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怎么治疗

2020-07-14

简单来说抑郁症的治疗办法应该是三条,第一是药物治疗;第二是心理咨询;第三是自我调整。首先来说药物治疗,如果抑郁情绪的躯体化症状明显影响到患者,建议患者最好服药,因为药物相对起效比较快一些。用药原则与焦虑症一样,药物要足量;时程要长,至少半年;如果是复发抑郁症至少一年;第二是心理咨询,之所以竭力主张心理咨询,是因为抑郁症和焦虑症一样,背后跟性格有关系。吃药能改善症状,但是不能改善患者的思维模式、性格特点、感知模式。而这部分病人,唯有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才能觉察到原来自己的有些信念不合理、有些方法不恰当。或者这些患者经常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只有患者自己觉察到才能改变自己;如果患者自己没有觉察,由别人给指出来是没用的。咨询师可以引领患者让其自己觉察,一旦觉察到以后,才能有效改变;第三是自我调整,患者自己的觉察也需要自调整;有心理咨询的帮助,也需要自调整。就好比运动员,无论教练有多厉害,最终的练习还得要靠自己。所以自我觉察、自我调整,还是要患者自己去面对问题,要去梳理自己的内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寄托在周围人的身上,唯独不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要面对问题,要梳理自己的内心,有时候需要花一些时间,要静静地想一想,把自己内心梳理梳理。



抑郁症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产前抑郁症的症状

产前抑郁症,是发生在产妇身上的一种孕期心理疾病,常发生在怀孕初期的6-10周,或者是开始为分娩做准备的妈妈身上。准妈妈们在孕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的异常的举动,这些举动都可以导致她们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甚至是怀疑自己得了产前抑郁症。

据调查表明,约有98%的妈妈们会在孕晚期产生焦虑的心情。但只要这种负面的情绪及时得到排解,问题就不大,可有一些妈妈却没法愉快的度过这一关,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加重。那么,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产前抑郁症的症状都有哪些?又怎么来治疗产前抑郁症呢?
  一、患抑郁症原因
  WHO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的第二大疾病。
  从事客服、行政职业的人由于做事细致,面对来自公司和客户多方面的压力,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会大得多;平时比较爱钻牛角尖的人也要多加小心,太过纠结又接受不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容易患抑郁症的。另外,还有平常爱抱怨的,怨天尤人却不懂得面对以及去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容易得抑郁症。

二、产前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症区别
  无论是产后抑郁症还是产前抑郁症,都只说明妈妈们的心理是有问题的。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很容易恶化到比较可怕的事情,比如自闭、自杀。
  产后和产前抑郁症最大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发生时间。
  产前抑郁症一般发生在分娩之前;
  产后抑郁症一般发生在分泌4-6周的时间内,也有少数准妈妈是在分娩后数月才患上的。
  三、产前抑郁症症状
  1.惊恐发作
  妈妈们可能会平白无故的突然觉得很害怕,同时伴有头重脚轻、掌心出汗、气短、头昏或心悸等状况。
  2.无休止担忧
  妈妈们会十分担心自己和宝宝的健康,或者经常感觉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即将出现,而且这种感觉会愈来愈强烈,但是,又不能将这种坏的情绪及时排解出去,从而导致了身心疲惫。

四、产前抑郁症治疗
  产前抑郁症,其实比想象的还要普遍。如果孕妇发现自己在怀孕后出现易怒、持续性忧伤、焦虑的状况,那就说明有可能得了产前抑郁症。这种病,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产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孕产期抑郁症的患者要注意,由于药物容易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最好避免使用药物。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1.假性抑郁症:经常觉得食欲不振、头痛、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这其实是情绪低落所致,却以身体不适的症状出现。

2.出现妄想:悲观想法强烈,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对不起孩子,甚至可能产生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被害妄想,当妄想太强烈时,可能会企图轻生。

3.焦虑不安:时常坐立不安,来回踱步,不想与入交谈,也无法平静下来。

4.呈现痴呆:有意志力低落、判断力迟钝、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患者经常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我不会”等,并且反应显得迟钝。乍看之下,与痴呆症极为类似,但只要经过检查,就不难区分(若真的是痴呆,症状是无法改善的)。

医生的建议

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有多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治疗老年忧郁症。抗抑郁药物服药两周后才会有效果,康复后,还需要继续服用6个月至1年,以防复发。(这也是好多患者经常提问给我的问题,他们觉得症状有所好转就要尽快停药,其实抗抑郁药物是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的,否则极容易复发,并且复发后再次用药剂量很有可能比原来要大得多。)

不要在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抗抑郁药物的用量。但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也会随时间消失。(因为有些情况下,药物的副作用远比抑郁本身给您带来的伤害要大。)

患者情绪最不佳的时段通常会在早上,所以要避免在这一时段外出活动。亲友可轮流陪伴患者外出走走,如逛街、运动或参与其它休闲活动。抑郁症患者有时会被误解为懒惰、散漫,其实这只是生病时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如年轻时稳定,所以治疗老年抑郁症比较困难。最令医生感到头痛的是许多老年患者经常会不依照提示服药,所以家人必须督促患者依时依分量服药,否则难以完全康复。

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正常活动非常重要。抑郁症患者不能只靠服药来治疗,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活动。在这方面,家人的鼓励与督促非常重要,通常医生会和家人一起为患者安排每目的活动表,如上午打太极拳、下午打麻将、傍晚和朋友喝茶聊天等,总之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很忙。

精神抑郁者更易得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主要病征是记忆障碍,往往逐渐恶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抑郁者年老后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

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损害大脑,一些研究者曾猜测,阿尔茨海默氏症导致患者抑郁。科研小组就此对917名退休男女展开追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研究初期就表现出较多抑郁症状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更高。这些受调查者中有190人后来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研究者说:“我们认为,抑郁以某种方式损害大脑中被称为"边缘系统"的部分,这正是易遭阿尔茨海默氏症最先侵袭的脑区……这暗示着抑郁实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诱因,而非仅仅是这种疾病的征兆。”

脑部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和杏仁核,在人的情感和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荷尔蒙皮质醇,最终破坏大脑神经细胞“树突”之间的精密联系。“抑郁”指一种长期状态,而非一时心情不畅。

一个荷兰研究小组也在7日出版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调查了503人,发现其中134名曾因抑郁寻求治疗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比不抑郁者高2.5倍。

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而抑郁症病人摆脱困境,也离不开运动。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抑郁病人大有裨益。如写字、画画、唱歌、打球等,都是很好的可供选择的运动。

由于精神上的原因,大多数抑郁病人觉得自己无能、无用,他们不想活动,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没有做事情的兴趣和热情。整天呆坐、长吁短叹、终日闭门不出,这些情况在抑郁病人中极为常见。

有的甚至觉得前途黯淡、人生苦长,认为无论做什么也是无济于事。这就是抑郁症病人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与抑郁之间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抑郁越严重,无助感越强;同时无助感的增强又会导致抑郁病人情绪更加低落,工作和活动的热气进一步降低,结果当然更是一事无成,于是又责备自己无能、无用,加剧了抑郁症状。

要治疗抑郁症,就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增加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对抑郁病人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活动能够使人感觉变好。由于活动以后,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所以能够适当减弱抑郁的感觉。

②活动能减轻疲乏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呆坐度日,肌肉极易疲劳。而且由于血液流动缓慢,疲劳恢复更加慢。而一旦活动起来,血流畅通,疲乏的感觉会随之减轻。

③活动有助于找回自信。通过活动,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没有丧失,甚至发现自己其他的潜能,恢复自信。

④活动改善了人的思考能力。通过活动,才会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帮助恢复对生活的控制能力。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贵在坚持,如果只活动一阵子或几天,又由于情绪低落放弃活动,那永远也看不到希望了。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若通过活动,虽然感觉有好转,而抑郁情绪依然存在,则需要进一步找出与抑郁有关的想法,并加以矫正。

亲近大自然可助降低抑郁风险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漫步大自然明显有利于精神健康,可帮助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这一发现为缓解城市化对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途径。

随着城市化发展,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长。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进行的这项新研究旨在探明接触大自然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让两组健康的研究对象散步一个半小时,一组是在长有橡树和灌木的草地上,另一组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上。在散步前后,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并扫描了他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下散步后大脑前额皮质区的神经活动减少了,而城市环境下的散步则没有这种效果。前额皮质区是抑郁性沉思时大脑最活跃的部位,这一区域的神经活动被认为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说明亲近自然的确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自然能让人心情愉快起来。

研究人员指出,城市规划者有必要认识到接触自然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环境中保留一些自然区域,可能有利于居民的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