

有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可能在10~30年里进展为肝硬化;在肝硬化病人中,每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为1%~7%。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是怎么回事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它同乙肝一样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估计,全球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从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的分布来看,北美和南美大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欧洲大约有900万、西太地区大约有6100万(其中中国有4000万)、东南亚大约有3200万、非洲大约有3200万。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相同,都可以经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丙型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较少见。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艾滋病一样,不会通过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途径传播,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用隔离;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丙型肝炎是可以治疗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大约有6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以完全治愈。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感染的丙型肝炎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失败,属于“难治性丙型肝炎”。

现在,对于这种难治性丙型肝炎也有了一些新药,治疗效果很好,已经在许多国家上市,我国也在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丙型肝炎患者都会得到彻底的治疗。

干扰素对丙肝病毒感染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IL28B基因?它对丙肝病毒感染有什么影响?干扰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在病毒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人体内的干扰素有许多亚型。最初被发现的干扰素有α、β、γ,干扰素α和β又被称为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γ为Ⅱ型。

200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人体内还有第Ⅲ型干扰素,也称为干扰素λ。干扰素λ还分为干扰素λ-1。干扰素λ-2和干扰素λ-3,其中干扰素λ-3不仅具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还能促进干扰素α的产生。发现了干扰素λ-3后,科学家们非常高兴,开始了对它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干扰素λ-3是白细胞介素28B的基因编码的一种细胞因子。根据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的英文缩写,简称其为“IL28B基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IL28B基因”,它的遗传特性决定了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命运。为什么有些有感染了丙肝病毒后能自发性清除,有些人则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有些人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好,有些人则效果不好?其原因除了与感染的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还与“IL28B基因”遗传的多态性有关。人类的“IL28B基因”表型主要在3种类型:C/C型、C/T型和T/T型。人们发现,“IL28B基因”为C/C型者,可能有利于丙肝病毒感染后的自发性清除,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也比C/T型和T/T型好。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中IL28B等位基因以C/C型为主。

但是“IL28B基因”遗传特性是非常复杂的,C/C型等位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并不能单纯依靠“IL28B基因”来预测,不必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丙肝病毒在外界能活多久

丙肝病毒在潮湿环境中或在人的血液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37℃的水中,丙肝病毒可存活96小时;在血液中室温下可存活至少7天,4℃环境中可存活至少12天。

在注射器针头、透析管等医疗器械的残留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在几天内都有传染性,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血液透析或介入性医疗操作传播。因此,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用于他人的治疗。

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较敏感,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用高压蒸气消毒都可使病毒灭活。丙肝病毒对氯仿、次氯酸钠、甲醛、乙醚等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用20%次氯酸钠可消除其传染性,用10%~20%氯仿溶液浸泡可杀灭丙肝病毒;在病房中使用甲醛熏蒸可以将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并杀灭空气中的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感染者治愈的标志是什么

丙肝病毒从人体内完全清除就意味着丙肝病毒感染的治愈。如何知道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了呢?

根据医生的研究,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后,使用敏感的方法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HCV RNA<15 IU/ml),且在停药12周或24周仍然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复制,说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完全消失,被医生称为“持续病毒学应答”。医生们根据“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英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首字母常将其缩写成“SVR”。

停药12周保持“完全应答”者简写为“SVR12”,停药24周保持“完全应答”者简写为“SVR24”;停药后观察24周,达到“SVR24”者,可视为丙肝病毒感染治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灵敏的检测方法“SVR12”和“SVR24”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停药12周后仍保持“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即可视为丙肝病毒感染治愈。

治愈后,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大多恢复正常,肝纤维化逐渐改善,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明显降低,一些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外系统表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好转。治愈后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则再无传染性,减少了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