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补钙

2020-07-14

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骨骼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钙磷代谢,肌肉维持都有非常有益的影响。钙剂从食物中和补钙可以得到,维生素D在食物中的含量较少,它主要见于多脂的鱼类,比如金枪鱼、沙丁鱼或蛋黄等。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比较普遍,只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裸露出颜面部、双手和上臂,晒15分钟左右,就会得到充足的钙吸收。我国老年人户外活动较少,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在儿童期会引起佝偻病,对于成人会引起骨软化症。对于老年人会引发骨质疏松,另外还会增加跌倒风险。所以大家要多拥抱太阳,多进行户外活动。不要老抹防晒霜、打伞,会影响维生素D吸收,对骨的健康不利。



晒太阳补钙相关阅读


女性喝啤酒预防骨质疏松

啤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向来受到科学家关注,调查人员的研究课题也五花八门。近日,西班牙科学家发现,喝啤酒有助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影响女性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教授带领研究小组,调查1700名平均年龄为48岁的健康女性,询问她们的饮酒习惯。

由于女性的手指骨骼会最先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研究人员选择对她们的指骨进行超声波成像扫描。

扫描结果显示,饮啤酒的女性和不喝啤酒的女性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前者的骨密度高于那些不喝啤酒或只喝葡萄酒的女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饮用啤酒多少与骨密度高低并无直接关联。每天喝少于500毫升啤酒的女性骨密度和喝适量啤酒女性的骨密度相当。

幕后英雄

调查人员认为,啤酒中的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复合物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幕后英雄”。

这两种物质都属于植物性雌激素。早在10年前,科学家就已发现啤酒中含有此类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帮助骨骼保持健康。

此外,研究人员说,啤酒中还含有原硅酸,能为骨骼提供硅元素。大量硅元素对强健人体骨骼大有益处。

“硅元素在骨骼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在西方人饮食中,啤酒是硅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人员说。

骨骼主要由纤维网、矿物质、血管和骨髓组成。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壮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的骨骼各部分间隙较小,骨密度较大。

 相似研究

今年初,美国科学家也进行相似的研究。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选择1182名男性和1500多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29岁至86岁之间。

他们发现,适量饮用啤酒和葡萄酒也许可以保护骨骼。不过,饮用烈性酒可导致骨质疏松。

在男性被调查者中,每天饮用一至两杯葡萄酒或啤酒者的骨密度大于不饮酒者。而每天喝两杯以上烈性酒男性骨密度大大低于每天只喝一杯或两杯烈性酒的男性。研究结果显示,啤酒及葡萄酒与高骨密度间关系密切。

“不少调查显示酗酒不利于骨骼健康,”塔夫茨大学研究小组组长说,“酗酒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元凶’。人们不该仅靠酒精保持骨骼健康。”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研究人员也不推荐靠饮用啤酒、葡萄酒或其他任何酒精来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它的危害有多大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和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楚,对它的防控也提升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对骨质疏松防治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更是了解甚少。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它的发病呈现“三高”特点: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而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现状存在“四低”特点,分别是: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低。

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

大家可能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会变得脆弱,但不会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其实骨质疏松是慢性杀手,早期并没有特殊的表现,随着钙质静悄悄的流失,骨质疏松的表现逐渐明显。

在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疼痛等症状,也无畸形等体征。早期发现本病依靠骨密度检查。椎体X线平片异常迟于骨密度提示,但是早于症状体征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椎体压缩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喷嚏、轻微外伤等诱发椎体骨折而就诊。老年人往往因多个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者,出现驼背(罗锅),身高变矮,全身多部位疼痛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所以骨折后除了骨折本身的治疗以外,积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这是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关键差别。它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很多人一提到骨质疏松,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其实这没有错,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治疗,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药物和方法,需要我们一一梳理和熟悉。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

基础药物:(1)钙剂,可改善骨矿化、减缓骨量丢失。(2)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有利于骨骼健康、增加肌力、降低再骨折风险。钙剂和维生素D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抗骨质疏松药物

(1)抑制骨吸收类药物:①双膦酸盐类: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再骨折发生率;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5mg;注意4mg剂量唑来膦酸无临床适应证,仅用于治疗转移性肿瘤)、伊班膦酸钠。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与不同形式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生不同的生物效应,降低骨转换至女性绝经前水平,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③降钙素类:可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和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④雌激素: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量丢失,可提高椎体和髋部骨密度。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运用。

(2)促进骨形成类药物: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片段134,具有增加成骨细胞分泌胶原、促进骨基质形成及其矿化、促进骨形成、改善骨重建的作用,可有效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

(3)活性维生素D类:主要包括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阿法骨化醇,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不推荐作为日常补充。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及1α羟化酶缺乏患者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

(4)维生素K类:四烯甲萘醌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发生率。

(5)中成药:人工虎骨粉、异黄酮类及淫羊藿类复合物等中成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减轻疼痛、提高骨密度的疗效。

当大家看到这么多的药物种类和类别时,一定就云里雾里了,这也是经常有人在网上询问,骨质疏松怎么治疗后,一时难以回答的主要原因,其实骨质疏松从来都是大话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对具体的病人既要普遍兼顾,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建议使用个性化方案,不推荐同时联合应用同一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

俗语有“长晒太阳,身体健壮”的说法,意在强调日光的重要性。日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紫外线可以杀灭体表的细菌,而红外线能使得皮肤感到温暖,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增强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消除疲劳达到很好的防病祛病的作用。有些中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日光的照晒,在室内活到的时间长,常常因缺乏阳光照射而抵抗力下降。

此外,紫外线还可以使皮肤表层内的麦角固醇和7-脱氨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补充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的不足,促进人体钙的吸收,防止骨质疏松。

但是日光的照射并不是没有限制的,现代就有一些报道称过度的日光照射可以导致皮肤癌的发生。所以,晒太阳的时间可以根据季节及阳光强度进行自我调节,不可以过度,以免皮肤被紫外线灼伤造成严重后果,照射红外线时间过长也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注意炎夏酷暑的天气不要在日光下暴晒,以免中暑及灼伤皮肤。春秋季节,可以适度晒晒太阳。

居室中可以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内充满阳光,减少疾病的传播,发挥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治疗保健作用。这样就可以减少“医生敲门”也不至于总是“敲医生的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