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下肢的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导致闭塞,出现了血流堵塞,血流不能正常运行到远端,影响血液循环,无法给肢体远端供血,就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原因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有关。发病率最高的年龄在70岁左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从字面意思讲,“跛行”是指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步态,在下肢关节或肌肉损伤的患者常可见到,患者的跛行是持续的,而“间歇性跛行”就意味着走起路来不总是瘸,间歇的瘸,好一阵坏一阵。事实确实如此,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有些病人在刚开始走路的时候,没什么异常,但连续走一小段距离(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就出现下肢不适症状,出现一瘸一拐的步态,严重的患者需要停下来进行休息,而患者休息一小段时间(数分钟)后,不适感就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了,又可以继续正常走路,但再走一段又会跛行,如此反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一个症状学名词,在门诊就诊时可能常听到医生提及。但是有的人对于这样的疾病显然比较陌生,对于其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的很欠缺,以至于自己发生都不知道,会诱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那么一起来了解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有多种疾病可能影响到下肢引起间歇性跛行,可按病因把来间歇性跛行分为三类: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胸椎管狭窄症)以及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不同病因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的一个直观的区别是跛行时的具体症状不尽相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纵向条带状区域的放射性麻痛,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整个下肢的无力、发沉、发僵、步态不稳,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时的症状是下肢远端袜套样区域的发冷、麻痛、无力,伴外观苍白。
  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以后,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确诊,在确诊的基础上才能明确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腰部MRI或CT,如果怀疑是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可查颈椎或者胸椎的MRI或CT,如果怀疑是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则可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具体选作哪些检查项目应由专科医师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患者不可自作主张,因为医生在做出每一项决策时都会参考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是怎么回事

下肢乏力和走路后酸胀可能和腰椎间盘突出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下肢动脉闭塞症或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除此之外,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下肢是人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位,日常的站立和行走都需要用到,一般的人并不会出现下肢乏力的情况,如果不是行走的时间过长,一般也不会感觉酸胀。但是有些人不仅下肢乏力,而且走不了多久就感觉酸胀无比。那么,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是怎么回事?
  1、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半都是因为腰部受伤、过度劳损等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组织中突出所致,其会对脊髓和神经根造成压迫,从而影响到下肢的正常功能,使下肢出现乏力症状,行走后也会感觉酸胀无比。
  2、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肢动脉闭塞症也是导致下肢乏力行走或酸胀的常见原因,下肢动脉闭塞症会导致下肢动脉管壁的弹性变差和硬化,管腔变得狭窄甚至是堵塞,最终引起下肢局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下肢乏力的情况,行走100米以内就会感到酸胀和疼痛,必须得停下休息片刻才能够继续行走,这种症状也被称为是间歇性跛行。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在肢体中小动脉以及浅表静脉的一种慢性炎症,如果说疾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使患肢出现血流不畅的情况。这样的话患者行走时就会感到下肢酸胀无力,甚至是疼痛。
  4、心脑血管疾病
  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下肢乏力行走后酸胀,比如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管收缩和全身小动脉痉挛的现象,从而使动脉管腔变窄,肢体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引起上肢和下肢发麻、乏力以及酸胀等症状。如果是患有脑动脉硬化,脑组织就会缺血,脑部的感觉以及运动中枢神经功能也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出现乏力、麻木以及酸胀的现象。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吗

脑梗塞的出现很有可能会造成瘫痪,而引发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其实这种疾病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说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接受治疗,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又或者是其他因素等等,万不可忽视。

这些年来有很多人都出现脑梗塞的现象,其实这种病情如果比较严重,那么可能就会造成瘫痪,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出现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原因,所以当我们在患有这种疾病是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大部分都是因为双下肢动脉硬化而形成,那么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吗?
  一、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吗
  其实这一种病情的出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组织学变化,高血压和低血压成正比,高血压血流对动脉壁造成张力性机械损伤,促进局部血栓形成,脂肪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也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原因
  1、遗传因素
  其实有很多的疾病都可能存在遗传因素,比如说在自己的家庭中,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患有了这种疾病,那么自己患有的几率肯定要超过于其他人,这在日常的生活中本身就应该引起重视,才能够真正的减少出现的几率。
  2、感染因素
  近年来,感染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感染可引起血管壁细胞功能的改变,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血管壁中沉积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激活补体进一步损害血管内膜,可促进血栓形成。此外,感染可影响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3、其他因素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说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这并非是一种单一的原因,比如说微量元素的缺乏,维生素的流失都有可能会形成之类的疾病,与此同时患有了糖尿病又或者是体型过于的肥胖,这种情况下都有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所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本身就应该引起重视。

下肢动脉闭塞的术后注意事项

下肢动脉闭塞是第1种需要通过手术来处理的问题,在手术后依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一些药品,其次患者在生活中不可以吸烟,需要时刻观察到三高的状态,还建议患者每天进行行走锻炼,手术后一年应该到医院做动脉复查。

有的健康问题会非常的让人头疼,通过简单的用药治疗和日常护理并不能给你带来好的效果,不得不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来应对,下肢动脉闭塞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康复非常重要,那么下肢动脉闭塞的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坚持服用药物: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依然需要坚持使用药物,大多数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的防止支架或血管内血栓形成。有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服用至少一年的药品,而阿司匹林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有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或者大便发黑的情况,这种情况就需要马上到医院做相关的复查,找到其中的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不可以吸烟:下肢动脉闭塞博士后的患者是绝对不可以吸烟的,因为吸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器官的功能,有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的产生。此外患者还应该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的水平,连血糖的水平也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从而避免三高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每周需要做2~3次的血压监测,每三个月到半年需要检查一次血脂和肝肾功能。
  3、坚持每天锻炼:下肢动脉闭塞手术后,一段时间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体育的锻炼工作,建议每天进行行走锻炼,需要将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左右,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可以适当的降低要求。如果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肌肉胀痛的情况,那么需要坚持行走10步左右后适当的休息一下。
  4、定期复查:下肢动脉闭塞手术做完之后的康复情况不一样,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医生会建议患者,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动脉情况的复查。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康复情况,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出现哪些表现就要高度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本身就发生过脑梗、心梗的人,要及早去查一下有没有“腿梗”的可能。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出现。另外,如果走路感觉酸、麻、胀,甚至走一段歇一段的时候,就要去看看是不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自己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往往通过患者自己的描述,比如有没有间歇性跛行,有没有小腿肚子酸、麻、胀等,就能做出初步判断。

另外,在血管外科有两“怪”。

第一“怪”就是把脉,中医把脉一般摸手腕内侧的动脉,而血管外科的把脉指的是摸脚上的脉搏,包括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

第二“怪”就是测血压。治疗高血压的科室一般测的是手臂血压,而血管外科不仅要测手臂血压,还要测下肢的血压。当然测量下肢的血压有专门的无创血压测量仪,通过比较上肢和下肢的血压差,来确定下肢动脉堵塞的部位。正常情况下,下肢比上肢的动脉血压高20~40mmHg。如果下肢的血压比上肢还低,那下肢动脉血管就有问题了。

除此之外还要做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以便更好地诊断并判断病情,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B超能看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吗?只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说明是下肢动脉闭塞症吗?

当然,可以通过B超来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是中老年人动脉血管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是常有的事,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像人老了就会长白头发一样,并不能代表疾病。因此,不能因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说明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是,如果B超发现了斑块,也不能忽视,必须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怎么判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程度?

临床上根据患者脚上的温度、脉搏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程度。如果患者腿脚冰冷,脉搏微弱甚至摸不到,就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另外还有一种能够更为精确判断病情的方法——踝肱指数,简称ABI,即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之比。

脚上的脉搏具体怎么摸?患者能通过这种方法自己初步判断吗?

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放在脚背上,顺着大拇指的方向,由外向内对着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之间沟,寻找脚背上跳动的脉搏。

不过要掌握好力度,按得太紧,可能就摸到了自己手指上的脉搏,按得太松了可能又什么都摸不到了。除了摸脚上的足背动脉,还可以摸脚踝内侧的胫后动脉。还可以通过摸大腿根内侧的动脉来对比,如果大腿根的脉搏正常,而足背动脉或者胫后动脉微弱甚至摸不到,很有可能就是下肢的动脉血管被堵住了。

下肢动脉闭塞症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怎么区分?

很多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不很熟悉,反倒脉管炎认识更普遍。加之二者症状很类似,常常被人混淆。其实脉管炎是一种中年男性比较容易得的动脉炎性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也可以造成下肢缺血或坏疽。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往往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三高”人群比较容易得。

除此之外,一些腰腿疾病也容易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混淆。但是很多疾病导致的腰腿痛往往是放射性的,从大腿外侧一直到脚背,放射性的疼痛。而且不走路的时候也会疼,或者走很远路才会疼,甚至换个体位也会疼等等。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腿脚疼,不同时期有其典型的表现。

不管腿脚出现哪种不舒服,不能默默忍着或者擅自处理,要及早去医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