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下疼痛能否判断肝癌

2020-07-14

胸骨是一块扁骨,它的下方是形状不定的一块薄骨片,这块称薄骨片称为剑突。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剑突下的疼痛,除了肝脏疾病如肝癌或者肝脓肿类的疾病以外,胆道的疾病如胆囊、胆管、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等,还有胃的疾病如胃炎或者心脏的疾病如心肌梗塞等,也能引起剑突下的疼痛。因此,剑突下的疼痛不一定就是肝癌。



剑突下疼痛能否判断肝癌相关阅读


肝脏介入手术后遗症

肝脏疾病出现后对身体的影响很大,我们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而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于一些没有办法治疗,或者是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一种方式,具有不用开刀和创伤小等等优势,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后遗症问题,那么肝脏介入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肝脏介入后遗症
  肝脏介入的后遗症主要是会引起肝脏血管的破坏,因为在介入手术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机的指导下可能准确率不是那么高。特别是人为技术不过关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导致肝脏的血管受到了损失。肝脏的血管一旦受到损伤就可能会使肝脏的功能出现急剧的下。最严重的反应就是皮肤出现黄疸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整个人的皮肤出现蜡黄的感觉。所以说在手术期间一定要小心。
  主要的后遗症可能会使肝区出现疼痛感觉。特别是穿刺的伤口。这个伤口可能会导致长时间都无法愈合。这是因为在穿刺的期间,穿刺针一直在这个伤口处不断的摩擦。摩擦之后就会导致这个伤口的细胞出现的坏死。坏事过后的细胞就无法继续增殖修复伤口是需要愈合的皮肤。所以说这个伤口可能会出现隐隐作痛,严重一点可能导致伤口的感染。所以说一定要保护好伤口。
  主要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因为在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刺激到人体的副交感神经,从而会引发胃肠道的痉挛。所以说肚子里的食物就可能会从胃肠道里面排出。特别是在介入手术的过程中最容易引发呕吐的症状。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昏迷,大小便失禁。所以说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将患者胃部的食物完全的排出。也需要将患者肠道里面的大便排出来。

肝癌的三宗“最”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肝癌的三宗“最”。

肝癌之难,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在于我国预防肝癌的措施尚不完善和系统;
  二是在于早期诊断的意识尚不普及,致使我国的肝癌诊断普遍较晚;
  三是在于肝癌的治疗模式在人文化、个体化和科学化等方面尚有不足。
  破解肝癌之难,关键是要认识肝癌的三宗“最”。
  第一、肝癌几乎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绝大多数肝癌发生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是预防肝癌的最有效措施。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切断这两项传播途径其实并不难,但需要系统性、体系性的努力。
  第二、肝癌几乎是最容易早期诊断的癌症。众所周知,70%-80%的肝癌患者血液中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对于甲胎蛋白不升高的肝癌,超声检查也有很高的敏感性,所以,肝癌高危人群如果能够定期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做超声检查,绝大多数的肝癌都能够在早期获得诊断。
  第三、肝癌几乎是最容易通过微创治疗获得治愈性疗效的癌症。肝脏与外界只有“一墙之隔”,是一个半暴露器官,这就为通过经皮穿刺路径对肝癌实施消融治疗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已发展了近30年,射频消融治疗已发展成为与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齐名的三大治愈性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对于直径≤3.0厘米的小肝癌,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别规范应用且反复应用者,五年生存率应在80%以上。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

1、 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 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 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 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 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2、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3、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实时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但是,超 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

CT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 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 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栓 塞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另外,对 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及其坏死状况等的显 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 和代谢变化。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微波消融是什么

肝癌是“癌中之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每年因患肝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率仅约5%-10%,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上。治疗中患者需承受很大的手术痛苦和费用。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影像引导下的局部消融技术(Percutaneous imaging-guided tumor ablation—PIGTA)作为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肿瘤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

一、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利用CT的图像清晰,无创无辐射和实时直接监控等特点下,用专门的治疗针(微波天线或微波“刀头”)经皮肤穿刺进入肝脏肿瘤内进行治疗。微波针的热效应,实际上是利用微波炉一样的原理,使肝癌组织局部在几分钟内达到70℃以上的温度,引起肿瘤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这种微创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创伤小,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微波消融治疗不但没有放疗、化疗所造成如:脱发、乏力、厌食、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而且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我国肝癌病人85%合并有肝硬化,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严重限制了手术切除,治疗十分棘手,所以在治疗癌肿的同时,要强调对肝脏的保护,强调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病人机体可耐受性。而且,有的肝癌长的部位特殊,多发性以及肝转移癌的患者,往往不能手术,或者不能完全切除癌灶。而微波消融治疗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也可达到减少肿瘤负荷的作用,以此达到与癌共生,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微创消融治疗方式也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易于患者接受。不开刀也能治好肝癌已经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二、哪些肝癌患者适合微波消融治疗?

1、单发病灶≤5 cm;

2、3个以下的多发病灶,最大病灶直径≤4 cm;

3、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

三、微波消融治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1、凡是超声通道(穿刺路径)不明确、不清晰者。

2、肝功能严重损害,大量腹水;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

3、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情况太差者。

4、凝血系统机制异常,有出血倾向者。

5、弥漫性肝癌者。

6、癌肿病人不能合作配合者。

四、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有哪些优势?

1、微创,治疗中只用“针”(微波天线或微波“刀头”--直径2mm)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进入肿瘤内,皮肤只有不足3mm的针眼,无疤痕,无缝线,避免了大手术对全身“元气”的伤害。

2、治疗时间短,疗效高,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单发病灶≤5 cm的肿瘤可一次灭活,一次治疗时间只需约15分钟。

3、可以进行适形消融,就是依据肿瘤的形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4、适应证广,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血管栓塞无效或者是肝功能差的肝癌,超声介入仍能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减瘤、姑息治疗,减缓疼痛、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5、可以广泛联合其他治疗,如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将有助于加强对微波消融肿瘤的有效控制和扩大其适应证。

6、可以反复多次治疗。

7、费用便宜,相对于手术费用低,只有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

五、微波消融对比射频消融,优势在哪里?

1、微波消融术(MWA)是主动性消融,而射频消融技术为被动性消融。在活体内,微波的传导不需要依赖组织的导电性,受组织炭化及脱水的影响小,因此微波消融术的消融范围更大,且肿瘤内的温度足够高,消融时间更短,肿瘤灭活更完全。

2、与射频消融相比, 微波消融术受血流灌注引起的冷却效应的影响较小,对于靠近血管的肿瘤靶区,也能做到均匀灭活。

3、多个微波能量源可同时应用,不会出现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相互干扰现象,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大的消融范围。

六、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如何?

目前微波消融治疗正在全世界迅速兴起,所报道的治疗肝癌的病人数以万计,取得了与手术相媲美的治疗疗效。国内的一组报道:288例肝癌患者的477个肿瘤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达93%、82%、72%、63%和51%,其中肿瘤直径< 4 cm、肝硬化Child A分级患者长期生存率较高,肿瘤局部复发仅占8%。

七、微波消融术有哪些并发症与副作用?

微波消融术的并发症与射频消融术相类似。副作用包括轻度的疼痛、消融后综合征及无症状性胸腔积液等。消融后综合征常常表现为低热和全身不适,其持续时间与微波消融引起组织坏死的体积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关,一般持续3天左右。这些副作用往往是自限性的,通常无须治疗。 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出血、肝脓肿、皮肤烫伤、肿瘤种植等,但是发生率较低。

八、 还有哪些实体肿瘤能用微波消融治疗?

各种肝癌是微波消融治疗的最常用,除此之外,肝血管瘤、甲状腺瘤、外周型肺肿瘤、肾肿瘤、子宫肌瘤等都可适用。

中国肝癌的预防特点

中国的肝癌发病(死亡)数占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还要多。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且,肝癌具有发现晚、发展迅速,治疗棘手,疗效欠佳,近期病死率相当高的特点,故有“癌中之王”的说法。也正因为肝癌的这个特点,肝癌的预防才显得尤为重要。肝癌的预防重于治疗。

医学界公认为:肝癌发病主要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藻类毒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嗜酒、吸烟,亚硝胺、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特别要强调:肝癌与各发病因素间有协同作用,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病因学上的预防也应该是多方位考虑,有些预防措施是需要政府出面将其作为一项政策来实施。我国肝癌预防对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肝癌高发区的江苏启东,已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简述中国肝癌预防特点。

 (一)肝癌的一级预防

我国针对肝癌的主要病因,提出如下肝癌一级预防方针:“防治肝炎、管粮防霉、改良水源、适量补硒。”所谓肝癌一级预防就是指针对肝癌的病因而来,也可称之为病因预防。

一 控制乙肝:重点是乙肝疫苗的全面接种。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 从娃娃抓起。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1991年WHO做出一项决议:1997年在全球范围内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施全体婴儿接受乙肝疫苗的接种。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提出了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免疫接种的要求。

2 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高危险人群是指:职业暴露人员(包括医疗、卫生、保健、职业的性工作人员)、血液透析病人、常用血液制品者、同性恋者、注射性吸毒人员、病毒携带者的家属。

3 一种特殊高危人群: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eAg(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这是乙肝的垂直传播途径。目前还只是在试验阶段,国内也尚未大规模进行。尚未有成功经验。

二 改变饮食习惯

降低与黄曲霉素有关疾病的干预涉及个体和社区。社区的干预与农作物收获前和收获后。农作物在收获前后都需要防止霉变。尤其是玉米和花生。个体的干预包括膳食的改变,尽力避免霉变和污染的食物摄入。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及其成品食物。因此,防止粮食霉变,减少污染霉变食物的摄入,甚至改变饮食习惯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另外,改变吸烟、饮酒及食用腌制品等生活习惯在乙肝病人或携带者中尤其要注意。

三 改善饮水条件

不饮用池溏水、沟水和被污染的河水,提倡饮用井水和处理过的自来水。因为饮水问题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已经基本上解决。但日前太湖的出现的“蓝藻”事件就是水源污染的典型表现,实在是令人担忧,尽快根治水源污染已迫在眉睫。少数边远地区或人烟稀少地区必需自行解决。

肝癌的一级预防虽然是多方位的。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乙型肝炎的控制--乙肝疫苗的接种。

在我国,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又是如何呢?其实老百姓应该能感受到的。问一问你自己和你周边的人就不难得出结论。你的孩子出生后接种过乙肝疫苗吗?出生多长时间要再接种?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种?你和你的家人是否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现在情况怎样?是否进行了第二次接种?你的同事是否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是否接种过乙肝免疫苗?乙肝免疫苗的接种国家免费吗?如果你对这此问题都了如指掌,那就能说明我国的接种乙肝疫苗政策深入人心。国民对乙肝知识多少也有些了解。目前国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成人必须接种乙肝免疫苗,接种前的检查费用及乙肝免疫苗的药费不是免费的。

预防肝癌的源头--接种乙肝疫苗。对此,国家还没有强制性措施。所以,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必须自觉接种。我国肝癌的一级预防与其他高发地区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科研人员任重道远,国家必需投入大量资金,以便将以上措施得以强制实施。我们的百姓更应该多多了解这些知识。在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执行以上防治方案。将肝炎扼杀在摇篮中,彻底根治乙肝才能有效减少肝癌的发病率。

  (二)肝癌的二级预防

在乙肝病人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现阶段,预防肝癌应该从大量乙肝人群着手,因此,肝癌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通过“三早”来实现,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的手段是借助于早诊标记和普查。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重点高发区江苏启东,进行了高危人群的筛检研究,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对于普通城市及广大农村却并没有这样的普查工作,这就要借助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通过检查肝癌标志物AFP及肝脏B超,能检查出肝癌,但如果不是按规定时间参加体检的人,有时检查出来也是比较晚的肝癌中了。所以,目前早发现、早诊断的工作也做得不是很理想。作为普通拥有健康体检的人一定要珍惜每一次体检。而对于没有规律性的健康体检的广大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只能自己提高意识。因为现今国家没有任何政策上的措施,也没有足够重视,故还需大力呼吁。希望各方有志之士看完本文后,给予有力的支持。本人只是一介“医夫”。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作为一个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建议老百姓对肝癌预防的重点应该放在:乙肝疫苗的接种和重视健康查体。因为这两点每个人都能做到,从明天就可以行动起来。

相关偏方验方

肝癌通用方

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本方治疗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方便使用,无不良反应。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