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07-1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糖尿病诊断标准相关阅读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5亿,估计到2010年,患病人数将达2.21亿,2025年将增加至3亿,增长率为46%。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重灾区,截至200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达2380万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政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为800亿元。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现实与理想仍有很大差距。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DCCT)和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EDIC)的研究已显示,强化治疗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达60%~80%。英国的研究亦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减少微血管并发症25%,心肌梗死16%,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10%。

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改善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控制目标的人群却少之又少。当前各大权威糖尿病机构均倡导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金指标”,中国采用的是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据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2003年中国区最新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为7.5%~1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未能达标(HbA1C>6.5%),其中HbA1C>7.5%的患者占38.6%。提示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尚不充分。

2、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产生,可以讲治疗的好坏将会影响今后若干年的发展。但是糖尿病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却常无感觉,因此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确保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但是,血糖监测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

在美国,15%~20%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香港地区约为10%,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1%。在美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监测频率为30.1次/月,香港地区为8~10次/月,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2.5次/月。

3、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达75%),约70%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可能已有慢性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16.6%,微量蛋白尿21%。

国内4 000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者38%,白内障44%,微量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主要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和截肢)2%~7%。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倡导超越血糖中心模式,降低胰岛素抵抗与降糖并举,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远来看,要做到彻底征服糖尿病,实现持久达标,全面改善代谢紊乱纠正糖尿病治疗的低达标率现状任重而道远。

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提起糖尿病,通常都只会想到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在我们的周围有些孩子才几岁就患了2型糖尿病。从长远来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一旦控制不良,若干年后,各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等不幸将接踵而至,会给患儿的一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由于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的队伍越来越大。据报道,在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每1O年就能翻一番,2型糖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

同成人糖尿病一样,糖尿病患儿需要充分的运动,这不但是治疗的需要,也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运动可以给糖尿病患儿带来许多益处,如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患儿骨骼与肌肉的发育。

原则上患儿每天需参加1小时以上的适量运动。最好能定时、定量运动,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不仅仅是降低血糖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已越来越广,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糖尿病病友把降低血糖的治疗看成了糖尿病治疗的全部,而忽视了调脂、降压、抗血小板等多种综合治疗,这种“血糖中心论”的治疗是要不得的。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非糖尿病人群增加了3~5倍,并且最终导致70% ~80%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非常常见和严重,但许多患者未意识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调查显示,2000例糖尿病患者中70%完全不知道糖尿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因而2型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如何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哪?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和血脂、血压、吸烟、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而血脂紊乱,高血压、吸烟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血糖的控制,仅仅控制血糖不可能很好的预防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这一糖尿病患者的最大杀手。

因此,必须改变以控制血糖为中心的治疗观念,采取“综合治疗、全面达标”的治疗原则。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驾马车”,即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及自我监测。

全面达标,是指不仅要关注血糖,同时要关注体重、血压、血脂、血粘和胰岛素抵抗等多项指标。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全面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糖友出现性功能障碍降血糖比壮阳药管用

在夫妻生活中遭遇“尴尬事”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到我这里看病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能不能开点补肾壮阳的药”,还有些人自己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保健药服用,结果差强人意,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糖尿病的勃起障碍为多种因素所致,最重要的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引起血管腔的狭窄,使血流量显著减少,无法良好地勃起;或由于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神经传导、反射障碍,勃起的功能就会一蹶不振。

此外,内分泌异常也是病因之一,当性激素的量显著减少时,勃起功能便会失去驱动力,所以,治疗上不能单打一,光吃壮阳药往往达不到效果。

既然高血糖是勃起障碍的“元凶”,当出现“不行了”的情况时,首先要下功夫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最好不要超过6.6mmol/L,餐后血糖不要超过8.3mmol/L,同时,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病变,要控制血压不超过140/85mmHg。

尤其是中、青年病人的性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有半数勃起障碍患者的性欲并未减退,如果滥用壮阳药物,可激发其性欲亢进,但不能完成性行为,就会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负担更为严重,加重病情。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诊断标准-乡间郎中

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07-1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糖尿病诊断标准相关阅读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5亿,估计到2010年,患病人数将达2.21亿,2025年将增加至3亿,增长率为46%。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重灾区,截至200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达2380万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政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为800亿元。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现实与理想仍有很大差距。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DCCT)和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EDIC)的研究已显示,强化治疗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达60%~80%。英国的研究亦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减少微血管并发症25%,心肌梗死16%,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10%。

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改善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控制目标的人群却少之又少。当前各大权威糖尿病机构均倡导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金指标”,中国采用的是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据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2003年中国区最新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为7.5%~1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未能达标(HbA1C>6.5%),其中HbA1C>7.5%的患者占38.6%。提示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尚不充分。

2、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产生,可以讲治疗的好坏将会影响今后若干年的发展。但是糖尿病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却常无感觉,因此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确保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但是,血糖监测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

在美国,15%~20%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香港地区约为10%,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1%。在美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监测频率为30.1次/月,香港地区为8~10次/月,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2.5次/月。

3、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达75%),约70%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可能已有慢性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16.6%,微量蛋白尿21%。

国内4 000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者38%,白内障44%,微量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主要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和截肢)2%~7%。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倡导超越血糖中心模式,降低胰岛素抵抗与降糖并举,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远来看,要做到彻底征服糖尿病,实现持久达标,全面改善代谢紊乱纠正糖尿病治疗的低达标率现状任重而道远。

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提起糖尿病,通常都只会想到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在我们的周围有些孩子才几岁就患了2型糖尿病。从长远来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一旦控制不良,若干年后,各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等不幸将接踵而至,会给患儿的一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由于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的队伍越来越大。据报道,在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每1O年就能翻一番,2型糖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

同成人糖尿病一样,糖尿病患儿需要充分的运动,这不但是治疗的需要,也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运动可以给糖尿病患儿带来许多益处,如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患儿骨骼与肌肉的发育。

原则上患儿每天需参加1小时以上的适量运动。最好能定时、定量运动,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不仅仅是降低血糖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已越来越广,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糖尿病病友把降低血糖的治疗看成了糖尿病治疗的全部,而忽视了调脂、降压、抗血小板等多种综合治疗,这种“血糖中心论”的治疗是要不得的。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非糖尿病人群增加了3~5倍,并且最终导致70% ~80%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非常常见和严重,但许多患者未意识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调查显示,2000例糖尿病患者中70%完全不知道糖尿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因而2型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如何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哪?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和血脂、血压、吸烟、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而血脂紊乱,高血压、吸烟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血糖的控制,仅仅控制血糖不可能很好的预防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这一糖尿病患者的最大杀手。

因此,必须改变以控制血糖为中心的治疗观念,采取“综合治疗、全面达标”的治疗原则。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驾马车”,即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及自我监测。

全面达标,是指不仅要关注血糖,同时要关注体重、血压、血脂、血粘和胰岛素抵抗等多项指标。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全面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糖友出现性功能障碍降血糖比壮阳药管用

在夫妻生活中遭遇“尴尬事”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到我这里看病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能不能开点补肾壮阳的药”,还有些人自己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保健药服用,结果差强人意,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糖尿病的勃起障碍为多种因素所致,最重要的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引起血管腔的狭窄,使血流量显著减少,无法良好地勃起;或由于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神经传导、反射障碍,勃起的功能就会一蹶不振。

此外,内分泌异常也是病因之一,当性激素的量显著减少时,勃起功能便会失去驱动力,所以,治疗上不能单打一,光吃壮阳药往往达不到效果。

既然高血糖是勃起障碍的“元凶”,当出现“不行了”的情况时,首先要下功夫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最好不要超过6.6mmol/L,餐后血糖不要超过8.3mmol/L,同时,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病变,要控制血压不超过140/85mmHg。

尤其是中、青年病人的性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有半数勃起障碍患者的性欲并未减退,如果滥用壮阳药物,可激发其性欲亢进,但不能完成性行为,就会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负担更为严重,加重病情。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