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伽马刀技术应用有哪些

2020-07-14

全身伽马刀技术应用有哪些:
  放疗本身的发展以后,有伽马刀、射波刀、质子刀、还有托姆刀,这都是机器装备的名称,实际上它们的原理都一样,它们的原理都是把辐射能量聚焦。就像火箭弹,俄罗斯叫飞毛腿;中国叫红旗、长城;美国叫爱国者一样。现在的全身伽马刀、头部伽马刀、托姆刀、射波刀、质子刀、重粒子刀,这些所谓的刀,实际上它的原理都一样,它只是厂家、生产厂商的名字不一样。在不同的肿瘤、不同的部位,它都要装高能量的弹头,聚焦把肿瘤摧毁掉。所以,如果过度渲染放疗的刀,听到大夫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广告,要懂得内涵。就像街上的汽车,有大众、奥迪、别克,各种各样车型在路上跑,目标都是一样,四个轮子在转。
  放疗治疗的结果就看专家对刀性能的把控、适应症的掌握、对患者的创新、责任的担当、对过程的质控保障,这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所以患者千万不要听这个刀那个刀,刀是广告,刀的内涵都一样,是刀里边的能量聚焦,通过刀把能量聚焦,把癌细胞摧毁掉,边缘的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操作的过程、质控的保障做得更高。那么为什么喜欢把它叫刀,有两个原因,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来,癌症治疗对手术的崇拜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其他所有的治疗手段,尽可能的要想往刀上靠,那病人才会往这治疗。千万不要认为刀子,伽马刀、放射刀,是不出血,它也不切除,也不去组织,它是无创的。它是一种能量聚焦,把它叫刀是让病人知道它跟刀治疗结果一样,但它优势是无创。这样病人一听刀有信心了,不是刀好像肿瘤切不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诱惑病人的方式,它的治疗实质内容跟手术刀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不同的方法、相同的属性、不同的过程,最大优势是无创。大多数病人甚至90岁都可以用放射刀把肿瘤摧毁掉,病人完好无损,治完以后照样每天可以散步、回家可以睡觉,不受影响。



全身伽马刀技术应用有哪些相关阅读


癌症患者,觉得疼痛千万不要忍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之一。研究数据显示,约1/4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

癌症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症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会发展为顽固性癌痛。

癌痛是怎么形成的呢?

1、肿瘤侵犯导致疼痛,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或转移可引起严重的癌症疼痛,约占癌症疼痛的80%。

2、抗肿瘤治疗导致疼痛,如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占癌痛的10%。

3、与肿瘤相关的疼痛,癌症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褥疮、便秘、肌肉痉挛等都可能引起疼痛,约占癌痛的8%。

4、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肿瘤患者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非癌症因素所致的疼痛,如骨关节炎、风湿、痛风等,约占癌症疼痛的2%。

癌痛怎么治疗呢?在癌痛治疗的各种手段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 80%—90%的癌症疼痛可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得以满意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联合非药物治疗手段控制疼痛。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介入治疗等。

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呢?从1990年开始,经过慎重的考察论证,我国开始普遍推广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数以千万计的癌症患者基本摆脱了癌痛的折磨。

它的基本原则是:

1、按阶梯给药: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药物,根据疼痛的轻、中、重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弱化中度镇痛药的使用是目前的趋势。如果患者的疼痛已经影响睡眠,一定要及时给予止痛药。

2、口服给药为首选:简单、经济,易于接受,稳定的血药浓度(与静脉注射同样有效),更易于调整剂量和更有自主性。口服用药时药物吸收缓慢,尤其对于强阿片类药物,极少产生成瘾及耐药。除口服给药途径外,其他无创性途径给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如透皮贴剂。除了口服止痛药和贴剂,目前还有口服液、栓剂,不同的剂型方便了临床的应用。

3、按时给药:即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患者是否发作疼痛,这样可保证疼痛持续缓解。很多患者因为对服用阿片类药物有顾虑,所以想尽量不吃药,想疼的时候才服药,不疼就不吃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缓释阿片类药物必须按时服药,即使服药当时没有疼痛也要服药。如果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予止痛药解救。

4、个体化用药:依据每位病人对药物的敏感度给予最小有效剂量。不同的患者使用的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是不同的,例如有些患者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会需要使用抗抑郁药,这时药物并不是用来改善抑郁情绪,而是改善患者的神经痛。

5、注意具体细节:对用止痛药物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既要患者获得疗效,又要使不良反应最小,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便秘,所以医生在开止痛药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处方预防恶心呕吐和便秘的药物,恶心呕吐一般一周就会消失,便秘可能会长期存在。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止痛药只有到忍受不了的时候才用。研究证明,疼痛是人体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除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这四大生命体征,第五大体征就是疼痛。就像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停止,血压没有了或者血压高都需要警惕一样,如果出现疼痛也是需要警惕的。只要有异常的疼痛就要治疗,绝不能忍受,如果疼痛忍的时间过长,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免疫力,也会影响食欲、睡眠及情绪,甚至人际交往。所以有疼痛症状要就医,不要强忍。

有些患者疼痛时因为担心成瘾不敢使用阿片类药物,常常自己服用去痛片、芬必得等药物,殊不知这些药物给患者带来了致命的副作用,例如持续的出血、肝肾功能的损伤。实际上合理地使用阿片类药物,尤其是控缓释药物是不会成瘾的,凡是作用时间越长的药物成瘾的几率就越低,因此在临床上建议癌症疼痛患者使用长效药物和控缓释药物,减少针剂和速释片的使用。

很多患者担心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就停不下来,要终身服药。其实若肿瘤病情经治疗好转,疼痛也随之减轻,则可减小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或停药;若肿瘤病情或疼痛无好转,阿片类药物则可长期服用来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很多患者担心使用止痛药以后会无药可用,所以想先自己忍着不用药。慢性癌痛作为一种疾病,应及早使用镇痛药,将癌痛控制在萌芽状态,可以避免形成难治性疼痛;镇痛药使用越早,剂量越小,效果越好。阿片类止痛药是无剂量限制的,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增加用药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

如何预防癌症转移复发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日渐上升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由于其容易复发和转移,至今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人们对癌的恐惧远未解除。癌症复发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更是一种噩耗,但这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必须经历的,这也是可以避免的。

其实,癌症象其他疾病一样,人们并非对其无能为力,特别是癌症患者在完成手术及放疗、化疗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日常多方面的调养,可以达到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从而克服病魔,延长寿命。那么,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来预防癌症复发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合理化饮食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4、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

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5、勤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6、生活要规律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防癌指南

酸奶:

过去,如果有人说酸奶能防治癌症,一定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可现在,科学家已找到根据:酸牛奶不仅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质,还可以抑制肿瘤,因为酸 奶中的乳酸菌,能把癌分解成乳酸。在人的直肠中,乳酸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的生长,并吞噬致癌物质,使之不能发挥作用。为了达到防治癌症的效果,进食 乳酸菌食品应避免加热,否则会杀死乳酸菌;同时要使乳酸菌通过胃酸杀菌这一关。多喝酸奶,是既营养又可以防止癌症转移的好方法。

 芦笋:

芦笋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它富含有微量元素硒和植物纤维等,可用来防治多种癌症,不过补硒光靠食芦笋还不足以满足癌症病人康复的需求,最好可以配合补硒制剂,如硒维康口嚼片。芦笋之所以可以治癌,是由于它含有组织蛋白等营养物 质,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而维生素C和纤维素可增强细胞间质,成为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第一道障碍,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壁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促进 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另外,芦笋中所含的天门动酰胺也是公认的抗癌物质。所以吃芦笋可以有效防止癌症的转移和复发。

菜花:

菜花的营养十分丰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份,以及维生素和钙铁磷铜锰等多种矿物质,长吃菜花可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 止感冒和坏血病的发生。此外菜花中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能增强机体对苯并芘的抵抗能力,菜花还含有能分解亚硝胺的酶和“二硫酚硫酮”,能中和毒物并促进机 体排泄,所以多食菜花可减少癌症患者复发转移的机会,对身体很有益处。

最后,要重视进行定期或经常复查。复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检查和医院的定期检查。据介绍,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观察原来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无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有无新的疼痛感觉。此外,还要注意全身变化,有无逐渐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通常患者得知得癌后经历四个阶段:怀疑、恐惧、求治、求生。当治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当生存质量逐渐下降,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应从心理上、症状控制上、身体照料上全方位照顾患者。

有些晚期癌症患者性格突变,孤僻怪异。他们感到内心感受无法与他人分享,感觉连最亲的人都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自我封闭,不表达,更不沟通。

哪些患者易“百年孤独”?我认为,病前能力过强的人,容易出现孤独感,因为病前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工作上、生活中的决策者;病后从治疗手段的选择到衣食住行等大事、琐事都由家人代为做主。癌症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地位变了。

我的建议是:让病人知情,把重要的决策权还给他,但要尽可能地引导其正确决策。让家庭成员中与患者最亲的人陪护在其左右。必要时,为他寻找有相似经历的病友,病人与病人的交流,“同病相怜”多了,自怜自艾就相应少了。

癌症高发不治之症变慢性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受大气污染、环境破坏、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已不单是个体的健康问题,还是家庭、社会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度深。“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350万,约有250万人因此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癌症报告2014》一文中写到。然而,自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三大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导的“漫漫治癌路”延续了100多年,“深入人心”也“深得人心”。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里说,“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唯一可根治手段”,夏廷毅教授所在的医院放疗科用放疗治疗局限性胰腺癌17%的5年生存率,提出应对与业内手术切除胰腺癌10%的5年生存率加以反思。夏廷毅说:“70%的癌症治疗过程需要有放疗的参与,约有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

放射治疗为治疗肿瘤而诞生,发展了100多年,大体可分为“跑龙套”的初级放疗时代、“配角”的常规放疗时代和“主角”的现代放疗时代。TOMO临床应用3年经验总结大会上,来自City of Hope Medical Center的Dr.Wong做“TOMO临床应用十年结果分享”,放疗科主任夏廷毅做了“TOMO临床应用三年总结汇报”:该科利用“TOMO特有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靶区内剂量调节能力强和肿瘤周围剂量下降快的物理剂量学优势,对小肿瘤实施高剂量消融式放射外科治疗,对复杂区域大肿瘤开展靶中靶剂量递增的雕刻式调强治疗,提高了疗效,减轻了损伤和副作用。治疗病例共计1431例。

接受媒体采访时,夏廷毅教授说,肿瘤治疗手段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演变”的。如早些年心脏病的治疗动辄动用心外科手术治疗,而近年来心脏支架和导管治疗改变了手术搭桥为主力军。同理,在肿瘤治疗领域,放疗在科技马达的带动下也已发生了质变——积聚了肿瘤内科的本能、肿瘤外科的功能、医技科的技能,聚变成为具有放射外科特征的新型临床肿瘤学科。

脑部术后患者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吗

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无数患者在我的治疗后出院,由于床位紧张,有些患者情况稳定随即出院,他们术后的康复锻炼一直都是我关心的事情。那么脑手术患者是否可以锻炼身体呢?我详细讲述一下,但是要记住一点:因人而异,不能强求。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当的运动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有的学者说"生命在于运动",揭示了生命的一条规律——动则不衰。巴甫洛夫长寿的秘决,一是靠劳动锻炼,二是靠遵守生活制度,三是节制烟酒。可见,运动对人健康长寿是多么重要。然而癌患者能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呢?

首先,要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勇气。许多癌症患者认为,反正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参加锻炼还有什么用呢?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癌症病人不仅应当参加体育锻炼,而且有此锻炼项目对癌症病人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参加慢跑,有人分析,慢跑后每天获得氧的供给比平时多8倍,慢跑还可以使人流汗,汗水可以把人体内的铅、锶、铍等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并能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因此,慢跑可以预防癌症。

癌症病人经过临床综合治疗以后,需要增加营养,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尽快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大有益处。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解除病人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休息和睡眠,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应请医生较全面地检查一次身体,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状况的运动项目,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善于自我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身体,以便调整锻炼方法。另外,如果遇到体温升高,癌症病情复发,某些部位出现出血倾向,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等情况时,最好停止锻炼,以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