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预后问题

2020-07-14

双相情感障碍预后问题: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后,
  第一个,是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的轻重。
  第二个,也要根据病人是否依从,医生的用药方案和心理治疗方案。
  第三个,也要看病人背后的资源,家属的,亲朋好友的理解、接纳、包容、配合程度等。
  总体来说,双相情感障碍预后还是不错。双相情感障碍,它常见于青少年。因为青少年犯病,比如,不去上学或者影响病人与人的交流,家属还是比较重视。所以,对于双相情感障碍,
  主要是第一,药物治疗;
  第二,心理咨询;
  第三,自我调整;
  第四,家属的陪伴,理解支持,很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预后问题相关阅读


双向情感障碍如何治愈

出现双向情感障碍这类疾病,患者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避免情况恶化。一般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会采用个体化的诊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可以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达到控制狂躁疾病以及癫痫病症。还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来进行诊治。

心理疾病如今并不罕见,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双向情感障碍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出现这一类疾病以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很容易会出现抑郁与狂躁的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精神混乱。那么,出现双向情感障碍如何治愈?
  一、治疗原则
  出现双向情感障碍以后,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症状进行确定,通过了解患者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从低剂量的药物开始服用,然后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再确定服用。
  同时,患者还需要采取综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仅需要进行药物的服用,还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社会功能出现障碍以及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二、药物治疗
  在对抗双向情感障碍这类心理疾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诊治。可以服用抗狂躁的药物来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服用抗癫痫药物。例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药物。这一些药物可以让患者的心境得以平静。对于出现明显躁动的患者,则可以合并精神类的药物进行诊治。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互作用。
  三、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双向情感障碍。对于出现严重消极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并且适当地减少药物服用剂量。通过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情况恶化。

怎么判断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不但存在一些躁狂的不良症状,而且还存在一些抑郁的不良症状,而这些症状倘若存在了两个星期以上,就可以被判断属于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不过,如今的标准通常简化为患者发生抑郁的过程中存在狂躁发作就可以确诊。

现实生活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继而诱发了双向情感障碍这种不良症状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精神困扰,务必要趁着病情尚不严重时及早治疗。下面了解一下怎么判断双向情感障碍吧。
  通常而言,所谓的双向情感障碍,一般主要表现,就是不但存在躁狂发作的情况,也存在抑郁发作的症状,不过,通常不能够达到躁狂症以及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一般会持续两个星期左右就能够诊断双向情感障碍。现在标准是只要抑郁过程中有躁狂发作就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
  精神病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乃一种必须多种症状发生的包括症状,也就是每一次都不止发生一种症状,再者,这些症状常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经历发作阶段以及症状最严重阶段,还有恢复阶段。
  不过,就像无数医生对于身体疾病方面的诊断,在进行实操的时候所存在感觉一样:患者并不会按照那些教科书上所罗列的标准生病的,总会存在林林总总的症状差异。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存在躁狂,又或者是抑郁这些不良症状的时候,通常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都是长短不一,短的时候,有可能几天,长的时候,有可能持续几个月。抑郁和躁狂状态会交替在病程中发生,有的患者甚至在一天中发生如此交替,被认为是“快速循环型”的发病状态。
  通常来说,双向情感障碍,并不会突然爆发的,而他们躁狂,又或者是抑郁的严重程度,往往也是因人而异的,存在有很大不同。很多患者会分阶段地加速进入躁狂状态,而有的患者会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尽管抑郁的状态也很少是泾渭分明的。

儿童双相障碍如何预防

想要预防儿童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给予孩子一个快乐、温馨的童年,不要让孩子因家庭不幸出现心理阴影。此外,家长们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共同运动。也要保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且平时可以多吃能分泌多巴胺的蔬果。

以往来看,心理问题大多发生在工作压力大的成年人身上,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情况,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们平时也要多关注其心理发展问题。特别是孩子经常出现极端的暴躁、兴奋后,突然又变得沮丧、抑郁的话,就需要警惕是否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那儿童双相障碍如何预防呢?
  1、坚持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儿童的新陈代谢,还能及时释放负面的心理情绪,有效防止躁郁症疾病的发生。此外,运动也可以增强体质,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也能有效的消除抑郁情绪。建议家长们可以闲暇时带孩子去远足或者是游泳,不仅能有助于亲密亲子关系的建立,也能及时了解儿童有无异常精神状况,以做好应对措施。
  2、营造快乐童年
  儿童双相障碍的发生和童年时长期遭遇家庭不幸,以及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直接关系。所以父母应多关爱子女,多陪伴其成长,且给予孩子一个安全、温馨的家,避免子女在童年时期因父母感情不和而出现精神创伤。此外,因双相情感障碍有遗传可能性,所以在择偶时也要慎重选择,最好选择没有情感障碍病史的伴侣,否则孩子也很有可能因遗传出现双相障碍的情况。
  3、注意正常饮食
  虽然生活中出现情绪低落在所难免,但是及时的应对和解决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儿童因情绪不佳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样也会影响营养的摄入,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当孩子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家长们可以给他们吃一些有助于分泌多巴胺的食物,例如香蕉、杏仁、低脂奶制品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帮助孩子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进而缓解不良情绪。
  4、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当儿童长期出现睡眠不佳和睡眠时间不足之后,也容易导致情绪低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要控制孩子在白天的娱乐时间,最好在睡前避免有剧烈的运动行为,也不要保持过于兴奋的状态,这样都不利于更好的入眠。

儿童双相障碍的表现

儿童双相障碍如果不及时发现纠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类儿童最经典的表现就是躁狂症和抑郁症的急剧转变,容易出现过度的情绪变化。还有一些人群对于负面情绪的刺激反应特别大,有这些症状要及时治疗。

儿童双相障碍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有利于即使的发现儿童的问题,即使疏导调理。儿童双相障碍的表现主要有过度的情绪变化,以及激烈和明显的刺激反应。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分析一下吧。
  1、过度的情绪变化。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发生在青春期或幼儿期。双相障碍的儿童经常会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变化,比如容易出现愤怒、兴奋、焦虑等情绪的爆发,随后是抑郁和沮丧的情绪。变化比较的明显,而这些情绪波动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首发表现。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从躁狂的角度来看,儿童往往表现出能量增加,注意力分散,压力言语,宏大的自我形象,需要减少或渴望睡眠,兴高采烈。这种疾病的癫痫特征是躁狂症和抑郁症的急剧转变。这可能与荷尔蒙的变化,以及社会和学习压力的增加有关,这些压力都可以成为双相症状的催化剂。但是青春期前的孩子也可以表现出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2、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更加明显和激烈。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有别于成年人的双相障碍,表现为比成年人更易激惹、烦躁;情绪的低落表现为烦躁不安或易冲动,如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等;甚至有物质滥用的表现,65%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具有双相性的幼儿对刺激产生反应,这些刺激产生更长和更强烈的快乐时期的积极情绪,同时对产生负面情绪的刺激作出反应,产生更长和更强烈的悲伤和愤怒时期。一般情绪障碍可以预示儿童时期的几个不同问题,但患有双相的年轻人通常会对情绪状况作出反应,其反应大致超出其发育阶段的预期参数。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吗

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会有发狂和抑郁两者病症同时存在。患者有的是后情绪会异常激动亢奋,有的时候又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如同抑郁症病症的病情。所以叫这种病情的发作患者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那么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吗,我们来看精神类药物治疗、精神病容易复发、属于精神病的一种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吗?

1、精神类药物治疗:一般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吃碳酸锂药物,帕罗西汀药片,度洛西汀药片,艾司西酞普兰药片,和西酞普兰药物,这些药片都属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所以从双向情感障碍这些患者所吃的药片来判断,双向情感障碍病症就是属于精神病症。

2、精神病容易复发:从容易复发的性质来看就是属于精神病病症。即使病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但是患者还会因为一件事情,一个人活着一个物体导致精神病的再次发作。而双向情感障碍病症患者的病症表现,通常是一会狂躁激动,一会儿自卑抑郁,这个病症的治疗不是短时期的,需要长期的服药治疗,病情只能的到控制却不能根除。从这点来看双向情感障碍就属于精神病症。

3、属于精神病的一种类型:精神病征的分类有,严重型的精神病和心理精神两个分类。严重性的精神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这类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比较明显,精神病的特征也较为突出。心理精神病患者一般外表与健康的人没有区别,可以正常 的参加工作生活。但是他们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是有障碍的。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