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020-07-14

静脉曲张目前还没有遗传上的表现,更多的是后天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改变所导致的,但是静脉曲张多发于怀孕后期的女性身上,怀孕期间肚子压力较大,会压迫腹腔内的深静脉,导致下肢回流障碍,逐渐地就会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相关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

不管是患上了哪一种疾病,我们除了需要尽快的采取治疗之外,更应该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了解清楚,这样才可以更加对症治疗,减少因为治疗不当而造成的各种危害性,而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
  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较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时均可使骨盆内的静脉增加充血。妊娠期易发生静脉曲张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妊娠期四肢浅静脉的张力降低,使其易于扩张,这种情况在产后可恢复。

静脉曲张硬化剂是什么

静脉曲张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病,像长期站立的老师、警察等人都逃不过这一疾病。现在,有很多长期坐着的人,像设计师、白领等人也都出现了静脉曲张。治疗静脉曲张的硬化剂已经出现,那么关于静脉曲张硬化剂你了解多少呢?

硬化剂目前临床常用聚桂醇,由于鱼肝油酸钠等易引起溃疡、疼痛、穿孔,临床使用较少。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硬化剂损伤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肿胀及血栓形成,达到阻塞血管的作用。该方法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防治疗,也可用于出血治疗。理论上硬化剂治疗90%患者可达到治疗目的。出血使用硬化剂治疗,临床可达到75%-95%治愈效果。

静脉曲张介入治疗方法有:

1、射频消融加硬化剂注射治疗:即先在大腿中段膝关节内侧开口,以超声引导,穿刺曲张的大隐静脉,其次置入射频消融导管,注入肿胀液,最后启动消融,逐步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消融,完成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

2、硬化剂注射治疗:即先采用聚桂醇原液与空气1:4的比例制成聚桂醇泡沫,在DIC引导下使用造影剂,然后注入聚桂醇硬化剂,达到硬化曲张静脉的目的。

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副作用如下:

1、浅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5㎜的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后出现条索状硬结、红肿、疼痛;

2、空气栓塞:患者在使用硬化剂过程中,可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多可自行缓解,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多因硬化剂里的泡沫、药物进入肺动脉,引起空气栓塞,病情凶险;

3、下肢深静脉血栓:易血栓体质患者多见,硬化剂破坏血管内皮,激活凝血机制系统,导致深静脉血栓。 硬化剂治疗需严格遵循适应症,术前体检可预防、避免上述并发症。

静脉曲张的治疗,我们说现在主要是靠手术来治疗,手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一个是可以把曲张的血管把它给去除掉,就是这类曲张的血管是没有用的,我们把它去除掉,另外一个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保留这个血管,但是我们要让这个血管闭合掉,不让它出现反流,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把血管里面打上硬化剂,目的也是不让血管再出现反流,这就是静脉曲张的治疗。

静脉曲张有什么症状

无论是什么疾病,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病情,及早进行治疗,患上了静脉曲张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患上了静脉曲张有什么症状?

静脉曲张早期症状
  1、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皮肤有脱屑、瘙痒、足踝有水肿。这是常见的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
  2、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3、有腹水、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疼痛剧烈。
  4、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5、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
  6、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这是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表现。
  7、肿胀,肿胀是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多局限于某一部位。上腔静脉综合征肿胀局限于头面部及上肢。布加氏综合征可出现腹水、肝脾肿大及腹壁静脉曲张,易被误诊为肝硬化。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可致肺动脉栓塞而猝死。
  8、疼痛,周围血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表现。
  上述就是关于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的介绍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所以当您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有关的检查,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就愈大,对患者而言在积极接受治疗的时候日常的护理更是不容忽视的。

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

很多人以为患上了静脉曲张就只能进行手术治疗,其实治疗静脉曲张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除了采用药物治疗以外,也有一些治疗的偏方,同样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有哪些呢?

一、花椒泡脚
  花椒的性味归经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外用可以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生姜的性味也是归经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外用具有散寒解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因此,中医采用花椒生姜泡脚,已成为治疗静脉曲张重要的外治方法之一。
  其方法是: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约10分钟,等水温在小于40度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二、生姜泡脚
  生姜泡脚的方法是,取生姜一块用刀拍扁,用纱布包好放到水中,加少许红花和盐烧开,待水温下降后泡脚。
  这种方法能借助水蒸气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使花椒生姜的有效成分充分地通过毛细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花椒生姜水泡脚,除了有预防静脉曲张的功效,对预防脚臭、脚汗、脚气等也有效果。
  三、大黄泡脚
  选50克,捣碎后用纱布包起来,放入盆内,水煮沸15分钟后倒入盆中,水量以淹没脚踝骨为宜,用此药水泡脚,每两天更换1次。(水温不超40℃为宜)
  单纯的大黄泡脚只适用于浅静脉问题,若是遇到深静脉瓣膜不通的情况,则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来达到进行治疗。
  四、穿弹力袜
  选用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袜子的长短,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压力,所以在穿着时比较困难,初次穿戴需保持耐心。
  以上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中所需材料都很容易购买到,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是相对较为简单的,静脉曲张的朋友可以抽时间尝试下。

静脉曲张与布加综合征的区别

不久前,有一复发静脉曲张患者托人找我治疗。患者为中年女性,一年前在外院行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不久即复发。听说我擅长血管外科疑难病的治疗和微创技术治疗静脉曲张,她托朋友找到我,要求来我院让我亲自给她手术。

我仔细听了病人的病史,检查了双下肢情静脉曲张请况,觉得不是一般的静脉曲张,不排除布加综合征。给病人做了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下腔静脉血管严重狭窄,周围伴大量侧枝血管建立,证实了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原来该病人的双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腔静脉血管严重狭窄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的。过去,治疗这种病,常常需要开胸开腹做狭窄部位的切除,或者做自下腔静脉到右心房的人造血管转流术,手术创伤大,病人大伤元气。我仍然采取我擅长的介入手段给病人成功。在大腿根部穿刺股静脉,通过导管技术在下腔静脉放置一枚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撑开。由于下腔静脉狭窄解除,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解除,术后第一天,病人双下肢曲张静脉即消失。

无独有偶,我还遇到另一位病人长期误诊为静脉曲张,最后检查也是布加综合征。这里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以简单介绍:

Budd-chiari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

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常伴有下腔静脉综合征。

[同义名] Rokitansky综合征,Budd综合征,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综合征,闭塞性肝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梗阻症,肝静脉闭塞病,下腔静脉闭塞伴肝静脉梗阻综合症。

[溯源与发展] 首例Budd-chiari综合征是Rokitansky于1842报道的肝静脉血栓形成。1845年Budd在其《肝脏疾病》一书中首次简述了这一综合征。1899年,Chiarir报告了10余例尸检资料,首次详述了该征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故称为Budd-chiari综合征。我国1957年曾在沈阳发现1例,之后屡有报告。Budd-chiari 综合征是指因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肝脏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组疾病。

[发病机理]

在西方国家,布一加综合征多因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肝静脉血栓所致,常不涉及下腔静脉,或因肝脏明显肿大外压下腔静脉而继发下腔静脉高压。而在东方国家,则以发育异常为多见,最常见到肝静脉部下腔静脉的隔膜性病变。

引起肝静脉阻塞的病变主要有:

1、肝静脉血栓形成:多为原发性肝静脉血栓形成。亦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非特异性血管炎等。

2、肝静脉内膜炎:多为原发性、闭塞性肝静脉炎。亦可见于风湿性及梅毒性肝静脉炎。

3、先天性肝静脉狭窄。

4、肝静脉部下腔静脉的先天性隔膜样阻塞。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索状狭窄。

6、邻近脏器的病变,如肝癌或转移性癌肿、肝硬化等均可造成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受压或阻塞。

本病可分为以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或阻塞型;弥漫性狭窄或阻塞型;肝静脉阻塞型三型。在我国1989年统计各型分别占57%、38%和5%。

[临床表现]肝静脉阻塞后,可发展为淤血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而下腔静脉阻塞,则出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的表现。根据肝静脉阻塞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急性期主要的特征是大量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肿大,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重症者肝功能迅速恶化,多在短期内导致肝昏迷死亡。病情进入慢性期后表现为顽固性腹水,肝脾肿大,侧胸壁和侧腹壁尤其是腰背部浅静脉扩张,此扩张静脉血流方向呈典型的自下而上型。

多数患者呈慢性经过,逐渐发生脏肿大和腹水。此外病人常有全身乏力以及胃肠道淤血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还有相当多的病人以下肢静脉曲张为突出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门脉高压表现并出现胸、腹壁,特别是腰背部和双下肢静脉曲张者,应高度怀疑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如 CT血管造影(CTV)、核磁血管造影(MRV)、肝静脉及下腔静脉造影等可以确定诊断。

本征需与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鉴别。

[治疗]

20世纪60年代以前内科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很差。60年代后由于各种外科手术和放射介入治疗的兴起,布一加综合征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已成为治疗的主导方法。

1、去病因及对症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以及应用保肝药物、利尿剂等,对急性血栓形成者,应用抗凝治疗。

3、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大致有6类:①间接减压术②断流术③各种促进侧支循环的手术④直接减压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或前二者与右心房之间的转流手术⑤直视根治术⑥肝移植术。

4、血管腔内介入治疗:1979年,Eguchi首次应用PTA技术治疗成功治疗了下腔静脉膜性闭塞。1990年Furai等应用内支架植入治疗下腔静脉闭塞获得成功。发展到目前,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已成为Budd-chiari 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国内Budd-chiari 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总例数已超过1500例。

[预后]本病不经手术治疗,2年内死亡率超过90%。预后与病理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隔膜型手术及腔内介入治疗效果最好。肝内型效果最差。慢性型如能早期手术及介入治疗,则能降低死亡率。在最近的随访报道中,发现为数不少的病例术后10余年人工血管仍保持通畅。