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什么有关

2020-07-14

高血压和什么有关:
  除遗传因素外,高盐饮食、超重、中度以上的饮酒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危险因素。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的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我国14组人群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个毫米汞柱和1。2个毫米汞柱。体重升高与血压的水平是呈现正相关,我国24万人的汇总资料分析,体重指数超过24,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到4倍。
  饮酒与血压的关系形成J型关系,即轻度饮酒者比绝对不饮酒者血压要低。轻度饮酒定义为成年男性一天的饮酒量小于25克,女性小于15克。超过这个饮酒量,饮酒和血压水平是呈现一个正相关,就是说中等程度以上的饮酒血压会急剧的升高。这是因为酒精在低剂量的时候,是血管扩张剂;高剂量的时候成为血管收缩剂。



高血压和什么有关相关阅读


钠!钠!钠!血压保卫战

不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看我们中国人,高血压都是引起死亡第一多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梗、肾病等严重疾病无不与它有关。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5.2%,4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高血压,60岁以上老年人中2个人就有1位高血压。高血压为何如此之多,越来越多?除人口老龄化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吃盐过量,高盐饮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首当其冲是烹调时加盐太多,口味太重。中国人均食盐摄入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量的2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天吃盐(食盐)要低于5克,我们每天人均吃盐10.5克,北方人口味更咸,吃盐尤其多,越往北越多。这一趋势刚好与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相符,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

不过,有一个现象颇令人费解。调查表明,过去10年国人人均吃盐减少了1.5克(从12克减到10.5克),但高血压患病率却一路飙升,这是为何?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回到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盐和钠。盐(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其中钠元素会影响血压,而氯元素不会。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其实是高“钠”饮食导致高血压。然而,钠元素不仅仅来源于食盐,还来自酱油、酱、味精、鸡精、苏打等多种调味品,以及咸菜、榨菜、酸菜、泡菜等几乎所有腌制食品。更糟糕的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回家的面包、饼干、面条、饮料、火腿肠、方便食品、零食等普遍添加了食盐或其他含钠的成分,如苯甲酸钠(防腐剂)、亚硝酸钠(发色剂)、碳酸氢钠(碱)等。

1根小小的(100克)火腿肠含钠1300毫克,相当于3300毫克,即3.3克食盐(1克钠=2.53克食盐);1小桶(面饼加调料包才61克)方便面含钠1026毫克,相当于食盐2.6克;某款面包2片(100克)含钠356毫克,相当于食盐0.9克;一小盘(100克)豆腐干含钠634毫克,相当于食盐1.6克。钠(盐)在加工食品中简直无处不在!

按照有关规定,加工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注钠含量,如题图,这是一款面包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最后一行标注每100克面包钠含量为356毫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8%(意思是这356毫克钠,达到全天应摄入量的18%)。高血压患者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标签营养成分表钠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凡是钠“营养素参考值%”>能量“营养素参考值%”(本例是11%)的,都得少吃,才能做到低盐(钠)饮食。

根据第五次中国居民总膳食研究,2009~2012 年中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为 9.1 g/天,比 2002 年(11.8 g/天)降低了 22.2%,有差异显著;而平均钠摄入量为 5.4 g/天,比 2002 年(6.4 g/天)降低了 12.3%,差异并不显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仅控制食盐是不行的,还必须控制各种“钠”!

全面剖析高血压用药

一般认为高血压病诊断最容易,治疗最简单。高血压病人服药不就是每次1到2片,每日1次或每日2到3次吗?难道这服药还有学问吗?是的,高血压病人服药学问大着呢。

是否服药,一字定终生

首先,要确认你是否需要服药。这是很重要的,一旦确认要服药,病人就得终生服药。大家知道,高血压分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因引起,如肾病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则病因不明。对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而对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服药。有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动停药。一方面停药后血压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压升得不是很高,我们不知道器官损伤是否继续进展,血压高不过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治疗。那么,到底怎样决定是否服药呢?

一般说经不同日数次测压,血压≥150/95mmHg,即需要治疗。

如果病人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1—2条,血压≥140/90 mmHg,就要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是:老年、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

何时服药,时辰有讲究

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当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缺血性中风。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中,约40%与低血压有关。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睡前服药。

白天的血压升高与觉醒及活动有关。也就是说,睡觉醒后,血压逐渐升高。许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压最高,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O:OO。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药最为合适。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服多少药,目标要认清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应达到的理想血压水平是多少呢?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剂量、加用它药(联合用药)、换用它药等。总之,用多少药以达到目标血压为准。

 如何服药,血压要稳定

使血压保持稳定很重要。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因此,在降压的同时必须稳定血压。使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是最佳选择,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应当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逐渐淘汰短效药,但长效制剂往往价格昂贵,目前普及有困难。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效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荐,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

有一个病人服用短效的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原来每次1片,每日3次。血压逐步下降,改为每日2次,最后每日1次。但她的血压波动很厉害。我告诉她最好用低剂量的长效药物,否则将一片药分成3到4小块,多次分服,这样可减少血压波动。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

1.服用降压药物一定要在内科医生指导和监控下进行,不可自作主张,药物的增减、调换或停药也均应有医生指导。

2.医生制定好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后,患者必须严格执行,坚持每天服药,一次也不能忘掉。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也应坚持每天用药。

3.讲究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如果每天只服一次药,以早晨7点钟为最佳服药时间。如果每天需服2次药,则以早晨7点钟和下午3点钟为好。除非有医生特别嘱咐,一般降压药物不宜在夜晚服用。

4.高血压病老年人服药后的理想血压和年轻人一样,以缓慢降至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为宜。

5.服用降压药物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一般以每星期测量一次为宜。

6.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老人,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别忘了向医生说明服用的是何种降压药物、用量多少、怎样服法,以供医生处方用药时参考,避免所用药物与降压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后果。降压药的注意事项服用降高压药的注意事项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急症该如何处理

高血压急症是临床常见急症,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后果严重。根据病因及合并症不同,高血压急症的处理策略也存在很大差异。充分了解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180/120 mmHg),同时伴进行性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此类患者常伴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痫等。因其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需强调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急性靶器官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者,即使血压仅为中度升高,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亚急症是与之相应的是另外一种临床常见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可有血压明显升高所致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烦躁不安等。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的主要依据不是血压升高的程度,而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严重靶器官损害。

处理原则

由于不伴靶器官损害,高血压亚急症患者一般无需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血压下降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对患者可能弊大于利。一般情况下,可将高血压亚急症患者血压在24~48 h内缓慢降至160/100 mmHg。

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一般不需静脉用药。此类患者的初始治疗可在门诊或急诊室进行,用药后观察5~6 h,待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的水平后可以离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并进行门诊密切随诊。2~3天后视具体情况调整口服降压药的剂量,使血压逐步达标。对于血压较高但无并发症的患者,不宜过度治疗。

静脉或大剂量口服负荷量降压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或其他不良反应,对患者具有不利影响,故应避免。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的做法非常普遍,但这会导致血压迅速下降,且其速度与幅度无法控制,很容易导致低血压或因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而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对于并存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尤为如此),故不主张如此用药。

与高血压亚急症不同,高血压急症患者病情更为危重,应在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接诊患者后,需详尽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评估靶器官功能受累情况,尽快明确是否为高血压急症。与此同时,需及时应用降压药,不应因为对患者整体评价过程而延迟治疗。

此类患者多伴焦虑情绪,而焦虑紧张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与此同时,还应针对靶器官损害给予相应的处理。处理高血压急症时,首先需明确用药种类、途径、血压目标水平和降压速度等。制定治疗决策时,需考虑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作用、对心排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和靶器官灌注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理想的药物应能预期降压的强度和速度,便于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降压强度。因此,应首选静脉途径的短效降压药物,常用的静脉途径降压药物如附表所示。同样,高血压急症患者也不可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来降压。

在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降压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尿量、生命体征、靶器官功能状况(如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及胸痛程度等)。由于已经存在靶器官的损害,过快或过度降压容易导致组织灌注压降低,诱发缺血事件,故初始降压目标不宜降至正常。

合理的做法是,首先将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的水平,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一般情况下,可遵照以下原则控制血压下降的幅度与速度:1 h内平均动脉压降至≤治疗前的25%,随后2~6 h内降至 ? ? ? ?

血压高低是如何调节的

血压是什么呢?血压是心脏对血管造成的压力,靠这个压力,血管里的血液,可以上升到头脑,然后回到心脏;也可以下降的足趾,然后回到心脏,上下落差在成年人,少说也有一米以上,除非您是侏儒症患者或者少年儿童。

由此可见,血压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东西,没有了血压,我们可没法活下去。正因为如此,血压才会有非常精密的,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的调节机制。

首先,血压受心脏收缩力量大小的影响。因此,高血压的人,一般地说,心脏的收缩功能还是基本正常的,当心力衰竭到一定的程度时,血压再也升不上来了。当然,低血压的年轻人并不是因为你的心脏不行了,也不表示您的心脏收缩功能太差了。

其次,血管要有弹性,血管有弹性才能更好地维持血压的稳定,弹性太差的血管,或软如棉,或硬如葱管,都不是好事,这样的血管是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的。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往往收缩压(高压、大压)高,舒张压(小压、低压)低,压差特大。如果有了高血压,压差会更大。

第三,血管要听神经的调节。我们有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状态,从而改变血管大小及阻力,影响血压和血液在体内的分布。如,运动时内脏血管收缩,四肢血管扩张,保证运动系统血液供应,而吃饭后,内脏特别是胃肠的血液供应增加,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所以,有的人餐后有困倦或睡意、呵欠连连。

第四,血液中的成份也会对血压高低进行调节。这类成分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皮质醇、心钠素等名目众多的东西。

其实血压的调节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举一点点例子而已。

高血压应当怎样治

门诊的病人,亲朋好友有个高血压,经常会问到一些问题,如吃什么药最好,能不能根治等。为了节约时间,今天在这儿做个统一的讲解。

对高血压这个病的认识历史大约不过100多年,真正治疗是从上世纪初开始的,那时候的治疗方法非常少,效果也有限。后来发现了萝芙木可以降血压,大家非常高兴。在上世纪初期,我国北方有一位中西医汇通的名医----张锡纯----他有好几张治疗“高血压”、“脑充血”的方子,临床应用确有疗效。这是中医最早的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剂。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后,当时的治疗仍以利尿和用萝芙木提取物为主。气功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很多,大家很热心这项活动。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发展非常的快,而且随着循征医学引入我国,用一个群体的经验或概率来指导每一个体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成为时尚。而且每次有一项新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出来,带来一批病人的换药行动。

高血压的治疗医学界目前已在许多方面达成共识,主要有:

1.控制血压对高血压的二级预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重要的可观测到的指标。

2.非药物疗法如控制盐的摄入量,体育运动,气功,饮食治疗等是高血压的基础治疗,不论使用药物与否,都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3.控制血压只是减少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还是相当一大部分的病人,虽然并没有目前已知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它危险因素,但是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病人也是一样,这就说明,高血压的治疗仅仅盯着血压还不够。

4.血压下来并不能使所有的高血压病人的症状消除,还需要寻找其它的治疗方法。

5.诊室血压仍是多中心试验中,与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的主要指标。诊室里的血压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

6.高血压需要终生治疗,大多数人是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非药物的疗法,不仅有益于血压控制,也是预防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措施.

但是仍有许多争论,而且药物的毒副作用仍不争的事实,无论中药或是西药,均有发作毒副作用的可能性。

所以,高血压的治疗,首先是群体经验(循征医学)+个人+医生经验。对别人是好药,对您可能就是毒药。比如ARB对于肾功正常的人来说,可以降低尿蛋白,而对肾动脉狭窄就不适用了;B-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心率偏快的人合适,但是有哮喘的人就要慎重,甚至不能用了。

其次,要重视非药物疗法,如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充足睡眠,有一份良好的心情等,无论对高血压,还是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是重要的。

第三,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可以用中药,不同病人有不同的目的。在我门诊,我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1.低危病人,先非药物疗法,亦食亦药的中药代泡茶,中药外治有穴位贴敷,中药泡脚等均可以采用;

2.以上治疗无效,加用中药汤药内服,血压控制后考虑改为非药物疗法。中危病人两步并为一步。

3.以上治疗手段仍不能使血压达标,加用降压西药,等血压控制后,逐渐减至小剂量(剂量大小与初始达标剂量有关)维持。

4.已经用西药治疗的病人,但血压控制不理想或用药剂不好掌握的人,加用中药治疗。不能直接停西药换用中药治疗,因为部分停药不恰当可以引起血压反跳。

5.对已经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如果有心、肾损伤,动脉硬化等问题,仍宜加用中药对重要靶器官(如心、肝、肾、血管)进行保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优势:

1.血压控制的达标率会提高

2.症状缓解会更好

3.降压西药的用量可减小。

4.部分病人经中药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用药物。

不过,医生还是强烈建议您对自己的血压进行常规性监测。

以上啰啰嗦嗦说了高血压应该怎么治,等有空再对文章进行美化润色。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中药低血压方

补中益气,敛阴养血。适用于低血压。

高血压通用方

清肝降压。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通用方

养阴平肝降压。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通用方

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病春季食疗。

高血压通用方

养阴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病。

高血压通用方

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病。

相关食疗

高血压

清肝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